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复制链接]
查看5931 | 回复0 | 2021-12-20 19: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反应是新闻的真实性。6 ?. L! N$ |+ y1 ?. @
逃课上树搭窝这些倒挺有趣,算是新闻素材,不过几小时后抓住就不算有价值的新闻了,2天2夜那才有点意思,像纸钞屋第四季里教授的躲避搜查一样有技术含量。
7 H; ]! k  ?' v/ _2 ^3 A3 g只是感觉新闻有点包装的痕迹,或者说夸大了离奇的成分让读者遐想。. l/ n- j! _; ^/ ^
点外卖意味着他们是有手机的,我所了解到的,对于报警立案的失踪案,警方应该可以通过手机GPS定位或者基站定位锁定范围,不出意外应该是警方根据报警,在并不算很长的时间内找到两人。
; G# K, g5 G9 c! [, V  h9 z3 k至于两天两夜后,“路人经过发现茂密的树上动静很大”等这些不太符合实际的细节,很可能只是新闻工作者让“上树搭窝”这个故事发展地更离奇精彩一点。
8 y, m) I6 a) {8 v! l3 H如果这个新闻是真的,只能说警方用其专业性为大众娱乐行业做出了牺牲。
& @# z; N& I  T9 E- F7 \------------------
. v5 Q# @* j5 s3 u( N5 ~关于评论质争论的地方我做下补充。10年前本人曾在某旅游企业工作,寻找失踪游客或者寻找前往前往景区自杀的游客是经历过的事件,调取GPS或者使用手机基站进行定位是寻人常用手段,某些情况即使手机关机状态下也能实现,在基站密度过低或距离太远,信号微弱的情况下除外,这是开寻人动员会的时候从警方的分享中学到的,这部分只是工作中了解的。更有甚者,本人都遇到过查小三时报警丈夫失踪的当事人,目的是通过警方的刑侦技术找到偷情男女躲藏地。至于权限,的确是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这方面不需要操心,但并非有的网友说的“找个人没必要用”。用技术手段寻人,应该是失踪案中最常见,和满足条件下的首选,对于未成年人失踪,明知道孩子手机有手机为什么还要独辟蹊径,导致2天2夜才找到?不符合办案逻辑。: f+ C2 z, l: Q/ n- q7 u5 G% ^
如果此事为真,原因可能是父母大条,发现和报警的太晚,可能超过36小时,最后在警方做出有效行动以前被路人找到。最不可能的情况就是,在小孩有手机的情况下警方2天2夜都找不到,最后被路人发现。
房洛文 | 2021-12-21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反应是新闻的真实性。* P( D4 U4 r  i" J5 L- Z* j( A' R3 G
逃课上树搭窝这些倒挺有趣,算是新闻素材,不过几小时后抓住就不算有价值的新闻了,2天2夜那才有点意思,像纸钞屋第四季里教授的躲避搜查一样有技术含量。8 H. r3 y$ `( q' c, s
只是感觉新闻有点包装的痕迹,或者说夸大了离奇的成分让读者遐想。
, ?5 l  d" c; E9 l* V9 d' e点外卖意味着他们是有手机的,我所了解到的,对于报警立案的失踪案,警方应该可以通过手机GPS定位或者基站定位锁定范围,不出意外应该是警方根据报警,在并不算很长的时间内找到两人。& w2 b5 `7 o; q
至于两天两夜后,“路人经过发现茂密的树上动静很大”等这些不太符合实际的细节,很可能只是新闻工作者让“上树搭窝”这个故事发展地更离奇精彩一点。
7 n& K2 C7 t- J' ^  O' h- r7 w' g0 b如果这个新闻是真的,只能说警方用其专业性为大众娱乐行业做出了牺牲。
& [8 C9 J9 N$ f: O4 x------------------, A7 s2 k5 v# ?; d2 R
关于评论质争论的地方我做下补充。10年前本人曾在某旅游企业工作,寻找失踪游客或者寻找前往前往景区自杀的游客是经历过的事件,调取GPS或者使用手机基站进行定位是寻人常用手段,某些情况即使手机关机状态下也能实现,在基站密度过低或距离太远,信号微弱的情况下除外,这是开寻人动员会的时候从警方的分享中学到的,这部分只是工作中了解的。更有甚者,本人都遇到过查小三时报警丈夫失踪的当事人,目的是通过警方的刑侦技术找到偷情男女躲藏地。至于权限,的确是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这方面不需要操心,但并非有的网友说的“找个人没必要用”。用技术手段寻人,应该是失踪案中最常见,和满足条件下的首选,对于未成年人失踪,明知道孩子手机有手机为什么还要独辟蹊径,导致2天2夜才找到?不符合办案逻辑。' p4 B6 p& [: C" t
如果此事为真,原因可能是父母大条,发现和报警的太晚,可能超过36小时,最后在警方做出有效行动以前被路人找到。最不可能的情况就是,在小孩有手机的情况下警方2天2夜都找不到,最后被路人发现。
云的希望酝 | 2021-12-21 06: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反应竟然是佩服!, J. I4 Q( G% s* Z9 t( K
这可比30几岁还赖在家里,靠压榨父母混日子的人,强太多了!0 f8 e* d+ Z; N; O- V" y4 n  `- A  q
至少这两个孩子有自己动手的能力,懂得自力更生,荒郊野外、环境恶劣的境遇也能想办法生存下去。
0 @$ Y/ w1 u% m. B8 t0 j$ }从这点看,这两个孩子通过正确的引导,加上自身的努力,前途一片光明!* b% M2 {% B' c+ x" v, d! _
<hr/>
( v3 q6 R, _. F0 h! `8 b" a这时候的家长,可以耐心聆听孩子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树上住两天两夜的感受。
0 g9 x0 C( n( F! Q不要急着批评,打断孩子的话。听完之后适当给些点评,跟孩子分析野外生存的危险性,以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1 a8 F4 Z( q. a! I
还可以带上帐篷,带着孩子,到安全的地方进行一次露营,大部分事项可以由孩子来主导。5 z% m* `: d6 |  w+ r9 h
接下来,就是关于旷课的事件本身了! F- F& L, C6 B& L1 \
