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你会移民吗?为什么?

[复制链接]
梦屿千寻396 | 2021-5-17 18: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不少评价针对服务态度发言。今天有时间坐下来学东西,多聊两句。
9 z4 t' m$ @+ h  D& Q. N当时的服务态度的确让我不舒服,但根源不是服务态度。3 `6 f# _, Y; T* k0 R, F1 V/ p
我事后想得最多的是,他们“工作中的弹性”。0 r6 n, _5 `9 W% {, B& x% f
服务态度可以被投诉,但弹性不能。因为照本宣科地讲——翻译件少了几个序列号——她的确可以以此为由,以没有一笔一划完完整整翻译为由拒收我提供的翻译件。她完全可以放行,但没有放行的她并没有错。
" Y: {) p' {7 o因为国内人多还有传统的影响,弹性更多会留给熟人和有利益交换的人。& S' V! {9 }, a5 Z. @
在国外,各种原因影响下,弹性更宽泛,覆盖的群体更大。
" I' Y! |' Z+ W. a% @4 _比如朋友申请移民,申请到一半被要求补充材料。要求的材料比较多,他有些懒,搞得拖拖拉拉,加上又再次考虑到底移不移,耽误了时间,最终比截止日期晚了一个月才把材料提交给移民局。提交的同时附上了一封解释信,只写了适合写的理由。移民局并没有为难,很快接受继续帮他往下办理了。
* k, w5 n2 x6 S. |7 o, W- W# u% y再比如我和税务局的一次直接打交道。按照税务条款要求,我的某次买卖行为要被定义为投资,需要补交很大一笔税款。我先在电话里简单解释了一下,之后按照税务调查员的要求传真了一页解释信加所有证明材料——其实只是很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我最初买卖的目的是自用,后来家庭情况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后续一系列变化。税务员很快帮我免掉了追税,把案子结了。- p, ^5 J8 d4 z: j; z5 U! f
移民局和税务局算是国外很难打交道的部门了。条条款款多如牛毛,每天被拒被查的人无数。但找他们办事,弹性很大,过程简单不折腾,对话也很和气。
/ h( g: P. Q  h% s% X1 s( q简单、平和、互相理解之处更多一些,这是我做选择的最终原因。而国内人太多了,资源太少了,僧多粥少,我相信以后无论大城小镇每一地都会做到很好,但目前比较难。. S2 k% Y* ]( i6 E/ ^- n
————以下为原答案————
$ L8 V/ `( K% H( T已移,并已转国籍(匿名也是因为这个,现在的知乎被人带路,对外国籍的国人有莫名敌意恶意)。
; q8 l' O! s% |7 o$ x. h3 q移民的决定,很轻松就做了。
: g% o; s9 F; l; B+ r* G5 D移民后,不用担心签证过期,能享受国家福利,生活工作都便利,护照还是中国的,就跟拿了个双国籍似的,为啥不移呢。所以满足移民条件后,就移了。) T5 O4 f4 O  k* O! Q  [: ^
反而是转国籍的决定下得比较艰难。1 t- f- c( H1 P" A
当时很纠结很纠结。自己抗拒转,但长辈们希望转。我的想法是,中国会越来越好,将来还是想回国,不转。所以一直能拖就拖,背地里策划着回国。( n, ^' N0 z; {! u
直到中间回国探亲也是提前探路时,遇到了一件事。
- ?1 C  @; h' u8 v: ~; N那次回去,想用国外驾照申请一个国内驾照。申请流程挺简单的: 找有翻译资质的公司翻一下国外驾照,要盖章那种,然后备齐其他材料,去车管所提交,再参加一次笔试,笔试通过就搞定了。
  j+ u$ H! q% x0 a! k6 f- j类似的申请,比如换签证、移民申请、延期护照等等,我在国外自己操作过很多次,所以就对想帮忙的家里人说,“我查好攻略了,自己能搞定。”
# L  ]3 a, w2 L& c在车管所来回跑的时候,也有很多黄牛凑过来说付点钱可以帮办。我都拒绝了。这种小事,自己办就好了啊,为什么要额外花钱或者欠人情。
0 z5 J3 n) S' [/ A可惜我想得太简单了。% ^2 S6 k! i$ g# R# a
