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建筑学同学读书期间对大师和建筑理论的推崇,我强烈建议建筑学毕业去房地产,毕竟还年轻,被房地产暴击治疗一下,还有回头的机会。& `( `, {6 h4 s# \; H: y9 P! k% @
三个月就有很显著的疗效了。! b+ _1 h8 x3 |/ v+ t! ~
去设计院,如果遇到几个大师,下半辈子就真全毁了!我也不解释是为啥, k! y8 G1 b/ B# a& E
免得很多还在读书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会倒背大师语录就和劳动人民不是一个阶级了的人抬杠
; @# d) ?: j, w, b0 `0 t
: a0 E8 l$ I0 u9 D1 T* {3 a同学你需要房地产暴菊治疗,2 S+ f% e+ Y% G
很多建筑学同学,有情怀的建筑师觉得有建筑味,做的好的建筑,和市场业主甲方眼里觉得高档有品位,完全不是一回事。* o' U- w* ?2 n: L" x
9 [; `/ m# Q9 S- m2 C; s! ~; _3 H- S% ^7 w4 u; f8 l
1、现在建筑学毕业去房地产已经 没有任何优势了,学的东西,不但用不上,而且以后也用不上。还有负面作用。把心态放平,就当个酱油专业进去,你比那些酱油专业唯一有优势的就是学过cad。而且如果读书期间,软件没学好。去设计院也没啥优势。很多施工图院已经是招会cad的非建筑学学生了。" b+ U3 T* M' u2 D" J1 [+ I
! p4 I: d" a! H4 Q/ l# q
很多建筑学学生还认为自己大学时读了不少美学的书,在审美上有优势。我们先不讨论到底有没有优势。先告诉这种大学看了不少书的学生,在而今整个信息爆炸,书籍唾手可得的时代。和你一样看了很多书,觉得自己审美有优势的人,一点都不缺。
( q* V( f. d: z+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而涉及土地这种财富之母又是各方利益的交汇点。专业技术在其中的比重是没多大的。所以建筑学进去没有任何优势。反倒有个非常非常大的劣势。$ `1 X/ q1 j- b% F
建筑学教育是啥样我就不说了,免得很多还在读书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抬杠。建筑学的学生进到房地产,首先面临的就是扭转三观的问题。
9 L" @8 N& d; s$ h4 s这个怎么扭呢,我也不说了,免得很多还在读书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抬杠。进去你就知道了,进去了你看还有人和你抬杠吗!!!人家直接拿资本 鞭子抽你。& ?3 O! k& c6 f z: R
5 f, x6 a9 ^+ D! X( I' q/ Z. z7 S
* k0 V! m8 i% b8 ^, n& h, K
4 m& R; Z' v7 E5 Z2、现在房地产也面临非常严峻的转型的问题,接触过很多以前设计院骨干在房地产当中上层的。他们大部份都是5年前,房地产爆发,求贤若渴的时候从设计院挖过去的骨干。身上带着深深的“旧时代建筑设计的烙印。) X8 |# H) h1 O+ P8 V; J
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房子怎么都卖得出去,大干快上拼命的造楼时代的设计。这些房地产骨干能否适应。城市化减速,人民对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下对居住品质提高新要求,这种前提下 新建筑设计。新房地产。还是问题。5 E" s' [& R0 A; V0 [3 X
这部分人的问题是,不知道什么是“工业化物质条件充沛下的好东西”。所以你看而今很多面对这种中老年的广告都是8848式的宣传,所以开口闭口,啥尊享,皇家,帝豪…………充满一种贫农想象地主老财如何奢侈的模式。在形式上的表现,就是堆砌各种他们觉得奢华的元素。这部分人诞生于物资匮乏时代,对高档的认识就是不断的堆砌。: l- p4 t& K% }( s! R/ C( x ^
吐痰的痰盂=》金痰盂=》地主老财,吐痰都要一个漂亮 丫鬟捧着痰盂。- d# q, q/ O5 M2 Z/ _
这就是他们对奢华的认识“在固定生产力条件下对物质和人力 的占有和浪费”。生于贫乏,所以对占有物质和人力,有一种不理性的狂热。+ @' Z; k; N* J7 K
而不是从诺基亚=》iphone,这种。不是从打电话发短信=》微信,这种
9 e* D, |* x$ `1 K6 J+ t而“工业化物质条件充沛下的好东西”,是不断提升的生产力,对工作生活思考等的创新,然后反过来又推动生产力进步,然后又推动对工作生活思考等的创新=》………………这种不断循环下去。
: h4 k' {* W4 G所以“工业化物质条件充沛下的好东西”形式上是简洁的,但是内涵和方法上是更新。9 a9 r; k. v$ H3 a
. ^ _8 k3 A: t& k
物质丰富时代的出生的人,对占有物质和人力就理性得多,广厦三千你也只能睡一张床,良田万顷,你也只能一天三顿,为什么不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5 k- ^# r! N' z0 ]把高级高档定义成对物质和人力的占有,在所有社会都是十分危险的。' `/ H U7 u" }$ B3 H. _
所以这些骨干,以后很有可能也会被裁掉。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裁中层了,为什么,就是转型的压迫。互联网公司都如此,在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素质都差很多的房地产当然也会如此。: @1 X0 J. n0 F5 l P* ?0 E# ]0 }
