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房子是消费品,即房子是用来住的,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就成了民生问题。
/ D# l7 V% Y$ K( l同时,房子也可以用来投资,这样的话,房地产就成为投资品。
: W- N1 d2 [* b) |7 a! C2 r在中国,由于房地产贷款与人民币信用、国家信用息息相关,房地产就成为国家信用的基础。
4 h7 S- b' W9 X3 n6 T所以,如何能够使中国的房地产问题软着陆,这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 V Y# k! I- z6 G5 u在探讨中国房地产改革的方向之前,我们先大致看看几个典型国家是如何进行房地产市场改革的。/ X, L! @6 T" W0 F6 t
我们先看看德国。
" n6 F) m/ n6 |
$ U1 G/ E$ O* y+ L
2 J' ~/ D% k! M! ]" V+ J
9 U8 H- H+ ]9 b- `9 i' |
: C* i5 y+ `4 c6 B+ u7 o# ?9 }- G
大家都知道,德国房地产市场一直比较平稳,那么,德国是如何利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呢?
: w& L" c- c: `' ~) P3 H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东德与西德,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当时德国的房屋缺口很大,再加上德国的土地私有化,政府就通过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等行为,鼓励一切市场主体建设了大量的住房,先把房屋供给问题给解决掉。6 s, M; n+ ]' t% D* k6 W2 L: U
然后,德国政府严格管理房屋租赁市场,规定租金的上涨幅度,如果房东设置的租金上涨幅度超越政府的规定,房东是要坐牢的。
0 Q4 @" A1 d+ T+ z0 t很快,德国就解决了国民的居住问题。3 L; J: I( }* q
德国能够快速解决国民住房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德国政府人为破坏房地产市场化运作,因为如果房地产市场化运作,按照自然法则,人性都是贪婪的,很容易使房$ ^% v# n3 w# `$ ?# E
美国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与德国不同。
) C! Q& F# J1 Z6 l! Z2 U
5 r7 @$ r, t/ e* `: Z; M0 F4 ?% I( v
/ T* E* p8 b4 s H3 I' \
9 d4 G6 @1 K- n0 }
. ~, r, ~" u0 A你可能说,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不就是由房地产的次级贷款引起的吗?# l/ {( ~+ O' ~1 |1 h! K) B' A4 C
美国虽然点燃了全球经济危机,但是美国的住房问题真的没有那么糟糕。美国建国以来,刚开始的13个州的土地是私有的,后来,美国通过各种方法从其他国家弄来的土地是国有的,美国政府把这些国有土地出售给私人,私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面自由的建房子。
' v S( j/ j" ~9 R3 Q美国很大,人口3.3亿,相当于其地理面积,人口并不多,所以美国人的住房条件还是很好的,人均住房面积也比较大。
0 y/ ]8 U8 i+ Z* ?" F* S0 n. Z$ e9 O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而非美国所有的城市,针对的阶层也更多是中产阶级,低收入者买不起房,高收入者自己就有土地,不需要买房。
. t- ^& J6 U3 ?* Q H这些中产阶级在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支撑下,他们可以从银行以很低的利率借款,同时首付比例也不高,这才酿成后来蔓延全世界的次贷危机。- n# C% B: O* J5 M L5 i3 E& n
美国与德国这两个国家的土地是私有化的,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太一致,有一个地方的土地是国有的,房地产价格也控制的很好,它就是新加坡。
4 h, J* } f: v _, r* {. H' N% Y新加坡的组屋制度是非常成功的。
0 k8 I) |% i7 s3 T+ q: ^- O8 t; O
$ J: F1 u* `- x1 \7 z
7 \6 ?! G6 J$ F( ~
O& g9 O4 G9 m$ h+ k1960年,李光耀刚刚上台,就成立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当时的新加坡甚至还没有独立,经济条件也比较差,就是在这么差的条件之下,新加坡建了许多保障性住房。+ i: ~1 ]1 H7 z* V8 l
后期,新加坡形成了土地国有、保障性住房、市场化运行,三大模式交相呼应的场面,有效解决了新加坡人民的住房问题。
- J) o6 k. b; I9 @# B政府通过修建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使得许多人民以极低的租金就可以入住,并且,个别经济条件很好的富翁,也可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两不耽误。
/ M* W( i8 F( N$ F5 N' h这样的话,商品房就不会形成人为的稀缺,房地产的价格就更加的市场化,这点与中国不一样,由于中国存在许多刚需人群,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得不去买,其实这时的商品房价格时扭曲的。
5 z$ t1 V- z; i8 \, D事实上,土地的国有化,对于房地产改革帮助很大,就看你怎么使用了。
; o% ^( {; G+ |8 l: ]由于住房的成本主要集中的土地上,盖房用的砖头、瓦块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政府拥有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成本就大大降低,政府这么做,其实就相当于放弃部分土地出让金收入而已。
& M/ Q# q: ^" S6 a大家听我讲新加坡、美国、德国的住房制度,我们就会大概清楚,中国的房地产改革方向在哪里?
: J7 T/ l' ?" o; C0 Y: |; i6 B9 B我们更应该学习新加坡!
8 A8 h0 p- I6 a- h, J7 B/ B新加坡的反面案例就是国有土地、批租制度、房地产金融化,乃至最终货币化。% V, [, o; f6 V N1 R/ H% k
这种模式只会造成政府与房地产商、金融巨头形成利益合作体,国民经济被房地产绑架,房价扭曲,经济债务率高企,贫富差距加大。
8 U% K [3 D% U3 Z# Z当然,中国实施的并非此种模式。
8 |) R% H" `/ o8 I但是,国有土地、批租制度、房地产市场化的策略也不是太好。2 r" X0 c- v5 n% E8 ]
由于政府是唯一的土地供给方,这也容易造成大地产商通过竞价买地,垄断房地产市场,政府为了获得更高的土地收入,也倾向于支持房价上涨。9 f4 z- j% r4 l% L. t
这种模式也会造成居民购房压力加大,居民杠杆率高,老百姓不敢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也会形成挤出效应。, B4 L: D* E/ P
所以,土地国有化、批租制度、保障性住房、房地产金融化,四者的有效结合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
8 N5 j* v- p$ I. R; {( b而中国自房地产商品化改革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市场有货币化的倾向,这造成许多城市房价翻了好几番,房地产市场泡沫明显,这也是管理层主要重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