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旷课,是因为贪玩游戏;看电影;还是因为没写完作业或者是因为这次考试不理想,怕家长批评;亦或是在学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遇校园欺凌?
5 _+ u+ a, r% a有针对性的去引导,解决。告诉孩子该上学的年龄旷课是不对的。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就算脑子够聪明,也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对社会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 x* o" Q: g2 x& B某些时候也需要学历的证明和那一纸证书。
$ n4 k5 f% K3 M家长的表达方式很重要,决定着孩子愿不愿意听,家长的倾听方式也很重要,关系着孩子乐不乐意说。
" N0 R4 Q0 U) t9 ]0 o想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跟孩子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可以参考这本书。被众多学校老师列为亲子共读书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E8 [0 w5 i+ e: [: z' b' H' b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9f4fb22e0686450a11c6d5dc122e4888" data-hash="9f4fb22e0686450a11c6d5dc122e4888" data-hovercard="p$b$9f4fb22e0686450a11c6d5dc122e4888">@知乎生活 @知乎亲子
最爱儒老 | 2021-12-21 18: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足以看出这俩孩子有多害怕自己的父母,估计他们之前没少挨打挨骂。
, {" k( A+ f- A3 E0 r) i6 H( s我那会儿离家出走是绝不会去山野丛林的,只会在另一个陌生城市混迹。只要反侦察意识够强,在那个监控覆盖并不密集的年代,警察父母是找不到你的。你唯一需要担心的是「饥饿」、「居所」和「孤独感」,只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走到哪儿都没问题。8 `3 f2 [8 Q1 A( f) ]( g
然而这一代少年的「离家出走」还是蛮有趣的# A- z3 ^1 [: L- i. f) J2 S
    ( j- e! I) |: G& J  z" O" L
  • 他们选择监控覆盖稀少的郊区,难以被追踪到踪迹,反侦察意识勉强及格;
    & L  R9 n& j8 K3 f
  • 捡烂果子似乎难以充饥,还是忍不住点了外卖,使用手机点外卖是离家出走中的大忌,但凡使用了网络通信,都会被追踪到你的位置。这里推荐在农村集市的摊位用现金买食物,不仅便宜量大,还不容易被追查。重要的是摊贩流动性较大,只要你别和摊贩说话,买完即走就问题不大。% s+ r3 m1 f" T/ b
  • 过于自信地驻留在同一个居所(树上),山野丛林的树上的确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意外性,但是长期驻留会留下大量生活行迹,比如生活垃圾、发出异响被路人发觉、距离城市太近容易被扩大搜索范围时发现。
    * S! R7 z9 @' d9 }0 D5 T* z2 I) {
最后说一点,正常的未成年离家出走最多扛3~5天,能扛过一星期基本就能扛一个月甚至更久。这俩孩子在树上扛了两天两夜,也挺不容易了,如果不是被发现,应该还能扛一段时间。+ O# N6 g2 V5 \+ x
希望全天下的未成年再也不需要经历离家出走,希望父母能发自内心地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打骂恐吓家暴绝不可能解决青少年成长问题,只会让问题积累成一道深深的沟壑。
cty925 | 2021-12-21 2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问题就出在家长身上,然后你让我们去教家长怎么正确引导。% f. r3 }5 z" F9 n
已经出了这种事就不要正确引导,首先就要正确引导家长。, x2 x* A( M1 V# ~- d; r
这种事本来就是家长一句话,“我不打不骂你们,下来吧”的事,结果呢?7 A) g+ F7 G: {5 G) y0 H) U$ \
在民警和家长的耐心劝解下,两人终于从树上下来。
说明这个家长大概率是做过类似的劝解,回家就反悔了,否则怎么可能闹到这种地步。我个人也小人之心一下,孩子跟家长回家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 @! g: Q5 P$ x9 ~1 w+ d- s8 G古代经常有皇帝说了大臣两句,大臣回家就吓死了。某某君主给了大臣一个食盒,大臣看了就自杀了,然后你让我们去劝说君主如何正确引导大臣不要自杀。
$ g2 F8 h# W. I7 Z# g' p不管君王是有意还是无心,只能说这是君臣共事多年形成的双方默契认知,是历史惯性。孩子们今天躲在树上不回家,说明以前一定发生过很多让他们更加恐惧难以接受的事。
% ^/ ]& F& h% t; g# s我们不能只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社会要及时追根溯源和预防为主。这件事另一个失职的是学校,某种程度上就是帮凶。
+ r' ]! @9 d# H3 ]反过来看,学校和家庭都是极难短期解决问题的,对个人的教育意义就是做个好父母。
犬相闻其懊 | 2021-12-22 05: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谓是可歌可泣的“荒野求生” !!
4 L8 }; j; J0 z% P% e; @; I我深深怀疑一件事,他们是不是学《跟着贝尔去冒险》
) H5 p4 c3 s2 U( Q  u- l7 ], `6 {" Z' r/ J
让自己有理由面对旷课挨骂的困境# _8 J" P  e8 j) S: U( _7 B4 Q
爬上树打窝6 i  ]# A- O4 @, ]* O9 c: I8 N8 q* w0 s, a
只不过有点违规
% _4 c3 B: h, p! n开启了人生作弊器(点外卖、捡水果)& i/ z  r. Z2 K2 d  H+ A

