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本科第一学历至上论」?

[复制链接]
重姐伊很 | 2021-10-15 23: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3 X6 Y" W! U8 b# Q: Z, i, c: W( j
8 e* d/ u9 Q1 N. p) k
如果有一个人说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年可以赚两万元。。。。。。广大人民群众几乎百分之百的意识到八十年代的两万元可是不小的数目。# b9 ?3 p5 d5 I! W. `8 s
5 }. ^1 K+ A# R) @% u8 B4 E6 L. H
如果有人到处炫耀他2017年年收入两万,那就是个笑柄。也就是说,大家对于同样数额的钱在不同年代的价值区分得特别清晰。不知道八十年代两万元与二零一七年两万元不一样的成年人,智力不属于常人之列。
+ w; M' f! U* i: |; W6 s* c4 S6 I8 w
但是,谈到学历,很多人就开始犯傻了。有人在知乎问很差的本科出身能否成为学术大家,有个人居然回答说某老年知名教授本科也不好,以此勉励提问者。拜托,那个知名教授的高考成绩拿到现在,上985本科肯定没问题。
" D: R4 L0 X8 @8 y1 |6 M类似的例子就是总有人拿马云的非名校本科出身来论证什么,拜托,马云是啥时候参加高考的?马云的高考成绩拿到今天,上211没问题。(评论区有人质疑,大家自行鉴别。不过,一本是没问题的)7 t/ K' N2 R/ X* N& e! D4 S
- e, C- E4 Z* H% o( Z9 V0 s
好多人记得货币的通胀,忘记学历的通胀了。) d; _. `  q" q4 p0 D8 o# v
0 R8 K1 e$ i$ N+ F1 B! B
最后下个结论,非名校本科成为学术牛人的几率永远存在,但是越来越小。6 v8 h; Y; k7 D+ y" D

8 `" P- ]0 D% Q9 v% ~不仅仅是搞学术,你把那些首富们的学习能力与考试能力拿到2017年,很多都够得上211本科录取标准。
123459870 | 2021-10-16 11: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企业招人的时候,就算你是北大研究生,第一学历是三本,也会对你说抱歉。
许多企业这样么?
! h+ i+ {5 O: c/ W7 _) g+ j不多吧。2 [" }% ]2 C' p+ W; h% h
你说的“许多”特指的是:500强的核心岗位+金融投行top10+TAB吧。$ Z) Z5 U# d$ v  q

4 U! D( w# V4 p' g* V  `7 A; ]为啥本科第一学历至上?5 X/ D7 x* a, `, t
因为达到标准的人太多了啊。# o/ q2 H1 \/ z( X
北大每年毕业研究生3600多人,而那些好的岗位又能有多少。
+ w6 @/ O5 X1 x0 F- `; S
) p$ C: c# {9 Y0 q2 X4 R阿里巴巴这种航母群,每年校招约有3000人(2016年除外),这种数量在中国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了。& |  M/ @3 z9 A5 @  \
这里留10%名额给名校留学生,这是阿里起码的逼格吧;
8 U* v5 p" }$ K9 G  f6 e* |留30%的名额给非重点院校,让他们做一些基础岗位,也是阿里巴巴政治正确的需要吧,毕竟招个北大研究生去做客服也不像话啊。" Y% z3 h1 h) f% X( L3 N$ s+ B4 J
剩下60%,一半名额给top10,一半名额给非top10,也是在合理的优化人才结构吧。3 ?9 J. P3 G% x
也就是说阿里给top10的院校名额只有30%,900人左右。
9 B! q% E  @# a% t! @8 M清华北大分多少,上交西交分多少,复旦中山分多少?北航北理北邮分多少?哈工分多少?武大华科分多少?还有浙大,就在阿里隔壁要不要多照顾一下自家人?, X1 M; r* _2 I
而一个北大就有3600人,还特么是研究生。本科生每年2500,博士每年1000都还没算呢。5 E& V  {* I8 r; Q/ N; F$ ~& q

0 R1 n- N* m. t; z) u# e" }你觉得北大硕士很牛逼,确实很牛逼。
