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熬人,真特么熬人。
0 |+ q3 n* X! I( {& x# M s3 ?' P5 ]0 s4 j6 Y
刚进国企的时候就总听人说,国企特别熬人,当时不大明白,好多年下来,深切地体会到了“熬人”的含义。( d4 _. n! _4 F3 d. [" G" ^
“熬”首先是一个摸索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q" X0 R) l6 n. R
在国企,如果没有背景,才华和个性的张扬不但不能实现职场的进阶,还往往遭到打压,只有适应环境、搞明白规则的人才能生存发展。所以什么都要“熬”:熬环境、熬规矩、熬套路、熬资历、熬人缘,只有真正熬出来了,才能和体制成为一体,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相看两不厌,什么样的风浪也掀不倒你;否则就老像一锅夹生饭,谁看谁都不舒服。6 G& t8 d' P( r \, x
“熬”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对抗。在国企工作,你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乏味的工作、震天响的口号、参加不完的文山会海、冗长的决策、工作分配的不合理、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以及常年不涨的工资,看不到的发展机会,还有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些国企无处不在的弊病,会无时无刻地折磨人的精神。虽然就工作量而言并不会使肉体劳累,但这些弊病却使精神疲惫不堪。你必须接受这些,接受自己工作的无意义,适应这种一眼看到头儿的日子,保持基本的心理健康,成为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否则,就算在国企很多年的人,也常常感到难以忍受,而产生离开的念头。
4 H8 f' Q. ]+ @6 s- T( _5 k) e, y在“熬”的路上,虽然可以得到职场前辈部分的指点,但大多数情况下都得靠自己摸索和领悟;也有不少人一直熬不出来,最后不是被体制驱逐,就是自己逃离。
. U- R4 y& @1 }4 Y& x, c) k/ Q+ ^2. 水够深。: @& ~5 q( O7 ?, `& w* g5 u( v
" X$ ]: |+ a3 {" K( m
第一个是企业背景深。
- V& v! U% ]2 d% N) T0 J! F( t1 O0 z0 l
大型国企集团与政府,此集团与彼集团,同一集团之内母子公司以及各个子公司之间,再到同一公司内,此领导与彼领导之间,关系之复杂,真可谓盘根错节。
0 ^( G" h- X% f# G8 O8 H6 X常有政府官员来国企任职,又或国企一把手进入政府机关后备干部队列,以及不同国企集团以及同一集团内部不同公司之间干部频繁调动,由此造成大型国企集团背景之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9 W& m9 |" E& E. J h. r) R第二个是人际关系复杂。
5 d5 K- X6 E3 @- P9 a: Z
7 _; q5 D" d/ D2 D4 Y+ V- F6 {8 k/ a如上所述,国企之背景复杂,对企业内部人际关系造成两个直接影响。第一是不少企业内部存在不同势力派别,明争暗斗;第二是关系户横行。无论是司机班的老王,还是看复印机的大姐,无论看着多么不起眼,背后都说不准藏着某尊神仙,没人惹得起。# n: H$ u7 w. w( a
第三个是办起事来潜规则横行。
; ]7 C5 ?2 q% x4 K1 D! H5 Z2 ?9 |
1 l) s8 X. ~, e. I) w# {2 O/ W这里的潜规则,指的是不为明文所规定、但为办事各方所默认的规则。国企做事,最难的是协调;一件看似简单的事儿,如果仅仅按照表面的流程去办,不去考虑其中的利害所在,往往不能够办成;表面的规矩不重要,人与事背后的门道最重要,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所在和顾虑,才好把事情办成。