# [; y4 g/ v+ M! O; d% L9 E( x在恶劣的旷课环境下求生脱险的行为
% N5 t7 H) x3 o
  R- U! H- G+ Q. }8 e当警察叔叔走进孩子们的视野( O1 Y9 k9 M/ `4 c5 [6 p/ d

# l  c( w, B! N6 K, }+ d深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还有父母们回家的皮肉之苦
4 u$ ?9 [2 e0 G4 [3 b7 O+ f7 R: N. U; _5 {

7 U- ?8 c* S+ w; |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1.jpg
' P; j) b2 H" a
  V  I4 g3 f( ^3 k+ M) O. F也许为了成为贝尔的忠实粉丝
2 N6 Y: Z! ^) k+ w& T; \6 n, t# V4 r" M" a$ [$ T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冒险家
" N) Q, m9 S' d, v
+ l, _! v" {1 t( T也想通过学习,探索,体验5 u5 |" c4 w  M2 n
发现自己生存的世界
8 {+ w9 s; s9 `+ b% E3 C$ o) v) E5 {/ Q5 d/ M" n# \* S1 R
相信大家都知道
& t4 x! t, }3 I, G1 c/ P- a他可谓是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 k5 @5 P6 ?5 d感觉吃啥都是嘎嘣脆的鸡肉味儿~
( ~4 ], e1 R( h' T
+ Q, U! |+ F* |/ U+ O' L# H" W' X8 d# ]$ N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2.jpg
. l1 i. M6 c5 H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 y5 j6 I+ r" {0 M0 [/ R9 O何尝不是孩子的一次冒险?3 s6 [/ @3 y' y2 b+ l9 ?3 {
再深入点探讨,没有经历过冒险的孩子,失去的是什么?
  o; M8 Z" [& o- @8 V今天的孩子(包含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越来越缺少冒险的机会。
1 g. G4 s2 Q& w8 [! v8 V/ S  s; i& L% Q
在没有成人监督的情况下,孩子被允许自由活动的地理空间大幅缩小。在英国(覆盖城市、郊区和农村社区)进行的一项非常透彻的关于“孩子独立性演变”的研究显示,在1971年,80%的三年级学生独自步行上学。到1990年,这一比率已下降到9%,而现在它无疑变得更低。
) i  ]& o8 p; B$ @: j
5 z; j/ T7 {1 E1 I; t. p9 `' K, V" j来自英国的另一份针对四代人的研究发现,同样是8岁的孩子,在1926年被允许独自步行6英里,而在2007年只准步行大约300码。
% S! l8 M& ?! @! l& i: Y8 `6 F7 p, H6 V: M" z) y
追其原因不难理解,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绑架拐卖儿童犯罪、儿童性侵事件等负面信息持续在媒体上冲击着家长的视线,令家长们担忧不已,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现在的父母倾向于每时每刻都有大人看护,并让孩子远离一切危险的事物。6 C$ N6 v3 {8 }

