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瞧不起《静夜思》《咏鹅》这类诗?

[复制链接]
底广院忽备 | 2021-10-15 2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咏鹅》不太了解,可能是因为作者作诗时年纪太小。9 {4 o  B6 z+ d) l/ v) r
《静夜思》倒是因为写的太好,太经典,而被放到小学课本里家喻户晓,从而让这一部巨作丧失了只与高级知识分子交流的权利。
0 _* e; f" `: q8 u7 h其实就是损害了某些附庸风雅的所谓知识分子只能自己解读而平民不懂的优越感。, H! J$ v4 u+ |4 |! \
这么多人懂,又怎么能突显出自己作为文人的“高贵”?
0 Y% y* z$ d9 P( s6 F当然,其实还有很多人看不起《静夜思》是出于大众不理解情感,而生搬硬套思想感情的尴尬场面。3 v$ `2 A# N% V1 ?- N" ?" i- C
我们只知道李白思乡,但如何把他思乡的程度与当时的心情描述出来?7 P* Y  A7 P& J2 M7 n' e$ ]
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我感觉更能读出感情。
6 X0 c: {# P! G
《A Tranquil Night》6 S3 q8 B* W0 h% Y/ ~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7 K. R1 q: Z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h4 E+ g+ f0 Y$ X, N) t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我自己再翻译过来,大致是这个意思% B5 n6 X8 F) I$ _+ K
在床上,4 L6 X! g+ g# ~, @2 A# d
我看见一道银光,
! V0 o* O, `8 {& a& r我想知道是不是下了霜。5 t% t: t5 n0 q  k
抬起头仰望,7 y, b1 {5 i  N4 p" X( T
我发现月亮明亮;
$ ]$ G/ y- n3 B' }而我,将要淹死在这
* u( g  ~" p( K  W( y在这乡愁的回想。  l! |. C8 a. r1 p8 ?
许渊冲先生深刻理解到了“思故乡”的意思,那种对故乡的思念,快要把作者“淹死”了。
, }5 G/ Q# [) e7 `9 p作者的心就像是涨潮时即将被淹没的一块石礁。当思乡的孤独与愁绪袭来,就像潮湿寒冷的海浪一次一次地打在礁岩上,直至被完全淹没。
  ~( ?7 L3 F# {. [<hr/>其实也可以按照知乎传统,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v* }: A' z# L" s+ R4 D
题主所说的人乃至老师,是不是一些只念讲义的机器人,又或者说是一些自诩才高八斗的网络腐臭文人?
* k2 T( T0 z! G# K. u4 b以上。
晨耕雨读钒 | 2021-10-16 08: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诗词作者,我必须承认这种现象在诗词圈的确存在——注意我说的是诗词圈,是一些所谓“懂诗词”的人,不只是普通读者。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旧体诗的创作,自宋代以后某种程度走上了一条歧路、偏路,至少算是窄路! ~6 M% P, I1 U# \
《静夜思》和《咏鹅》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简单自然,风格朴实,直接抒发作者的观察和感受。这种风格在唐代尤其是唐代中期以前还被提倡,用唐以前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里的说法,这种诗歌叫作”自然英旨”,讲求自然美、真美,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刻意雕琢。7 X$ K) ?( Z0 P; Y
为了后面叙述方便,我姑且将《静夜思》《咏鹅》的这类诗称作“简单自然流”。
3 n; E) I3 w& c, F" _) V令人遗憾的是,简单自然流在宋以后的诗歌发展中,被不少人忽视甚至贬低了。' x3 \9 Y2 b* A* O* N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一些当今所谓“诗词大佬”的作品?很多人的特点是用词晦涩冷僻,里面的典故你如果不具备大学中文系以上的水平,基本看得半懂不懂。这些诗从文字到写法浑身透着一股“我很厉害哦”的装B。
* }; k1 P7 ?1 E) K/ X% r3 V  C. U/ T装B流”从唐代甚至更早就有了,但真正成为了一种写法被倡导、模仿和学习,是从宋代江西诗派开始的,江西诗派不全是江西人,这帮人有着相似的诗歌理念。江西诗派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诗派。9 I% z. k+ l6 v- Z9 X! i3 s8 D
