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外鞭子巷三条一座四合院中,一个俊俏的青年人,挥舞着手中的大竹竿,驱赶着高空中展翅翱翔的鸽群,睁大了眼睛,极目向远处眺望,连眨都不眨……这是青年梅兰芳在自家的院子中,通过养鸽子锻炼自己眼睛的风采。. ^0 u l) p0 g& r" |' a- F: `
7 G+ b; V" r* C' K其实一些戏曲表演艺术家很早就有养宠物的习惯,但他们都是为了有助于舞台上的演出,还留下一些故事在梨园流传。
$ d9 f( ~: v& D! I2 e
- {% b3 G- U1 W P4 o' v! h- v刘赶三养驴能登台
: G4 @; u; l5 S' _3 T: Y L0 B( g: T1 g9 K0 z" i
《同光十三绝》的名丑刘赶三,为了让他擅演的喜剧《探亲家》与众不同,特意去驴市选了一头小毛驴。这头驴生得粉鼻子、白眼圈、全身漆黑、四蹄皆白,他给取名“墨玉”。每当出门,他便骑着驴,头系青韁,项下响铃一串,走在街市之上,铃声叮当,久之,大家就知道是刘赶三来了。
3 z" C3 F4 N* R7 S6 X2 `8 ^. W7 F0 z ^3 Y* q! F
3 }6 y J; ]( W; e* L y2 [
2 i9 g2 n0 x/ A- s& I
刘赶三赶驴造型
' e! h( v. y6 O7 I7 _
' {" G/ a5 z2 k刘赶三养驴,就想培养小毛驴上台演戏。刘赶三平时常在墨玉脑袋上系一大鼓,有空就去击鼓,驴习惯鼓声后,再用铜锣一面,在墨玉耳边敲击,直到墨玉既不怕鼓声,也不怕锣声了。刘赶三又常常骑驴去演出,系之于后台,至散戏后,便将墨玉牵到台上,让它熟悉环境。时间长了,墨玉也惯于登台。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刘赶三再演《探亲家》时,果然骑真驴上台。任尔锣鼓喧天,墨玉毫不惊慌,而且行走自若,让走则走,让停便停。跑圆场、挖门儿,一点不外行,与剧中需要情节处处合拍。到了该休息时,只见墨玉俯首帖耳,立于台柱旁小憩。观众观此,视为神驴,每一演出,必场场爆满!慈禧太后已有耳闻,十分好奇,破例允许刘赶三牵驴进宫演该剧。
7 r" O+ d( @2 o4 L2 l) {4 }* p
; y! m5 t2 e% G刘赶三享年七十八岁,高龄离世。他仙逝后这匹驴还有故事:“及赶三死,(驴)长嘶不已。家人以白布披其体,及殡(出殡时),驴随众行,既殓(盖棺下葬),驴终日悲鸣不食而死。”(张次溪《刘赶三传》)。/ Z- |, L' w B* Z! q5 H* q; c, q
* a: J9 B, }4 Y- K+ R梅兰芳养鸽练眼神
7 z: q/ s, c0 c$ D/ A# F4 Z% t2 k3 S% C) a3 y
梅兰芳大师虽然十岁就登台唱戏,但直到十七岁,他的眼睛在舞台上还是有缺欠:一,眼皮下垂,显得眼睛睁不大,没光彩;二,眼珠转动不灵活,眼为心之苗,这是犯了演旦角的大忌。于是,梅大师便通过养鸽子、放鸽子来改变眼神,最后养了100多对之多。5 } K& N: @" J5 i! M. q" b1 V
5 a2 {2 }/ S! S- M
( [0 z, D8 h) X, X
0 W! X- ?2 W4 M& f: v, S梅兰芳与鸽子
! [7 Y. m! n2 i/ s9 x7 b, h5 {8 y, V1 G
养鸽子有许多好处。首先,要很早起床,给鸽子喂食、喂水,这就改变了戏班人晚起恋床的坏习惯。起得早,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对身体,对肺部都有好处。其次,鸽子飞在天空,养鸽子的人要尽量看着,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不能给飞丢了,所以眼睛得围着鸽子转,鸽子越飞越远,眼睛也得跟着,越看越远。日久天长,眼睛老是这样往远处看,这一看就把眼睛的毛病都给矫正过来了,两眼变成灼灼有神、光芒四射!再有,整天从早起来,就忙着用力抡着大粗竹竿子挥舞,这不等于练功了吗?而且全身肌肉也发展得匀称壮实。梅兰芳大师养鸽子十年,不但把眼睛练得又大又有神,而且双臂有力,所以晚年演《穆桂英挂帅·捧印》,手捧帅印过头,身段还那样边式、漂亮。