. f# |$ g! A  G4 v5 O2 F没有经历过冒险的孩子,失去的是什么?, Q# s1 B9 Y' P# f

) \3 O: N2 L3 \' U# r; D  M失去了独立探索的自豪感和独立精神“孩子们会对自己独力发现一个新地方或大人想不到的捷径,而感到分外自豪,这种自豪感是独立、自信、安全感的内在源泉”,纽约大学的环境心理学家Roger Hart 指出。
5 t7 g; W2 H5 T9 p$ o1 K' F# F5 N" i: n1 c5 m; R
英国BBC纪录片-Roger Hart 关于“儿童地理”的专题研究,记录了在同一个英国小镇,70年代的孩子和千禧年一代的孩子完全不同的童年生活。
+ J: W# w) R9 k8 J2 ]; ^% D/ g5 e. q: s/ h6 p
1972年,他来到新英格兰镇,花了两年时间,追踪了86名当地小学生的日常活动轨迹。他客观记录这些孩子每天漫游的地点、行为、时间和距离,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活动的。他发现,孩子们感到最骄傲、以及最能感知独立自我的时刻,就是向大人展示他们独自发现的、而大人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或小秘密)。! q+ J) q4 X6 m: R  }2 @

; c. G  G0 P! k+ S& j4 u让Hart惊叹的还有,孩子们是那么热衷于花大量的时间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理想中的风景,深深沉醉于自己的想象力之中,比如发现一个树洞、用小石头和树叶造个河边小屋等,而父母对于孩子们的这种想象力和探索欲望往往所知甚少。3 E% d7 p; Z, `2 G% v; {

; U; D1 h7 K( S5 i6 b2004年,当Hart再次来到这个小镇进行跟踪调查时,他发现已经无法再进行同样方法的研究。与其他很多地方一样,这里的孩子们不再拥有父母曾经体验过的自由,他们的活动空间就是自家后院,并且不超出父母身边200码的距离。
* [( W* r5 Q! q2 @
: w9 A3 H1 I1 V" ?: F, F更严重的是,他发现,在这样严密保护下的孩子,自身已经渐渐失去了冒险和探索的欲望。孩子们已经习惯无孔不入的看护,但凡他们想做出什么决定,就会习惯性地望向大人寻求意见;无论去什么地方,他们都笃定地认为大人必定会在一旁关注他帮助他......这种时刻被监视的假设改变了孩子的个性和童年体验。2 ^0 v% B9 I5 H5 k# C0 ~- K% M

" N. \% M: j& \: {# O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不能发展出内心真正的安全-独立、自信和自力更生,甚至演变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波士顿大学心理学家PeterGray研究发现,自由冒险的童年经历的缺失,使孩子更容易变得抑郁、自恋、缺乏同情心和害怕长大。
3 i/ m7 u$ Z3 |2 C5 M9 g% B1 U3 y7 N  I9 k

- ]7 K1 Z6 m1 B# y2 {0 U2 h: N# [" ^4 ^: C/ O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3.jpg
/ L7 v- ~8 q1 z5 r: r  h, d4 t
" g/ b# S6 o' {) v: o  E
( \$ m8 v0 G1 f/ o+ V3 x3 p失去了克服“恐惧”和管理风险的成长机会“合理的冒险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著名的儿童安全研究专家Joe Frost说。3 @. I3 x* M8 V, n( Z2 I' S
6 o+ s. g& |# g5 d) f
家长往往有这样的假设,认为孩子不能管理自己的风险;除非有家长保护,否则孩子没有能力来应付身体或情绪上面临的危险。但是,这其实不符合自然规律。1 ^1 p* F$ U! I6 }

