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过很多次舞台的演员再次上台还是会紧张?

[复制链接]
一见你就笑i97 | 2021-10-14 1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每一次你都有认真对待啊~
城市的猫儿沽 | 2021-10-14 16: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下《社交天性》这本书,作者是个神经学家,在书里面对人前说话紧张的原因进行了专业而详细的解释。有兴趣的可以看书中原文,我说下我自己的理解:
+ m/ O& p2 o. @2 Z
, j, U- f# w1 b# u3 c人的大脑思考方式决定了人类注定是群体动物,因为大脑在空闲时间会无意识无缝切换到一块区域,叫默认区域,这块区域专门用来思考关于社交方面的问题,思考人和人的关系,想一想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见过一个人聊了一段话,事后却一遍遍回想,甚至思考自己和对方的社交关系在这段话后有没有更进一步。这是大脑天然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保持群体性,和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链,让自己不离群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 H# U% `' |- Z  R' l

* o# ]5 n+ @1 D+ G; }- H所以人天然就有想让自己融入群体的欲望。
( z# j; U3 Q6 E, W1 E6 K  X  S- R4 N( n1 a
而在人前讲话、在人群前面表现,偏偏就是那样一种境地:终于给了台下一群人一个评价你八卦你的话题和机会。你生怕做错了什么,导致自己和台下的一群关系链断裂,你是那么重视台下人对你的评价,哪怕谁都不认识。归根结底,就是怕失去这些人和你的关系链,怕失去和台下每一个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怕成为吐槽对象。这是人类大脑天然决定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紧张。
/ E. z- }5 a- ]0 [/ H, Y
/ m5 S. z4 d0 d$ U/ x6 Z所以基于这个原理。我自己也想了一个克服紧张的办法:就做好自己的事,底下的人爱谁谁,不要过多假想最差的后果。- H5 V) w7 |' j9 M" D" G

+ u$ c7 P" i/ v2 j% @$ t" V而且事实上,就算出了最差的后果也没什么,因为只有你关心你自己,别人并不关心你,你的糗事不过是一个饭后话题,在别人心里的停留时间甚至超不过饭后散步。
山下佳人2017 | 2021-10-15 04: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错机会少。像查理从来不会紧张。
+ L1 e1 A0 r( F: @; V+ M1 @那怎么才能不紧张?推荐一本实用型书《说服别人只要三步》
) d7 d. Z) [5 M本书作者下地宽也是日本百年品牌企业的高级培训师,十分擅长“创造性交流”,他以自己在思维方式、逻辑技巧和沟通交流方面的独特造诣,在日本业界享受盛誉。在这本书里,他提供了几个妙招,帮助读者快速进入不同的沟通情境,迅速掌握说服的技巧,被读者奉为说话的宝典。( ]5 l* j/ V& R+ h( j# K

