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没掌握这个教育诀窍!试一试,很管用

[复制链接]
查看4126 | 回复0 | 2022-3-14 0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崔贯利/ B& W) t9 g1 n1 ?$ V. o2 \

- x/ G, l: t, {) A
9 b! b- L1 R9 j
<hr>
小明语录

# o8 N3 I: h9 S' U
家庭教育的重要误区:孩子学什么与他未来做什么,没有任何关系。
" E) K5 a' `' p7 D! I9 w, k& z
<hr>
4 _+ f8 P1 \% q% A
, Y0 f* e: n% T0 Y$ W
承接上文:赵小明:熊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做对一件事,迎刃而解
( W3 R% @9 I& C. a4 b8 ~( L1 I: f" Y2 H; y6 I2 P% S! f  i: a
01- }" @4 n  g* Z- V9 u/ k3 {4 T

: M5 y  C; |" L2 n3 \. c1 Q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

; O+ d0 [0 [1 ]3 z我们接着上讲关于一个家长的提问:“孩子们怎么样才能让他听话?”
: V# d, c9 F$ t! d  S1 Q这个问题上讲已经给大家谈了一个开头和顶层设计了,今天我们接着这个话题,带大家往下展开讲一讲。
+ }7 f" H$ u) ]) R2 w关于“价值观”这个话题,大多数人对于“价值观”的理解都非常狭隘。很多人理解这个词是从中学政治7 E' g% v9 {8 M+ N' }- ~6 T8 I6 B

" c, x2 ^0 u3 w. `- z( u

% [) D& w) e6 \" [
- z2 Q: F/ G/ e6 B课本上,或者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9 m. B& ]  x$ H1 I
很多人都把这个词理解成和政治有关的话题,其实价值观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H& W4 _' E7 n
互联网时代和传统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时代,特别是工业时代,是生产一个产品再把产品推销给大众。+ \/ d" Y# q' i4 j
所有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都是先把产品全部生产出来,大众去买单。
* H$ b7 a( a8 r8 |+ F4 a在大众买单过程中,你要承担营销、广告和推广费用,目前大多数公司、企业仍然是使用这种模式。
7 a, J) U0 c: |0 Q2 _; j# j* M互联网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互联网的特点是:我还没有产品,但是大家因为统一的价值观而聚合在一起,这个时候我按照你们的需求去按需生产。# @' q' P/ \# `0 U# ?. s. Q

( _5 P& h) _0 A$ e$ t" U

' O4 e2 b+ v. D! P
# f& S7 ?. |1 J, R% z& F' ?* y9 d( Q. A- `) ]: z4 T
023 O& o6 Z+ l9 f0 e4 d0 z- l' T5 S

: v# Z7 ^; m" P+ ]# J, `8 u& E: x
价值观认同

, [# }+ M, V$ \7 A! w9 _6 ~' x* O: V“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群体心理学里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价值观不是今天互联网时代心理学才有的。4 s0 F& v  d4 @/ M/ O) C$ J: X
大家都知道我写过一本书《互联网心理学》,那本书我对于互联网时代人的群体心理效应提出了很多观点。( k. I$ J, A) i, D
互联网时代群体心理效应最主要就是价值观认同。
' k) ?# d  E6 ~* Y9 M价值观认同在我们国家过去工业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一直都是孩子教育里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
2 _' i5 q# U+ L* L8 D5 q1 E8 J* A9 ]

2 q; P5 H5 X+ E/ H. X8 a3 t我曾经去过腾冲,导游介绍说:“我们这里有很多孩子考学都考得非常好”
( h- y% M3 \# x1 t  `4 T0 K6 C: h3 }腾冲是个非常边缘的边陲小镇,基本在边界线上了。
' P, b2 {8 g# `他们有很多学生考非常好的名牌大学,那为什么这里孩子在教育水平一般的情况下,却考得很好呢?
% o7 Y" t* t' b我观察到腾冲有一个和我们内地很多地方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它拥有大量的祠堂文化
! v, T3 ]- p7 G0 x* |你们如果去过腾冲旅游,你可能还见过一个特别大的祠堂,好像叫王家祠堂,它本身是个旅游项目。5 n6 q- h$ G1 |* w" B( ]/ U  d
4 S0 |9 j3 c. U- R8 r) a1 z$ F

* W( b; N" \0 v1 _为什么一个边陲小镇会有这么多祠堂呢?6 P- q* ~/ J7 K7 [) H
因为这个边陲小镇是古代一批一批从北方来的驻守边防的军人驻扎在边境线上守卫国土、守卫国防。
0 `* s' z! Z- y1 \" _0 I他们很想保留北方的传统,所以他们就在当地建了很多很多不同姓氏的祠堂。. J) D5 \8 H1 R8 f. i& T
当时是农业时代的一种文化象征,在这里重新建设了起来。
2 H& H' n& N4 W$ J3 C8 {# o因为它是边陲小镇,所以后来受工业时代的影响比较少。而在内地工业时代就把农业时代的痕迹抹杀得差不多了,现在很少见到祠堂了( }- A" `) T0 d