- a9 v% i: n: K' }) T; C皇后毛德大学儿童早期教育系教授 Ellen Sandseter 2011年在全球权威学术期刊《进化心理学》上发表的《从进化视角看儿童的冒险玩耍——刺激性经验的反恐惧影响》一文中总结说道,“孩子有尝试危险和刺激的天然心理需要。在非常的冒险性刺激中,孩子们起初是被吓坏了,但随后就能够克服这样的恐惧。”
" ?+ J; e. @# d: P* [# P
" i9 \6 |* |4 y* |# W因为,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具备在玩耍中冒险的本能。在人类诞生之初,就身处于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学习面对危险对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学会迅速察觉、识别危险,接着正确地应对危险——或者不怕,或者主动处理危险(比如自我保护或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选择放弃、躲避、逃跑。这些是我们祖先们的生存本能,已经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之中。8 e% }' v; a6 l' S; Z2 S1 `. n4 e& t7 ^

1 `, c5 a7 |8 o+ a- P可以说,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如何管理面临危险的“恐惧”的过程。通过参与有危险的游戏,孩子们能够主动得到危险的脱敏治疗——他们强迫自己做害怕的事情,以克服他们的害怕-从而战胜对危险的“恐惧”。但是,如果孩子们从来没有这样的体验,那么这种恐惧就有可能会演变成心理学上的“恐惧症”。! w: A! d1 ?. H- e( b  B  z

; H! U! |! t  u6 ^) Z3 l% ?比如,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摔伤会使他们将来恐高,但研究结果恰恰相反:5至9岁时有过从高处跌落而受伤的孩子,18岁时比较少会怀有对高度的恐惧。
0 T. o. L; E* U8 P7 x" [( f8 @4 _  _: K$ l3 L; t( F  F; Y
又如,很多家长担心过早地让孩子独自行动,会让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症,但研究结果显示:在9岁之前经历的分离次数与18岁时出现的分离焦虑程度成反比。这有点类似疫苗接种。0 X3 [* R7 I* w' B
# ?4 ]- M  _) Q6 Q( Q- L7 x
更可怕的是,Sandseter教授还发现,如果孩子没有机会用社会可接受的方式体验冒险,有些孩子可能会转向更鲁莽、极端的行为,比如暴力倾向、嗑药、酗酒。
* c. Y7 h0 ~! o8 W$ M2 ~+ S" Y5 P- h" ^
+ O+ ^- i9 T6 U! q1 I

  t& p; v# [: N5 w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4.jpg
+ z# H0 Q6 e9 _( b5 O+ f2 z7 o( T. x0 c

7 T* I& Y' }# k3 v: o% g# a孩子们应该经历的七大类冒险游戏:
  W$ |9 H/ c! t7 A) V. y& s: u$ f6 d0 f5 wSandseter教授建议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以下七大类冒险游戏:
# Q! d0 C# b  f' z  z6 ?2 d5 v3 J* i, e! ?
(1)探索高度,或者得到“鸟儿的视角”——她称之为“高度能够激起对恐惧的知觉”;
! W: {9 e8 }7 R2 i* ]5 a2 b3 V3 `, }2 M- B5 g1 e7 g6 [3 \, j, F
(2)拿危险的玩具——用锋利的剪刀或刀子、或沉重的锤子,起初这些看上去都是孩子很难掌控的,但孩子需要学着去掌控;( ]% k& D, Y; v0 V. `1 @
/ h/ k' u5 n- u! m
(3) 接近危险的地方——在有大量水的河湖海、池塘、水池和火的附近玩耍,这样孩子将会锻炼出对环境危险的敏锐度;
5 }; W( Z; z( L/ d* E1 m2 V
$ B! N  |; E- N9 [(4) 混打游戏——如摔跤、玩乐性打斗这样孩子能学会处理攻击和合作;  ~5 {3 N5 F  W  K0 s
7 B& N7 U* w0 D. B+ j4 i; x
(5)速度——比如骑车或滑冰;/ @3 \0 U) ]/ a, u0 I& V, w

, R1 `! _7 a! H3 S4 n(6)迷路和寻找方向——当孩子们感受到迷路的危险时,就会有强烈的冲动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 @' p! |# `: K5 n( J5 d. Y) f/ Q8 |" w
(7) 探索一个人独处。! b% S1 e2 p7 M3 t  i* D' g5 M