江西诗派主张师承前人之辞、前人之意,“以故为新”,追求使用典故,诗中用词能考究出来历、说法。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爱用冷僻典故、稀见字面,争新出奇,毫无灵感诗意,形象枯竭的装B流。- z0 T% O% Q1 x% m5 E( x7 S7 `9 `
装B流和简单自然流在审美上是对立的,如果你倡导装B流,必然会鄙视简单自然流。大家如果都以简单自然为美,装B流又怎么能够装B?7 I2 ^# z  d# b! @+ N
装B流其实在宋代就受到了不少批评,典型的是大评论家严羽,他写了一本《沧浪诗话》,抨击他们是滥用典故,堆砌文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装B流是不入流的流。: v( m- u5 R  o) U* u9 \# Y
严羽还认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意思就是说作诗是吃天赋的事情,和你读了多少书没有关系,诗的趣味和懂多少道理也没有关系——这其实是对装B诗的釜底抽薪,因为这种诗的两大特征就是能看出作者学问大、懂的道理多。  ?) q0 z* O6 ?* f8 ?% t% h% n" E( S
《静夜思》和《鹅》所代表的的简单自然流,在宋代还是有发展的,苏轼写了一些,但真正的代表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是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那个人。' ]. b* d# `# ]$ X( K+ G
装B流在明清也曾经遭到过不少反对,其中有影响的是性灵派,代表人物有袁宏道、袁枚等,他们也倡导简单自然流,认为真实自然的表露才是“诗之本旨”,主张以性情为主的自然写法,不是守着束缚性情的死格律。
) u8 v" U  E) N+ @% v骆宾王写过一只鹅,袁枚也写过一只鸡,《鸡》诗只有四句,是简单自然流的写法
3 k- q3 F7 e  \+ m  V0 N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 k* ?8 |' ^" v) N! u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0 ]) z- t9 `: \8 f5 [2 I8 l. }——袁枚《鸡》
虽然有袁枚等人的倡导,但在实际创作中,很多作者还是深受装B流的毒害,不仅以装B为美,甚至会删改自己原本简单自然的作品。8 k* ]. r5 L  A. ?" h$ m9 I" h# n; [5 ^
袁枚在《随园诗话》举过这样的例子:清代诗人方扶南少年写过一首《咏周瑜墓》,其中有两句“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是简单自然流的写法,后来方扶南中年时学会了装B,将这两句改成了“大帝誓师江水绿,小乔卸甲晚妆红。”袁枚觉得已经有点牵强了,再到了晚年方扶南装B心更重,再次将这两句改成“小乔妆罢胭脂湿,大帝谋成翡翠通。”袁枚认为改得简直文理不通。3 z  k7 @8 f: g8 r3 l3 k  R. c
方扶南年少时还写过一首题目为《滕王阁》的诗:“阁外青山阁下江,阁中无主自开窗。春风欲拓滕王帖,蝴蝶入帘飞一双。”袁枚认为诗很棒,哪知道方扶南到晚年竟然将这首诗从诗集里删掉了,袁枚大惊、不解其故。其实原因我的猜测是:《滕王阁》是简单自然流的写法,而晚年的方扶南已经以装B为美。
  k! R7 G+ M7 w+ U0 ]. W6 A5 X你看,一些诗人甚至对自己以前写的简单自然的诗都不以为好,那么看不上《静夜思》和《咏鹅》就不奇怪了。7 z7 b" k- l6 r. ]) y. j- X
装B流在宋代以后就逐渐成为诗坛的主流,影响至今。其中原因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按照简单自然流,你有天分就能写出好诗,没有天分至少能写简单而不太好的诗。而装B流提供了一种学习套路,让没有诗才的人也能够进阶装B,而且养活了一大批诗词老师。' H6 a+ O, v* l. s6 f
以上,是我从诗歌史的高度,大致分析了为什么会有人瞧不起《静夜思》《咏鹅》这类诗。
龙大师2009 | 2021-10-16 18: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国人来说,别管大人小孩,学历高低,就这两首诗,普及度太高了,真的是张口就来。" `% o3 X9 D4 U- e% }- H6 Q" t
就我老家附近一老太太,现在应该有七十多了,没上过学,字都不认识,每天抱着它的大孙子,才四岁,也是没上学不认识字,但就是老太太一句,孙子一句就把诗完整的念诵出来了。
* b& K8 V$ B$ C7 I一般人除了觉得朗朗上口外,大概就只能看到这两首诗的简单直白,甚少有人会研究琢磨它到底好在哪里?
