新加坡总人口少,为何两所大学实力优秀?

[复制链接]
丁菇娘 | 2021-10-24 0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的本科,说说我的想法~. `0 I) l9 z9 D: `
8 j) D5 j: A: r& f4 C1 U" ]0 P( p
关于生源:如果只看学习能力或者搞科研的能力,新加坡大学的生源确实跟清华北大有一定差距。新加坡本地的学生,进国立大或者南洋理工其实挺容易的,因为新加坡也就这么几所大学可选,而且政府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高学历人口。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学生真的得是超级学霸才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尤其像我这种家在山东的,说多了都是泪。。而且新加坡最优秀的学生有些也不会选择在本地读大学,而是拿了奖学金去欧美顶尖学院读书,所以留在国立大或者南洋理工的尖子生也会减少。) W4 c$ }5 v! G, j/ ~
不过虽然新加坡本地的生源一般,但是新加坡政府会通过别的项目帮本地大学招收国外的优质生源,比如SM1、SM2项目,就是从国内初中和高中招成绩拔尖的学生,还有从周边东南亚国家也会招一些奖学金学生。所以你会发现国立大或者南洋理工的很多院系前名列前茅的都是中国人。
, N9 C8 A6 X3 ]' z5 m7 ]) G' \再一个,我想说评价学生素质的好坏,学习能力只是一个方面。成绩很重要,但并不是全部。尤其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乃至学科外的专长等等都很重要。在这些方面,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跟国内很多“死读书”的学生相比整体是强很多的。
8 P+ q6 k8 y  f9 s9 c/ F# J) l- j/ p2 G
关于自然科学和理工科:新加坡最优秀的学生大多还是去学医或者法律,但是学理工科的还是不少,A Level成绩要求也不低。相对来说,在新加坡学理科还是更容易找工作,在市场上比学文科的更吃香,所以不像香港那样无人问津。; y1 l# h7 B% |- Q; @, K' x" j
还有一点,新加坡从中国或东南亚国家招来的奖学金学生,只允许学Engineering、Science或Computing,去别的院系就拿不到奖学金,所以这些院系的学生素质也被这些留学生给整体拉高了。5 V; X; ~3 I. K* i7 d% T

; D3 i6 R$ H8 A1 z; `关于整体大学质量:新加坡的大学做得好有很多因素,我能想到这么几个:  U& }/ |# ~+ B; s$ m: w
    确实有钱,像国立大或者南洋理工的基础设施真的都非常好教职员水平很高,舍得花钱从全球挖顶尖学者学生素质比较高,因为整个从小到大的培养教育体系是全球领先的,所以虽然人口有限,但大学的生源还是有保证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政府清廉高效,这些大环境上的因素对大学教育都有影响
    8 h0 S6 d3 ?, s
天浅天蓝抠 | 2021-10-24 05: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讲一下我身边能讲的的情况。主要讲学术这一块。* O$ y6 i. A- Y4 Z9 ?6 j9 _
首先我自身是NUS的BA项目,也就是上面某答主口中的热门专业。本地人相对于中国人和印度人确实占少数。这一点是没错的。
# m7 U1 z' W$ K+ W& E* w) p4 q, a然后,那些说科研排名和本科生和硕士生没关的,我想说我在对冲基金实习的同事本科期间就发有质量的论文了,他自身也是很优秀的成绩,而我本科时只自掏版面费发过水刊。他呢,NUS报销了他去日本参加会议的差旅费。当然他还去交大学术交流过我就不说了。学术成果对于local并不是很少见。! x8 p. k9 z+ \
其次,因为英语和文化的原因,以及谷歌学术等广泛资源库,他们能接触的英文刊物/会议质量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低。本科生和科研没关我只能说是国内留下的印象,毕竟翟博士还都不知道知网是个啥,而国外连英美非top的普通作业都要查重和加reference。( {4 B% c" b1 Z: p+ y  ~- K) e2 L
我们系硕士生就被压榨的更狠了。我只能说我读的是一个授课型的master,但现在毕业时已经有三篇论文被老师看中并修改发表(两篇AI journal跟着大神打杂,一篇量化投资的conference我是一作)。我们每学期都有一门学术课供选择,基本就是老师不给你太多指导,让你和团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且发表,然后老师会成为你这门课的通讯作者。这门课我们之所以选,是因为即便是出论文,压力也好过课业(因为一篇论文论文每学期可以抵消一门课)。这边的压力是普遍的,我在pgp活动室写作业做模型到凌晨三点多是常有的事,然后从公园门口出来会发现经常坐着几个印度人或者国人在抽烟或者喝酒。那个时候我背着沉重的电脑路过他们的面前,看到他们脸上的也并非高材生骄傲的快乐,心中会觉得我们其实都一样,原来NUS的学生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孔下到了晚上也会有心事。' [  e: F; f6 m$ c& M7 t. B