- v' U" Y4 b% A( D' E8 |Sandseter教授认为,最后一种冒险游戏“对孩子是最重要的”。“当他们独处时,能够学会对他们自己的行动和决定的结果负全责,这着实是一种非常惊险和刺激的经验。”% |, o1 g9 U' W$ n- V1 m
0 |5 C  ]2 g1 @) j/ ^5 S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橡胶塑胶游乐场并不能代替现实世界的冒险游戏,它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 ]0 t. T5 q/ y% ^& B
* g  \" p0 p. F) @- q( R# k' ?( B( M
现在的安全标准让绝大多数游乐场都像“棉花屋”,尖角与直棱等危险之处要么被打圆,要么被裹上橡胶或塑料防护,攀玩架和猴杆儿小型化,以降低高度,让孩子能够攀爬,并且所有的设施都放置于能够吸收震荡的橡胶垫或木板上,防止孩子跌落摔伤。这样的游乐场千篇一律,完全不能给孩子惊喜感,不能激起他们持续探索的欲望,更不要说进行像在现实世界里漫游那样的创造力活动。
& _; z" s+ S. \+ X2 y( ^# `* |  L5 U4 t, j
另外,这样的橡胶塑料表面的玩乐设施,对孩子来说风险也不比现实世界少。伦敦密德萨斯大学的危险管理教授David Ball分析了英国的儿童伤害统计数据,发现与美国一样,这些用橡胶塑料做表面的玩乐场,不只对孩子的安全没什么贡献,反而,孩子们最常见的受伤——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骨折增加了。这是因为孩子们不担心跌落到橡胶塑料地板上,所以他们就变得不再那么小心,于是导致他们的骨折增多了。对此,Ball 指出,正是因为我们认为事故是可预防的,并且认为事故不再是生活的一个自然部分,所以让孩子们掉以轻心了。+ i8 G" L+ Z. W( O4 N
巧了这两个少年误打误撞完成了爬树建窝的壮举!!!
5 ^+ {9 F* q, x  y可以叫外国专家过来观摩一下中国教育下,也有真的猛士!
张释选 | 2021-12-22 10: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有过新闻里孩子类似的举动,为了逃课装病,为了逃课和小伙伴离家出走躲到闲置的老房子里。
# y! x$ a" P4 J* R* c& A: O' N我当时最需要的不是家长说什么“你脑子怎么想的?”& f2 J6 l* _' Z% v; X
也不是说什么“你回来吧,这次我们就不跟你算帐了。”
3 s/ y5 I( J  \  h# ^2 V更不是简单粗暴地带着我写检讨、找老师赔礼道歉。
, \& V6 |+ A% T( i8 g而是能认真地问问我“为什么要逃课?”
5 A) C+ E; s$ H' o* t  A能听完我的理由后,不笑话我,不嘲笑我的无病呻吟,能真正帮我一起解决我的恐惧和害怕。
xgdfgcm8472 | 2021-12-22 16: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一生是孩子自己的一生,/ n1 N. u, ^% g& t
而很多家长并不允许孩子过自己的一生。
. y! F/ F0 T7 J9 w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 u: `4 a5 \) Z7 a1 g. ]$ F: s

4 D+ |/ P1 o9 r. b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1.jpg ! j3 z$ j3 Z9 S7 h8 D
' n: F3 A, `8 T* G" \
对你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2 O; [2 z" g0 e% ?( m# R0 h3 y. q

" J4 x- ]- i6 N( u* S当然,很多朋友会说:
8 n$ _; C  G6 E2 }6 `2 d“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对孩子好……”; t- f  ^* l- e& o# C
“孩子将来睡大街讨饭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 T4 a: I6 s% K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 M5 \9 o2 ^# r1 V: ?+ E% g
类似的话可以讲一百句都不重样。
* c, B% L( ~3 }8 K. Y<hr/>关键是,现在孩子钻树上搭窝去了。5 K8 w6 k! F4 |4 V- X1 |. z" Q: Y
如果家长不改变自己的态度,
8 o  n" g8 R+ _( {* z那么允许孩子在树上搭窝还真就成了“对孩子好”了。' n# z8 D& B1 K" q- f
起码比逼孩子跳楼强。* n- X1 z3 ~8 l8 F7 o) Y
6 L. }9 T4 e8 e7 C) `7 U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2.jpg
+ L8 I5 \* c# y! J0 ~" e: d, W
% t2 c. c9 Y, \1 ], R4 L0 F8 u0 y9 T您要是比齐天大圣还牛逼就别放手
alfqoe6938733 | 2021-12-22 23: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小伙子不摆了。我第一感觉是佩服;第二感觉家长或者学校是不是对待错误太严苛?0 o, Q: ]% ?# E; u0 d7 o+ ?
我想第二点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 r3 u! I7 ?; b0 l! D我赞同教育要”恩威并举“,要让孩子有畏惧心。
1 Z& ?* u$ w9 U2 x% s但应该畏惧什么?4 O6 A4 B0 h+ ~
是应该畏惧父母老师生气、畏惧处罚、还是畏惧其他什么?
8 ^3 e9 L8 n8 F$ m5 O
3 F! Y9 l1 a" h  x, T1 H, s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1.jpg
5 O% m; f0 c/ M' r, @
! H; x7 x3 a/ i( H; F) {/ ]图片来源网络9 |1 a+ b# H* F* [' O
; Y$ Z9 P5 \8 y( A+ Y
我们常说要”无条件的爱“,这种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得到?
% J. H) j. ^2 d# Y- T! _0 J
& W4 u9 l/ J! H6 t. `如何让他们在自知犯错的情况下还能相信你依然爱他,相信你处罚他也是爱他?
! ~" q3 C) q; S$ B- `% H1 w1 W6 g1 U越想脑子越大。' }+ y, W+ r7 @/ ?2 D' I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知道犯了错,但是就是不敢对父母说。% s$ z  ?& H8 f  d2 f& V5 j6 x0 K
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
& [$ ~8 c- s8 C9 c% f% |刚上高中时,面对新环境,我很不适应,于是违反规定悄悄跑回家,对爸爸说我不上学了。其实我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已经后悔,但是我也很害怕,因为知道如果再回学校肯定要被老师狠狠责骂。$ w3 s. q1 x4 }; z; R4 ^
此时,已经不是不愿意上学,而是怕受责罚。3 a. k0 }6 G( s" E0 m. {7 z* l
爸爸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责骂我。只是第二天早上还是喊我起床上学。
" v# P9 J' ~8 K; V7 j我忐忑着到了学校。3 }$ n* I) D" T3 v. m9 m
结果,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老师并没有责骂我,反而问我昨天晚自习去哪里了...- D3 Q2 W. l& M, H. Z6 z" n/ u
我真庆幸自己回来上学了。2 o5 s$ s  O9 e8 X) s