3 G& N, Y/ X8 l而也就是因为太直白了,一听就懂,易懂就易被忽视,这都是人的天性。真若是别人念了都听不懂的古诗,怕是只会觉得高大上,而不会怀疑它就是一堆披着华丽辞藻的八股文。7 z0 ~8 d4 w& S- ~, ~/ V2 \
而且念的次数多了,念的人多了,出口成诗啊,虽然不是自己作的,也就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 J/ Y& }; j0 ?  Q- B1 a. `, F" O) R再是高雅不俗之物事,当它跌落凡尘打了几个滚后,去了表面那层纱,也就成了雅俗共赏的玩意了。* J9 [' T. x& D4 [
最后说一句,应该不是瞧不起,只是忽视罢了
依世晨缘依z | 2021-10-16 20: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1 Z0 o2 T- p4 B! G- H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z& Y6 Q! U, ^! B5 t! j: M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欣赏艺术的,一直以来大家有个错觉,就是老师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是高于普通人的,这其实是个错觉。
小三说要灭婊婊r | 2021-10-17 07: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咏鹅这首诗。18个字,代表了文字运用的最高水平。
& F1 ?' M/ s3 [2 R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所作。奠定了初唐时期诗歌的发展方向,有着一整套的创作逻辑。后世无数经典之作,都有向其致敬的影子。
& P& L7 ]5 z  l, \<hr/>我们来看一下这十八个字都运用了创作哪些技巧。1 ]# \/ z! Q/ Q" u
1.电影级的画面感。声音,动作,颜色,近景,远景。特写聚焦和长镜头淡出。
  \0 _; l, b2 |9 P% w6 u- H2.轻松欢快的情绪表达。鹅快乐,看鹅的快乐,骆宾王写时的快乐,我们读时的快乐。
+ E7 p, I4 @) O' w甚至看到阅读以及背诵全文时,还能够快乐。: O( \- T7 i! o* u9 s
3.对仗严谨,故事线完整。
2 D' X) F8 U- V4.诗歌的基础创作逻辑。(下文详述)+ ]  U( C7 R  ?5 C5 b
<hr/>中国古典诗词,有一整套的创作逻辑。最常见的,就是每一联中,都隐藏着一个甚至多个行文线索。
9 h  G: ^" f# \. W我们再来看着十八个字,每一联拆分一下。! a5 p3 i$ @4 N) F, T9 m" E
鹅Vs隐藏起来的作者。
2 h: ~6 O3 Z: J& X曲项Vs天歌, _# s% G  d% A! [
白毛Vs绿水
+ o2 ]* V) J8 n0 N! q红掌Vs清波  s  v$ d& H2 h' a- e9 t
<hr/>发现什么了吗?后者全部大于前者
5 t8 V: Y8 [6 q3 x4 _同时,前者一直在带领着读诗的我们,观察到后者,且一近一远7 r; @. W- e5 \' f" z) q" P
先听到鹅的叫声,后看到鹅。
: Y' {$ g( N) i" x看到鹅之后,视角随着声音扩展到天上。
8 t" l6 C+ M0 p4 N, |6 w先关注白毛,后端详绿水。9 T0 X- P5 W) f3 L; i' M
先注意红掌,后看见清波。
  @# J8 V" m: K$ B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技巧。仔细揣摩细节的逻辑关系。
" U' p! }" u' e3 F<hr/>我们来看另外一首千古绝唱,凉州词。就是采用了和鹅一样的创作手法。
) S8 M9 c2 m7 W+ q% o. H黄河Vs白云6 W3 M, E4 w, f( p6 H
孤城Vs山
* X# j' R  Z) N+ e羌笛Vs杨柳% x* H  Z. y1 g+ C$ ?$ s1 t1 Y
春风Vs玉门关。3 I+ s- W6 R6 t
同样的大小关系,后者全部限制前者' c/ L2 m$ |  e
这种羁绊,连18/0/8的妲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文字里的羁绊关系隐藏在草丛中,随时随地打一套输出。( E* b4 F  ?9 c! c+ x
<hr/>再来一首枫桥夜泊。4 J* }8 Q/ g: X  P+ u! @- g
乌鸦Vs星光2 I: v2 E1 d3 E  c, C
江枫Vs渔火' J2 }" [5 w6 C& i
姑苏城Vs寒山寺
! n; k" ?2 ~% q" P# ~钟声Vs客船' T7 E0 ^) D0 {, _# q
<hr/>发现什么了吗?所有的物体,都是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4 l2 g1 l. h5 T$ |
是的,这首诗就是写了个寂寞。
2 B# [4 |: m  t! `: H7 Y. d寂寞不是万籁俱静,而是一寂一灭之间的星火。
% F* j" L3 A5 h/ Q7 Q有希望也有破灭的寂寞,才是真寂寞。
) c2 ]- o0 R. f/ }* L& r8 s<hr/>后世光耀千古的唐诗宋词。。。都是建立在静夜思,咏鹅这些先行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来的。