1 b: ?- f$ o1 H: ^1 \5 Z( W以上,真可谓一入侯门深似海,没在大国企待过,真想象不到里面的复杂性。
% E3 A5 @# |5 @5 t4 |5 ]' j3. 够稳定。9 Y. d" C; ]/ Q) x# l* P' |8 \5 g
; M2 s \2 H4 R5 o9 m6 U
“熬”的另一面就是稳定。国企确实够稳定,起码比私企稳定。
+ g% `) q& S/ U5 S, T想做点儿事真难,但是公司要开个人一样难;法定的补偿不必说了,还要有过硬的理由,简单一句能力不行是开不了人的,而且还怕人闹。5 U/ O$ W1 p2 G6 O% q% J% c3 o
一切都是源于体制的特殊性,毕竟工资是企业发的,出了不好的影响是要领导个人兜着着,为开个人让领导担风险,不值当。
# U; s, W6 [# E& Q这就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特别拧巴的关系:就是一个人拼命做事,很难不能得到对等的回报;相反假如不干活自动躺平,企业也很难把这人怎么样。; l Z# ~! N$ z& I5 ~ S, s
所以放眼看去国企里面咸鱼横生,这就是原因所在。
( C. L! U4 e5 Q" U& G& b& s4. 做人永远比能力重要。
! w6 N# x6 s$ D; y$ G9 j) V% i% E; }" z+ [, t; J0 |& \' g
在国企一个人就算能力差点儿,其实也不会有什么致命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做人。只要做人过硬,不但饭碗端的稳,即使犯错误,企业也会给机会。我们党的选人标准说的很清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么!1 I2 E. b% ~! l* ~/ b) S" f
国企讲做人,有几个方面的要求。7 a1 o4 g( I o; H$ k4 {* ?4 Y7 m
一是政治和立场上经得住考验。对企业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经受住考验,深得组织信任。
/ r* R$ J! ~& {/ {$ d' J, ^1 B二是识大体,顾大局。工作中能受委屈,不认死理、不斤斤计较、不惹是非,能给领导扛雷,给公司背锅。
. ]. }2 }3 T) X" `2 O5 p; @1 m三是人缘好,群众基础强。国企提拔人、处理人都考虑群众舆论。群众基础好提拔就容易,议论的声音大就要慎用;处理人的时候也是如此,要考虑群众影响。
' l5 l+ o2 O: `( _& \7 W0 y5. 没人担责。0 Y9 F8 @" B6 p: T8 I! w: m
0 w- U7 n7 Y2 H' T, _& T永远没人担责,这是制度造成的,因为成绩是集体的,责任是个人的,两者并不对等。
+ [1 i e3 Y. T7 M3 d所以无论怎么强调担当,真到拍板的时候,还是没人愿意担当。所以总是一个会开上大半天,该拍板的时候,东扯西扯,议而不决;出了问题再东推西推,只要算不到自己头上,绝不主动伸手。
+ H2 w' Z' g8 m6 X2 H4 a好多事情就这么拖死的,搞的想做事的都没心气了。! l q0 ` Y% ?: ~: l G8 @, _
6. 忙死的忙死,闲死的闲死。
6 T. e4 G5 I% z1 ~3 i* @' M& J: r( s6 L2 V! @0 @$ _: k
国企里存在严重的劳动分配不公,基本上是30%的人干活再养70%的闲人。大凡干活的,以新来的、年轻求上进的和老实听话的为主;其余关系户、能力差以及躺平混日子的,带薪炒股票、玩游戏以及传闲话。
6 C6 D" l1 l' b& K3 x# `) N7. 说真话容易挨卷,喊口号永远吃香。
. @& z5 m( N/ _; [# C5 M8 J# D% a G* }
国企能说真话的地方很少,除了一些特殊场合,比如组织向你了解某个人或者一些情况。尤其要注意的是,喊口号的时候是断不能说真话的。
