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 U7 ^0 A. J7 p8 \
4 k u: R% C" [3 P2 t
; T& O1 L- L5 [
( E" d7 b P W* L/ A- P卓越性能 AMD商用PC方案馆--中关村在线 ) z* {& i7 I2 j( [
本文作者 | 张延陶 W% b7 Y9 C8 J9 V5 G9 g) N0 N
净利连降3年,高管仍坚称吉利被低估了?
% O; L9 A) u/ ]4 G在2021年财报电话会上,吉利汽车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桂生悦面对吉利汽车持续低迷的表现给出了这样的回应:“从公司层面来讲,资本市场对吉利汽车目前的估值与公司实际价值有很大差距,公司市值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9 A$ l+ t( z8 L4 _' P与比亚迪的高歌猛进正相反,吉利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一路低迷。
0 g3 t2 t7 F) q* s" h( a* h8 X尽管如此,吉利汽车仍然不改“阔气”本色。重金砸向技术研发、国际化版图扩张、新能源攻势加速。
1 g4 i, d0 [" z; Y7 p: I/ Y" B吉利究竟凭什么“摆阔”?. M% c# F! d& s- w" W4 t. g2 C
& z4 \6 o6 N" G" y$ q+ i- P) {
/ Q4 ~$ G7 I& ~净利连降3年
3 W" }, l, G: v1 I% W1 Z8 @研发投入力度不减,现金储备容量大增
! F* ?: I) B$ P6 U增长疲软是吉利汽车近年来的发展缩影,2021年增收不增利的吉利虽然仍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但资本市场中,吉利汽车的净利已经连降3年。5 x0 D8 n6 w, u. H1 [' n B l
根据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1016.1亿元,同比增长10.3%,暌违三年,再次突破千亿门槛;实现净利润43.5亿元,同比下降22%;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净利润48.5亿元,同比下降12%;每股盈利0.48元,同比下降15%。/ V; X, e1 L# ^
' D+ u0 s# p9 o v7 u
& H' E7 L" X; }, f, K对于净利润下滑,吉利从几个方面给出了回应。, R$ r. p- f0 Y. ]0 |) e
首先,吉利汽车正在不断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数据显示,吉利汽车2021年的总研发投入为55亿元,同比增长48%,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上升至5.4%,同时员工增长的数量约为6000名,从2020年的38000人增至2021年的44000人。在过去的五年里,合计研发总投入256亿;与此同时,芯片短缺等因素导致综合供应链成本上升;并且最后,初创品牌极氪在产业链的布局投资,也拉低了吉利汽车的盈利数据。* ^# p- b4 p) t- l
怀揣3个待解问题,吉利又将如何破局?* X# W: N; N: C) H
首先是研发力度,吉利表示不会减弱。据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透露,极氪仍将加大对软件人才的投入,在人员数量和占比方面进行提升。到今年年底,在研发团队中,软件人才占比将从现在的65%提升至70%。此外,极氪还将加大在智能化方面的资金投入。& Q" n* ?2 |, p2 j
其次是供应链问题,安聪慧表示,极氪的芯片等零部件的供应情况已有所好转。但根据目前疫情的发展态势,供应链若想恢复如常,仍需视疫情发酵情况而定。5 ^0 @ f% S* G/ j: p0 P2 o a
最后是新能源的布局。吉利行政总裁桂生悦表示,2022年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产品上的研发投入。
& P4 M% j2 a# i0 `% I% F综上所述,无论是加大技术研发还是布局新能源,烧钱是基本的操作。吉利的“阔绰”从何而来?
# e# _" }$ |6 J+ S%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1年12月底,吉利汽车总现金水平(银行结余及现金+已抵押银行存款)为280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约为46%。其中,净现金为人民币208亿元。
: z' J, d8 [2 j6 G/ A赚钱不易,自然要学会勒紧裤腰带。近些年来,远看大众、戴姆勒无一不进行严苛的现金流管理。同比国内的比亚迪与长城,存钱有道也是基本操作。8 m' w5 k ^$ `4 c z& ~0 Q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比亚迪的经营性净现金流高达654.7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有498.2亿元,二者相加有近千亿的规模;而长城汽车同样在2021年储备了足够的“粮草”,财报显示,长城汽车2021年的现金流净额为353.16亿元,截至年底账上有279.08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e; h* ~! S% o7 K! r
无论是对标跨国车企还是自主品牌,吉利都没有理由不勒紧裤腰带。况且尽管实现现金储备的高值,但与比亚迪、长城汽车相比,吉利的财气仍稍显逊色。; b, y- s% q3 N9 Q5 E3 ?
* c8 t$ t0 l3 m
2 j% p) n( w) B4 K
新能源+高端
3 Y( u% W' T, p! j/ Z/ S! W9 P/ I1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提升至66% & o$ v, k# J) ^* `. n' D
挑战虽多,但好在吉利依然在销量上实现增长。2021年,吉利汽车累计销售132.8万辆,同比仅微增0.6%。) W4 L2 v Y ?. ^
虽然成功卫冕中国第一大自主品牌和第三大乘用车品牌,但传统汽车基本盘太大显然限制了吉利汽车的增势。解构吉利这132.8万的销量,其中包括了107万辆吉利、22万辆领克、2.9万辆几何和0.6万辆极氪品牌的汽车,其中领克和几何的销量分别增长25.7%和145.3%。但超过100万辆的吉利品牌的单车收入却拉低了整体数值。4 ?9 ?' r7 U( {
数据显示,吉利汽车(含领克)整体平均单车收入为87672元,同比增长9.0%。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品牌领克、纯电品牌极氪进一步拉高单车售价,领克全年销量达到22万辆,同比增长26%,平均销售收入提升至13万元;极氪001四个月交付12453辆,平均订单价达33.5万元。' P7 C% t5 E, K1 v& c6 f
而反观比亚迪和长城,2021年比亚迪的单车收入已经超过15万元人民币,长城的这一数字则是10.64万元,均超过吉利的单车收入水平。) h# Q. e2 c8 k' `/ T v
由此可见,从产品细分市场分布来看,新能源及高端势必将成为吉利未来重点耕耘的领域。8 `9 D% V2 C4 _- L9 H) M
随着吉利对新能源+高端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领克、极氪等高端品牌以及“中国星”高端系列在2021年带来了正向的成果。相比2020年,吉利汽车旗下指导价在1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提升至66%。具体来看,吉利汽车旗下指导价在10万元以下的车型,占比从64%下降至34%;指导价在10万-15万元的车型,占比从25%提升至44%;指导价在15万元以上的车型,占比从11%上升至22%。
. [ }% u4 Q7 G5 }* i在很多人看来,吉利的并购式进化仿若曾经叱咤欧洲的大众。如今的大众正在经历大象转身的“阵痛”期;吉利在净利连降3年后,终将新能源板块驶入正轨。可以预见,如若产销层面不断向好,吉利汽车或将再度得到资本市场的垂青。到了那时,吉利才真的可以信誓旦旦的肯定自己“被低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