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会带来哪些影响?

[复制链接]
p1p1ABC | 2021-10-18 07: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0 D. Y9 x9 n5 i) A1 X, o7 M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0 B* d) X% s/ a8 d, }3 M0 S' J
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7 q) \6 v1 E4 }: L; s2 L! U& C: p% [* B7 O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ZROOY | 2021-10-18 1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这事啊,咱得从头缕一缕。
% z0 `: a5 A% ]% N4 @1 S为啥呢,因为这事屡见不鲜,屡教不改,屡禁不止。。。。太需要缕缕了。" f% e) Q7 u% z% ~* B+ n
$ y' l% L4 Z7 q  w: }# @
头在哪?, X1 g8 w, m0 `/ p+ ~' x& I9 @& J, h
得回到80年代,& g2 p, S8 i! ^' G, _
1982年教委发布的《中小学教育问题的通知》中,明文指出小学教育属于普及性质,重点小学就近入学,不进行入学考试。
% t" `" j! V% ]9 N8 U" P6 z" t4 y. t因为重点学校、班级在一定程度上是阻碍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5 Y8 t, d6 a9 v后续各类通知、会议纪要、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中都多次要求,分批分期,改变薄弱学校面貌,就近入学,提高质量,办好初中。
0 E6 p+ n/ b. T# H4 M* A1 I& q到了90年代,更多指导文件和相关政策出炉了,93年的《初中教育工作会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都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分重点班级、学校。
& z$ v/ v# s& d% L: \
1 b% u" b% l6 J  f5 v6 P* b1 J5 |95年的《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4 \9 p/ I0 k2 L' |& M1 [
再到后来的治理收费、补习班、超长班,2 e! n4 _9 r  U$ R; N5 i8 z! c

9 Z9 W. j+ U( W& |' d" \6 J6 b# S96年教委发了个《小学管理规程》,禁止以考试成绩排列班级。( O) {  h1 x7 b' R3 ^1 n
于是有了快慢班、零班、尖子班、实验班。2 V0 _9 z" N( b6 \# D5 Y" V9 }( [
8 m; r4 G+ z9 W
97年又发了个《办学原则》,明文规定不得设置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
! Q; a2 @2 E) h后来大家也知道了,整出了个走班。8 Z) H# b8 p# w+ ^* e+ F
9 c/ r$ G. S! B: k6 _3 E& M  L: h9 W
打败政策的不是郭嘉,是家长啊。。。; ^3 X$ g5 X% r/ p$ x
还有闻风而来的资本,9 C1 M2 Q2 a4 a4 X+ G
望子成龙的家长➕利益熏心的资本,导致近两年较培的野蛮生长。' N% W5 U0 n& q1 v
卷到股市火箭,卷到电视广告推荐,卷到美式发音都分土著原音。。。' D& I1 U* N$ y, X
太畸形了。: V6 g3 J, b9 @% J& h
这次的文件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8 `( R! u3 R' Q1 u公文用词都是严谨且有深意的,
8 [& ?; N( {8 ~7 C. q. T) P从不应到不得,应该到切实。
1 s( e6 x; j" t& L3 l- \2 T* X力度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也说明了形势真是迫在眉睫的,, b; J1 l! J, w
你问我啥形势,你知,我知。
$ a8 ]6 Z0 E. n* K0 ?9 x<hr/>教育改革只做3件事,4 T+ F( t' T% u* u, o$ ^
公平," W+ ], ?+ d2 K; v1 o, Y5 j5 N! D2 N
公平,! B! @) T1 E/ p" N$ K' X0 i1 W
还tm的是公平。; U6 P7 g* w# R- d0 c

4 T* ]$ }0 u! L/ O% r* [, E 教育部表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会带来哪些影响?-1.jpg   N6 d: h8 s( c3 |! P
所以,* J; r: F3 L& t7 |% g6 U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4 s5 J, k4 l$ G% u" f0 m/ M) G
取消重点班,统一调配师资等措施一定是势在必行的。
3 ~0 j/ d  |/ u" A6 ?% N也许现在落实还有难度,
7 `3 t0 F5 a6 P/ y也许未来还有新的困难,$ f. |; ~& J  X: h2 I! p/ x/ v
3 W4 A+ F* N9 R# F. N* w% z