% \6 F7 f k' o8 e
( w( |/ ~& l4 _ U荀慧生观鱼悦心神% g) o" O6 I* N! C
2 X" F0 N$ D' ^另一“四大名旦”的荀慧生,在他的四合院家中的院内有许多鱼缸,其中养了各色各样的金鱼。摇头摆尾,畅游水中。荀慧生先生演出之余,只要有空就来观赏并拾掇他这些琳琅满目、色彩灿烂的金鱼。两只眼睛追逐着这些游鱼,一刻也不从这些鱼身上离开。
& x0 e( B' q! |& \* G/ z. Z2 V5 g3 Y+ l- E
观金鱼不仅处心淡然,远离名利,而且使思维集中,便于创作。可是,要使活泼可爱的金鱼健康地活着并非易事。首先要过换水这一关,天天要换新水,但新水必须经过日晒,方能不乍凉还寒,保持水温恒温;另外,还得过鱼食这关,食少,鱼吃不饱;食多,鱼撑着了。怎么才能正合适?也是一门学问。荀先生演出繁忙,而且经常出外演出。所以这两关很难掌握,但他始终锲而不舍。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养鱼不仅能够修心养性,每日观鱼赏心悦目不说,而且眼睛要随着金鱼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久而久之那眼珠的转动就十分灵活了。而花旦演员最关键的是这双眼睛,眼光流盼多姿,方能风情万种,充分展现人物的各种不同的性格。' ~7 O5 o3 ^5 Q7 u
: c7 ]) L8 k% n+ `2 T* L5 M8 L3 y; ?- A2 Q' U$ d. L) O
! I& q2 o2 g1 z% ^荀慧生8 r" u% b, |0 v& k
q+ C: Z/ t+ `9 x金少山李洪春谈鸟不离戏
: x0 `8 |* X% A' | Y
( C6 q7 o" y! ` W( |: {, @京剧界许多表演艺术家都爱养鸟,听其鸣声,陶冶心智。老一辈的王瑶卿,养鸟是出了名的,他酷爱绘画,擅绘花卉、翎毛,而尤爱画龟,故其古瑁轩室中,养花、养龟和养鸟。观其形态,融入丹青之中。此外,还有王蕙芳、诸如香、朱琴心等。宠物鸟向例分成悦耳鸟和叼旗打弹鸟,小悦耳鸟有蓝靛颏、红子、黄鸟等,这些名伶喂养的都是小悦耳鸟,因其温驯且鸣声悦耳。其中,一种名为“红子”的鸟最受欢迎,因其“体小而轻捷,只叫本音,而音色响脆,响脆中又翻音阶,音阶中又分音色,音色中又分音调……最佳者能叫十音,音音不同……”(翁偶虹《养鸟趣谈》)。! p* y6 l+ d2 k7 L9 a+ \) r7 q' y
! K9 S" l1 B+ U8 I- B/ W养红子的演员很多,最出名的两人是有“十全大面”美誉的金少山和有“红生泰斗”之称的李洪春。金少山曾对剧作家翁偶虹讲:他演唱的《锁五龙》,所以与众不同,许多翻高音的唱腔,是在红子鸟的鸣叫中受到启发的。特别是单雄信唱的《见罗成》一段快板中,那句著名高腔“我为你花费多少财”中“你”字陡然而起翻高腔的唱法,完全是化用红子的翻高鸣叫。金少山得意地说:“您瞧,咱不白养活鸟吧?眼下唱《锁五龙》的都使咱们这个腔。”此外,他还养靛颏,他说:“这鸟会行里人称为‘小盘’的‘碎声低叫’,启发我创造了花脸低声念白的方法。”看来,金三爷通过养鸟,在唱腔创作上还真是有收获。
7 g6 C7 H! M' D9 ]4 ?1 O6 R7 ^ H( K0 j' f9 O; \+ d
; b2 ~' t( b) k3 q) b9 R
4 ]0 i3 ?# Z# E
金少山与爱犬
& t% H- U4 R9 M/ q, M1 r2 ?5 y j- }, v {, c
