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指出:
7 P# C% Q, [ h2 ]" J( g# I( @在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 C" S4 K9 d6 ^6 t' a4 G3 ^3 M 5 ?. L3 k4 X; d2 w- n
而在这一次任务之中,神舟二十号乘组跟第一次太空出舱有一样的情况,执行了我国空间站最为重要的加防措施,这让很多人比较意外,中国机械臂那么强,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加防,安装太空防护装置?1 U" z$ g- ]# U( }1 Y7 F
$ Y0 S3 S1 q6 S& t' U. |; S0 L! c# C6 q6 q8 G) o. [8 ^9 _7 n
+ w9 U9 l, F$ d5 `& p1 Q4 b4 J* Q
并且,在航天员出舱的任务之下,可以说是惊险万分,任何一个变动都可能带来影响,如此高风险的任务,似乎不出去最好,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详细看看。8 t( S2 ]8 ?1 R/ V$ H- Z& w7 w
神舟二十号出舱惊险万分,任何一次都是如此1 J: K) O5 A' P2 w, l1 b3 B, ?0 {
: J( {1 _5 Z3 o! g2 b# }没错,不仅是神舟二十号乘组,包括我国此前航天员出舱,都是面临惊险万分的局面,因为出现过程之中需要把控“100%”的安全系数,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对航天员影响。
( G# ?2 r1 B9 r1 C0 f" ^$ ~/ z+ K% F6 z: ]% V' \1 n
; @: G% ], B) q- J5 c4 E h
* g: f7 S4 n& A3 |$ P
所以,我国在航天员出舱的时候,都会进行全面的任务配合,天地全面同步支持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我时常说,中国航天员乘组进行的出舱任务,是所有任务之中,风险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的任务,那到底有多惊险呢?3 w8 j4 J' w! r; ~0 r5 p6 @, s
) S& v4 R# P- i0 @, [- 首先,我国航天员出舱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出去,需要全面制定计划。
. I8 n/ F7 V7 n' |' V - 其次,如在6月之中,太阳出现了多次X级别耀斑,其爆发了不少的地磁暴活动,这种情况之下,是坚决不能出舱的,因为强烈的地磁暴活动会带来航天器的轨道变化,太阳强烈活动还会释放大规模的高能粒子,可能带来影响。
, N/ S7 l% v; i y% y3 i - 再次、为了进行出舱任务,我国天地配合完全不能少,有些特殊任务还需要调整空间站姿态,并考虑太阳光照、天地通信技术等条件,都是出舱任务活动之中有必要的。
! |) V1 |7 p+ N' N8 i , N! n8 B2 \; q* Y- g/ N4 c+ A
而且,有时间在制定好计划之下,我国航天员乘组依然可能面临高风险任务。0 `: f; ~9 f5 z3 y& [. x4 _
$ Y. W1 t0 T: K* M# G7 X2 }! S8 U
比如:此前我国航天员刘伯明出舱的时候,准备将脚限位器安装至节点舱外部接口时,地面突然传来指令:02,请现在进舱,请将脚限位器在舱门口暂时放置,请02现在进舱,完毕。
* F$ E/ @9 s% N& s. O7 d- ^0 W& R过后,航天员刘伯明快速回到舱内,甚至还来不及处理舱外的东西,这是因为地面监测到空间站遭遇了异常辐射,需要紧急进舱,就是为了躲避异常辐射。4 A- V% W% x) }. g4 U% k ^, G
7 b' z# Z9 P) j. F% {# E+ h7 p- S( B) u" w# T6 ^* ` y4 Q
8 a3 b7 q5 O. ]) r
这一次的事件就足以说明其太空出舱活动的风险性非常高,这是不简单的任务。
9 p0 A! r) v5 O! Z
+ S& v6 Q& m/ Q) Z5 `8 _7 E# G所以,对于我国每一位出舱的航天员来说,在每一次任务之中,都是具有高风险的,高难度的挑战,而且我国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还是进行防护装置的安装,这进一步提升了难度。
' s1 `8 b! k+ T8 h9 _" H# x
& `1 D- K, |7 X" C) k% m. v' a9 z1 P
3 I5 ^+ @' f4 ?
而在神舟二十号乘组二次出舱之后,我国已经进行了7次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工作,为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外部的多处重要管路、元件和设施设备提供了防护,后续我国可能还会继续进行,要全面为整个空间站提供安全措施提升,那新的问题也来了。
- `; C: w) M# B% z机械臂能抓飞行器,为何不能替代安装碎片装置?
