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并以此规划自己的人生?

[复制链接]
飞向坠落巢ti | 2021-7-13 05: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你“要的”,别想你“怕的”
( t( @; g( ]2 X, s* ?0 _9 r( f! [
! {$ i& z8 l3 G; n7 j1 B' r) n
一位朋友因为面临职涯转换而来找我聊聊。
0 N* U" N6 I* @1 o& V0 W. H. x“之前当代理教师,父母觉得当老师不错,以新人来说,薪水稳定,上下班时间也还算固定,所以,他们希望我去考老师,准备考试期间,暂时先继续当代理老师。”朋友跟我转述着他父母的看法。
) Y6 |) j9 A1 Y5 i# h# U2 Y, x, Z“喔?你父母觉得不错,那你呢?你的想法是什么?”听不到他的想法,我忍不住问。
6 T- t6 C$ F" X- a0 f0 @“其实…其实你也知道,我原本是学资讯设计相关的,以前念大学时我有个梦想,就是开一个自己的网页设计公司,终结世界上所有的丑网页……”他有点腼腆地对我一笑,“所以我本来想说,当完一年代理老师后,先去网页设计公司工作,就算当助理也好,累积一些经验与实务能力。但是新人,薪水就是两千多,我爸妈觉得这薪水实在太差了,尤其比起现在当老师的薪水,几乎只有二分之一,所以他们非常的不赞成。”他嗫嚅地说。! O/ H8 l/ C' a! L
“当我跟他们说,我以后想要开自己的网页设计公司,他们跟我说,现在经济很不景气啊,创业很辛苦,说不定到最后,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他叹了口气。; [( V8 H, o& u3 B9 f1 y
“被他们一‘恐吓’,其实我也不能确定,我到底有没有能力达成我的梦想?会不会我太理想化,不够‘现实’?而且,现在待的这个学校,又愿意再续聘我一年。选老师这个工作,是绝对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过得很舒服,也不用换环境……所以,我好犹豫啊……”( I0 E" T7 _8 q7 `4 r
我笑了笑,问他:“如果当老师这么棒,那你根本就不需要犹豫啦!为什么你还想来问我?我想,一定是因为,你没办法就这样放弃那个梦想吧!”0 N/ A% n- F2 F, Q5 S" x
朋友点点头。“或许,你可以问问你自己:几年后,当你想到你放弃了你的梦想、没有放手一搏,你会不会觉得后悔?”6 H# K+ l1 V, Y$ _- W/ J
听了这句话,我朋友若有所思,他向我道谢,告诉我:他已经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哪一个未来。
或许,我朋友的例子相当常见,可能你我都面临过这样的选择:
) v; m! H: k# z: u' E# _; k% G! T$ @5 T) \
有一个看起来很“安全无虞”的选项,跟一个我现在“很想要”,但是充满“未知”的选项,我到底要选哪一个?
8 H8 F) q+ w8 V, G. q; d5 o
我认为,这也就是“做决定”最困难的部分:6 L% R5 e* n( k2 t4 k
我到底该选我“想要的”,还是,要输给内心的恐惧,选我觉得“安全”的?0 K9 w" P6 U% ]- V$ ^
“要选安全的?还是想要的?”
会有这个犹豫,一定是因为,“安全的决定”我不想要;但“想要的决定”,我怕我要不起。
5 y8 k, z4 l/ R6 c7 V怕能力不够、怕失败;怕努力过后,发现其实没有这方面的才能。6 J& E# L3 t6 R3 O8 B9 F- E# m
那些对“未知”的恐惧,绑住“抉择的自由”,无法施展手脚,无法真正找到志业、方向;当然,也就没办法觉得满足、觉得快乐。
! n( z9 L4 n, F; m因此,现在做决定,有一个原则:
. h2 ^' C" `& J; ]+ L0 Q$ f& E选“想要的”,而不选因为害怕而考虑的“安全选项”。* n: `7 {% V! \) s0 v. W+ @
因为,我不想要输给恐惧。
* }3 C/ l" e( i( ^5 S8 ]
做决定,就代表必须面对一些“未知”;“未知”带来的“不确定感”,时常因为引发我们最深的恐惧: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担心自己做不到或失败、担心这些“失败与做不到”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糟糕……
1 ~) [( K& e3 g/ Z“自我怀疑”反覆出现,而使得我们相当焦虑。有时,为了安抚这个焦虑,我们也许宁可选择比较确定、比较可预测而安全的抉择,藉此安抚自己的焦虑与害怕。
0 o1 i& p, @0 V* c! p, S3 P给自己一个机会吧!选你因为“想要”而做的决定;而不是选择因“害怕”而做的决定。
) `2 D3 p9 s- K- S( U" J3 K* B很难做决定的时候,请你“相信自己”!“自己”将会成为这条路上的重要伴侣,而“自己”也会告诉你,你真正渴望的答案。
旧怨 | 2021-7-13 07: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问的是一个寻找工作方向的问题。# \' K$ I( w! s# ~9 q& X
我先说一些人错误的想法。: M# A) i* x# L4 T9 d; e
「如果我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投身其中,这便是最理想的工作方向,亦是最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直以来西方社会非常笃信,什至迷信的想法,觉得是唯一的工作方向,唯一的幸福方程式,这令无数西方青年人非常痛苦啊。