车管所和我家要跨城。夏天最热的时候,我汗流浃背地跑了两趟,最终没办成。  _& u$ J! D1 |# A2 g( j
第一趟是做了攻略、打过车管所电话的情况下,仍旧材料不齐。第二趟是因为翻译件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地方,被拒收材料。% W2 j4 E9 _) m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那位办事员把东西摔回给我的场景。
( v7 O3 q. d+ b+ c, O% E她板着脸地说因为有处地方翻译不符合原件(一个序列符号,在驾照上有,但翻译件上没有),所以要我回去重新准备材料。
$ j9 P. V- W9 s我努力解释那个符号不影响,驾照上的信息已经翻译完整了,拜托她再一一对应看一遍。
6 B) ^/ b  D& s7 x+ y6 a) U她不听。6 @, A# V% U+ f
我站着在想还能怎么进一步解释清楚的时候,她转身离开办理柜台走了。
3 P6 R1 b- X* ?/ P5 k后来我拿上材料回家了。5 _3 b) c$ R3 q1 \9 R% g
在交通系统工作的家人问要不要他们去办,我说不用了。
: ?- A( w- \% l8 }4 f回到国外,我就递了国籍申请。也的确是不用国内驾照了。! G1 c& _' Y, E5 Z* Z7 z
偶尔在网上看到类似的事,我就会想起自己经历的这件事。
: I% `2 O# q- `- m4 R) _7 S; `& N我没预测错,中国的确越来越好了。但我仍旧认为他还没有友好到我这种又宅又呆并不会打关系的人也能无忧无虑生活的程度。
9 f8 y; ^6 j' y. F. s% ?4 _# l3 i& F我想,什么时候在中国的小城市办这些小事和在国外一样简单,什么时候中国才是真的赞。
123457948 | 2021-5-17 18: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移民都是经济条件中产,自身文化程度也不错。
! Q: ?* |" m7 D: |4 j4 ]不得不说经济条件是移民的一个前提,但只是一个前提。& w  t6 }5 x7 t$ c
投资移民的和两手空空都是少数。) P) U% I6 ~6 h- C! T
之前看过一些关于移民问题的讨论,一直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贴切。
& |' y$ C- P# M# B6 d! k
国外是保守者的天堂,国内是冒险家的乐园。
不是大富大贵也不是穷到尘埃算是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大部分人还是会移民吧。
认头不主从 | 2021-5-17 18: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的
/ P0 W" ]$ ^. P2 X# @0 m9 C  L因为我是
  @7 t5 V6 [3 ggay: ?6 e, A: R1 i6 e5 F4 o2 y4 c
希望可以和我爱的男生结婚
# k3 b$ L- a3 u' y1 M仅此而已
只是看闹热 | 2021-5-17 18: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Y3 l& |+ K; G, h, ^2 y/ C
5 K& y; `# ~# z4 y
我先介绍下我的基本情况,我之前在韩国学习生活了2年,然后在美国学习生活了7年,现在回到从小长大的北京工作和生活,我最终选择了回国。
) L, }' f: Y2 o- j) V
# m' v0 D5 ~& J& \) f* l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以前也问过我自己。。。/ X: U4 i! e: n% O& a
8 o# }7 P& b$ y2 q8 }6 q! ?6 d% S( p, r