2 j0 R; e/ E# \; y' Q你要去个小公司,这学历能封神,但是大公司呢,竞争力也就只够让人力资源点开简历的。
1 @% _2 U6 H0 V/ P$ F, Y& E" p- g$ O8 E9 d2 F; [
本科第一学历至上么?不见得。
" N( I/ @5 d! K. }( b你北大毕业考去兰州大学读研究生,保证不至上。% F$ e/ i% i7 f, z6 q: @) Y6 l
【第一学历】已经是第六第七层级的筛选条件了,% M& b4 G4 O! C- P+ z
学校筛一轮,专业筛一轮,学历筛一轮,成绩筛一轮,性别相貌谈吐还得筛一轮,' \% a. x- o9 _7 i( q& u1 V4 M: f
每筛一轮砍掉一批,砍到最后,60个HC,还有200人符合条件,怎么办?3 q- A6 M6 B6 p/ Z  \
不能按籍贯筛选吧,黄泛区不要?这不是傻逼么。/ Y: M6 o9 e1 ?3 |2 g3 m7 H! }
也不能按信仰筛选吧,信安拉、上帝、真君、佛祖的都不要?这也说不过去啊。
. `  w, d( e* \; ^后来有个人想出一个点子,按第一学历来筛选。
# `2 v* i* J+ i第一学历,代表着他过去的学习经历是连续的处在优秀环境中的。这意味着他接受优秀教育的总时长更高。遇到个手欠的,还给画个教育曲线,算个积分面积。论证过程,跟知乎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差不多,但起码说起来还挺有道理。于是大家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用第一学历再做一次筛选。# O# e& _4 W) X! n6 H% u' ]7 ]
  E( s* e! s  u7 X: y) ]8 O1 `
本科第一学历重要么?重要个屁。$ c; s" h: D( w% Q
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显性的、看起来公平合理的,能说得通的”筛选条件。
" _6 j. l, j' ~  v; F6 m3 o; J
$ Z+ ?$ H/ y/ E7 M6 z! I; q能用到第一学历来筛选人的公司和岗位,
: }0 C. p8 D- k0 U7 k; E$ Q* {) |他们手上多出来的简历哪个不是人精?" m) w" ]; a, \3 _
误伤一个有后劲儿的高素质人才,和误伤一个有点偏科的专才其实没有差别。
福娃招商幌 | 2021-10-16 13: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为什么对于一些人来说转行会那么困难吗?就是因为他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那就是本科毕业时作为科班出身应届生去找工作。- V* o( i7 A# c
而事实上,这些年你在许多技术性工作的岗位上看到非科班出身的人的概率已经非常高了,比如本科来自各个专业的程序员。3 e* y0 U7 E" e" P
这说明这个行业已经给了选错专业的人机会。6 s! z5 u6 F1 y, N+ d& h8 T
但是,这些选错专业的人真的和科班出身的人面临对等的机会吗?/ Z) ^& S9 Z3 j
首先,对于非热爱编程,只想通过编程找一个体面工作的人来说,如果他是科班出身,他再正好在一个211以上的高校里,也许他和大部分同学一样,上上课,实习一下,混混学历就够了,而非科班出身的人在混本专业学历的同时,还要艰难地靠在线课程或者培训班或跨考硕士来完成找工作前的必备工作。
$ a& O" K/ B  ^" ~! z( I; G其次,编程界不歧视学历和出身只是因为以前缺口巨大,所以不太介意这个,但不代表所有的企业都不在意你的学历和专业,也会有许多非科班出身的人在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与许多心中的dream job 无缘,这也是隐性成本。别的行业也一样,会让许多非科班出身的人错过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在一家理想企业工作的机会。职场发展不顺的人都懂得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大平台的重要性。( x2 v" ^- T& E, M! K' L# d
所以,这些都是你选错专业带来的一些成本。1 N& H* k  |2 ?