$ b/ a5 A& k9 \0 x+ B) B, W% ~9 `喊口号是制造繁荣的精神假象的最好办法,所以国企很热衷于喊口号,而且是上级喊了一个,下面就往更大了喊,平级之间比着喊。- z* m! z% G2 s3 _& |
比方说集团大领导说A公司要力争年底完成一个亿,A公司领导就喊我们要自我加压,要干出两个亿,不辜负大领导期望,然后B公司就说我们要完成3个亿,这种时候大领导就特别满意这种态度。$ n6 z5 F7 ]1 q
所以国企特别喜欢搞什么百日会战、誓师大会、全员动员会之类,大家都喊得面红耳赤、激动万分,可自嗨完了还是该咋干咋干。
0 D1 g# L6 v$ B这种时候是绝不能对口号提出质疑的,因为会让领导下不来台。其实领导也经常对口号心里没底,也知道是在吹牛逼。不过这不重要,大家比着吹,先哄上面高兴就好了。真到牛逼被吹爆的那天,再一起找辙遮掩过去,也不会有人追究。( D' Z. A# o; i S
8. 高人多。3 I, v. R, g9 \
) C, z/ q% e9 k. q6 l我在很多回答里都说过,国企里有各种各样的高人,做人水平高的、能力强的、有才华而低调的、能办事的,各路高人叹为观止。
# ?- {% I3 r9 G( a' [跟这些高人相处很有的学,从另一方面看,这么多如此优秀的人都处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就没什么不平衡的了。) ?* H* g& e- y1 B! Q0 C+ z5 z
9. 笔头硬很重要。3 m$ ~& N) K. x# V ?4 j
: g% t" ]3 o7 m' F
要问我国企里面工作有什么核心技能,我觉得笔头硬肯定是一个。
0 n: I& [1 C2 I7 H6 R, z会干不如会说,会说不如会写。领导到下面了解情况,都要听下面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就是个技术活儿。干得再漂亮,也不如汇报材料写的漂亮。一个公司百十号人,吭哧吭哧干一年,最后还不是落到一篇年终总结上。所以,无论在哪个单位,都需要能写的人。8 f2 _3 t; J- Z- {+ q8 F6 I' e( Y7 R
10. 无力感。* W2 Z' l- [7 t9 P* |5 m% i+ b
7 X' f( y9 G: J1 O
在国企工作,经常有一种溺水似的无力感,大到企业的走向,小到具体工作怎么开展,你作为其中一个渺小的个体,是没有办法去影响的。很多时候会因此感到痛苦,明知那样做是错的,明知那样做事没有意义的,但还是没办法,因为你完全没有话语权。5 o1 Y' g1 ]( M8 G! _
如果企业发展比较顺的时候还好,不过是做了些无效工作带来的挫败感;但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这种无力感就特别明显,就像身在一艘船上,看着船往下沉却无能为力。
2 C% S0 b$ j) _9 ^最痛苦的,莫过于看到企业已经快完了,这帮人还是该咋样咋样,一个个嘴上说的好听,其实心里没几个真正把公司放心上,真有种大清国要亡了的感觉。, l. N, y- I! e. ~' t: S
11. 规矩大。
% e/ M6 `+ V" ?# }/ x9 P% H, P
( ]8 Q7 [. M1 {/ @; @国企的规矩说实话是真多,怎么说话怎么办事都有规矩,有一种无处不在的秩序感。9 h6 K; U, p# M% v* c8 w3 ^5 B. V
就拿开个会来说,大到怎么发言怎么讲话,小到座位怎么坐会议纪要怎么写,都有规矩。
4 P- y2 h+ `- l" h+ ~+ ~8 ?! D这些规矩常常使人感到压抑,有些是明文规定的,但大多数都是约定俗成、为大家所默认并且遵守,不遵守就不会为国企所容。而弄明白这些规则,是需要时间去观察揣摩,并且有人指点的。
, m4 F" O& ^. A, n12. 是非多。# O3 x+ ~7 S+ G0 ~) s: q) A
& G2 @# W3 H6 a* Z1 A$ K9 U( Y
话说国企里面的是非可是真不少,当然也不是所有公司都是,但大多数国企是不少的,因为关系复杂,加上闲人多。. N% Q- ]6 Y6 g' q% w
对于不明就里的人,普普通通一句话一个举动没多想,就能招来意想不到的是非,搞的很累也很灰心。对于这些是非,加些小心固然重要,但说实话有时候也顾不过来,所以做事凭公心最好,做事情问心无愧。只要不掺杂个人私心,再加上时间一长别人的了解深了,是非慢慢就会消除。