最初我留学前是打算会留在那里的,但是最后我回来了,原因我总结是两个:一个想“家”,想父母;另一个是这里有我熟悉的味道和感觉。(我这么说的有点飘渺)我举个小例子吧,希望大家能理解我想表达的想法。
2 B0 R. |: A, g. f9 p0 N7 E3 `; Y1 ?9 A; e# X- I* C" K
我小时候北京总是沙尘暴,尤其是每年秋天,10月份前后吧,大风呼呼的刮的满天都黄了~(哈哈,那时候还没有什么PM2.5这样的说法)反正就是给我感觉皮肤永远一年四季都是干的,然后各种尘土飞杨,当时觉得北京怎么这样,怎么这样不好,以后不要留在这里。
8 f: }  }( H+ z7 h* s, a. s1 V0 h" L$ U* J7 y
可是在国外生活久了,心里总是空空的,虽然和身边的同学关系相处的也不错,但毕竟文化差异比较大,大家的幽默点也不太一样,简单表达就是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肆无忌惮”的感觉,那种感觉不知道同是留学生的孩子是否理解。可能我从小就是比较恋家的孩子,比较恋旧吧。做梦总会梦到小时候走在北京的街上的一些事情,还会梦到父母和朋友。我总会电话里跟爸爸妈妈说:我想你们,想家了,想家的味道。(其实我身边很多初中就在美国读书生活的学生可能会好很多,毕竟12岁开始是儿童意义上的结束,是人非常重要的启蒙和成长时期,较早的生活在一个国度和圈可能就不会有我这样的感觉了。)
, w) i1 |+ Z! f- h( c" W, W( |1 o0 E  \2 _! O, h1 q2 J8 `2 X+ c
有一次,我春节前航班飞回国,落地后我闻到了熟悉的味道,对,准确的说就是味道,从小的味道,这里就是家,就是我的根。这就是北京,即使再不好,我也舍不得离开这里。哈哈,说我怂也行,反正我转了一圈,最后还是选择回到了这里。- h- V- Y% h- o9 Y, G5 _
, l: L( q( _6 A3 N8 ~0 t
很多很多时候,经常会有很多家长问我,裴老师你这样的背景为什么回国呢?  t! p; B5 M, f8 P+ I: N
对呀,为什么?我现在知道了,因为这里是我的家,我恋家,恋这里的一切。
* s( a& X/ i: B. e7 c& i7 W9 d' N
不过我身边也有很多很多的毕业后找工作就留在美国了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主要还是看各人的选择吧,没有对错,自己觉得好,觉得适合的就可以了。
霸王杰哥 | 2021-5-17 18: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的。作为一个在国内只是城市平民的人,一定会的。为了后代的心理和人格健康。: L$ U3 E# N8 \4 C2 U
希望我的回答不要被删。
/ u  m. X4 A! C& S) L) W/ K在国内,如果你不是高端人士,你不得不屈从于一些莫名其妙的“潜规则”。在国内时,你不会觉得这些规则莫名其妙,然而,当你出国后,你会发现,之前你在国内遵守的很多人情世故,是在腐朽你的人格。总的来说,国内的社会环境不是一个尊重人的社会,是一个把等级和丛林法则赤裸裸地放在你眼前的社会。- w. T4 l5 `2 p% Z
我不是说国外就多么尊重人。哪里的人类社会,都存在等级、统治和被统治、压迫和被压迫、支配和被支配。欧美发达国家概莫能外。我从不会说欧美就是乐土。杠精在这点上可以歇歇了。
  H0 a: c$ B- |我的体会是,西方社会把丛林法则和等级,很巧妙地包裹在糖衣里面,普通人难以察觉。所以,西方的普通人,至少在直观感受上,觉得自己被尊重了,是一个“人”。当然,理性思考后,他们同样会觉得自己可怜。但大多数人,图的不就是个直观感受么?
: Y5 i; H2 z* S$ ^2 y; j/ s( r为什么说,在国内,要想保持孩子的人格健全,是要有父母的社会地位作为保障呢?
" p/ y* q4 c& \- k0 L( w请大家回答这样几个问题:1 C! m/ X: M6 Q/ ?3 ?# V$ Y
在大街上看到强者殴打弱者,有多少人愿意打电话报警,“多管闲事”?( X2 \) F1 I1 B8 G! r
在学校里,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会从小巴结老师?仅仅尊重老师还不够?