7 s4 B9 e& t9 R; K  w: h  Q5 t1 n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2.jpg 1 x4 t) }1 e& u

1 m+ l# \/ ]0 n8 h图片来源网络9 B( i5 y9 x' L! y

+ B0 F0 R$ f( q2 @4 H2 [我从女儿很小就一直不断地不断地向她重复这样一句话:  P3 Z) D, x  N' y- f+ a; k
你要记得,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什么困难,犯了什么错误,都要告诉妈妈,这样妈妈才能帮你想办法。你要知道,世界上,最爱你的永远是妈妈呀...1 z% R* S/ p$ a; Q
我想,这是父母的必修课:- J6 H3 h8 M% ^
如何让孩子相信你爱他,你永远爱他,即使你处罚他也还是爱他...
1 V5 z3 ?2 Z; y' A1 q  S你永远和他一起,他遇到什么困难什么事情都能和你说,你会帮他想办法。1 d+ t/ |7 u8 O; r5 [! j
爱要大声说出来。
* r9 n, d+ V+ M* f- t<hr/>这几个孩子回家回学校后怎么教育呢?! m5 X& I9 T) X7 u; Y$ R9 Q1 |
- y& E3 i# x$ r9 e5 s, m
我认为他们都知道“旷课”不应该,认识到错误了,所以不宜从重处罚,这样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x- g3 d+ ~) D# `  Q
如果我是父母,我会这样:
7 I; c8 f9 ]. P1、表达自己的担心、关心和爱。
2 s6 |8 x! n7 c2 w+ w* ]+ p" T% [0 f2、倾听与讨论  S/ X! U1 M% Q
听孩子决定旷课的原因;' S, T1 ^) H- {2 M8 m" l" R
听孩子的探险经历. z* w8 L& Q! F5 O
和孩子一起讨论野外求生要注意啥。
+ }( H- `5 H  C: _- v: t3、处罚- O1 U! x' e" S, c7 P
“处罚”孩子“旷课”不告诉你他的去向,”罚“他写一篇荒野求生日记,必须XXX字。3 H6 E2 g/ p& n0 [: m5 }
<hr/>如果我是老师,我会:- M6 B5 I1 L2 `6 F
1、请这几位同学到班上讲讲搭树窝、树上睡觉、准备食物等等经历。$ ]7 |6 x8 z6 C7 |4 V0 {
2、请科普老师给大家上上野外求生的科普课,了解野外求生的必要知识。
  C7 P2 ^0 z+ }% v3、引导大家得出“知识有用、学习有用、安全第一”等等结论。
4 @8 y+ _+ m' m6 I2 `# V" e/ D4、处罚这几位同学不守班级规定,要求他们负责一个月的黑板报——《野营需要的注意事项》、《生命安全问题》等等。) A* [$ i; U4 d7 S
集体里的奖罚分明是必须的。+ r/ m3 c  D3 @0 p1 u9 w6 a" Y1 X
但处罚不只是为了处罚,处罚是为了改进,是为了威慑。处罚的方式可以灵活...
# z. x! \$ Q" \: a1 W我是 @燕掌门AngelWu ,每天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 f' s3 @# s0 l# F& O& K: T
P.S)这里说起野营,或许你可能用的着下面的书,其中最上面这个适合6岁左右的儿童;后面2本更加适合少年。
, b* {* v0 a& C7 r<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36638758418051072">
今克介义 | 2021-12-23 0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为啥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篇格林童话《糖果屋历险记》。
- s( X( Y  D, r. a: ?! V