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k0 d( B; f' k3 R; O
我相信,这一套教育改革组合拳,最后一定会有成效的。
2 }9 l! i' W- O4 H
% @% }: c7 g6 r/ {7 E# _
6 n* m2 R: E; a& C$ T 教育部表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会带来哪些影响?-2.jpg
先天部落核 | 2021-10-18 17: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一个政策。+ d$ D) u  Q. ~7 O, d* b1 c
如果有知友觉得这个政策好而支持这个政策,那敢请问,对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补差班,针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差生因才施教”这个问题,是否同样支持?% Y7 D1 F2 J6 d5 D% j$ b( i5 u% ^
如果这个政策是合理的,那么制定这个政策时如何考虑不同学生之间对相同的师资教育领悟吸收知识有高低这个事实?对于学生来说,个人的学习的能力有强有弱,而同一班级里的,授课老师只能依据班级里大多数人的平均学习能力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而分班教学,这就造成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因为教得太浅而浪费时间,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因为根不上班级中的平均水平而一直在听天书。8 A( j: c, E4 n, w; B7 Q
而义务教育学校不能设置重点班,实际上等同于其也不能设置补差班——你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特定班级里因才施教就相当于把剩下的人放进了重点班。从这一点上看,如果该政策落实,那一票学习能力弱的中小学生只能在今后一直听天书了,就相当于让刚过英语4级的答主直接听译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 t% B4 J8 h. p% R2 v( \, C综上,教育部的这个政策的内在逻辑答主不是很看得懂,如果这个政策的内在逻辑是合理的,那教育部建设双一流重点高校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
Jalen51914 | 2021-10-18 20: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x; M5 ~6 \2 P& h8 K. Q
说起来有趣,我初中哪一届是我们学校,第一届取消重点班,划分平行班的一届。为此这件事一下子持续到了我初中毕业,到了高中,高一分文理,下学期分快班慢班,结果又赶上“”实事”,没分快慢班,又是平行班,就这样一下子又持续到了高考结束。
快慢班怎么说呢,先天就会给学生一种压力。快班的觉得自己要更努力,毕竟一班优秀的人自己怎么能落下。而慢班的多觉得希望已经不大了,渐渐可能自暴自弃的人也的确存在。
1 S3 i5 T4 X: C9 r8 S! @8 p& J而且快班的学习氛围往往比较好,毕竟一班人都在安安静静自习的时候,你也不好意思打乱别人。而如果一个自习课闹得开花,你想独善其身也着实不易。
, ?+ }5 b1 {( ~" _" Z当然,这些只是我观察上一届和跟上一届交流时,得出来的结论。但是如果不分快慢班呢?4 \% J5 C  f* q; c
优秀的人始终都会继续优秀,因为学习有时候是一种能力。而想改变的人也不会因为没有目标,而不知所向。毕竟山就在那里。你可以去问问题,可以去交朋友,可以试着学到更多,说到底,平行班给了很多人新的机会。
5 f! X" K: x* i; |& i) e% X0 T& E# `其实我在平行班那些日子,我觉得氛围感可能的确不是特别好,但是不可否认,我真的见证了不止一个两个,从某些老师嘴里的“差学生”,到最后考上名校的“好学生”。我也真的觉得,平行班对于一些可能起步不是很好的人,是一个改变的机会。而与此同时,对于起步好的同学,这也是一种历练。毕竟能不被打扰,能更加专注的学习,这对于现在甚至未来,都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e; ^$ g" V6 P4 Q* c9 ^' b; i
说起来有些同学,虽然学习不是那么好,不过还真的有趣。我之前班里有个同学,溜溜球玩的一溜,老喜欢看他表演了……还有个说单口相声的,文艺汇演必有他,我尝尝因为他的表演,而笑出“腹肌”。
遇见很多不同的人,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很不错的选择。
" p) X" h* R) {所以比起说平行班好,还是快慢班好,我觉得可能各有千秋。但是对于我浅薄的人生来说,前者是我生命里。很不错的三年经历。更多的机会,让我们遇见更多的不同。而这些,早已弥足珍贵。
樱花蝶舞河 | 2021-10-19 05: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当年初中有重点班、次重点、普通班。6 t8 j! b4 m, _# S' v. v* ]$ n
重点班都懂,次重点就是成绩不那么好但也不烂的。
4 b+ B* l6 E, \$ u6 K7 q普通班说难听点就是垃圾班,按地区分校进来的那些城中村混混,抽烟打架甚至在楼梯间为爱鼓掌,还把用过的套子乱丢。没错,是初中
" U" |. E) l' i我对这种人是极其鄙视的,看到都觉得脏眼睛,这真不是学校教育问题,你要说那就是家庭问题,这些人不是你老师多优秀就能教好的,我初中就有老师被打的事情,还不止一次,那种人升旗礼在讲台上读保证书的时候都能竖中指的。; o7 n; ?$ k3 a% d" ~
跟这种渣滓一起上学?还同班?