$ D% K- J; G  l7 S' t, k+ I. G- Q在单位里,领导对你人格侮辱,你敢不敢说,领导,你的话太过分了?
% _1 `4 r5 H6 s在大都市里,开着玛莎拉蒂的公子哥对你吼叫,即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你敢不敢和他硬刚?你在怕什么呢?9 _* h% X* X; f& Y- {, w8 ^1 T/ ?
大学里姑娘们找对象,为什么首先问这人家里有钱不?为什么80年代谈对象就看人品好不好?6 z4 Z  A& n( c: w7 z8 c; X
当你自己在社会里被不公平地对待,有多少愿意走“缓兵之计”,而不愿“天真”地走正常途径解决?3 r& h7 L, c- f7 k0 W3 b! R6 Q
为什么我们都清楚,在一个城市里,认识公检法的人,日子会好很多?- @: n) Z& q2 r4 b! Y5 A  C
我在国内生活到25岁,才出去的。在加拿大已经待了7年。上面写的诸多案例,都是我经历过的、成功激起我愤怒的事情。“公检法”的例子,还不敢展开来讲。  c3 y" L# h4 f- N. n; {
如果我混得很好,社会地位很高,我当然可以保证我的孩子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是,当我只是平头老百姓,我害怕当我的孩子问我,爸爸,为什么这和你从小教我的不一样?5 I5 G. r# V( Q6 `0 s8 w
我怕我无法给他回答。
! X( e7 M, T, G- ^4 S( ^7 [我只想他健康阳光。
gulinna9 | 2021-5-17 18: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移民了,国内就业歧视太严重。加上我的兴趣爱好基本与国际接轨,被揶揄无数次精X,还是觉得去掉精字更痛快。. Y9 A1 X- U( l7 {! _" [8 S5 y
* W. P$ D6 P) ^2 d, i

1 a4 H8 u' S* W5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
90分 | 2021-5-17 18: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我男朋友说,事到如今后悔没后悔。
+ c$ A- s0 d5 O! x7 ?- V他说,咱俩当着是政府官员的面,交换戒子,大大方方对你许下承诺的时候,我就不后悔了呀!
7 u% t  u8 A7 K$ Z2 Y& G8 W如果不出来,等到我们都两鬓斑白,也没有办法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上我的名字啊!
1 I& b" Q0 N7 m3 e" ?' q  N7 i9 K为啥要签你名字。3 X+ w; B* M4 B( y
他说,爱也是起责任。
; p+ ^4 k/ F. v不是不爱我的祖国,只是这里给了我可以名正言顺好好爱你的机会。
哈耶萨鲁亚源 | 2021-5-17 18: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的。比如移民加拿大就是很多中产的首选,宁愿放弃国内舒服的生活也要移民海外。为了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2 E) v$ G  G( s0 n" y/ r
为了子女教育% }9 W% ~1 _7 f7 V8 ~
移民定居加拿大多年的作家、学者辛上邪博士曾在文章中提到她和丈夫移民加拿大的理由,“北漂多年,没有北京户口,孩子面临上学的难题”。
* t9 J# |7 A, F其实不仅是户口问题,即使解决了户口,很多家庭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很容易碰壁。
2 M+ y' c4 E* F! l比如被炒得火热的学区房,一直是很多中产的心头之痛。国内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虽然比其他城市要好很多,但依然还是要靠“抢”,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六位数一平的老破小学区房咬咬牙还是要买,二三十万一年的国际学校教育费用该交还是得交。从幼儿园到高中,光是花给吞金兽的学费就小几百万。
" g8 Z: E! q! q上大学又是另一笔支出,如果是出国留学,费用更高。) X& _! ?/ H1 x- I3 h8 z  p5 c
有些家长算过账以后发现,还不如移民呢!4 F3 A! |2 y* C; G, [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你会移民吗?为什么?-1.jpg 首先,加拿大没有户口的概念,有效证件可以是身份证、移民纸、护照、驾照等任何一种带照片的合法证件,不用担心没有北京户口会影响孩子上学。
  A& Y. b6 }0 G+ Z3 Y2 |. a其次,加拿大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的投入非常大,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以上。学校规模也很大,设立了16000多所公立、私立和联邦的中小学学校。加拿大的高中和大学多数是公立学校,都是政府出资建立的,各方面都有保障。% Z, P, b. C0 X( B