所以很多地产公司估计也发现从设计院挖骨干的这种缺陷,改为直接校招,然后培养。' s% n& x* i% b) i& _
9 s1 e- J, e% F1 }4 |. {: S! R
消费升级的压力和趋势是如此强大,在节奏更快的IT和快消领域,新的产品新的理念新的设计已经早就普及,房地产如何应对???还是靠快周转弄一堆库存吗????1 F* z6 U4 C3 m; \4 v
3、职业路线怎么走,取决于你的职业规划,脱离这个谈去设计院还是去地产,没有任何意义。房地产的技能树和设计院是不一样的。在金融知识管理知识以及人脉比设计院重要得多。学销售和传播的估计优势在地产还大点。至少三观是比较符合地产公司。5 N, h5 b) T/ W6 y4 K4 \8 C
6 S& I$ d) Z) b* ~/ {# s) U" @4、从个人的职业道路来说,首先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事实:任何人都是可以替代的,区别只是替代的成本。: V" `7 l6 j* g# Q, d
作为个人就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被替代的成本。个人能力和人脉背景都是这种成本的组成部分。
# k% Y8 b' H8 z0 A) k
) M: _/ u9 N N( }. A地产公司 培养办法其实就和养蛊一样,每年弄一大堆进来,第二年不合适就辞退,3年下来估计没剩下多少了!所以地产的管培生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三观不太对路的建筑学学生。而且对于缺乏营销传播沟通经济等等专业知识的建筑系学生…………简直是灾难。
8 J& X. F2 x7 z' {) E( ~% |- g. e8 H$ |! }2 u2 Q1 L
设计院稍微好点,还有一套培养体系和有人会教。不过设计院面临整个体系和技能老化被淘汰的局面。而且白干活呀。进去能熬多久,又能得到什么是个问题。设计院相对单纯,但是相对单纯不一定师好事呀,相对单纯容易想的少,想的少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尤其是建筑学教育出来的三观+陈旧过时的设计院技能体系=灾难
9 b' z6 p6 w# C, C5 H1 E. o( ^. M' r7 a: G) N
5、如果按照高中低来粗略划分人才的档次,那么初级人才已经过剩,替代成本很低。中级技人才刚够,只要不作死,混口饭吃还是不难。高级人才员稀缺,基本哪里都能拿高薪。' S! b8 ?* n! h' P& Y
主意呀,绝大部分才毕业的本科生不是人才,不管你什么学校毕业。
. r+ ]7 c! k' t$ O$ U, P+ u2 T6 ]5 v
; R, t" W2 g3 |. ]; l, {' {! _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的成为初级人才,然后升到中级。
/ w0 R0 C8 e# S( u9 E我不是叫你去地产或者去设计院,而是告诉你从哪几个方面规划你的职业道路。比如说你去地产你要清楚,地产是干什么,需要什么素质,如何学习,以后怎么发展,去设计院也是一样,去总包也是一样。6 e; m/ A* T4 _& C- E
现在行业转型期,整个中国都在转型,其实道路还是不少的。
/ y/ [2 K$ x+ W' v* _最后补充下,不管是地产、设计院,还是总包,能不能升迁其实个人能力在其中占的比例不大,你不要听着某某说他同学怎么去了哪里,然后就一路高升,他怎么悔不当初。背后有很多信息是你不知道的。你以为靠机遇和个人爆肝升迁的,其实很多都是背后有人。这个有人不一定就是以权谋私,有时候人家告诉你一点信息,就可以让你抓住机遇。+ A6 u" i5 F6 ?4 D' G) O# ?
9 N% V/ D( s7 t: C# S
运气好,跟对人才是最关键的。当然运气和跟对人很多时候是以个人能力做基础的。再NB的HR能牛过中组部??能正规过中组部???体制内怎么说,能不能升主要是运气,这还是有背景的。我接触过的体制内,莫名其妙被撸掉的不少。
" N Q) B( h, j* G' Y, Q" Q8 d: w- O5 [$ e3 \4 P; G) n, y
你别听人家求才若渴,中级及其以上职位,进去就面临站队的问题。哪怕你是一心技术,不管政治,也必须面对。因为中级职位就涉及到大量资源的分配,哪怕你啥都不管,但是只要你位置在那里,就有话语权。就会被人争取,抵制,拉拢,陷害。这不以任何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 O% }% \. ]/ d- [) |现在看来社会都在变化中,那些10年前跑进大学,一个博士一学期教200多节课,才6000多,忍受低工资不就图个以后旱涝保收吗,结果大学将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1 Q$ P4 s7 B; c+ ^9 I" g
! Z$ `# w% ?: T5 K; z! [* v6 k6 W
当然最后才强调一下,免得很多人灰心,真掌握必要的知识,当一个存粹的技术人员其实也可以混的不错,有足够的话语权。) ^4 x7 p6 u! P. B; c2 b9 c6 A
* G( z% N& o, q4 R& |1 `对普通人来说,掌握必要的知识,是最容易达到成本最低的路径。其实现代社会,对管理营销沟通传达金融心理等等都有非常专业和深刻有效的研究。这方面的 专业知识获取不难。
9 G) m* f0 |" r% g4 N9 t' U7 t) ]0 ~# T
困难的是找到方向和实践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