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别去做哪些浪费时间的事情。
\* j3 D o8 c& n" c. g) N3 e% ?一、别去花时间学根本用不到的技能,比如CPA、python、播音、剪辑等等。: p- p, v& R8 y9 T" R
培训机构会通过你的年龄、个人信息把广告推送给你,然后让一个每天接待60个客户的销售给你推介课程,通常套路是先上试听课,试听课的内容非常有讲究,是否有代表性不重要,一定要难度适中同时保证趣味性,降低焦虑的同时提高兴趣,再配合销售的专业话术,一般人头脑一热就入坑了。4 q: J, p1 Z8 s0 Z# b
花钱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浪费时间,如果是25岁的年龄,学任何东西都应该得到支持和理解,但在接近35岁的年龄,再去学习这些需要大量实操才能产生质变的技能,且目的是想靠这些技能增加职场竞争力,其实很幼稚,原因显而易见:你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没办法保证纸面上的内容高效的转化为效益,而创造效益的能力才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 {1 g8 C- I9 k, M/ g4 \/ r这些证书在简历上的含金量与真正的项目实践经验相比不值一提。
( d: h' n! p6 r2 U1 s; }最近有一个35的前同事入了CPA的坑,我特别同情她,打心眼里觉得她把这些精力放在陪孩子身上应该更有意义。她本职工作是某大厂运营,内卷太严重导致心态崩了,想通过学习给自己加分,不过以她现在的家庭环境、工作强度和学习能力基础,纯属是被试听课和销售的话术迷惑了,她还没意识到自己将面对一个怎样的挑战,即使消耗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在38岁拿到了一个CPA证书,除了挂靠事务所和给自己研究一下个税问题,又有什么用呢。
) h" A" h8 G3 L1 H0 C! v5 F1 C大龄职场人如果出于非常现实的目的去学习新技能,建议慎重考虑。
4 k3 R, A. {% o- I二、找准定位,学会“学习”, h3 u3 C" x! B6 d) Q! m {
重新回到学习这个话题,不仅仅是职场人,所有的人都应该保持终身成长的心态,学习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事儿,但现在信息和资源实在是太爆炸了,导致很多人又焦虑又不知道如何选择,然后更加的焦虑,最后被培训机构的销售钻了空子。( }8 D! ^* \% V5 X
学习要针对目的、能力和资源制定计划,针对大龄职场人,综合以上三点,建议学习任何“初级”证书的学科作为开始。
# @' S0 E( j# Z比如你想学财务,那就去学“初级会计”,你想学珠宝鉴定,那就学最简单的那个,如果你想学互联网营销,那就去学大厂的线上初级课程,想学云相关的,国内BAT都有各自的课程和相关认证体系。+ I0 G! m0 e4 }( s" C. G
现在每一个热门行业,几乎都会把人才生态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配套是相对完善的。
- E, M5 w1 m3 c) u) N+ i学习初级课程并取得国家或者协会认可的证书,好处是耗费的时间相对少,能够快速帮助你总览学科扫盲,知道水深水浅,如果你真的有兴趣,继续深造和考试也有了基础,同时也能增强信心,避免半途而废。0 e8 k$ X6 u" O* d* d/ C
最重要的是,学完初级实际上就可以开始实践了,如果你学完之后,完全找不到实践的机会,就可以认为这事儿对职场提升不会有帮助。 c {8 R: _% t, C9 N
职场学习的原则永远是实践为先,学习和实践的比例控制在2/8最为理想,如果花大量时间学习,但没有实践机会,那完全是本末倒置。
. K; {( E/ E$ c$ [% h4 N3 G/ v9 _2 _特别推荐项目管理类的学习,这是万金油知识,不存在行业壁垒,任何行业都能用得上,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课程,职场学习可以从这里开始。
; i( e0 t$ Q/ G/ d/ [4 j+ P4 y5 a不过,通过寄希望于完全通过学习解决所有问题并不现实,因为你已经不是一个象牙塔的学生了,最关键的事放在第三点说。
/ l; Y: J8 ] `# }% {6 h三、多交朋友,解决大问题
v2 m( c$ R( G/ c! J( D做人做事儿,不能太现实,你如果太现实,就会先被现实毒打。
% [% i* m# r3 D8 `7 U! Q9 Z如果到了33、34岁开始思考,如何度过35岁的坎儿,实际上就有点现实了,出于这种考虑,难免会选择一些极端的、短平快的事情去做,而忽略了长期行为。
9 C @3 S1 S2 O, n: @! R+ j短期见效的事情,即使帮你度过了35岁的门槛,那38、40的时候怎么办,再重演一次焦虑吗,如果焦虑总是周而复始,人生是不是太无趣了。
- [" N5 G7 ?& `& t5 D h M对于职场人而言,重新理解“先交朋友后做事儿”这句话,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这句话略显油腻,有些时候跟那些高大上的公司文化和理念背道而驰,但建议每个职场人处于长期发展的考虑,重新思考一下,如何建立有效人脉。' ]6 |1 y& G+ C# u% \+ J2 g' C( F6 Q
人脉和圈子是息息相关的,而圈子往往垄断资源,外面的人进不去,就意味着要在外面为了剩余资源不断的卷,而圈子里的人,享受着一手的资源。. I @. J$ U1 l
这个道理不仅在高层社交圈里通行,即使是卖菜的买卖,也几乎是同样的运行逻辑。
e9 Z: ]- M# c2 R' v最坚实的朋友圈,是发小、亲属、同学,如果建立了这样的友谊,恰巧能够在事业上相互帮助,请一定要珍惜,这是老天爷赏饭。
: a/ L5 i+ K4 |3 N而后天结交的朋友,建立在你的人品、办事儿靠谱程度、专业能力之上,用踏实、友善、专业的态度,办好手头的事儿,不要吝啬时间去社交,就一定能逐步的建立起自己的人脉。
4 I% Q4 E! L: Z, _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真的很难,那些善于甩锅的小卷王也知道人脉重要,但遇到事儿的时候真的上头,先顾自己,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r6 }: K* X z# Q# z
用长期的态度做任何事儿都挺难的,面对客户的责难,是下意识的甩锅还是迅速消化情绪,和协作方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小选择,也可能是影响你35岁之后机会的一个大选择。
i _ i* h6 L6 Q甩锅能收获什么呢,除了蠢人的愤怒和聪明人的鄙视之外,几乎什么都捞不到,而把问题解决了,处理的得体一些,反倒是展现人格的机会。
+ F$ K+ J$ N7 D9 W% ]如果仔细观察,其实不难发现,大部分35岁混的如鱼得水和焦虑无比的人相比,其实差的并不是智商、学习能力、技能,而往往就是一两个关键人脉,为什么IT行业35岁焦虑最严重,本质因为就是在“厂内”工作,拓展社交、资源的机会太少了。
$ M0 s6 r! B* y9 a- J做好本质工作,不断的寻找跟外部合作的机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和人格魅力,去结交其他优秀的人,持续做这样的积累,35岁就不会是危机,反而正是要做一番事业的起点。; B0 r; d# u# s, L+ w% g& R/ X
其实创业的本质也是不断吸收资源和人脉,很多创业者虽然项目失败了,但通过一到两个项目的积累,与合作方、投资人、不同领域的专家有了深入协作,项目不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只要自己的专业表现和人品没有太大问题,创业者后续的路往往比打工人宽的多。
l5 H. `, G4 P# o1 @1 d! f) Z8 d“我认识你”,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门槛,而“我认可你”,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巨大的优势了,这种优势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但可以超越年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