% _- m9 S' T% k8 j  H: A演讲是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情境,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演讲当中那不为人知的法则,以及如何才能让演讲变得有趣、有料。, Y# q  k: ^8 b" ?0 y* r
# }7 {* D  ?/ \
                                ①
$ C: i& H2 O) D0 V. g                           『法则$ m; z+ n% C$ v2 y6 G; ~
当我们站在演讲台上,面对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背景各异的人。他们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喜好,所以面对同一场演讲,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9 g, }- b6 k3 @0 I0 T) `4 q6 o8 c! V
# i$ |" y' A  y/ ?7 \/ ~5 L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秘密”,一般情况下,在10个听众中,思维敏捷、反应快的有2个人,反应一般的有6个人,反应慢的有2个人,这被称为“二六二”法则。也就是说,当我们说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时,台下一般会有两个人积极倾听、有六个人中立、有两个人满怀质疑。
4 ^) A2 r9 m- S: |1 E
3 \' B4 h' P9 l$ \有人看了这个听众比例可能会担心,“只有两个人积极倾听,我还有讲下去的必要吗?”其实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有60%的人持中立态度,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把他们变成支持的那一派,再加上原来积极的那20%,我们就有了80%的“忠实”听众。这也是演讲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即努力成为一个能说服“八成听众”的人,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多人都感动,但至少可以想办法感动更多人。
- j% d; H2 J) k6 H/ W- V. o
: v; T) y# ?8 ^另外,“二六二”法则还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评价自己的演讲。一场演讲并不是非好即坏,虽然我们平时会说“讲得很好”或者“讲得不怎么样”,但事实上我们衡量的时候不必那么极端,比如可以说“今天至少80%的人都听明白了”,或者是“今天可能只有20%的人听懂了啊”。尝试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演讲,就可以从很多不必要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D/ N# G& \8 f5 e6 b! Z
! q, z1 t- A; e" `5 K3 r7 \
为了让自己的演讲获得更多听众的支持,可以试着采用一些小技巧,让它变得更加有趣、有料。
  ~. J" @0 v2 l. Z                            ②
4 p7 R) s; W( w+ f                        『有趣
4 n# ?! E. i8 @  S6 ^6 [# g去听过演讲的人,或多或少会见过台下有人呼呼大睡,或者低头玩手机的情景,当演讲枯燥乏味时,就失去了吸引力,对听众来说不再是享受,而是折磨。! l: B; l8 t) Z! l
. \6 U1 L- |" ~+ l
那么,当我们站在台上的时候,如何才能给听众带来一场趣味十足的听觉盛宴呢?有三个小技巧。# f$ t( S: ~3 k. f: |
' e7 I; P" |; O7 b$ Y: w6 s, |. Z# C/ m
001 故意“否定”,引起大家的兴趣。先来看看下面两句话:7 h2 p9 c2 N, W6 u
“想要瘦下来,并不是只要减少饭量就可以了。”
0 s7 X7 P6 b* w4 l- D: N, z“其实做销售最重要的不是口才。”8 _3 X( J9 X! x5 u
* k' e" L5 `+ b1 T6 d! q
它们都提到了跟听众预期相反的事情,使得问题不是由演讲者提出,而是让听众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个“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的疑问。我们也可以通过否定某个理论或者方法,引起听众的兴趣。( D+ U/ u- \9 i9 Q3 R& {2 m

# _2 i5 q# n) K/ ?7 K002 用提问来激发对方“想知道”的好奇心。作者在多年的实战中发现,能成功说服或者打动别人的人,几乎都是提问高手,因为他们能恰到好处地勾起听众的兴趣。人的本性就是,当自己遇到未知的东西时,忍不住马上想寻求答案。另外,提问也可以让听众明确“现在应该思考什么问题”,让他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关心的内容。在非互动环节,可以穿插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停顿10秒,再给大家答案。
9 }8 h- V8 C  W6 e7 o& _
8 i/ c; E3 G% d, f1 m003 用一句话,给听众画面感。在讲解或者介绍某个东西之前,可以加一句“请大家想象一下”或者“大家可以稍微想象一下吗”,让听众进入想象模式之后再接着演讲,就不会那么枯燥。3 K+ q6 {& j+ N5 Y/ M( E  l; i
9 H  U- K: t5 `& V' o) F* H: V

4 n, [6 ]$ p& b* t
6 p/ S  g- U5 w. D: g* H                         『有料! R- h. U! L  S
演讲光有趣还不够,毕竟大家来听一场演讲不只是图个乐趣,还希望能学到、用到更多东西。下面介绍两个表达方式,可以让听众接收和消化掉更多有料的内容。; e0 o/ N1 [2 R5 W; ~8 ^4 l

; u* L4 g5 w" l3 Y  [001 引入对比内容。有了可对照的东西后,人们才会对事物的位置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演讲者说“通过控制卡路里摄入量减肥效果好”,听众可能不会明白它到底有多好,但如果换个表达方式,变成“与运动瘦身比起来,控制卡路里摄入量减肥的效果更好”,这样听众心里就有谱了,因为大家对运动瘦身更加熟悉。
+ H5 p2 K5 A2 D# L" E" _8 o! Q2 a  i& c- o/ L) h$ ?) a' q- B( ?1 Q! d
除了和大家熟悉的东西作对比,还可以与竞争对手,也就是同类相比,比如你要介绍的时间管理法和别人的不一样,那就把它们进行对比,讲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 H8 k8 S. m- Y3 `. H

9 q/ P- y( s; i& l: q002 加入具体的场景或者事例。假如你演讲的内容是推广某个方法论,或者是推销某个产品,那最好想象一个对方下次可以使用它的场景。比如有个开花店的演讲者趁机宣传自己的鲜花服务,如果她说“只要你在下午6点前订购,就可以在1个小时内配送到指定地点”,这只是在简单地传达事实。1 p9 K# y3 p! b! A! R+ T. e6 T
4 v" j& ~3 e5 J7 m4 |3 p
如果加入场景“比如你有朋友过生日,因为工作很忙可能会迟到,这时候你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先把花送过去。虽然人会晚到,但至少心意可以先送达。”这样听众就会知道怎么做可以完美地解决问题,对演讲内容印象更深刻。0 i$ W; Q( a2 l# m+ v

