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着力点

[复制链接]
查看6861 | 回复0 | 2025-3-19 1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为教育强国建设绘就了宏伟蓝图,明确了战略任务、路径和具体措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目标是加快构建优质公平的基础教育体系,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其关键着力点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 Q+ i7 n/ `: z/ v- z% t& `" m5 G$ N4 ]  `3 w8 G) ~. m% s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教育发展方向与党的方针政策一致,强化各级党组织在教育领域的领导作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7 Z  E6 Y3 b& ^
' ~) o+ G+ L* q2 O+ r0 l# ?
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体系结构。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稳步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确保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普惠。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学校和群体之间的差距;二是促进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区域内统筹调配和交流轮岗;三是着力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持续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健全控辍保学常态化机制,因地制宜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保障不同社会群体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县中振兴是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关键枢纽点,要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县中教育资源供给,为县域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机会。
, t% D+ g7 f, L% U2 B, B, a0 T1 k) D6 b6 m8 l1 `2 E9 C
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我国基础教育已基本解决“上学难”问题,“质”的差距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堵点难点。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创新思维。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增进师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时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探索建设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补齐体美劳短板,扎实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等“五育并举”行动计划,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8 }% M# S1 R; I4 p' k

+ L- J3 z4 Z8 r  `( |) K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首先,探索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教育资源供给。其次,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加强近期和中长期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再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加强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解压松绑。有序深化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 T) v) {; Z: {  o$ ?" M' j
) k: u" ^6 |# J4 [6 w
(范国睿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0 u, B: Y/ P' {* L9 x' P9 t! ?
4 W1 F. f* o2 y7 ^8 I* p8 y《人民教育》2025年第3-4期
- b1 X; l0 a9 t. O! I$ n
" K$ s. a0 \5 h8 e2 t作者:范国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2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