# G$ m7 _* B2 C, o5 u什么叫千古绝唱,什么叫千金欲改一字而不可得?; \" n5 M( \& R" ^
这一类的作品就是。4 {9 E4 s" G+ g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K, l& L0 J& I2 N
+ V1 E6 \3 i: |
不服的话,照这种模式写一首试试。。。在二十岁之前,我个人尝试过。' P& p* ^$ ~; w( q' A# i
仿写过绝大多数千古名篇。
2 C. @% h1 W0 Q% t" U0 Z9 _2 g( K6 e对于自己这半瓶醋的水平,我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也就是最好的几句,能照猫画虎学个大概。# y# y2 V+ o0 L; G0 S
更深层次的意境根本学不来,我的一切努力,勉强能做到用二十来个字,把事情讲清楚。甚至连最基础的平仄韵脚什么的,全是一坨屎。0 ?( K2 M- d. K% D2 m3 G+ `& N- r. G
<hr/>这玩意儿就像梅西的带球过人,我们看录像能一帧一帧的做技术分析,听起来头头是道。6 X6 P; Z8 {0 I4 m4 v3 F
人家明明都已经掰开了揉碎了,每一个细节都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了,只需要照着做就可以。
$ _& ]4 U/ ~9 J4 g# S6 T/ z实际自己去踢的时候,狗屁不是。9 u6 H1 M* L( U" Z
<hr/>有时候,不知道事物运行的背后逻辑,其实也挺幸福的。( [& Z5 f5 i/ f) e# F" n
至少不会面对文字,像我这样绝望。
千禧茉莉佬 | 2021-10-17 15: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我现在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瞧不起这两首诗的人,都不懂诗,只是附庸风雅而已。对这种人,我一般都是送他两句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6 r+ M( j( ?4 w! }" |
先说说《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赢得了明代学者胡应麟“妙绝古今”的赞誉,“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说的就是这种信手拈来而又浑然天成的佳句。看到清冷的月光洒在床前,诗人情不自禁地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来,就开始思念远方的家乡和家人。
" J: I) s! L, c' Q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原来那个让诗圣惊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太白,也会写这种语言平实而又耐人寻味的小诗,原来那个走遍天下、四海为家的“谪仙人”也会在某个难以成眠的夜晚一个人偷偷地想家。
3 |3 F3 b' X! x! s5 t% f自此之后,望月思乡就成了一种民族心理。人们一看到明月,就容易勾起乡愁,圆满的明月寄托着着人间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可以说没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没有后来的“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千古名句。" o, G0 O' t, S4 y) n8 b; w  F
再说《咏鹅》:7 s  I5 C, Z" K3 \: Q1 B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寥寥数语,把鹅的叫声、相貌和生活习性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哪怕没见过真正的鹅,也能够大概知道鹅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了,脖子弯弯的,对着天叫“鹅鹅鹅”,长着一身白色的羽毛,脚掌却是红色的,还会游泳,游泳的姿势还特别优雅。“白毛浮绿水”中的“浮”字和“红掌拨清波”中的“拨”字,十分传神,把本来个头挺大的鹅在水中游泳时却是十分轻盈的体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就是翻遍新华字典,也不可能找到更贴切的字来替代这两个字。说真的,如果不是史书上白纸黑字的描述,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小学生”写的。
+ M% F" S& P% p& \7 o3 @% |; r; ]和这两首诗类似的,还有《春晓》《悯农》等。
# y/ M: f# ]# m" ^; }& R瞧不起这样的好诗,能有多高水平的文学素养呢?$ n/ _7 B; r* V5 y# p6 J
如果你发现哪位老师瞧不起这两首诗,麻烦转达一下我的话:“这水平就别误人子弟了,自己辞职吧。”如果你的孩子摊上这样的老师,还是想办法给他换个班吧。' ^- m2 N3 B1 g2 Q7 ~+ n
最后,提一句,能选入小学课本的诗,每一首都堪称千古绝唱,不懂欣赏别贻笑大方。1 D1 ~( L8 d) E' E. S& }1 {- X
<hr/>对“床前明月光”的“床”有不同理解的,可以看看这个回答:: z% h- y6 \% ]" |
小小303:「床前明月光」中,「床」字作何解?
