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事啊,咱得从头缕一缕。
% z0 `: a5 A% ]% N4 @1 S为啥呢,因为这事屡见不鲜,屡教不改,屡禁不止。。。。太需要缕缕了。" f% e) Q7 u% z% ~* B+ n
$ y' l% L4 Z7 q w: }# @
头在哪?, X1 g8 w, m0 `/ p+ ~' x& I9 @& J, h
得回到80年代,& g2 p, S8 i! ^' G, _
1982年教委发布的《中小学教育问题的通知》中,明文指出小学教育属于普及性质,重点小学就近入学,不进行入学考试。
% t" `" j! V% ]9 N8 U" P6 z" t4 y. t因为重点学校、班级在一定程度上是阻碍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5 Y8 t, d6 a9 v后续各类通知、会议纪要、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中都多次要求,分批分期,改变薄弱学校面貌,就近入学,提高质量,办好初中。
0 E6 p+ n/ b. T# H4 M* A1 I& q到了90年代,更多指导文件和相关政策出炉了,93年的《初中教育工作会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都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分重点班级、学校。
& z$ v/ v# s& d% L: \
1 b% u" b% l6 J f5 v6 P* b1 J5 |95年的《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4 \9 p/ I0 k2 L' |& M1 [
再到后来的治理收费、补习班、超长班,2 e! n4 _9 r U$ R; N5 i8 z! c
9 Z9 W. j+ U( W& |' d" \6 J6 b# S96年教委发了个《小学管理规程》,禁止以考试成绩排列班级。( O) { h1 x7 b' R3 ^1 n
于是有了快慢班、零班、尖子班、实验班。2 V0 _9 z" N( b6 \# D5 Y" V9 }( [
8 m; r4 G+ z9 W
97年又发了个《办学原则》,明文规定不得设置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
! Q; a2 @2 E) h后来大家也知道了,整出了个走班。8 Z) H# b8 p# w+ ^* e+ F
9 c/ r$ G. S! B: k6 _3 E& M L: h9 W
打败政策的不是郭嘉,是家长啊。。。; ^3 X$ g5 X% r/ p$ x
还有闻风而来的资本,9 C1 M2 Q2 a4 a4 X+ G
望子成龙的家长➕利益熏心的资本,导致近两年较培的野蛮生长。' N% W5 U0 n& q1 v
卷到股市火箭,卷到电视广告推荐,卷到美式发音都分土著原音。。。' D& I1 U* N$ y, X
太畸形了。: V6 g3 J, b9 @% J& h
这次的文件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8 `( R! u3 R' Q1 u公文用词都是严谨且有深意的,
8 [& ?; N( {8 ~7 C. q. T) P从不应到不得,应该到切实。
1 s( e6 x; j" t& L3 l- \2 T* X力度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也说明了形势真是迫在眉睫的,, b; J1 l! J, w
你问我啥形势,你知,我知。
$ a8 ]6 Z0 E. n* K0 ?9 x<hr/>教育改革只做3件事,4 T+ F( t' T% u* u, o$ ^
公平," W+ ], ?+ d2 K; v1 o, Y5 j5 N! D2 N
公平,! B! @) T1 E/ p" N$ K' X0 i1 W
还tm的是公平。; U6 P7 g* w# R- d0 c
4 T* ]$ }0 u! L/ O% r* [, E
N6 d: h8 s( c3 |! P
所以,* J; r: F3 L& t7 |% g6 U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4 s5 J, k4 l$ G% u" f0 m/ M) G
取消重点班,统一调配师资等措施一定是势在必行的。
3 ~0 j/ d |/ u" A6 ?% N也许现在落实还有难度,
7 `3 t0 F5 a6 P/ y也许未来还有新的困难,$ f. |; ~& J X: h2 I! p/ x/ v
3 W4 A+ F* N9 R# F. N* w% z
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k0 d( B; f' k3 R; O
我相信,这一套教育改革组合拳,最后一定会有成效的。
2 }9 l! i' W- O4 H
% @% }: c7 g6 r/ {7 E# _
6 n* m2 R: E; a& C$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