义务教育阶段,小孩读公立学校免费。加拿大永久居民及其子女和加拿大公民一样享受同等福利。6 N7 c& D5 V5 P8 M- U0 m! V
加拿大的留学费用本身就比其他英语国家更低,如果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学校还会给予很多经济上的补贴。
, S1 }: @) V1 ^0 ]: J4 v2 I加拿大的教育体制综合了美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优点,教学质量一流,加拿大学历在北美、英联邦乃至全世界均被承认。
; v( E0 d8 {6 P$ p& N1 a6 F加拿大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UBC等多所学校在世界名校排行中都很靠前。
( I& c& `! ?5 }- j! N5 Q# p5 K, a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你会移民吗?为什么?-2.jpg 为了躲避9963 H% R9 {2 Z5 u/ F4 |
国内的中产阶级,很多都是伴随高强度的工作才换来丰厚的收入。大多数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他们不像拥有强大人脉和资源的企业家富豪,可以为自己工作。
- H" b5 i8 s- V2 r996、24小时待命的现状,在一些讲究狼性管理的大企业,依然是很多中产家庭无法言说的痛楚。# _( b' Y, B+ h6 [: w; @; Y( V
他们当然也可以选择放弃这种苦闷的工作,但是,也意味着将失去一份高薪工作,很快就会面临收入跟不上消费力的窘况。由奢入俭难,过惯了精致标配的中产谈消费降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何况,就算你可以自己苦,能忍心让孩子也跟着苦吗?再苦也不能苦教育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改过来可没那么简单。1 o6 S7 ~# y4 a4 _- U0 Z
同样是中产,加拿大的中产阶级可就舒服多了。别的不说,至少他们不用996,加班成本太高了。在加拿大,工作时间普遍都是五天8小时制,所以不用担心移民后还是跟国内一样快节奏。
9 ~% y5 [* p3 P: G' H移民到加拿大以后,可以满足你对慢生活的追求,比如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品味一杯清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把在国内积攒多年的书单、影单慢慢看完。如果是有子女的家庭,再也不用担心加班过多没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 R& g, M+ U- B6 ^' O加拿大虽然经常被人吐槽“好山好水好无聊”,但娱乐活动还是挺丰富的,主要还是看合不合胃口。如果你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趁周末去钓鱼,去户外探险、去滑雪、去骑摩托……, c) [1 ?& H! o/ j& u& |$ E2 r
如果是在国内过得比较压抑的中产阶级,那到了加拿大,这里完全就是慢生活天堂(要不加拿大人怎么会被说懒呢),工作时长合法合规不说,还可以捡起丢掉的兴趣爱好,在闲暇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o. U& G) I% s5 m. Z  w9 j" q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你会移民吗?为什么?-3.jpg 为了享受高福利
! ^/ O6 I1 z, ]; F( S. D3 P5 Y有人可能会觉得,移民就是为了去享受别个国家的福利挺不齿的。但这种想法真的没必要,因为加拿大的高福利是伴随高税收的。
4 g$ |1 [: P. j, \, W$ Y5 {通俗来说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加拿大政府发福利是因为加拿大人民平时交税多,所以领取福利也不用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i3 K+ L! A9 M& ~% o$ U' z" M' k( q
加拿大的高福利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从老人到小孩、妇女(孕妇),从小孩上学到老人养老,加拿大政府都有专门的福利制度。小孩的牛奶金已经说过很多次,就不多说了。1 u3 g) a. x. b+ Q' d( r; {
主要说说养老问题。8 F5 i- g% N( ?/ b
加拿大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公共强制养老系统,有一个是私有志愿养老金系统。前者主要由“加拿大养老金计划”和“老年保障金计划”组成。, N% _% I. l3 {& b
“老年保障金”与中国的低保类似,属于基本社会保障计划,是加拿大社会养老保障的基石,旨在向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生活保障金。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不论资产或有无收入,年龄达到65岁并达到规定的居住时间均可获得养老金。  S6 ]. u7 [/ ~" r