点相见无言 | 2021-10-17 22: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孔乙己來謅一下:. g4 G. r) U9 I8 ?. b, e
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靜夜思》有八個版本。
$ K2 c* Y3 F; k2 T) n" A" U
版本一: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T0 T% g! L4 m/ {1 ~6 d, y
這是宋代的版本,也是今存最早的版本。包括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李太白文集》(北宋刊本殘本),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影印靜嘉堂藏的《李太白文集》(宋蜀本), 還有文學古籍刊行社出版的影宋本《樂府詩集》。在宋代的版本中,《靜夜思》的內容完全一致。現存李白文集中,宋代版本是最早的,也最一致,又加上宋蜀本皆善本,宋本為李白原詩的可信度最高。$ r8 k  S5 h8 H0 F' f3 z
此外,這一版本還見於宋人楊齊賢注、元人蕭士贇補注《分類補注李太白詩》,明人陸時雍《唐詩鏡》(明刻本)卷二十,朱諫注《李詩選注》(明隆慶六年刻本)卷四,明鍾惺、譚元春輯《唐詩歸》卷十六,以及清代康熙敕撰《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五。  h% W, p8 M$ u. Q
7 o0 W' I: Y6 R' e) }# S% A7 I! M6 f
版本二:忽見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起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9 a; E: U8 U$ n! ?這是元明時期的版本,見於元人范德機的《木天禁語》、明人李攀龍所校《新刻木天禁語》和謝天瑞所輯《詩法》(復古齋刻本)卷一。5 h# @* P( _: a# g; `7 P  \) G5 l
% V0 w7 J# d" S
版本三:床前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n  w( D, c9 M
這是明代的版本,見於明人謝天瑞《詩法》(復古齋刻本)卷七。$ S# P9 _" [" F
4 U( R6 t# O, S; v- ~! W' A
版本四:忽見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 P3 Q; _0 g# c3 p' x' L這是明代的版本,見於明人王良臣《詩評密諦》卷二。
/ t4 M: s! u' P* c0 Q ! w) v  y5 A2 y; F
版本五: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9 F: E) t# {. T6 q: o  ~
這是明代的版本,見於李攀龍《古今詩刪》(闋本,明刊朱墨套印本,日本尊經閣文庫藏)二十三卷,又見於高棅《唐詩品匯》(明嘉靖十六年序刊本)卷三十九,和黃習遠竄改本《萬首唐人絕句》。
: M8 ]4 F) L' }3 r/ n- Y* U( Y版本六:床前明月光,疑是池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H; r7 F! R; S9 J$ s
這是明代版本,見於李攀龍《古今詩刪》(徐中行訂、汪時元校刻,明隆慶、萬曆間刊本)卷二十。
. R& b: b3 L+ m6 U ) h! G9 R, l0 w; e% _" s
版本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7 n! B. l! N2 Y* [. y/ D
這是明清版本,見於明萬曆朱墨套印本《唐詩選》卷六,又見於清人俞樾《湖樓筆談》六(光緒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書本)。- F+ b+ @. ]1 h- p. C* @1 L
5 T* {) t/ f  N1 A7 z% }+ R
版本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7 M4 H7 d( p: Z7 U6 c# q這是明清版本,見於明人曹學佺編《石倉歷代詩選》,又見於清官修《御選唐宋詩醇》卷四和清人王士禎編《唐人萬首絕句》卷一。
令狐掌门2017 | 2021-10-18 0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一首,2 n. I# l! \2 r" w8 {: }! p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 N% [5 Z$ v" S0 X6 ]0 J3 L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就说一句话。有时候成年人的感动,只是一瞬间。
hdywz751748 | 2021-10-18 12: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问你