<hr/>拿专业来类比第一学历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首先,就算是歧视第一学历的重灾区的高校,你也能看到许多本科很差的人在里面当教授,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中科院系统),说明这个行业给第一学历不好的人机会了。
) A% T: o* x6 |- B  z, c其次,这些第一学历不好的人想要拿到和第一学历出身好的人一样的机会,显然要额外付出许多努力,这和专业选错的人要额外付出许多学习和转行成本也是一样的。: H- [9 v& N; X7 ?
那些过分抱怨别人挑剔第一学历的人无非就是想要用人单位为自己消除掉这些成本而已。( N! V' F! {: c% z; }, Y! C. o# O
你就应该为自己过去做过的选择负责,去承担这些成本,而不是一直抱怨别人不给你机会。/ Z. v) N+ j3 f' O" y/ P3 c
在商业领域也一样,以前我们国产的电器差得一比吊糟,谁用谁知道,所以大家都爱用进口货,认为国产货不配高价,后来这些国产家电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还是竞争不过进口品牌,还只能用爱国这种弱智手段去裹挟消费者,再后来,这些国产家电就靠着持续的优质和价廉逐渐赢回了市场,这就是为之前的名声买单,而不是去抱怨大家喜欢大牌,歧视小牌子。2 F  \# O; Y. K1 [3 B4 w) l+ C6 _" u
有的人自己买产品时一点小品牌国货的机会都不给,出去却抱怨别人歧视自己的出身。
cty925 | 2021-10-16 19: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认识了一位北大博士毕业的老师,他本来是要去山东大学工作的,结果被人事处卡了第一学历,这事儿就黄了。5 d% b+ n8 N, c

: c, j- L8 X1 R( Y$ ~4 B2 B* l. g然后他就去了华东师范大学。
; F. u1 Y9 L+ C( z8 O% g; k
( f2 [6 [! t, ?, ?, Q$ M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山东大学无愧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称号,不是华师这种长三角男女教师专修学院可以匹敌的。$ K! j, e3 B# V
7 t! S3 O( }+ ^
==================================================* m5 a1 \! y- O+ e* ?! q- h* G8 M

9 z. I% p3 [8 V如果较差的第一学历对于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有负面影响,那么这一影响在博士毕业时应当已经充分体现了,完全可以以“水平欠佳”为由拒绝申请人;而如果申请者的第一学历对研究工作没有造成负面影响的话,则完全没有理由用第一学历去卡人。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7 y1 M5 I4 C5 p2 }' r( g* W+ C
就我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到的状况来说,院校搬出“第一学历论”,无非是在含蓄地告诉你“你不是我们要的萝卜请你去找别的坑”,类似的还有各种对外语、海外经历、支教经历的要求。
揪揪秋秋炼 | 2021-10-16 22: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从地方普通211考研到帝都top985的。考上本科学校也算是高考失败,时间过去好久了也就不提了。
7 s/ `( J. P: h" b0 T我之前一直不明白本科出身为啥重要,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触很深。
1 M& ]  f' ^9 V! c我周围的同学里,我本科学历算是比较低的。我的研究思路,学习思路,知识积累厚度,和有些本科很强的同学是有很大差距的。
* P* z& T- W  r0 l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两个本科本校的同学。其中一个几乎不上课,但是最后一节课来上的时候听了半节课就把我们一学期讲得东西搞懂了,而且提了非常有深度有建设性的问题。
' W" a$ z$ g* X0 |! L0 |( o1 ^其中一个来上课但经常睡觉,但做作业讨论问题课后练习即使很少有人对,也一定有她。
$ T( n3 Y* [" b' y有人说就不能给人第二次机会吗?可以啊,我就抓住了。但是你别忘了,本科四年时间里你的眼界,你老师的水平,你周围同学的眼界,学校给你提供的大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j+ [4 s: G+ M5 r
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感觉的。来到这个学校,我才明白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好的老师,我才明白为什么学校对一个人这么重要。而这些东西,没有比较是没法感受的。4 [5 N0 N' F9 X% f0 p. f% s
本科出身论,关键点就在于你学术起点比别人低,眼界没人家丰富,老师没人家大牛,学的没人家深刻前沿。你觉得不重要吗?我觉得很重要。! {5 q. [! @8 x$ F: F) U6 u
所以我现在在努力呀!
