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

[复制链接]
查看3236 | 回复16 | 2022-3-2 03: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次俄乌战争,俄军之所以能够凭借区区数万兵力迅速分割包围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乌克兰军队,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俄军采用的“大纵深战术”,即利用机动部队快速穿插到乌克兰大后方,针对节点城市实施有效包围后,后续部队快速,最终形成一个针对乌军主力的巨大包围圈。这种战术的核心就是“绝对的快”,在推进过程中不能作任何停留,也因此在前期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会较大,尤其是装备这一块,武器装备一出现问题就必须直接抛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网上俄军抛弃的大量故障装备,从主战坦克到步兵战车,甚至是防空导弹和自行火炮。俄军这样做是刻意还是无奈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并看看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 u5 Q% m7 R' u. x! @
4 b6 m, _9 c4 H1 r5 J/ T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1.jpg
' L8 u6 l3 f, P: q% }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大量遗弃的重装备

7 S* S  `( @" U: `首先我们来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0 @% b- h1 S; Y: ^/ ]
7 c( u- ^" v  @- F# d$ W$ J  E一方面是俄军战术上的原因。俄军秉承了冷战时期苏军的战略思维,那就是所有的武器装备,哪怕是再先进的也都是消耗品,当需要快速推进实现目标的时候会毫不犹豫抛弃任何故障/油尽/损坏的战车,回收或者修复那是后续部队的事情。也许在外人看来像T-90A、T-80U、2S19自行榴弹炮之类的高端武器丢了可惜,但在俄军看来统统都是没问题的,结合很强的军工生产能力来补充装备,这种承受损失的能力会特别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具有完整军工体系的俄罗斯来说,这些就是消耗品,只要不计成本舍得花钱,这些装备都能很快生产出来。* Q, I1 |, k, ?2 z; f( s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只是最表层的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俄罗斯缺少和中国一样的全轮式底盘的合成化部队。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分析俄军丢弃的装备类型可以发现绝大部分都是履带式装备,轮式装备很少。这是因为履带式装备虽然看起来威猛,而且越野机动性也更好,但是它真的不适合超长距离的履带行军。据研究,现代主战坦克连续强行军200公里基本都要趴窝10%~15%,而在像在乌克兰这样如此复杂的实战环境下,出现20%甚至更多的履带式车辆掉队更是实属正常。而考虑到是敌后,这些被放弃的坦克等战斗装备基本等于是战损了,这几天在网上,很多乌克兰人便发布了将被抛弃的俄军装备摧毁或者是拖走交给乌克兰军队的视频。5 M% M$ m0 n! ^$ h4 n

- X4 V# m) b/ F2 f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2.jpg

9 {0 Z  R# M* {+ v% H3 L! {
俄军遗弃的BMP2步战车
9 w9 q0 o( B8 i( ~9 Q! v7 s. R
因此,履带式车辆要进行长距离机动,要么使用火车,要么使用拖车。火车肯定是无法考虑的,不过乌克兰相对发达的公路网,俄军按理应该准备大量的拖车,但实际情况是俄军需要在尚未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上高速穿插,这些地方属于敌占区,拖车根本无法使用的,因为坦克等在拖车上是需要固定的以避免行驶过程中出现翻车,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遇袭就很容易全部完蛋。所以俄军这次选择履带式行军是不得已的办法。& H- P* Y! n+ I- o! u! u) G

0 {4 U/ r! ^: o, [- Q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3.jpg
' q& ?% B5 v+ v) |( E, g% Y
俄军的MAZ-537坦克运输车

8 y2 c$ F; `0 L事实上这次俄罗斯被迫选择全履带行军的关键原因正是缺乏合适的中型轮式装甲车底盘。可能有小伙伴会疑问了,俄罗斯不是装备有大量的BTR-80和BTR-82A轮式装甲车吗?怎么会说没有合适的呢?诚然,前苏联是全世界最早大规模装备轮式装甲车的国家。当前的俄罗斯也同样装备了规模庞大的轮式装甲车。但是无论是BTR-80还是BTR-82A,其设计理念都是前苏联四代按照廉价的装甲运兵车来设计的,因此尺寸和重量相对于西方和中国的同类型装甲车要小不少,最大重量只有15吨(西方和中国同类型装备都在20吨以上)。
" ^: |3 E8 S4 i9 I. F9 C5 h- N
3 H5 Q$ N. d, }7 t) e6 G- _1 n6 b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4.jpg