5 P/ B! c9 J& d: z6 `为什么?
! y% V( [, }' ]6 J这个想法就等於说:我自少喜欢当医生,而最後又真能当医生,而且在当医生几十年生涯中都非常快乐,直至退休。6 N; R: v; J6 k# Q; E# ^
一百万人中,不知有没有一个是这样?!9 {5 k3 c. e  m2 o* T! ~
现实那会这样简单!/ H& ?; W( L' g8 M* O) G' M
很多西方人碰到以下问题:
: o. m8 ~. h* V4 u* r0 T7 f一,不知自己喜欢什么工作?
1 F+ g  r' g  i4 w' g) A% @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但赚钱太少,不够糊口。
- N" N& P- e7 O3 r4 f$ P0 ?三,做了喜欢的工作,怎知原来当中有些东西,例如人事,我是非常不喜欢的,於是便痛不欲生了。
+ e: S1 l) I! u5 }四,做了喜欢的工作,当中没有不喜欢的东西,但五年後该行业式微,之後不知怎办?
/ f4 ~& t. A, p3 a* U有人建议日本的Ikigai。5 Y1 g$ {, a" Q) F5 B5 x" M
Ikigai其实是日本某地方,该处的居民工作没有问题,而且非常快乐地生活,原因是他们明白找工作要符合四点。
9 U9 n1 Y, d# B一,自己喜欢的。二,自己擅长的。三,能赚钱的。四,是社会需要的。7 u% p& W' h! C: U. t; Y
四合为一就是Ikigai了。
3 [, |7 Q2 D' v0 v8 H问题是,当地居民心智比较简单,生活比较纯朴,对生活容易满足,所以他们便容易找到Ikigai了。( d& V, p* h: n) Z$ R% ?; @
其实,很多人在寻找工作问题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摸着石头过河亦不是什么丢脸的方法。
( {2 R5 i: A8 u0 u而摸着石头过河,要了解自己的底线,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反Ikigai」了。
3 M% y% @8 \* ?% x' D你要了解:
9 k+ a7 R; J2 W" ]8 ^/ T  x什么是你讨厌的?
% K$ q  x! I4 v什么是你非常不擅长的?  \; }+ ?3 L1 U' X( z
什么根本赚不了钱?- B* y% ]7 H: S. i0 n
什么对社会有害无益?; i  l+ B, b8 o5 o- R& j
坚决地排开以上的工作,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工作方向了。
无奈的心声静 | 2021-7-13 11: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擅长事儿只有你自己摸索,其他人无法置喙,他人多说无益,你多听更烦,不如笔者讲讲自己的方式:) X0 |  `1 O" X
笔者认为定期规划人生是非常必要的关键。1 ?/ C. ~' A- W7 O
以五个步骤:
% Z, [: J* ]4 F1.先彻底了解自己,时常照照鏡子,摸摸脸和仔细看五官多帅多美,夸夸自己!  \8 o( S+ R4 U3 m: g2 ~
2.为自己订立目标,一天、十天、一百天的目标,再订一年、十年、一百年的目标,不说笑话?! X: W6 m% G8 |" ]" _
是至少为一百年后的自己设计规划,君不见随时可以染病往生,同样也可能长生不死,到时候再说就乱了套,快点规划吧!0 s  p3 b: E, A2 i0 B8 y
3.依规划,分阶段(笔者目前只规划到九十岁,还差几十年),重要的是确切认真执行。
9 p% R- y9 X0 G3 Q$ Z; H4.对自己的目标和执行严肃检验,必要时找好友,或敌对的人,借助外力加强鞭策。5 M/ L$ O" v' C8 K3 c
5. 依检验测试成果修正1.2.3.4.各步骤,让PDCA 质量改善良性循环一直转上去改善生活。
2 l& {! `" F' Z& @( b1 A祝福你!
pcyyyh | 2021-7-13 20: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尽早建立和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最重要,钱、名声、地位、人际交往、健康、快乐、……?只有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才会一直热爱。5 p6 y' T& L' n5 ]2 c: Z
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再在相应的职业中进行筛选。实际了解、体验一下相应的工作内容,收集足够的信息。
0 o& n3 A% t0 ?/ {自己是否擅长是一个参考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关键因素,除非基本素质不匹配。一般来说只要符合了基本条件,真正热爱的话,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之后自然会变得擅长。
* A" S2 m0 ]) [4 {还需要考虑这个工作是否足以让你维持生活,除非家里有矿。
$ ~0 d, q, E/ Y- B# z2 z- T实在找不到热爱的工作怎么办?可以先选择一个相对比较轻闲又不讨厌的工作,这样可以在业余时间里慢慢寻找、发展热爱的事。或者选择高收入或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工作,这样当你找到热爱的事还可以考虑提前退休。