六月寄语眉 | 2021-10-16 23: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找工作,十多年前就有查三代的说法。就像好多人说的,僧多粥少,1个岗位来300人应聘,直接卡学历当然是最快捷的筛选手段。90年代有个大学文凭就了不得,现在还要刨根问底查名校,主要也就是因为学历通货膨胀,大学生遍地走。" s/ u. p2 g& M4 y
关于考研,仅就我所知的情况,还真不是看本科出身的(我不排除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存在其他情况)。复试你往那一坐,谈谈你读了哪些书,谈谈你读了哪些文章,知道哪些老师,大家有啥观点……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一问就露底。很多人为了抱佛脚,背了好多作家作品。老师们一看,哟,这稀罕的书你也看过,来给我们讲讲。就傻了。更何况,你觉得你答得好,你就知道别人答得比你差了?大家轮流进场,老师各自打分取个平均,最后一排成绩,你就被差额差下去了,还能单独给撩上来?再比如,我知道有的地方复试有笔试,匿名流水阅卷,笔试分数不及格直接KO,谁管是哪个学校的其他成绩表现是好是坏?
6 a) i5 z& n" D7 \  H有时候,在你看来的“学校牌子好→录取”,实际上可能是“学校牌子好→英语&专业课基础功底很好→复试英语水平很好+复试笔试非常见功力+复试面试的时候对答如流→虽然初试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展现出了极强的学术素养和继续深造的学术潜力→录取”;你看到的“学校牌子不好→落榜”,实际上可能是“学校一般→应试能力优秀,英语水平不咋地,专业功底一般→英语不好给分太低勉强及格吧+专业复试不好给的太低差不多就这样吧+太专业的东西实在问不出啥来了,随便闲聊点什么让气氛不至于太尴尬地把面试时间熬过去吧→落榜”。
" O2 A- b9 y1 V1 K8 m0 B& F至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归根到底,还是要各个层次的学校都把心思用在教育上。你用心去教育,为学生争取资源,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淘汰掉不合格的人,那你的毕业生就是你的口碑,你们的学历学位就是有含金量的。你不操心教书的事,光想着拼命扩招赚钱,保量不保质;你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学,四年过去了随便花个十天半个月把毕业论文对付出来了,就这样竟然还能顺利毕业了,你指望你的学历学位有含金量?想什么呢?