8 w, o; o; I& R' E艹。
6 B5 E6 X: K+ N- k3 E这真不是卷不卷的问题,是有些人,他们不光是不想学习,人都不咋想当,你让正常人跟他们一个班?我觉得跟他们一个学校都有危险好吧,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险。
' |6 F- e' ?/ R. P4 Q不分重点班可以啊,你分个垃圾班出来,把这种人放进去自生自灭。
7 k/ i! o3 b& O太扯淡了,这一刀切下来。
适度游戏益脑 | 2021-10-19 09: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略微翻了翻,没看到我想看到的角度,于是自己整理了一下思绪,权做抛砖引玉啦~
" {# D/ y) D4 e, l5 Y3 p
7 q5 [  m4 E1 c- S1 c我认为此举关键在于两者博弈:效率,还是公平?
2 L$ O9 ?2 E: o2 k# F! {我的看法是:我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太久了,是时候发展一下公平。7 Y" @% M) R2 A

! \2 r# T- H/ i不少朋友谈了师资力量不公平的问题;也有谈到孩子的天赋确实有差异,有的人一遍就听懂,有的人要听五遍,强行拉着前者陪后者一块学儿,是不是一种浪费,或者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其实支持的反对的都有,也有提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实情,其实各自都十分有理,但我们一旦结合到全局来看,就会产生一个新的视角。2 |7 i1 _  x9 T/ F" @( [: ]4 u
. D+ W% |) g* H" t
因为大家有理,本质上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效率和公平本就都有理,硬币的两面嘛。但是中国人治国的精髓理念,不在于两头辩论,争个长短,而在于中庸。中庸不是和稀泥,是恰到好处的平衡,换句说话,如果用经济学来解释中庸,那这个点就是边际效应最大的点。
( D! J! s# }/ L所以我们在看一个政策的时候,要考虑的不是那些两头都有理的点线面,而是要从全局的角度、立体的、全面的看待问题。7 Y* z* Q* h( @& {% c2 z4 e
首先我们谈第一点:好的学生应该不被浪费,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候内,多学、多发展、多成长,为什么一定要拖慢他、要强行让他和其他学生同样的进度呢?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虽然看起来大大的不同,但是本质却是一样的内核,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分快慢班(重点班),这难道不是一种人为的区分、人为划定的界限、人为带来的不公平嘛?因为师资力量必然会向重点班倾斜,这同时符合校方、师资、好学生、甚至部分家长的权益,唯一有损或不符的只有一部分“后进生”的家庭利益。' {' E' W# N# i* c: U7 Z; W6 {: g

3 }4 X" r4 x* o( o! V: H但为什么这两个问题,我说其实是一个问题呢,原因就在于:标准5 O) I4 u5 Q& @) {* n* }4 {
我们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对孩子进行划分呢,或者说公平和不公平的来源,到底是什么,答案是应试教育下的标准。我们现在分快慢班、学习好学习好、甚至好学生、坏学生,分类的依据在于高考结果,或者说高考这个指向性目标,以此为标准,我们做了区分,有人说不公平、有人说这样效率高,但是根源在于,我们对人的区分,来源于应试教育的标准和结果
1 U% g% J# l1 \: y其实,问题出在这里。这个标准,自然不是完美的。这本就是一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标准。可能大家要问了,高考还不公平?高考当然是我们当下最公平的解决方案,我完全同意,但是高考的目的首要还是选拔人才,以一种我们的生产力能负担的、最公平的方式选拔人才。
9 Z' h& _0 l# P, Y但是,这种标准,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价值观。这就是我们后面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问题。高考是权宜之计,并不是好孩子坏孩子,六门学科、一场考试所定义的,以此带来的全部的教育体系、分班、考核、补课等等,都是围绕着这一套标准和定义。但这套标准,本身就具有自己的性质,就是我前面所讲的,生产力环境下的最大效率、最大公平。实际上来说,确实存在不公平。/ M. Z: [3 a5 M3 u: r) M
教育的最高境界,我想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基础共识,应该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P3 _. R1 j  f$ h. \历史上还有一位杰出的木匠,错当了皇帝的。其实未必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应试,所以应试带来的标准天生就不具有永久的政治正确,我们跳出这个框架来看,就会明白,我们在一个大的公平下,取消了一个所谓小的“效率”措施,于全局必然是利大于弊。4 }3 L! h4 |0 A/ V$ y
这是我认为的其一。% q- V1 W* x8 U( t3 w" u, s! n

7 N; o9 N" A5 i$ e- X. C4 E/ z其二,说白了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大事,相比取缔补习机构而言,只能算作是顺手。而且不准分重点班也已经提出好多年了,其实阴奉阳违时有发生,我在的珠海一中早就没有快慢班、重点班一说,但是大家都知道,哪几个班是好班,是尖子班。
: i. i+ G  d/ b! z+ l
3 P# ]& ~9 v3 G* v! v但是,这件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社会价值标准。换句话说,正风气。未来想必还有类似的措施出台。/ g+ W$ _4 F/ j, q