5 B. R& U( @5 B9 U7 {, u9 [

8 m6 C3 Z! [& h0 E$ J3 H5 N03
  N# |: B& b8 R: ?
. B: f  u) v! D
为什么中国人要落叶归根?
0 ~3 x# Z2 M" K$ O
我曾经和央视少儿频道导演们去拍一个节目。那次我们去的好像是一个南方城市,在浙江和江西交界的位置。
) x/ j0 ]/ h2 C1 u9 R; d2 d2 Y5 l我们车开到一个地方,就看到一个废弃的村庄,那村庄基本上都没有人了。
+ U) I; H5 }! l在没有人的村庄里我们发现,村庄里面最漂亮的房子就是一个祠堂,但祠堂门锁着也没有人去,整个村子的人都进城了,这个祠堂估计慢慢也就没有了。( t. n7 H9 W5 Y  K0 ?
工业时代的发展(圈地运动),农民大量进城,农业时代保留的很多东西慢慢就消失了。& {  y: t* D1 i, b' h$ W$ o0 A2 ?
这个和我们儿童教育的关系在哪呢?其实就在于:祠堂文化也好、家谱文化也好、祖坟文化也好,主要是为了形成一个人对家族的认同* R1 T7 w  j" Q" s9 X) O) W/ c
9 [9 ]! a$ q& r; l
$ V6 K4 s, n+ b; @6 V
一个人对家族认同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对你家族所在地区的认同。$ a6 `$ p7 F# t! o
为什么我们说中国人要叶落归根?实际上是因为你对这个家族的认同,你对家族认同了就觉得你要回归。- s! t% t2 A6 {2 C" I- Q
你老去的时候你要回归这个家族系统,家族有祠堂、有家谱,所以你会回归到你该有的位置上去。
- t5 e3 ~4 ?: g# {& t2 W一个人在一个祠堂文化和家谱文化里,有自己的名字和位置,你会感觉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k# y: C2 c& c9 n# S9 G0 k
这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得你不管走到多远的地方,你都知道我属于某一个地方。
9 h9 G6 `; `# r+ p  H5 s; p
: X) E% h$ Q1 ^4 `- F1 a
5 z4 \9 E9 n( r* j6 f
5 d) y* W1 i6 ~9 I: b; N$ `

# i! d/ r6 ^4 y3 w! N/ z; S4 `- J% @043 m$ u8 K8 s/ J( E
8 H9 ]4 |) p: s( i  ]
失去文化认同的的恶果
: U8 ~$ i/ k5 y# X9 Q# n2 ?5 `' D
有一些家长跟我说,他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会有什么问题?我告诉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孩子无法产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 g$ ]' _2 E6 ^- Q  L1 L孩子是黄种人,他和白人那些孩子明显不一样。
- {$ ?" Y9 e2 G0 I, F+ [他去了国外之后,那些白人孩子或当地孩子会排挤你是必然的。5 z+ m" d7 i8 X: Q
人类这种动物,在任何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就会排挤你。
" E) ?9 Y& Q2 Z. _$ w7 X9 C6 N% y( F( o" @% o# C7 S* Y5 f, o
  X4 O; }2 e2 G$ X' }& M- H
孩子为了避免被别人排挤,他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什么?他必须要认同,必须要向这个班级或者学校里最强势的文化认同。
5 x, I* O1 X* P+ ^) E9 T西方文化的强势文化是白人文化,其他都是弱势文化。所以孩子必须认同强势的白人文化。当他认同强势的白人文化时,就会丢掉自己原有的文化属性。& M% n4 [; \+ c1 _  K8 T; s' D, |
原有的文化属性和文化认同都丢弃之后,除了向强势文化认同,他还会认同学校里最强势的那个人。
, [2 @# C) t( u' z# x! P- R# k) ?2 z7 _% ]/ O
8 _' t  @# p+ C5 T( @& [( l
任何学校最强势的那个人,往往是一个坏小孩,他有可能在外面经常打架,甚至吸毒或参与一定程度上的青少年犯罪。/ S: b, w* d4 k
问题就在这里,你的小孩最终就像卡在了无间道里。3 w4 B- |  R6 ]- r9 W
大家都知道电影《无间道》,你不是东,也不是西。你认同强势的西方文化,但西方文化认为你和我不一样。结果你原有的属性和文化认同又被丢掉回不去了。% s  ^' _4 i4 S0 Q8 i6 B4 N1 f
一个失去文化认同的孩子,心理成长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这会导致他一没有安全感,二没有归属感,最终产生的问题会非常非常多。$ r, K$ Q- S: m( x
0 J/ E3 ^. t3 K8 J9 f+ v3 X3 Q
1 i, z! f' T9 h5 P: g

0 b# Y! d. D3 v2 d
) i' b9 e" T7 a% g+ v054 ?  j) M1 W6 a9 a2 q) n2 O
5 [: b- O0 p! k( O3 g
我到底是属于哪个文化?