. w: r* q1 x8 R& J7 I9 s0 d3 Y/ Y% u总结一下,我们不能说服所有的听众,但至少可以努力成为一个能说服“八成听众”的人。利用否定、提问、对比等表达技巧,勾起听众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我们所说的内容,演讲就会变得更加有趣、有料。* e% f# i5 f+ R5 n2 c9 X& L
你有哪些演讲小技巧?期待你的留言。
. [  d( b/ m8 d# |5 kps:把所有赞献给猫叔。/ {  T( ^& |: ~. c
——————————————" E# ]* l- B6 d1 n
往期传送门:3 F- z2 ~1 ?2 l9 M
有哪些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4 X4 s$ l7 D5 a" t; `
有什么道理是开始注重外表几年后悟出来的?
; r# ^2 h6 }% |  j哪个瞬间让你觉得读书有用?  s% P6 N( B' z# p
如何看待在大学里埋头苦读的一些人?
  J! r* x  R. t1 X( @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 [" ^' i2 K9 R4 z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1 h6 w' D& G% g1 p
想读的书很多,有没有什么办法提升学习效率、阅读效率?
# Q* f# J- _/ t/ r  c5 ^  H1 O—————(寻找志同道合伙伴的分割线)# A" x5 u6 f( [# y" H
加入我的写作学习成长群,和anne一起从0到1学写作。加个人微信:shijiduxintu,备注“知乎”,谢谢。
美丽人生2017 | 2021-10-15 15: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的时候上台还会紧张,后来就不会了,比赛多了,演出多了,想了想,台下观众每次都不一样,但我始终是我啊~
: u. D6 @6 D- m4 v. v: q: M* I提前准备好,上台前想清楚,演出的时候沉浸在自己弹的曲子里,到现在已经不会考虑台下观众了,我只要配合好我的partner,其它,听天命。
0 \: U9 s8 @" {/ \5 E# l) u+ x' E; @- l- ~2 y* y- y, x; K& @
ps:我那个自称天才的partner,演奏完第一章,弦崩了,这事儿我能嘲笑他一百年。
肚皮舞爱好者衣 | 2021-10-16 03: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和我们飞行员飞起落差不多。3 n8 V: g1 l3 i  g0 n3 x( s
2 ~6 K5 x% D. O0 r& j
入行十余年,起落无数,飞行方法再熟练不过了,但每次断开自动驾驶,还是会发觉自己的紧张感专注度都会上升。
0 x7 P/ u4 }9 K$ c  i8 \* v; s+ \; ~% C) }1 H: L/ [6 M. L
“因为每一个起落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都需要不同的临场发挥。”
南明叶氏伪 | 2021-10-16 06: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了十来年课,专业书教得烂熟,但是每次新学期第一课还是会紧张。
# F9 a! G2 a0 _8 H$ L本人上课在全校400余老师里学生教学评价排名前三。
甜麦圈淳 | 2021-10-16 16: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考到大,每逢考试还是会紧张。尤其考驾照。
123473206 | 2021-10-16 2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是一枚不知名乐队的主唱,性格其实偏内向有点慢热,我也紧张过,不过现在不会了。先说一个现象,当你独自一人在家里洗澡唱歌的时候你绝对不会紧张,而有其他你不熟悉的人在场的情况下,你就会紧张。我认为紧张多半是因为害怕,当你认真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你会害怕做不好,你会害怕失败,当你放下这个包袱,坦然从容的面对这一切的时候,紧张自然会消失。
刘湘帅 | 2021-10-17 05: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紧张,源于压力,源于欲望,想要做好的欲望。