养老金计划和国内的养老保险相近,旨在让退休者可以领取到相当于退休前25%的收入。- a: r2 n& W" {' A9 X* U+ \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你会移民吗?为什么?-4.jpg 全民医保福利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相对可靠的保障。4 b, i( ]6 D% ]; m* p
世卫组织认为,一个家庭除基本生活费外,医疗支出超过剩余收入的40%,属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国内中产阶级年收入看似可观,但如果遇上icu,依然难逃“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6 W( ~4 p9 u+ M" ~; }% g( ]如果是在加拿大的话,医疗费用可以有政府兜底,不用像国内一些家庭因病返贫、网上到处众筹请求支援。, f' A" j3 d# e3 v
说来说去,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发达国家人均资源多,中产阶级的竞争压力小,不用担心35岁中年危机。
3 {% p7 O; C+ v3 B只要踏踏实实工作,不沾染恶习,生活、工作都顺心了,焦虑感自然不会如影随形。& x" `# |- m4 G) R
而且,加拿大的劳动分工跟国内不太一样,即使你所从事的只是蓝领工作,收入其实也不输给很多白领,有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蓝领工作甚至比高级白领的工资还更高。: f( ]# v2 N9 u* j
所以,中产阶级放弃国内高薪工作移民海外的行为看似不划算,其实人家早就权衡过利弊才做的决定。
012051248 | 2021-5-17 18: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有一对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我已经二十好几了,他们连我看什么电影、吃什么食物都要限制)。我无论移民哪个国家,他们都会跟过去。所以我需要的不是移民,而是重新投胎。* M9 ]7 T' Y  |6 z
2.如果我有幸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但仍然有言语残疾,那么我可能会移民到一个对残障人士比较友好的国家吧。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以及拉美、东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残障人士都比国内友好。# L: O' a" |+ N9 K/ J1 I1 M
3.如果我有幸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也没有任何缺陷,那么我在国内也可以过上我想要的生活(尽管我的价值观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但我一向特立独行,不care社会主流价值观)。
" s  k# B, h6 q2 p我的前同事,38岁,杂志编辑,月收入六千,买了个小房子自己住,对结婚没有兴趣,喜欢到处读硕士,每工作几年就辞职读一个硕士,然后继续做杂志编辑(他已经读了三个硕士,四川大学的古诗词研究、西南大学的心理学、中山大学的哲学,全凭兴趣)。有人说他从来不为结婚打算,自私、不负责任,但他从来不care。
, q6 _! w( v( C2 h3 y- p- U我的一个师兄,本科毕业后读了七年硕博,留校任教,年收入十万,他女朋友本科毕业后当了七年律师,在他博士毕业的时候,年收入已经四五十万了,早就把婚房买好了,他拎包入住。有人说他吃软饭,说他老婆倒贴,但他们从来不care。
3 n; ?8 q  d2 N只要不care社会主流价值观,就给自己减轻了一大半的负担。& B' B! Q6 m* n: m& W
不过,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即使已经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看到社会上还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也还是会感到不安。要想消除这种不安,还是得去北欧。
liuyp1 | 2021-5-17 18: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把移民纳入最终目标了  我没有那么伟大  也并非不爱国  只是觉得祖国的怀抱太用力  有点喘  只是觉得人情世故太复杂  迈不开脚步  我只想做我自己  然而在这个环境里  你不会被欣赏  反而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都不行  各种眼光与手脚都在分分钟教你做人  只想到一个宽容的国度  自由呼吸便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