2 |& q& A% O' R《北京人在纽约》是最早描写中国孩子到外国产生文化认同障碍之后,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而且这类问题,不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而消失。2 n, Z6 b4 ]' J& D* A
过去北方小孩到南方读书都会产生这类问题。南北方文化差异大,吃的、穿的、生存习惯、语言的习惯等等都会有差别。
$ C" o' I+ v$ i: m$ T( X' a; @9 s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南方孩子跟我说:“北方孩子在我们这儿都不洗澡,我们可是每天都要洗澡的。”
" a9 h- u* v+ R+ s$ L5 s1 i
0 v2 f& X3 C0 r
% P: R( s7 n  J  B; L
北方气候环境决定了在冬天不可能每天洗澡,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但是,南方文化中南方人洗澡很勤快,因为天热经常出汗必然洗澡次数就会增多。4 _9 ?# Z! u; }+ O
南北方文化差异特别大,孩子从小认同一种文化后,在另外的文化下他就容易被人排挤。; u2 Y2 C- J* u4 \/ e; _+ D- f) F3 j
记得那个孩子对我说:“我们宿舍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他。”
0 |5 [3 y) A; o0 T) X9 l& u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习惯而已,这个习惯不会影响什么,但是实际上这是文化认同、文化差异造成的问题。) V# U" v( h6 S" Q9 v0 b5 y, R
* M' }  Z2 V5 b7 m' W* A! M. C

+ o, p. _/ f8 U; j, ^1 J; }( s! b1 Z3 C$ L2 H
有些南方孩子在北方长大,或北方孩子在南方长大,他长大之后会有我到底是属于哪个文化的问题。, c' T  S3 U0 D  A0 F
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下这个问题虽然不太严重,但是我做过很多成人心理咨询,在南方长大的北方小孩或者北方长大的南方小孩,他们问过我类似的问题。$ N$ x! I% r0 J, U1 T
他们长大之后,既讨厌自己生活的当地,对自己属于另外一片土地又很陌生。
/ T! o, C6 s5 Y这种文化归属感问题,后来会导致心理上的一些影响,甚至影响到婚恋以及其它。$ A# g( g! s8 @% G& G  L# y
2 n9 ^1 o0 H) T
$ h, n1 |/ U* o/ |7 ?- G! a
064 K7 ?$ G& _3 K, w' E& Z  Q' ~
- p( K; V7 r6 D7 r
孩子不听话背后是认同问题
: A1 [+ M/ T: G% F: A
你看南、北方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更不要说国内、外东西方差异这么巨大,出的问题就非常多了。
0 T8 U& C+ `* i; R$ `7 i& T3 |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安全感,它主要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价值观认同的问题。
  ]9 q7 L- a) _! J" h
3 q3 ^! h& a% `; E# e9 B' U) w1 m- D

; [+ E2 o; c. r8 m刚才给大家举的是如果价值观不能认同会产生很多问题的反面例子。
% v6 m( D% ]( C% E《巨婴国》这本书就是价值观不认同的最直接反映。# Q# {) K7 A' _" Z! g& U, ]
它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中国文化是不认同的,他对父母不认同,对自己父母以及他父母所代表的家族也是不认同的。# O4 i& N: q' o6 i- b
; M! w. N5 V$ g- A

5 G7 d0 K, n# N0 {2 d0 c* \因为对自己所处的文化不认同,他想认同西方,但是他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对西方认同,西方人不理他;他向中国人挑战,又会受到中国人对他的反击,最终变成了一个生活在中国,却对中国文化不认同的人。
; |4 f/ ~& a- E( u. X1 u" g你说一个这样的人多痛苦,这样的人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6 F& Q. o& J+ R2 V6 y( K6 {
最后,我直接回答你们的问题:“你的孩子不听话,背后是认同问题。”1 l; @3 p6 L- A1 }" E2 e

$ f* E" }- o: N; [' j. ]) u
5 {+ M2 L9 ~$ Y) u
4 @; w5 p6 x0 g+ d4 ^% o9 _( F
9 t* H; A7 g4 y3 x
<hr>
小明语录

) y8 E' P" u, m. z. P我们以为自己能够影响孩子,其实只是孩子聪明,假装被我们影响而已。
3 U' ]# x% V; _6 c0 t0 O! M<hr>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