演了一辈子关老爷戏的李洪春“洪爷”,也养了一辈子鸟,在四九城养红子的人群里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北京晚报》著名记者过士行曾说,他能够写出话剧《鸟人》,是翁偶虹和李洪春赏给他的饭,因为他们讲了许多京剧行里养鸟的趣闻,而他们本身也有许多珍贵的资料。比如,洪爷常问养鸟的人:“红子哪儿产的最好?告诉你,蔺相如回车的地方。”这是京剧《将相和》里的事,那地方是指当年赵国的国都邯郸。可洪爷有时又说,最好的产地是陈杏元和番的地方。这又是一出京剧《二度梅》,地点又换成了山西雁门关。您瞧,这不都跟戏有关系吗?充满了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两个地儿产的红子都好,洪爷就都给介绍了。
' K4 {' J8 V4 ?/ d
4 S: y& Y% S. q/ q# q
1 [) u5 P l$ P5 e4 }7 K3 }' e# T d6 Y* \5 Z) ?7 B1 Q1 D
李洪春' @9 n) `1 F/ B1 H1 ?$ e
\: f' r% K5 ]: t v) d梅葆玖爱护流浪猫
r+ k" L3 C( W8 S7 c
% i9 ~4 D" p0 V梅家父子养猫在梨园行里,是出了名的。猫一般很温顺,而且聪明的猫也颇能理解人意,俯首帖耳,很招人喜欢。梅大师养猫还在其次,梅葆玖老师养了二十多只猫,街坊邻居都知道葆玖大师是个非常善良又有爱心的京剧艺术家。
; Y2 j% f& n8 q# v3 S/ A
4 T! x1 G+ T9 E. y6 r" B$ M& R' Z- s) A/ I
- G: Q; _7 o3 u! A. S
梅葆玖与爱猫% ?# u9 ^/ P: S% q$ v! D; _
) ~& c ~" X( u* i0 Y) E7 S4 S其实梅家自己只养了五只猫,其余那些都是流浪猫,按点准时来访,是到梅家蹭饭来的,吃完了以后,摇摇尾巴舔舔嘴,就告辞又流浪去了。这二十多只家猫、客猫一大群吃起饭来,且不说要准备多少猫粮,而且清洁猫的食具也是很麻烦的。但您听葆玖大师怎么说:“看这么多猫吃饭,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这句话充分表现出葆玖先生人性的善良、爱心和耐心。这看似和演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梅家从梅巧玲到梅葆玖四代旦角艺术家,树立了梅家温文尔雅、体贴旁人的家风,这种修养、这种心性对塑造女性角色是有极大帮助的。! w! I; Y7 h0 P/ _' Y
( C8 {6 x6 f2 S0 x6 | T6 Y) C唐韵笙养狗 六龄童养猴
# J. B1 ~8 R# k- c) ?
4 |9 Q1 x# V: n: S1 L' y) F" v8 [“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韵笙,他不仅文武老生戏好,而且还是武技精湛的大武生。他还有许多独树一帜、独特风格的唐派戏,其中有一出特别有名的《闹朝扑犬》,他扮演其中的主角赵盾,要和害他的恶犬在金殿上搏斗,观众会发现他的动作是那样真实、形象。原来他养狗多年,熟悉狗的习性和一切动作。他还走刘赶三的路子,演新戏《狗咬吕洞宾》时,让真狗上台表演,也曾引起观众的轰动。6 f! }. N. E* T6 c- P: j+ r
' B0 U" \/ P% t+ ~
另外,以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而享盛名的六龄童,还有他的儿子六小龄童,父子俩在家都养了猴子,观察猴子的喜怒哀乐、面部神态,举手抬足,一动一静,都化入舞台上美猴王的演技之中。故此,这爷俩的美猴王才能那样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 P3 w2 x* @# z3 f& q& i' ^: ?+ L/ l& J4 c$ n& H" o8 Q3 L
综上,可见戏曲演员饲养宠物,大部分不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是为了舞台上的演出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