# f8 J. |! L( z1 U& n你最早背诵的诗歌是什么?
  v% s6 v/ z  r: b! M% w我猜,
) B. f+ K( j* v; G" a" ~有资格与鹅、鹅、鹅," {2 p$ I3 D: M4 V& S# Q% }# g
和离离原上草竞争的,
/ M6 Y- I6 \7 o" W6 i# O- s就只有床前明月光了。2 `  L8 ^6 Y8 U/ h8 H, f% N# B& n8 h! G

% Z% D) H8 m0 S( o; l) u5 G  l以为太熟了,
8 V: L6 |7 l2 u所以从儿时骄傲地大声背诵,- R2 a7 V$ e/ u4 W+ A8 ?/ N
到少年一遍遍地机械重复,
( i4 m% h" T7 }' Z到后来再读时失去了敬意。: s2 P8 |. t  `$ b
6 f; U/ L# J+ F- k! b- h2 n
我们对喜欢的东西,
. W4 ?$ c/ V7 v* s+ j, t. j感觉本来就会慢慢淡掉的,
% |) D3 v7 W) C  Z4 D需要一些故事才能重忆初始的感觉。
, g  ^6 K1 i$ k* g5 n7 p而李白的故事,! U* v. }6 Q2 `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 z) l' }" f! _9 I# S3 i- t/ z" ^& v
$ s/ f% |6 t9 b《咏鹅》是骆宾王7岁写的,
% e% T3 C  x+ D% b" [0 b1 d《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16岁写的,. C% n! C1 f! T3 I( W6 f+ E2 X
这给我们一种印象,
2 E* a' n* J% M+ d1 b, Z好像《静夜思》也是李白少年时候写的,
* {% E+ s  M; o) t2 Q( {/ W4 g写给少年看的。
, ~8 m$ X4 _* ^& r3 R! }$ N
- i# U% d% ~! i4 n0 X; M其实不是,
7 k, |9 W4 i! E" A6 j这首诗只有在经历社会毒打之后,
% U; Y* ?0 `" N; I* \% {: x4 u才能体会到其中感情。2 B' K% [* }  ^: H
机械的重复和拆词拆句只会毁掉它的美感。
+ l3 C. w; {: X2 t
+ F2 i& N$ |; L) h《静夜思》是李白26岁写的,
0 o+ a2 S' I; N  m0 ^0 r当时李白在东漂扬州,
' R! [3 w/ f9 J, h' b( U: A, k9 f2 N离开家已经1年多了。
) ^8 t7 J2 S. I# s% k* ^2 P1 b& p& F$ u- A$ f
李白生于701年,6 }/ t& Q7 @- P2 ]& I3 G0 I
他爸叫李客,
! E. ^: l7 ?& G) Q陈寅恪先生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中认为李白祖上系西域胡人," B8 U# r* c, G8 J7 l  j; Q- E
李白先人是因罪而窜谪至西域的。: T" `* y6 x( O* p& D! f3 N/ F5 \. n
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里认为,
5 y, @. s$ L  a+ F( k“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3 p1 ^6 t) y. Z/ W8 s3 D
而且还是“一个商人地主”。
3 l- c0 r. b7 j) m李白对自己的家世一直闪烁其辞,. d9 Z1 j( e" g. G2 \
以致后人已无法真正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的身世了。4 D- B0 \  U! z
4 i6 N" ~/ G2 f) d) P; c, s& Q# c
但确定的是,
7 p3 P; ?! L: |* l+ H: s  m, W$ ]当时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
7 x5 V5 {6 D+ {0 O: ~明确规定是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
8 C5 b7 i0 h% r. Y& B李白的父亲李客恰好是个商人,3 t. b  V3 J# Y/ }4 Q, F$ U6 I
所以李白是不能参加科考的。6 ]& {' o: t/ q5 }0 q