我前面提过了,好和坏的标准我们认可了几十年,但是未必就要永久认可,并不是重点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并不是非重点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关键在于扭转认知,好和坏的标准不是应试的结果,或者说不完全是。
- f6 e; p! I( H- {5 G; R0 \+ C这种观念的扭转,结合我们在收入分配上的改革,其实是推进教育全面改革、甚至全民收入结构改革、甚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这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一些“让人不理解的事情”的根本原因。上层建筑要变,思想观念变了,社会现实才能变。
4 t3 d: ?3 M! u) }6 g6 t% c% P4 p+ I(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错。但是上层建筑也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本就是双螺旋,辩证发展。所以很多所谓“小的”举措、政策,其实都是为了大的目标服务。2 {+ \* M/ x. W
而大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目前的方案可能已经到了极限,甚至有倒退的嫌疑,因此要发展公平,再次寻找最大边际效应,动态的解决方案、动态的纳什均衡,大抵是这么一种博弈论的策略。直到公平的程度,可以撑得起更高效的选拔方案,那时候,我们就会进行高考改革。. g1 j7 q2 v/ d: [2 v: {
而我想,这个前提,大概是在于收入结构的调整,在于共同富裕的推进,以上是我个人的浅见,欢迎讨论。
不留鱼地范 | 2021-10-19 17: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怎么保证这个规定能真正执行?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存在重点班?又根据什么来判断表面上不是分班,但目的一样的操作是否存在?
福娃招商幌 | 2021-10-20 00: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什么特别价值,典型的“经年老吏”糊弄领导的措施。2 I6 n" {& R9 a  O
Ser阿诺德早就给出标准答案了:裁撤公务员阿很容易,只要不再称呼他们为公务员就可以了,啥也不用改一瞬间就搞定了。2 ?3 ]7 F. u# K; g
以前叫重点班普通班放羊班,现在叫一二三班就行了。你说成绩差距明显?这是自然形成的嘛。下一个年级反过来一班最差就行了,总和一统计,完全符合正态分布,毫无破绽。
123459106 | 2021-10-20 10: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上通报:% `2 h: e5 ]& g( L+ [
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我们来逐条分析下:
- ^9 ^, C* r5 m( I7 N1 q*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以及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时间讲新课:很多教师为了自己创收,课时内容讲得模糊不清,学生能懂的就懂,不懂的就只能找老师开小课。这项措施或许可以抑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实现知识变现。& q9 K. x/ F. o4 E
2)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教师本应该负担学生作业的批改,分内事。新闻也反复出现教师微信群里喊话家长的事件发生。与此同时也是力图减轻家长负担,让育儿的时间精力减轻,看看能不能再催生二胎、三胎。) c; Q! G9 ^; p0 f; Z* k9 o
3)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有些教师为了管理学生方便,就罚抄作业,实际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并无帮助,只是纯粹的让教师自己发泄怒气罢了。9 Y: y, A0 H. b7 v* f
4)考试结果不排名,并以适当方式告诉家长:这一条良苦用心,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尊心,不以打击教育为主,也尽量让成绩没考好的学生回到家,不再被父母二次伤害,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7 n7 b- o+ Q' A' ^2 Q+ a
教育部的这几项规定,可以说,至少从表面上实现了学生或教师在某种意义上的平等。总体来说,这些措施都很接地气,是值得肯定的。0 i$ ^% g- ]5 p3 B4 z5 T" c
设置重点班实验班或者别的什么名字的班级,不仅是将学生分品相,也是将教师分等级。
( n& M7 X7 Y& _4 e( D1 q最后的结果是“优质”生源和“优质”教师强势联合,而“劣质”学生和“劣质”教师只能摸鱼度日。
. R- W2 Y& X  H学生卷老师卷,大家一起卷。- Z1 H" I1 [2 @4 t
且行且观察吧,看看效果如何。6 s3 q5 F+ N" W+ g' k

9 i8 r5 T! O% B; w4 B, o; S 教育部表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会带来哪些影响?-1.jpg
晓伟爱婉婷木 | 2021-10-20 11: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可能会被喷,但是还是忍不住要说:如果没有排名、没有考试、那么最终怎样验收教学成果、怎样知道学生的学习进度、怎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呢?