+ p0 `8 ]! j3 Y5 ^6 k 如何看待两名男孩旷课怕挨骂在树上搭窝住 2 天 2 夜,靠点外卖、捡水果充饥?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1.jpg
& P& g# S: H2 u9 S7 k  @/ Y5 W7 F0 Y: ]# B, V# {7 U
图片来源于网络
" r7 w5 o3 e; R9 D9 P2 L  v; J' ^
+ G$ g- W& m6 q6 l" U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
3 M* F+ n& A8 ?6 n- Y: s% @! |爸爸娶了继母,继母要求把哥哥和妹妹丢掉森林去,爸爸虽然伤心还是同意了,第一次哥哥灵机一动沿途撒了发光的石头,虽然被丢到森林里还是自己找路回来了。第二次他们撒了面包屑,结果面包屑被鸟吃掉了,他们迷路了,饥饿难耐。正在绝望之时,在森林里遇到一个糖果屋,屋顶是面包做的,窗户是糖果做的,兄妹俩很开心准备拆房子吃掉,遇到一个美丽的贵妇人(其实是魔女变得),贵妇人请他们不要拆糖果屋,并用丰盛的食物招待他们,还给他们温暖的大床休息。醒来后,兄妹俩发现魔女要吃掉他们,现在只是想把他们养胖。之后经过一番斗智斗勇,他们合力除掉了魔女,在魔女的糖果屋里发现很多财宝,高高兴兴回家了,回到家继母竟然也挂掉了,他们和父亲可以好好生活下去。
% }$ [! [1 b5 ^+ O: p1 M小时候看这个童话好想拥有这种糖果屋,长大以后就明白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陌生人的"善意"要有提防之心。格林童话虽然看起来是写给孩子的,可是却赤裸裸的揭露了社会人心的黑暗。
/ c3 M+ H5 b# d. M& q3 m1 o; V# ^从上述新闻和这个古老的童话故事可以看出几个相似点:* X" l9 K9 k: f( F4 m
1.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好,两个孩子有商有量,可以共渡难关。
  R2 k  }# a0 V, P9 E并不是说一定要生两个娃,有玩的好的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也很好。4 h) [' `) j. ~& b" Z4 X6 }
2.有时候家里关系复杂,但是外面有更多的坏人。
* l  ~0 t3 @+ v( p! L2 e8 n家里可能只是骂几句,外面的坏人可能是要命的。所以小朋友不要离家出走,有事就算不想找父母,也可以找老师,找警察。: ?+ F3 P! {, s2 B6 H  D4 w2 Q5 d
3.可以适当教孩子学习一些安全自保和野外生存知识。
' v9 N9 R3 \6 l% s6 V* u5 L比如新闻中的男孩还知道躲在树上,应该是知道陆地上有出现野兽的可能,树上相对安全,但是万一从树上掉下来也emmm。' H6 W  n3 K5 Z2 \; h9 q6 b5 L! A
比如童话里的孩子知道撒发光的石头标记回家的路,而实际应用中,面包屑则无用,会被鸟儿吃掉。遇到危险时,请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留下自己的路径和容易被发现的痕迹。
0 Y- m  z3 g- j6 w: L<hr/>有人问,这是教育问题,我这是不是一通乱扯?6 {" A2 t. T, z, T
要知道,十三岁的孩子,上初中的年纪,能做出离家出走到森林里,在树上像鸟儿一样住两天也不愿意回家,原因是怕挨骂……可见家长平时缺乏正确沟通到什么程度了?当然,前提是排除格林童话中恶毒继母的存在。% l9 R% ]6 S  v3 Y2 w' h( s
是怎样可怕的家庭关系才会让少年确信风餐露宿,置身野外也比回家承认错误好?
9 y' v$ I- V$ Q* b) ?. h对世道人心的极度不理解。# u$ C0 w  ]" V$ h8 W
对父母家人的极度不信任。+ K; a) ?8 R( i, {) H! N' C. S
谈到教育,首先要把这两种认知重新塑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