7 a# S! m. ^5 X( b
所以李白后来通过作诗出了大名,
! V3 U/ M/ {1 y8 P  J但一直没能当上一方大员,
* B: J% F% G. C6 ?' ]主要作为御用文人写诗娱乐,
0 x  z5 z+ I' L- R  V才有了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这些事。
! i5 e5 P& t& k5 L
- L. G% [' n2 J  I* t, U. N- Y9 ]究竟是有出身原因的,
3 T# j) t* z8 t8 f如果李白可以参加科考,4 z* t0 Y, P7 X$ ^
他早可以通过考试光宗耀祖、穿上官服。! r: |+ a1 }6 D) G0 I9 @0 p% J
凭贺知章对他的赏识,6 N; D; D2 s4 h4 |0 P
谪仙人必然是平步青云。  E" [- b% d% w8 h

# R5 U( Q4 `/ l' U9 _; I也许他就不用在唐明皇想饮酒作乐时,
( b: Q: K8 ^1 A) x) m5 E" A1 x: l0 D召之即来呼之即去,
2 T# f; N' O* t/ N8 ]最后落得个赐金放还的下场。
) q3 A# u/ z, o* M2 d! x- G/ `
) |- ~0 ^1 `- F) H- s8 d但现实就是现实,
; k, h9 O# V" c" Z9 h十八岁那一年,6 i0 M4 G1 M, L& o1 ^: `. y1 K
李白开始了他长达六年的读书隐居,
5 r& q# z2 T/ M+ H0 |. @在大匡山(在现在的四川江油境内)长期隐居,
( h+ f" L8 q1 }2 |在四川省内游历,学剑、修道,读书,
* M% h/ `0 E7 d二十四岁的李白决定离开四川。! E2 }# B/ @/ }/ m' v7 A

% q; i) x9 m6 `# M7 M李白走出了蜀地,( }& u; r; l; G3 P$ M! k
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 v0 l$ j+ z! l0 D  _二十六岁这一年,/ j0 ^, c: ~: }! K
他背井离乡,+ l: F, u2 f! g/ E9 G  ?
但是有时候夜深人静,5 G9 g* J; l# D% h
会感觉有点冷,2 C2 P9 L+ s; m9 f  f
也不太睡得着,
' X. t# r$ m, `" L+ s$ X1 b9 D生了点小病没人照顾,
1 o& N: F( |. c( _4 u有一些话也没人可以讲,
# u+ h% m3 D" u; k# x想着泡碗方便面暖和暖和," L4 N& Z" X0 w' S. a, ~* d' d& `
刚刚倒上开水,! E4 x8 P6 n- Z% O
就看见出租屋的小床前面洒下月光,
9 n! @) G3 d3 L/ Y就和小时候的那种一模一样。
; B- p0 L4 k$ ~4 c! A你说这种情况,$ b  G! X1 {! W/ ^
是不是要低头思念一下故乡。# r& t7 S0 n, X2 G' R

8 c! E6 n, c" l0 x+ }床前明月光,5 o$ J( d6 \8 T& L
疑是地上霜。8 p0 j* c) Y& Y9 t% f7 `
举头望明月,
; @6 `* G8 |9 }低头思故乡。6 I- ^) K+ d& f& _

0 P" I9 j2 I2 o. W) X; y这是一个年轻人内心最真实的柔软,
) I" L5 M: X& F2 p也是空前绝后的潇洒诗仙诞生的起点。
净土935 | 2021-10-18 15: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方便装逼6 G: R5 }/ g5 v  G; a
大部分人学诗,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装逼2 _$ w& P& U+ {. E  p
研究阅读理解的没几个,研究怎么作诗的更少见,研究古代历史的屈指可数
! q- Z, o) y/ u6 L$ |, d不装逼,他们背诗还有什么用?
8 z  _2 Z) ^, l7 L% p而《静夜思》和《咏鹅》怎么装逼?
1 P0 H. r, ^# b- S- r& a尤其是《咏鹅》刚喊一声“鹅”$ }9 E. w+ k4 r2 ~9 u
大家都觉得你饿了,一把狗粮塞你嘴里了……
1 T/ i: `! N& Q0 Z( ^, U5 r: W8 q4 q0 y这逼格怎么办?( L& R) `6 w/ P
所以不是瞧不起,是用不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