Beauty璇 | 2021-7-14 07: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朋友邀请。真的很重要很好的话题。
5 g8 g# B9 q2 E8 p  B% p+ {我恰好写了这篇文,就不重复了。
, ?# Q7 S; D$ G5 K# Q* n( b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 q, ~9 ]  x, ?$ |# @
如何确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 [$ ?0 O, v: E: Y" n" V  o1 X6 k) N希望对大家有参考。
xws881116 | 2021-7-14 1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或者属于人群中的那99%,而不是那个独特的1%(暂且定义为985、211和各种二代人群吧),请继续往下看:
: b6 S( ?  q2 Q0 w+ y% j钱,就是你最大的兴趣和意义,没钱甚至可以让你丧失人性,残酷的现实天天都在上演草根是如何丧失人性的。
# T+ i0 I& y! u/ l8 ~第一步,认清自己,认清社会
  s5 ], F$ h" h, i) Z( t# o3 M第二部,赚钱吃饱饭" D- p6 m# d* ]. U
第三部,做爱,没吃饱饭是没劲做爱的8 I$ I+ i8 \6 a
你,一个普通人,喜欢哲学,也擅长,没什么价值,全国排名第5000名,但社会需求量很小,只有上百家讲坛的和大学教授1000名有归宿,换言之从1001到5000名不能靠哲学吃饭,更别说5000-5万名了,我想大学哲学毕业的人远不止5万吧,你做计算机,可能也不喜欢,也不擅长,可能全国排名500万名,远远落后于你的哲学,但是社会需求600万名,尽管做IT你很疼苦,但是依然可以在IT里混口饭吃。
" {4 T5 G2 U  r; u3 h7 m那么,7 ]4 H: V6 M) Z: i6 f3 A1 B' K; i
第一步,记住,你要适应社会环境,你才能活下去,社会环境并不需要适应你。" x6 R7 ?4 M2 _
第二步,了解了自己和社会,选择计算机作为职业,哲学作为业余爱好,先吃饱饭,养活家庭孩子父母1 }& l0 R' c& r. _* n! _
第三部,当你的爱好哲学水平已经达到可以养活你的时候,再彻底转行到热爱的事业。电厂工程师刘慈欣写科幻,海关办事员写明朝那些事。
  ^5 s8 U: g( @/ L$ M" _$ C& U$ n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其实绝大大多数一辈子都很难靠自己热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的,所以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成了孩子,家长,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导向,看看周围人,全部都是这样做的, 因为从事自己喜欢且擅长且有价值的事,永远只是一小搓幸运儿的事,就像看了无数成功学,却依然无法成功,看了太多人生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这些背后都有其深处道理和规律的,因为皇帝永远是一个人,都想成龙成凤,那不就注定是悲剧吗,二八定律决定了,永远只有一小群人走到头部占有绝大部分资源,剩下的少部分资源留给绝大多数人进行残酷的存量竞争。外部的大环境永远是你个人发挥的紧箍咒,个人是不可能超越环境和历史进程的。
% V7 ]& B5 g) L7 |长沙唐国强14岁热爱红楼梦,40多岁最终出版了红楼梦的书,租住在8平米的小房子里,46岁了还没有娶老婆,家人父母也不管,有梦想是伟大,但是,草根们,你们扪心自问一下,真的愿意过他那种生活吗?我想没有几个可以接受吧,如果不接受,那我下面的结论就是成立的。3 v  ^. m- `) ~
所以,从大概率角度讲,草根们,请记住,谈热爱,太奢侈,屌丝根本做不到, 谈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把热爱当业余消遣,很务实和切实可行,屌丝基本做得到,与其理论空想,不如脚踏实地。
6 \' {; K" t, ~8 Q9 }- Y2021.3.17
丛竹2017 | 2021-7-14 12: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人,我忍不住想打击你了。虽然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但是现实是骨感残酷的,很少有人的工作是自己擅长的兴趣爱好,当然不乏有优秀的大佬。( \; B7 t  [, t  w4 @" a
但是,欲扬先抑,我还是觉得年轻就要多试错,我自己就是做了两个月不到的辅导老师,就决定以后的职业规划中再也没有销售+客服这类似的选项,尝试过也觉得适不适合自己。1 j$ |, T; [7 T
现在正在转行学习中……跟着自己的心走,多动动手寻找各个平台的资料,互联网时代网上都有的。0 U- e* Z+ W# c! `8 k
最开心的就是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尝试。
刘湘帅 | 2021-7-14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直在说要学会认识自己,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热爱的事情,这样才容易坚持下去,也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G) l% P% v' Y. [