# o s1 t/ ]9 H5 C7 r0 k0 H0 n如果即使这样还有是非,那也没有办法,只好去他娘的,爱咋咋地吧。
2 {9 _, p# j0 p* e$ ]13. 没秘密。/ X6 {- c, z2 d3 Y `3 Q
6 ?" O: z7 e/ v国企没任何秘密可言,大到高层人事变动,小到某男和某女关系不正常,哪位领导开会被拍了桌子,哪位同事年终奖领的多,谁的干爹是某局局长,谁的前妻还在澳大利亚冲浪,各路消息无所不包;从办公室里的闲聊,到手机里的微信,到食堂里的饭桌,再到走廊角落烟民的聚会,无不是情报的集散和发酵场所。. C2 W; A2 N4 L
无论何时,消息灵通人士总是最受欢迎的。他们是办公室社交的中心、涓流汇聚的大海、缺乏安全感的领导和吃瓜的群众一起拉拢的对象。共同沉醉于小道消息的狂欢,大概是人民群众对压抑的环境做出的最大反抗吧。1 H2 O# n3 ]) O/ R
14. 诱惑大。
9 h8 V/ k" Y/ z8 k% T# ]7 l& t' L. u2 c
国企内拥有一定权力的人都会面临或大或小的各种诱惑,这包括真正掌握实权的人,以及虽然没有名义权力,但因为在国企时间长、地位比较稳固,具有建议权、临时裁断权以及对拥有实权的人具备影响力的人,这类人拥有的权力被称为“隐权力”。
+ |6 ^( e3 @/ \因为国企权力集中,所以诱惑很容易主动找上拥有权力的人,如果再夹杂上关系背景的影响,很多时候是很难抗拒的。虽说反腐力度逐年加大,但说实话一则诱惑太大,二来权力的获得过程很不容易,不捞一把不甘心,三来监管又做不到无死角,心存侥幸。所以一旦拥有了权力,面对诱惑能独善其身不多。/ x5 ?% O4 o. y" `
话说这些年来眼见身边倒在金钱美女上的干部可真不少,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些人在没出事儿之前,也都是满口的廉洁信仰,一出事儿就成为反腐斗争的典型,但还是腐败分子还是前仆后继、无法杜绝,其中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Z1 O9 G; l/ n0 L: Y" d
总体上来讲国企利用权力捞钱办事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能独善其身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机会,二是没被处理。有操守的也不能就说没有,但确实不多。认同我这个观点的,不妨点个赞。1 E/ r) c, `; q! x
7 f* r; O4 x/ J/ \- E2 P: Y/ e1 a15、不要把自己搭上。3 e2 k7 r1 G7 D4 O" E/ p% ~
, @' A, @' J- k, b' g/ r
努力工作是对的,讲奉献也是对的,但记住不能把自己搭上。你不管不顾嘎嘣一蹬腿撂了,你上有老下有小单位不会替你养。顶多单位发笔抚恤金追悼会去个人,逢年过节工会过去慰问一下送个温暖,过两年也就没人提了,扔下的是年轻轻的媳妇嗷嗷待哺的孩子,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 g' ~! B) P" |+ Z& ~更何况你待的地方要是北洋水师,多一两个邓世昌也没卵用。
/ i8 O; N, @* s1 s8 R1 h2 a, F0 s2 L, @3 ~ t! k
6 a( U) Q2 e Z( {
; N; ^3 V K# x* R- H# }0 @6 H! K
<hr/>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我点赞的,我在网络的这一边也为你送上满满的祝福~
, T" ]" {/ o* g2 t& G6 A( |$ x# M介绍一下自己 欢迎关注 @剑哥的职场江湖 职场答主,曾求学海外,闲来喜读书。职场二十年行走,曾谋职于十余家企业、带过多个团队;擅长职场辣评、权谋分析,体制内外、大情小事,均有锦囊妙计应对。# Q1 R, E+ T+ s0 S8 [
一些之前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