! S6 }& l( N) k& Z6 S  t: V5 s有时候不知道是孩子更玻璃心还是家长更玻璃心,而政策制定方吧,也不好说到底是懒政还是无奈,总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结果呢?* d/ o- f% @$ M, P! A. A! O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彻底没有考试和排名,那么最终孩子学得怎么样,只能靠家长和孩子互相督促着自觉了:是不是自己搞个模拟考试题做一做对一下答案?是不是自家拿着定理抽查一下看理解程度?以后会不会模拟考试题的教辅也不允许卖了呢?
5 ?6 j. Y% k4 @1 ]& Q  f我能理解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的动机,公平公平,全都是为了公平,这一点做得对。一直以来知乎都诟病北京上海户口的高考优势,那岂止是高考录取分有优势,教育资源上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啊。所以,如果真的均衡配置师资,真的利好寒门,不是一句空话。要不然全都搞素质教育,看看别人史家小学的运动会大家就懂了,唯分数论才是给寒门学子留一条上升通道,否则连参赛资格都没有好吗?看看隔壁跳健美操和写小作文进清华的某人和某人,眼熟不?* A: M& b- ~+ `% n
至于很多人说双减政策打击培训班都是形式主义、有钱人照样私教课照上、各种课照样补。这句话对,不过凡事要看比例和概率,这只是一个数学问题。这样说吧,以前的培训班,可能是全国20~30%的人参与的事情;如果价格进一步提升甚至黑市化,比如说提升到一门课一个课时1000元或者更更贵,那就可能是不到5%、甚至少于1%的人才能参与的事情了。而自始至终,全国有至少30~40%的人是参加不起任何补习班的。因为总理都说了,我国还有6亿人民月收入低于1000元,这占了14亿人的42.8%了,所以粗暴估算有30~40%的学龄儿童上不起补习班,不过分吧?所以看政策的时候别看有钱人和权贵,别人本来就是有特殊通路的,看大多数人的群体啊亲们。
5 z3 [- m1 |7 b) s/ C作为一个学龄前儿童的妈,由于孩子还小,目前还处于吃瓜阶段——反正孩子还有三年才上小学呢,到时候走一步看一步吧。但是从目前的政策里梳理信息,有一点是很清晰的——那就是无论有钱没钱、无论什么家庭出身、越早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建立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有能克服困难坚持努力的心性,才是比什么学区房补习班都更有用的东西啊!& d8 ~. s: g% |
毕竟授人于鱼不及授人以渔。家长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的,也不可能代替孩子做任何事的,最终路都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4 x4 I+ P7 I! `7 o/ b5 ]& }+ p, Z
哦对了,我自己是没上过培训班的、因为我爸妈认为所有的培训班都是浪费钱的东西。
' `& T/ |5 H0 h/ C6 r$ a4 I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些政策贯彻到位,那就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平均化、让大家能接受到的知识都差不多。最终到了中考选拔阶段,就是那种智力整体不错、学习习惯优秀、愿意主动思考、能持之以恒去学习的孩子,能够胜出。因为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抵抗住了“轻松”的诱惑。, O1 v! J) U" P
不考试不排名,不是为了让小孩子去疯玩的,清醒一点啊。, l9 i5 Y0 }! Y) b3 \1 _$ n/ k8 k
再补一点吧:义务教育阶段不让设重点班,高中是不会阻拦的,所以,差异化选拔、因材施教什么的,大概率还是会放在高中和高考的。4 v1 b( S% [! q  M
自己都不学的人,别指望能靠补习班就能进985或者211的。没有教培就不学习了吗、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吗?不可能吧。不让绝大多数人去补习、减少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卷和内耗,是为了降低民生家庭负担、尽量提高教育的公平性、提高人才选拔的区分度、保证更广大寒门学子的上升空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