. [' w' w+ w$ N& p  n那到底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呢?# W  w% E9 F" I3 A
. A3 [6 t/ r( s0 }9 _6 g
“多尝试、多体验”这几乎是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 [2 G4 C) R- l& [- y

+ h/ P9 B  C, ?7 C- \6 g" U
' s& a/ G3 U* H* P, C2 _8 q可是我却发现,多尝试和多体验,依然没能给我想要的答案。* s. M  ]0 w; p# u. E7 a
3 u- i1 Z1 F  o1 `
这是我为什么推荐这篇文章的原因,它给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探讨了“热爱”的真相是什么。0 [( e6 i" H% n# `
7 g; a+ i: s( p, m8 Y( {: ], c; F/ F6 z% ?
, j- P4 D0 S, Y3 R0 [1 q: j

- d" ~# m9 Y7 K: f- h前段时间,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找我聊天。聊天中,她谈到了自己的一个困惑:她现在表面上工作和家庭都很好,可她内心总是有种缺失感。# @* {& V. Z2 h+ J

& E+ I( l( x3 _& d& r9 D原因是她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她也很想找到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始。5 w! l5 v/ I0 b6 R

( U" v9 K8 }8 P$ b  P我问:为什么不利用业余时间去探索和尝试一下?& B1 M4 k! A- m7 ^) l6 H8 o

2 s6 v* G+ i) A/ d3 S! Y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自己其实一直在折腾,也学了挺多东西,比如瑜伽、烘培、插花、油画等等,但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 d& o4 L6 e5 b' S4 ~

