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矛盾啊,谁说去库存一定要降价啊。
: v: ~: A8 P0 [# Y% Z4 _4 \
5 P7 Z( e0 C- A; X# G% b这么大的房地产库存就是个定时炸弹(原为雷,谢@谢浩 提议),缓慢的去库存相当于拆弹,过于操切相当于引爆。, y) }3 S' g/ e# W! x
( U& @/ h7 I0 V4 S! y
官方的系统的明确的降价就是引爆这颗大当量的炸弹,如果一个东西你明确的知道要降价,你现在还会买么?这就是经济学上的预期,俗话说买涨不买跌(特别是对于投资品),一旦官方松口消费者形成房子降价的预期,买房的人就更少了,供求趋于更不平衡,房价没有了支撑会断崖式下跌,到时候甚至已按揭买房的也会毁约把房子甩给银行,这么大的亏空银行全承担了,真能搞死几家大银行的,甚至会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土地财政收入也会锐减,到时候真是哀鸿遍野了。况且,房地产公司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抵押贷款,房价跌了,房地产公司要补充抵押物,即使不考虑连锁反应,这对银行和房地产公司来说都有很大压力。
8 j( f6 Z4 h3 V" U' S; e
3 b) \% M( m+ _- m1 ^但是去库存又是必须的,怎么办那?只能小心翼翼的上各种手段对市场进行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办法,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降低中间税率从而降低买房成本,房子周边搞商业搞学校医院等配套来提高房子价值,放开户口限制让农民进城买房来扩大潜在消费者群体等等。开发商也可以隐形降价搞促销,比如买房送面积,送车库,送装修,送家电,送汽车等等。4 y- `9 o' N' B& p, b* Q# l
' C( c8 D, |* N; [其实现在市场购买力还是有的,之前股市就聚集了大量的资金,政府要做的就是重新把这资金引导到房地产,消化现有库存,但又不能重新使房地产火起来,就像在渴死的人面前放了一杯毒酒,喝也不行不喝也不行,只能在找到其他解决方法前小剂量的抿一抿。
: p. \( G3 U- E。。。。。。。。。。。。。。。。以下是跑题内容。。。。。。。。。。。。。
5 t; t* ?3 t5 y( n' m很多知友对我上面说的“农民进城买房”扩大消费群体消化房地产库存存有疑问,我把评论整理一下贴上来详细阐述一下我的看法:从发达国家城镇居民比例及农业生产模式来看,我国的“农民进城”“城镇化”是必然趋势,这样不仅能解放被农村禁锢的数亿生产力,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负面影响是,国内的经济发展少了这个“农民工城市农村双就业”的缓冲器,就业压力大的时候,底层工人无处可去了,影响社会稳定,也给就业扶助体系带来较大压力。前面说的是长期趋势,短期来说,大规模的城镇化条件还未成熟,配套的户籍社保养老等等政策法律还没有完善,技术工人培训教育使农民工朝职业工人转变做的还不够,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艰难。前文说农村一定数量的在城市工作的较富裕农民,作为消化房地产库存的一个渠道而已,至于农民购买力,从我身边的情况看,很多农民的购买力还可以,身边好多亲戚都进城买了房,当然买的要么是县城或者三线以下小城市要么是大城市靠近郊区的房子。( z, u# s' i. B7 o" R0 D$ Q3 \
* L. U( T/ b3 L( ~
再谈两句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我的关键词是“大”,之所以强调这个“大”字是因为城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涉及面积非常广、涉及人口非常多、涉及资金非常多、所需时间非常长、中间遇到的问题无论数量还是难度都非常惊人,城镇化比土地革命这种翻天覆地的大事件还难办,毕竟土地革命年代背景是大乱初定有革命暴力背书,当今年代,完全不适用,因此指望短时间内解决无异于痴人说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还得使用“拖字决”,配合设计巧妙的阴谋阳谋(评论区一位小伙伴提出的土地交易(我认为应该是使用权或者承包权)就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有条不紊的完成城镇化,至于什么阴谋阳谋还得看当局者的智慧,李中堂原来号召城镇化,现在不再提了,就是这个原因吧,城镇化处理太操切成本太大,效果也不一定好,只有拖下去,过了两代人,农民或许对土地的依恋、依赖会小很多,到时候再处理就事半功倍了。
, k3 H6 O2 V3 ]% n, n2 S3 B" I9 J& i8 P1 @) q& T3 _+ [
经济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要看到矛盾也要看到联系,一定要通盘考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