9 q% ~2 P3 h$ g# a/ `9 i" x
俄军目前大量装备的BTR-82A轮式装甲车

& ?$ x8 z( o/ u0 w, ?这就导致了三个大的问题,首当其中就是防护性不足。BTR-80的正面装甲只能抵御12.7毫米子弹的攻击,其它部分只能抵御7.62毫米子弹的攻击。BTR-82A主要是提高了乘员在车辆被摧毁后的生存能力,其采用的措施包括在车体内部加装防碎片内衬,换装更先进的灭火抑爆系统,强化车辆的防雷性能等,据悉这一系列的防护增强措施使BTR-82A的生存能力提高了20%,但是基本的防御力并未变化。此外,两款均不能安装附加装甲,相比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同级别轮式装甲车,是典型的薄皮大馅。由于采用了后置式发动机布局,车内载员必须通过侧门,也就是位于车体两侧的第二、第三轴之间的大门离开车辆,相对于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下。
0 K+ j; U+ `3 X  Y8 c
/ f8 [8 @* X5 V" Z5 N( z1 }& Z! ]* ^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5.jpg

* x. S$ j2 z' c4 a  h" [* @1 |
BTR-82A的的侧开门
4 ~$ u2 X- ^: ?& C9 P: r# K
不仅防御性能差,由于过分控制重量和成本,BTR-80和BTR-82A的底盘承载能力也比较差,无法像西方和中国同类型装甲车那样安装大口径的高膛压坦克炮,或者其它类型的重武器。BTR-80的武器也就是一挺14.5毫米重机枪和1挺7.62毫米PKTM式同轴机枪。即使是升级后的BTR-82A将重机枪换成了1门30毫米2A72型自动炮,但是火控系统也相当简陋,根本无法和步兵战车抗衡。
1 F6 I! B+ ^* r$ r& k俄罗斯其实也早已意识到了BTR-80和BTR-82A的局限性,很早就研制了“回旋镖”轮式装甲车,并在2015年定型。“回旋镖”按照西方的理念设计,车体更大更重(战斗全重20吨),防护性也更强,还能加装附加装甲进一步提升生存能力。此外,整车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除了最基础的步兵战车,还可以发展出装备各种其它各类武器的变形车,便于统一后勤维护。7 v/ y. g* B# d
. E/ D9 q: a* ~& W. J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6.jpg

' L* C: q! ^) j
俄军最新的回旋镖轮式装甲车
' y( S4 P$ k5 i1 z* s
不过受限于俄罗斯的经济能力,俄军目前连“回旋镖”最基础的步战车版本装备的数量也很少(基本只用来阅兵),更不用说装备像“装甲指挥车、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之类的变形车了。  ]7 e) ?5 j, R7 @+ H
1 p" U( r; @1 z* l. f4 Y( S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7.jpg

* I3 J6 `- L4 r0 b2 a' |9 z9 ]
俄罗斯采用“回旋镖”轮式装甲车底盘规划的变形车都还在纸面上
2 o  l) T) o8 e% V1 T! [* n
所以,就算俄罗斯明明知道轮式装甲车比履带式车辆更适合在公路上长距离奔袭,但怎奈财力有限,现役的BTR-80和BTR-80A轮式装甲车只能当装甲运兵车使用,根本无法像中国一样打造一只真正的轮式合成化部队,配套的作战车辆(比如自行火炮、步兵战车和坦克等)只能用履带式车辆补充。这才是这次俄乌战争,俄罗斯沿途舍弃大量作战装备的根本原因。% u# E( u9 m+ N8 v7 ~& J5 }  F: [& H
0 k( `8 T( X! D- u4 T) A0 ~5 c* z

, l9 b! U  w" u' h我们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X8 Q- U( o0 I( H0 m0 t/ v