& S# h/ A' E. x; z" g% Y7 Y* _她这么一说,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思考了几天,我渐渐意识到问题应该是出在过高的期待和投入程度上。* [( L) G0 V; F/ |: f
1 O) }+ @- `" [- l$ ~
过高期待与落差感
' I% ^% h- D) Q' `5 g; G
0 v! {% L) m" {" |& Y1 G3 s; g% r& z- h) l
我们先来说说过高期待。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Daniel Gilbert 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预测偏差理论(Affective forecasting)。
' F$ l. d) K4 C' D- }+ D7 q% g7 W9 r* [' M8 d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都是依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做决策。( a+ v  B$ j' z/ f) z3 Y, ]4 u
" _0 r! o+ V+ g
在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去想想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是愉悦,令人激动的,我们才会选择去做。$ e% @7 K6 l# a  N1 ?

+ Q, q4 ~8 Y( t' S4 G" P1 q
9 d/ a0 S+ q' l  z2 v) O然而,想象力并不能帮助我们准确地预测未来真实的感受,它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是导致人们不幸福的根源。
* o: O. A4 J! n8 _' |我觉得,很多人一直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与这种想象力偏差有着一定的关系。0 Q6 U8 F# ~$ X' z

6 K3 Y/ P5 \! L" b* c' F一般来说,我们头脑中会冒出想要学习某个技能或者开始某个行动的想法,通常是因为看到他人通过学习和行动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
2 K9 e6 [8 `1 B1 w: ?$ m, ?
7 o3 u8 T" ~. B这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想象自己拥有这种成果的感受,这是一种令人激动不已的自我满足感,这种美好的感觉很快便会转化成一种内在动力,促使我们去行动。
' z4 n- h3 r1 l' n" Y3 o
% t1 l6 {4 z; i' q9 m, Q& t然而问题是,大脑的想象与真正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偏差,因为它只预测到了得到结果时的快乐,却无法让我们提前预知这个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挫折和挑战。
( l9 ^  v5 B" r. _0 {1 r
9 Q" W# D( {/ {8 p" c7 c 一个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并以此规划自己的人生?-3.jpg
6 k+ n; t) g3 Q. \真正的现实是,没有哪种自我满足感是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的,因为任何学习或者改变都需要经历一个非常艰辛的阶段——专注阶段
! C, h0 R/ W4 K, Y
& b( Z0 U# K( l% `
+ D; i% n1 l! ^: G: d$ B- z6 d0 d/ D$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些处在自己的舒适区以外的任务。在专注阶段,我们体验到的愉悦感其实并不多,因为高度集中注意力会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劳。8 x  ]. w+ V: k( [+ a' ]; D/ o
9 \: v: U" ?3 i) L4 G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常常因为做不好而产生挫败感。当挫折感压倒了对未来结果的期望时,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 {- S4 u  Y0 }2 A2 [
  Q  E- q* J7 q9 \) C
这种放弃部分是源于期望过高所导致的心理落差,因为我们关于一个事物的体验通常与我们对它的期待有着很大关系:! l( C  }5 f; p  M/ ]7 [

) v8 C% N9 ^7 q7 O$ T1 C3 m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经历困难和挫折,那么真正遇到的时候,我们便拥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不会有心理落差,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2 O0 q; ]1 X4 E
, X9 C8 ~, k; x) j越投入才会越喜欢
/ N7 h4 r3 a9 x( p2 V, J- K& i: A" P* L" e  K: g- c6 O
一个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并以此规划自己的人生?-4.jpg
! A, l" G7 y( W: E  O4 a' l9 y除了过高期待导致的落差感之外,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的另一原因在于对“热爱”存在着误解。& W3 Q$ A9 V  [+ L+ K# u
/ d  l3 j- j: F
/ f( P8 `) R5 t- v- z+ d
我们在谈论“热爱的事情”时,总爱使用“寻找”这个词,这个词侧面反映了大众对“热爱”的认知 ——认为它是一个本身就存在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找到它。+ ~6 E; G. u4 c! J) `& f# t% p

' a7 I: _1 @3 y& c$ y) H- D然而,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所谓的“热爱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既定之物,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创造的东西。
2 z% Z( @9 }0 z/ y1 ~7 m5 n; S/ `我发现,找自己热爱的事情和找人谈恋爱结婚其实挺像的,两个人会因为看对眼而对彼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持久的爱,你不可能期待就靠着这第一眼的眼缘就能走进婚姻然后相爱一辈子。& Q) U; Y" ^0 a4 c; F( u

