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a8 v% @ i5 w; _; h
中纪委“打虎”!甘肃副主任退休俩月被查,真解气!
: M# \9 d6 t) j/ P | 6 }; P1 f! ^" X S$ G% N
中纪委出手“打虎”,甘肃副主任退休两月被查,大快人心!6 {. ~9 p: u$ y) G( @4 \
| 0 L. h/ P4 i1 I6 D0 C2 ~% U
中纪委“打虎”行动,甘肃副主任退休2月被查,令人拍手称快!
% \2 G2 c$ P3 q |
# g8 u2 ~0 n( @& e甘肃副主任退休2个月被查,中纪委“打虎”,真让人畅快!
* C/ _7 m+ s4 c |
. [5 S) G, J$ d* ~' @! V5 p" A: |& u中纪委“打虎”,甘肃副主任退休两个月就被查,太解恨了!5 K3 i& N5 H# H/ \
|
8 C1 Q) O* w2 k$ X& Z& Q. O
" A+ x/ C& O$ @' t2025年3月24日,甘肃省纪委监委的一则通报在陇原大地引发震动——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周应军在退休仅仅两个月后就被立案审查。这位在甘肃政坛深耕达42年之久的“本土干部”,以“退休即落马”这种极具戏剧性的转变再次证实了“反腐没有安全岛”这一铁律。
5 V @, `! O# f. u4 I/ b: X) a+ f! Y1 I* S
: x" U, {, `' q7 W
$ h3 @7 h9 ~8 I/ C0 F
查看周应军的经历可知,1961年9月在甘肃景泰出生的他,属于典型的“家门口干部”。1979年被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录取时,在黄河畔长大的这个农家子弟,或许内心怀着为家乡效力的质朴心愿。198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武威六坝乡担任干事,他跟着乡干部在各个村子间穿梭调解纠纷的样子,曾被老同事称赞为“裤腿沾泥的实在人”。怎会料到,四十多年后,这位从田间地头开始起步的干部,会在省级机关的岗位上倒下。% `- s+ ?+ a, Z8 s3 f. o
( {6 ]! k0 d8 ~ B) [' G n( i4 X. @2 i% Y2 w( }
, n0 c0 H `- N, x9 D探究周应军的仕途历程,恰似在查看甘肃机构改革的历史。1992年,他进入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从而开启了长达八年的文字工作生涯;2000年,他转至省建设厅担任副厅长一职,负责城市规划审批方面的工作;2013年,他调任省人防办任职,掌握着地下空间开发的权力;到2019年底转岗到省人大之前,他已经在人防系统主持工作六年了。据知情人爆料,在他任职人防办期间大力推行的某个地下商业街项目,曾被人举报有招标“量身定制”的嫌疑,不过当时的调查最终没有下文。这种仿佛“平安着陆”的感觉,可能使得他的侥幸心理愈发膨胀。
# P2 H5 z) q7 A
) w2 Y. T2 C, K: c+ S* M7 i6 _$ ]4 X! G0 g5 M- o1 R7 }
" o) ^( \: L# l/ J$ Q, |* a. _7 s/ n
尽管具体的案情还没有彻底公开,但他长期担任的重要岗位已经显露出风险之处。他来自住建系统,曾经主管城市规划审批工作达十多年之久,这样的经历会使人将其与土地出让、项目规划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联系起来;在转岗到人防办之后,地下空间的开发、人防工程审批更是属于资金集中的领域。有本地的建筑商回想起,在一次人防工程验收的时候,周应军领着相关人员转了两圈就签字通过了,后来这个项目由于偷工减料而被要求整改,可整改的费用竟然是由财政来支付的。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违纪违法行径一直持续到退休前在省人大岗位任职的时候,这种“快要退休了捞一笔”的心理是特别恶劣的。
2 u; E* L& N2 l- \+ _( o1 X# q$ {5 K2 w5 R" i9 b8 x
% E! B: m- Z% ~4 `! F0 r& N
6 o8 `8 [* \. d5 c此案件暴露出三个主要的监管盲区。其一为“冷门部门”存在的腐败隐患,像人防、建设等领域专业性颇强,外界监督难以深入其中;其二是领导干部“带病延迟退休”的情况,即将退休的干部往往会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其三是跨系统腐败难以查处,从建设系统到人大机关,违纪行为的隐蔽性更强。就如网友所评论的那样:“管理过地下工程之人,最终未能管控住自己那欲望的深渊。”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他的部分违纪行为发生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甚至十九大之后,这表明“不敢腐”的威慑力仍有待强化。2 f, h( r# `' O, P: n0 f j
) I% F1 n+ A# n- g J1 x! m从六坝乡度过的青春时光,再到纪委监委的审查室,周应军的人生轨迹给全体干部敲响了警钟:退休证并非免责的凭证,廉政建设始终没有终点,只有常常怀着敬畏之情,才能够保住平安的晚年名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