* [0 J1 I9 ^! ^* d4 `( t9 }我从初中到现在,上大大小小的舞台,参加市级、省级、全国比赛,至少也有几十次了,但我依然紧张。
2 y/ h' |9 s( a* L4 t- T我第一次参加个人赛是在初三,市级的。过分紧张导致了失误。0 I9 S; z% v2 C( B+ h
明明练习过无数次的动作,听着音乐我就知道该跳哪一段,但是当时场上的我,脑袋一片空白,什么声音都听不见,好像整个空间只有我一个人。像电影里的慢放画面似的,我回过头,看到教练失望的叹气,挥着手叫我动起来。当时别人看来我就是傻呆呆的站着,就是那么几秒的时间,于我来说像是过了10分钟。好一会儿,我才重新听见了音乐,我愣愣的跟上节奏,机器似的跳完了剩下的动作。
' E4 I( N/ g. p0 f/ ]5 }" s下场之后,队友说别的学校代表在笑我。我向来是队里最优秀的,队友们认为这只是失误,不是能力问题,所以她们为我感到不平,但我并不觉得不甘,只觉得无地自容。
0 W  _8 f/ H6 ?$ u1 P后来的很多次比赛我都很担心,担心出现同样的状况,我总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调整心态上。; f2 y" j; |9 h+ v
于我来说,紧张有三个原因。7 h6 t! U) U0 p' p/ n' J( q
一是因为没有准备好。准备不充分所以没有底气,不自信。* R' x' ~, O; a4 E5 q8 d
二是因为把结果看得太重要。“如果表现不好会有××后果”“我必须得赢”这样的想法很容易变成压力,使人紧张。5 x2 U$ L  ?' \% }" a0 ?5 a( m% B0 I
三是因为想要符合自己与其他人的期望。想对得起自己的付出,想不让父母老师教练等人失望。+ `( j/ T" @" p0 J( R. D8 D
我上述的第一次个人赛,这三点都占了。
) }0 u) m: v& N5 H) ]$ Z0 N( x; f
总的来说,还是归结于欲望,因为想要做好,所以有压力,所以紧张。; Z- Z- l' E/ S5 H$ R& H
适当的紧张是有益的,谁都会紧张,重要的是调节好自己。
123472767 | 2021-10-17 14: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学生时代活跃在舞台上的人眼里的答案哦  K7 F# {/ n# N1 }
我高中大学期间长期活跃于演讲和主持的舞台,即便如此依然会非常紧张,不过慢慢开始非常享受舞台,以下回答也是我对自己的审视。$ \, }( j, }% A' y% M6 ]) R: j- e+ r
    第一点最简单,就是对于舞台表现的不自信,不管有没有经验,要走上舞台的你永远不知道台上的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的准备是否充分?临场状况怎么办?成为笑话怎么办?这些问题不断出现,只能加强自身紧张,从我的经验来看自己其实还算一个大赛型选手,在舞台上,一切都要硬着头干了,放下头脑的思考,追随本心,自然会做出最好的自己,有两个例子:①高中有次说相声忘词了,我就说自己忘词了,这个过程给自己争取了时间,台下关注也明显变多。②我大学咽喉状态不好演讲可能突然说不出话,我就自信的对观众笑。(这招经常用)后来我问台下的朋友,他们都觉得是舞台效果,甚至觉得很出彩。孤立感,不论自己一人进行主持演讲,还是团队表演,你的观众和自己终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打群架,人数少的一方心理上很自然的会有不安全感,我觉得这是生物本能,有些人看到大场面就慌,这个我个人建议找一个“可控第三者”,就是一个你确定他陪着你东西,比如同台的好友,场下的朋友,手中的道具,心理上你让感到自己有人陪伴。还是拿我来说啊,我大学在学校电视台工作,所以当我参赛的时候观众席前面是认识的同事,飞过来的摄像机也是同事在操控,监控器属于他们,这让我觉得就像是在台里录节目一样随性,那是我上过最大的舞台,也是最放松的一次。事后看录像,我说那就是我一直希望自己在台上的样子,以前都没有过,我很感谢他们。你对舞台很重要,如果你在台上演一个路人你都紧张,那我怀疑你做了什么亏心事。我第一次上舞台非常放松,因为那是去广电做一个合唱演出,我就是个凑人数的,场上上百人,我是其中一个,还不需要唱,对口型就好了,so,朋友你上台紧张可太好了,说明你在这个舞台上有自己的关键作用,你竟然那么重要了,必然是自己有这个能力。; |3 g3 w- L5 Y: r
综上,个人觉得还是自己是否把自己放心的投入到舞台,只要投入进去了,紧张会瞬间烟消云散,找个“可控第三者”,然后就只需要相信观众和自己了。
" c3 w" m  H# M很业余,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