) M  H2 @0 {$ f- F! j你首先必须给对方承诺,然后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和加深彼此的感情,即便是结婚了,你也需要继续花时间投入,这样才能持久,如果你停止投入,那么这种感觉就会慢慢消失。
* R9 V5 T+ e" `$ n5 @1 W2 T5 z- Z' c7 x; n$ l
' ~0 V; T' Y- _
做一件事情也是一样的,真正爱上一件事情靠的绝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需要抛去急功近利的心态,先无条件地投入。8 N9 F. ^4 U: _' R2 L- N
. n/ q" A0 ^9 t0 n
0 c2 m# U0 L# M9 N; _2 J
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必须先经历一段艰辛的投入期才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而只有当体会到了当中的乐趣,拥有了成就感之后,我们才会真正爱上它。5 A/ A2 t2 J8 `) n  d: R
发展一个新的行为习惯本质上是一个对抗阻力的过程,因为大脑遵循的是省力原则,为了克服这种阻力,我们不得不加大精神能量的输出,以确保全部的专注力。- N. l% w" c4 z6 F

3 ^" _! G- s" s& O不过,随着我们技能的增长和大脑中新回路的形成,这种阻力会不断减弱。9 b- n, g# [9 ~) ~( b$ X
7 c: l* F4 e+ x# j- G
经历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我们会逐渐感觉到与目标相关的任务在变得越来越简单,从中获得的乐趣也越来越多。
: T  @! I4 H# A  [" x, F
9 \2 [; F8 [; f- }  x1 n0 u这个时候,就不再需要费力去保持动力了,因为我们从中得到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感就是行动最好的激励和奖赏。
" }3 V2 K. \& u; j6 _4 g6 U+ X6 v+ y0 I7 _* o
这种强烈的积极情绪会推动着我们向着精通的方向继续前进,而这股强大的内在动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热爱”。
- G# @* F! [/ ]% h3 C3 P. h1 O
; p( C2 f& Z9 |% s" {) _" s 一个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并以此规划自己的人生?-6.jpg & M- q7 M4 f0 s; [
另外给大家两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g; Y8 y5 A8 v6 @6 Z$ `

5 o! \# r* O7 L/ J  H  A! H2 n8 R8 B1.在选择发展一个新技能或者新的行为习惯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3 F) E! }) y5 Y7 @因为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理由,你就会缺乏意义感,没有意义感,你便很难撑过那个充满挑战和挫败感的投入期。
- h, e+ b6 i/ l8 |# g" B
4 ^* w2 x, p% ?6 A2.在开始之前可以先和那些在这个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聊一聊,了解一下他们的心路历程,听一听成功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磨难。
; l) V0 I9 q) W' i5 c- l行动策略, E$ e5 H3 R0 D: i) e
; V/ P5 S. @' I$ ]* |8 G) A
5 Y7 `4 h0 M3 t# I
前段时间读《精要主义》,当中有段话非常吸引我:
3 J0 T! _/ A( p0 `5 G; ^# J+ {0 V- l- a4 o9 \( ]/ O9 I7 l
“关于执行,有两种思考方法。非精要主义者通常用蛮力执行,而精要主义者却通过淘汰无意义之事来节省时间,设计一套体系,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
, v! y, l  `0 D- Z( s8 {想让行动变得毫不费力,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 |/ L! H9 m7 f

. C3 A1 x/ `0 v. H, l/ }" _& H/ |第一,找到行动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它的意义在哪,意义感越强,动力就越大;, g  P# y5 ?' k' T3 `2 Q
& m2 v& K* r/ O6 `3 c9 x
第二,维持动力;2 w; ?& k0 ]6 ~1 p- H7 |

% R9 [( O9 d& K, B: a+ Q; c第三,降低或消除阻力。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进行系统化,也就是在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我们要设计一套固定的执行流程,并在行动过程中对这套执行系统进行持续改善。2 g3 h  a  ~- K. c% v: E" I