8 ^+ f) E1 @2 @, Y( W3 _; z
0 Z$ ]& n) _+ X0 H
# u% v6 {4 Y- d0 \
& A7 X4 V- f. W" y; A另外就是实习,以下实习均指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实习。如果你在Astar这种科研所,如果不想很loser的混过去,你也是要出一些学术成果的,即便你是实习生。而实习生本硕都有,本地人完全没有中印多,中国人比例最多。当然,我说的是理工科。! g6 H6 A/ |& |5 S3 T- i
有趣的是,我们院系还是以实践导向在业界著称的。个人临近毕业,最近的一点想法:如果知道读硕会如此艰辛,我一开始拿到offer会不会来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毕竟,文跨理本身已经很有挑战了,加上异国的语言。这种对生命力的透支远甚高考,一直挺着到终于靠岸,也只是想让这个过程更完美一点。$ A6 R; v# U0 E3 E4 `3 ~* _- d
回到题目上,如果大家看排名就像看奥运一样总想“西风压倒东风,或者东风压倒西风”,或者夹杂了主义的心态,当作学术奥赛的竞争期待,这样大概是要失望的。 SOC有个实验室叫做NEXT+,是清华,NUS和南安普顿合办的,那里有着优秀的博士生们,有几个有名的比如He XiangNan不到三十岁就去了中科大作教授。其他人也都不差,业界学界各有开花。
/ {; |/ ?6 w( ^8 T/ W回到分析上,其实对于流动性充沛的理工科顶尖人才PHD们,其实大多都是中国人,不论在哪里读书。尤其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这种,各种journal顶会,世界范围内的核心有大量华人在开花。如果学校名望就=学术成果,谁又能说耶鲁的ML又强的过伊利诺伊香槟呢。
/ ~2 f  n, Z8 v+ u而做科研的也不会在意你学校高低个几名,能在一起的都是一个level的,搞得也都是实干派,过于在意把自己摆得太高,还不如一个排名低的科研做得好,那就很尴尬了。而真成了大牛,就轮到学校找你借力(名)了。所以觉得不是这个利益相关的吃瓜心态,没必要太计较,说到底都是为了吃饭。
likeyqd | 2021-10-24 17: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多,而且没有国内高校那么多的闲杂屁事。
管小熙 | 2021-10-24 19: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6 W$ C8 l) I. S$ L1 b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有钱,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3 v( {" U$ o4 f6 z* x, i! p
0 R2 o; D4 |6 O有钱,能买的到先进的完整的仪器设备。
' _0 ]7 P- e- g# v! c! g有钱,就请到全球各地的优秀教师。
9 l/ J, G0 c2 P6 s5 d所以有钱,当然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 {+ C: o+ {" I8 U尤其是先进而完整的仪器设备,没有这些,实验都做不了。做不了实验,就拿不到数据,拿不到数据就写不出论文,写不出论文就相当于没有成果。没有成果,又如何体现得出实力?  t- B8 {- Y  E2 g/ d$ l1 v
所以有钱,是最重要的因素。
" v1 f& `: N3 m7 ?0 n0 n倘若你喜欢那些东拉西扯吹上天的回答。那么证明你想要的并不是真正的答案,而是矫情的答案,仅此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