w: Q$ O% r' K) {! N
6 _2 x" ?% n7 m d的确,中国空间站的机械臂非常强大,并且分为大小机械臂,这是我国智能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是对人类手臂的最真实还原,它集机械、电子、热控、视觉、动力学等多学科于一体,性能强大且应用前景广阔,是太空中实至名归的“全能型选手”。$ P1 D i' c2 \! j1 |" T# e5 c3 ^
# f: A* y% z( v! [1 t- U+ C* u D: [9 H3 ?
/ H/ I A$ l. F4 W- N* z& }/ z大小机械臂可以分开执行任务,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任务。两根臂杆的展开长度可达10.2米。
5 `9 m; w4 l+ R. D7 P( q$ `" `$ m9 v6 M
同时,大小机械臂在处理任务的时候,也具有高精度定位的模式,其小机械臂的位置精度是大臂的5倍,姿态精度是大臂的2倍,是一型更灵巧、更精准的机械臂。而且,对于我国强大的机械臂来说,对支撑我国空间站任务是具有极大的帮助。; u- _& F/ R, |3 ]
) x+ n0 D" |9 A/ {" e |- s- \
9 `) E$ d! \1 H0 _# I* u! I# f r1 K" U+ T$ p. v
而在我国进行机械臂说明的时候,我国也是公开指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空间站机械臂能够抓飞行器,那为什么不能替代安装碎片装置呢?这似乎有点不符合常理一样,是这样的吗?
1 x) K. k1 F) e% i Q" _. T3 d! E1 V3 r
2 {+ ^$ m) P. H) y
( W9 I0 `; b- g5 F; A; e, N的确,它没有办法进行安装防护装置,这主要是因为对于机械臂来说,不是所有区间都可以前往,也不是很多区域可以灵活的做到每一步,在这种情况之下,自有办法让航天员去处理,比如,在一些狭小的空间站,机械臂又要拿防护装置,又要去扭动安装,这如何做到?的确做不到。
. X5 W8 M* j# R* Y9 o7 P5 ~* E3 X, A# j
但是它的存在,的确为我国空间站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包括这一次神舟二十号乘组出舱的时候,也是有机械臂的配合才能够轻松 ,快速的完成任务。
) W& J0 M }! }. \! J* [
5 S0 p! S( W* Z$ @+ V0 S4 R& P4 b; \' h) m* Z9 Z. S1 g& K! u
' ~0 V; O$ o/ V U8 |! q
所以,机械臂在执行空间站任务的时候,也是具有极大的帮助,虽然无法完全替代所有的任务,但随着未来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趋势应该会增强,未来或许可以解决更多的任务。
; W9 `- p! q! \3 D5 x# N& b太空碎片就没办法彻底清理吗?! O: h4 j( g7 \
1 x! l2 l2 q; A7 T在理论上,其实太空碎片有办法进行处理,比如:激光处理,太空拖网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方法。4 B) i+ j$ H2 o7 g9 |
, z; ~+ E: D3 ~' R: P, Q
7 N( U+ M& T1 L% X8 }9 k( @! E& M5 c+ D5 W& y$ B
但实际性情况是人类至今没有走到这一步,就算是在进行一些太空碎片的测试,但基本上也是建立在已知较大的太空物体上,比如,我国实践卫星进行废弃卫星的处理,将其拖走。
' O$ T5 f8 W) {* U
7 q# I) B& Q. _3 t5 m& `这种方案也不是对所有的处理,也有朋友提出在空间站上安装激光,这种方式很早就有人提出了,而且其风险也可能出现,主要国外怕走向军用,其次就是就算是可以安装激光设备,其所需要的电力支持可以达到吗?怕是不行的。8 R0 d8 \; o7 Z! C k$ V
; b- R: v) A9 y1 u7 c6 k5 _
7 i6 `2 Z- c2 n
0 Y: A$ S. d; T9 g5 e4 ?2 d所以,如今人类对太空碎片就是建立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进行处理。那对于我国空间站来说,必然也是持续优化完善空间站空间碰撞预警和规避实施流程,提高了空间站主动规避碰撞的能力。/ `7 F4 b# L8 B
" ~" X. y5 S3 M8 L2 D( m3 b同时,增强器太空预警的能力,能够实现一些碎片规避的,也就可以采取措施,肯定是最大化的以我国航天员安全为准,其他都是次要的,这就是基本情况。. p: o/ p9 Z& U7 _& `# w* @
#我的宝藏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