& C/ Z+ U- ~9 ^9 o4 |0 M最后总结一下,热爱不是“找”来的,是通过努力和付出“创造”出来的。如何将热爱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呢,几个关键点:# O8 i+ C( |+ [5 V4 n# y! X
1. 追求有意义的进步3 Q7 \# I) U3 p2 b  {# `) J: I( z
2 X' ]0 G$ n9 R6 B9 G4 c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思考以下问题:& Z; Y& [" l- g" R! w0 B8 R& S+ o" J

' E  e/ @/ W" t3 V% i1)这件事情真的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吗?做的意义是什么?它是目标还是手段?8 l1 f6 e2 x6 u

  E# e+ v* K+ k$ H. e" t% ]* q2)如果这件事情是实现某个目标的手段,那么这个手段能否有效地帮助自己实现目标?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呢?$ g! c3 }$ M7 l
  d. l) F# w8 o7 w* [  W$ B2 C
3)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在进步?如何衡量进步?5 x, r$ h/ \* [* R* a8 ?
2. 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3 l1 a5 y; P0 |" K2 H

6 g8 ~" v5 Y1 k# ]' j; e8 N1)将思考和执行分开;7 t: O/ v" t8 m" K7 I- e
% i* q$ o7 J7 g! S5 Q! a; s
2)通过思考将目标变得具体的、难度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小任务;
& S! m9 ]; z# Q$ S; ^! g  `9 x, e# f  x8 l
3)把任务列入晨间日记的每日清单中,然后专注于执行。
明月问心苏 | 2021-7-14 2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说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就不得不提乔布斯著名的演讲 - “追随自己的激情,找到自己所爱的东西,如果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 v* t5 [! E7 |/ c然而追随激情是危险的,天造地设正好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工作是不存在的。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最终会去做什么,即使是成功人士,也是在一步步的摸索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1 X4 \6 }) D( f' Y. M3 u$ F0 {
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关注自己给世界带来的价值,称为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具有清晰性;关注内心和激情的,称为激情思维,容易让人陷入含糊且无法回答的问题泥潭。6 x9 o' X! h4 X5 I% L5 |7 y
工匠思维要求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 P8 x) T! E( {/ k: u0 V
好工作有3个特征:创造力,影响力和自主力。大部分工作在工作内容和方式上不会赋予员工这些特质,因此,它们是稀缺的。想获得稀缺宝贵的东西,需要提供同样稀缺宝贵的东西作为交换,这就要求你用工匠精神来培养自己的技能,直到这些技能宝贵到无法被忽视。这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可视为一个人的职场资本,从而换取一份具有自主力的好工作。$ `3 x$ r! T6 ^  u* @% t0 @. K5 s8 V
也就是说,必须先让自己优秀,才能盼到好工作。热情本身不是稀缺而宝贵的东西,因此并不能换来多少职场资本。, z/ D4 I" h1 V7 ?  G
因此,不要追寻自己“热爱的”,而是要寻找自己“擅长的”,用工匠精神来培养自己的技能,直到这些技能宝贵到无法被忽视,那么就能用它们换取一份具有自主力的好工作;当你得到了一份具备创造力、影响力和自主力的好工作,工作的过程中会让你不断学到新东西,不断前进,直至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
* Z8 G" X$ B3 n5 j+ R  ^' _3 D6 {9 r: o9 _推荐《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对于“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工作”这个命题,作者提出了4个原则:不要追随激情,以工匠思维获取职场资本,自主力和使命感。. Z5 r* G  ^2 b! q* D
本书的后记《我如何创建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对书中提到的4个原则的具体诠释。通过这篇后记,可以清晰的看到上述原则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其效果。
qianqian2017 | 2021-7-15 07: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的爱好做着不累,可持续,但是不一定能解决生存问题,这就需要务实,养活自己再讲爱好。! I& K  u/ v2 n& D) e& ^
如果爱好可以养活自己,当然是更好了,持续性的做下去就好,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勉强自己。' ]! K5 E+ d7 p% N8 K9 s% X
生活本就是枯燥的,因为平凡平淡才是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