* B* }1 D' X2 K7 E* Z6 p+ A6 S& o! A就个人来说,考高一分之差落到两个档次的学校,这两个人的能力天赋能有多大差距?差距在于,环境好的那个,是在顺风飞行;而环境差的那个,是在顶风飞行,想要和另一个人比肩,你必须花更的力气去做功克服阻力。你说你比身边的人都更加努力,但这并不够,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不是这些同样顶风飞行的人。而如果你真的飞的比那些顺风的还快,你所付出的努力,回报会是显而易见的。
大爱浩纸爱f | 2021-10-17 05: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考虑应届生的话,从宏观角度来说这是正确的,从个体角度来说这当然不准确。毕业多年之后,这也不再有关系了。
9 N2 _: ^3 j7 u, g8 _  [0 C+ D1 z+ w, E+ D
在中大得到时候,我们一个副教授上课时跟我们说,中大硕士生不如本科生,博士生不如硕士生,博士留校的不如博士生。本科读得好的,要么保研要么找到工作。本校拿不到保研资格又想读研究生的,大四开学才开始准备,根本不可能跟外校高考落榜后立即开始准备考研的人比。人家花三年半时间准备,你花半年时间准备,就算你原本确实厉害但应试还是出于劣势。本校考生只要笔试分数过线,面试都给打满分,总分还是拼不过外校考生。
! h0 ?2 Y) v& C6 \6 H8 q6 X$ C# J+ ^. G. W9 M
最终中大计算机系研究生来源 20% 本校保研、10% 本校考研、70% 外校。研究生毕业时,找不到工作的留下。博士生毕业时,还找不到工作的继续想要留下。最后学校也不是傻的,发现想要留校的博士生越来越差,就规定必须发多少篇什么级别的论文才能留校,否则宁愿就业率难看也不收留。+ g0 m# n; D! |) v  k
" Q: D* j- B! G4 f; e4 x8 `& d
如果你觉得这是个问题,那你就想办法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学校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很多应届生都没有实力只有潜力,如果赌潜力的话那当然是看学校啊。只要你过了这个阶段,有真正的实力拿出来和别人竞争,那就不再会有人看你的学校了。
摆不平持 | 2021-10-17 09: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成绩取决于两个方面:家庭条件和个人素质。这两个方面只要一方面极其优秀,另一方面只要合格,都可以进名校。
( o6 H2 T" Y6 t/ t/ M2 p& x" t因为人高考前的阅历实在有限,所以绝大多数人在大学之前是意识不到高考的重要性的。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如果现在再回去高考,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o% x* P$ Z5 V! a+ z' B
学习那么痛苦的事,是个人就不喜欢,尤其小孩子。所以高中就知道高考重要性的人很了不起,要么是成长环境极佳,已经有足够的见识了。 要么就是悟性极高,年纪轻轻就能对自己的未来足够负责。; h3 ]4 p+ a* B9 F
所以名校的孩子要么是出身优秀的人,要么是个个人素质极高的人。而且两者一定是平衡的,因为出身好而不懂事的人,或者很聪明被家庭耽误的人,都不可能上名校。
3 i, A1 H/ U4 i. u' [4 G出身好可以带来更多资源,个人素质高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所以“本科名校”这个标签,起码代表了一种稳定因素——这个人不太可能搞什么幺蛾子,而且比别人更有可能给自己公司带来优势。
# k+ j# J/ M1 @( |+ Z1 D一说到学历就有人谈能力。很无聊。你们一方面批判者很多公司只找有工作经验的,对应届生不公,又要HR不要只看学历要看能力。应届生每年将近一千万, 一个公司有多少时间精力浪费在探究你的能力身上?有更简洁风险更小的方法为什么要浪费时间? 应届生就要有应届生的觉悟,学校不好就积累工作经验,该来的跑不了,急什么?
; v! f" q7 C+ \% k, e% z至于考研嘛,大家都接触现实了,成熟也是必然的。知道了自己年轻不懂事,做出一些弥补也是应该的。其实能弥补就很好了,起码比什么都不做强。: w8 z; r& n: F- n
但千万不要觉得你要读名校研究生了,就能缩短跟本科名校学生的差距。因为你在努力,人家也在努力,只是人家不一定再用“考研”证明自己的优秀了。他们可以直接去大公司,可以申请国外名校,可以进国家实验室。他们的起点就是你读研的目的不是吗?
! V% }, w  l# r平凡的你想翻身除了考研可能无路可走。即使到了名校读研,也只不过刚刚享受人家四年前享受的环境,差距还是在不断的拉开。
0 }# q) k- ~1 n' ^有的人觉得名校也有素质差的学生,说的很对,但反过头来不是正说明你撑破了头,也只能跟名校的吊车尾比比吗?你敢跟名校的主流人群比吗?