4 J. x& @- J! _# I3 T) v可以说,俄军在这次俄乌战争中的教训给我们生动地上了一课。首先就是俄罗斯“千锤百炼”的“大纵深战术”值得我们学习。高速奔袭,快速穿插对敌人分割包围,对我们提高装甲部队的应用有着极大地帮助。
. r8 ^. L: T3 H其次就是不能过于迷信履带式重型合成化部队,其生存能力、打击能力和野外机动性固然是强,但是在像乌克兰这种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战场环境下,如果要进行大范围、长距离的高速机动突袭的作战,轮式底盘的装甲车辆才是首选。幸好我国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军改过程中避开了俄军踩的雷,建立了全轮式底盘的中型合成旅。目前我军中型合成旅主要有4×4、6×6和8×8三类轮式底盘,其中核心的便是8×8的ZBL-08式装甲车底盘。区别于俄军的BTR系列,我国的08式装甲车采用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底盘尺寸和重量都向西方靠齐,战斗全重超过21吨,车身采用轧压均质装甲和外挂陶瓷复合装甲的设计,车体正面可以防御100米内的12.7毫米穿甲弹和1000米内的23毫米穿甲弹。车身侧面可以抗击距离100米内12.7毫米穿甲弹,防护性能达到了西方先进水准,后期还能通过更换附加装甲模块来进一步提升防护力。1 A/ e* o% u8 A" z3 d, Y
: A, a3 g7 G" G2 Z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8.jpg
. K- e. ~, o. r; B# D8 v1 _
我军的ZBL-08式步战车

: [5 K* G; R' o5 l% sZBL-08式装甲车在车族化方面更是走到了全球前列。除了标准的装甲运输型和步战车,还开发了11式轮式突击炮,装备一门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炮,发射穿甲弹时能够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5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还装备了先进的数字化火控系统,具备动对动射击和全天候作战能力,能够有效对付二代和早期三代主战坦克。& y9 [& ^4 B0 m( W7 H/ @0 H% Y
8 ^. o6 m5 V9 D+ H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9.jpg

8 B& W  g) J2 }1 h( T7 B: ]
11式轮式突击炮能够有效对付二代和早期三代主战坦克
  f( s3 s) {: ^- A+ W. e$ `8 O
此外,还有6管25毫米轮式自行高射炮、09式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装甲抢救车、装甲救护车和装甲架桥车等也都采用了该款轮式底盘。再加上采用其它轮式底盘的红旗17A伴随式防空导弹、05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轮式红箭10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11式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PCL-181型155毫米和PCL-171型122毫米卡车炮。虽然我军军改的启动时间要晚于美俄两国,8×8的轮式装甲车的研制和装备也要晚于美俄,但是我军却是第一个真正拥有全套轮式装甲车底盘的合成化部队的国家。可以说,如果把乌克兰战场上的俄军与中国中型合成旅互换,全员轮式化的中国中型合成旅的表现要好很多,不仅突击速度更快,而且全程也不会丢弃数量如此之多的故障/战损/无油车辆。+ f) A# j$ J2 |/ t! O0 f5 R
' Q8 l  j2 |# d8 w3 K
俄军在推进中大量抛弃装备,是刻意还是无奈?我们能获得哪些教训-10.jpg

! H% x- z% g& \9 k+ l6 B
我军中型合成旅实现了全轮式化
$ \" c! Q, ]/ z3 L( p( B6 y
俄军其实应该很早就清楚地预见到了履带式底盘和轮式底盘的优缺点,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怎奈多次遭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尤其是从2014年之后经济严重下滑,即便是研制出了心仪的装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大量装备部队。正所谓“国富才能军强”,这才是俄罗斯这次俄乌战争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鲲生 | 2022-3-2 05: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的深化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军事技术人员借鉴研究。
水滴诗晓晓晓l | 2022-3-2 1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数万部队调动,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只要能达到战略目标
两只小红猪柏 | 2022-3-2 21: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36计中的哪一计
boniaosuan2005 | 2022-3-3 02: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也差不多,在毛子看来,这些装备比起自家士兵那真的不值一提,而且毛子装备上是在大换血,有些东西要消化掉,这样才能多生产武器来降低成本
尘微夕梦尘x | 2022-3-3 10: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还是履带使用,在雪地里,轮式适应能力不如履带!
大栗子炖鸡 | 2022-3-3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桶水,乌克兰不是啊三世界,是拥有同样装备的国家,轻装轮式很吃亏,要求不单快还要硬。另外看下俄罗斯与乌克兰地形再说。现在还是雪地,轮式比不过履带。
123476480 | 2022-3-4 07: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就是战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丢弃战车武器,一是争取时间抓住战机,二是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俄乌之战此举是现代战争大迂回,大迁袭,大包围,大歼灭的经典战例。
采石矶清茶清n | 2022-3-4 16: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在部队服役期间驾驶过08式轮式步战车,其静音水平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发动那一刻甚至没有普通大排量民用车的引擎声大,这你敢想象吗
不爱山爱水汉 | 2022-3-5 03: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根本就搞错啦,看看俄军走的泥泞的路就知道啦,大机动穿插,大部分时间没有走乌军重点布防的高速公路,都走的泥泞小路,这种路只能履带车辆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32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