' v. a( X7 T# V7 H- P你把清华拿出来,再随便抽一个普本学校,普本最优秀的那个学生一定比清华的吊车尾强。 然而并没有什么意义,这并不能说明清华差,也不能说普本强。
" D5 K5 O0 K( ^% @所以为什么要对名校本科生耿耿于怀呢?在你纠结过去的时候,你并没有任何进步。与其想那些更改不了的过去,与其不自量力的跟人比较,不如放平心态活在当下。如果你要比,跟自己比,或者跟自己的本科同学比。你本科再差,如果你超越了你本科99%的同学,你还是优秀的人不是吗?
- ~9 u0 [% [: s; B2 ]: o不要在自己还不是1%的时候就想着怎么超过名校生了吧。: k9 h& ^6 u4 D% z: D# x
如果说高中生没见识,还要依赖天资和出身。那在大学就应该没有这些因素了吧?你知道社会的残酷了,你也成熟了,对吧。那你的绩点四六级托福口译成绩怎么样?LeetCode刷几遍了?你的注会CMA过几门了? CFA FRM几级了?
* }7 W) r5 b3 V( x9 h) N" `( k但比天资低更残酷的是,你已经成熟了,但你依然没有那个毅力和自制力考取名校研究生。
情生情灭诓 | 2021-10-17 18: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种观点的人无非就是强调“高考决定了你的一生”。往往自己的人生巅峰也就是高考分数了。
9 b- w# F2 w, T1 j现在有些事业单位不仅看本科,还会看你高考是不是复读生,高考有没有保送的或者提前批,跟查户口一样,无非他们收到的同类简历太多,择优录取而已。
8 P7 x% k7 L, Q6 f  t3 w
: L- i4 l: p: Y' }1 D/ c/ r6 M  ]讲真,我们的一生如果真的是一次高考能决定一切就好了; @; H+ q6 n5 @3 \% l4 W* u
那你就不会看到原来班上高考都没参加的二狗开着路虎来参加同学聚会' y, ?" A/ R: z9 E+ t. H. p
一问,原来家里城中村的,拆了,补了几栋楼,平时生活就是开着路虎把妹收租打流7 a; |2 R( j% V0 E# P  ?
更不会知道有高考都没参加的翠花现在变成了当红明星
4 |  o, ?, m0 W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挺好
4 d. }5 W' c- G
' G- X* o/ y4 c4 _毕业一年吹学历的,正常! ?) h9 `/ g, i  H
毕业三年还在吹学历的,那你这辈子估计也只有学历可以吹了。; ]6 T. h: q  i' N. q+ v
以前歧视农村出生,现在歧视第一学历,总之你后来付出的努力都是喂狗的。
& u7 X3 \1 |: u既然有不认可的,那你绕道走,找到能认可的就好。
: V5 V+ I9 y. v扬州有句名言说得好,XX发大财才是最好的。自己做自己的,别人说别人的。
树摇风止都 | 2021-10-18 0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 j9 d8 }$ ~+ K个人感觉,本科出身(高考成绩)已经不是简单的只具有现实意义了。虽然上一个好的本科学校并不意味着能力有多强,也无法保证你有一个好的未来。! b# _' I3 H, U2 I/ E6 v- @
但是,一个好的本科学校就是你一生装逼的资本,不服不行!!!& r4 I. h& b5 {( x2 j( _7 O
比如在清华北大,本科生是亲儿子,外校来的研究生就是后娘养的。别管你承认不承认,人家根本不把外校来的研究生当校友,当然,如果你将来混好了除外,到那时候学校还得反过来跪舔你呢。
; s9 `: c( \! F! N5 E1 R" p; f, n说白了,本科学校的好坏,更像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功名:曾国藩只有三甲同进士出身,尽管后来位高权重,但他一直对当年的科举成绩耿耿于怀,甚至被别人拿"如夫人,同进士"来调侃。左宗堂就更不用说了,他根本就没考中,连举人据说都是买的,以至于后来都官居总督一品大员了,还要去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最后被皇上封了一个同进士,比升官加爵还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