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
# u; ~ A7 h6 w* X' u4 P《雍正王朝》是一部经典的古装剧,充满阴谋、博弈,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后宫.甄嬛传》。/ L" Z. H2 f" [0 C+ a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胜出从而登上皇位,他的几个儿子也都不是善茬。
+ ^/ k, E! J* i0 X+ E8 L0 x" M! r" R$ J皇子弘历,自从热河狩猎之后,就被康熙内定为皇帝继承人。
7 Q0 W' u6 M3 p! ~7 q: X! v皇子弘时很有野心,明知道弘历的地位不可撼动,也要争夺一二,精彩程度不亚于九子夺嫡。4 E. z# e/ h; R+ L
从小就跟老八胤禩走的近一些,与九叔、十叔、十四叔的关系也很好,其目的不言而喻。+ _' j0 f5 L8 x. C
1 r/ t# ]1 W' F4 y/ Y4 a
8 \- {6 \ s7 l弘昼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他很有才华,却又害怕别人知晓他有才华,只能以荒诞不经来掩饰自己....... Q& _9 Z4 X; b1 V9 E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差点因权力之争丢了小命。
6 I# }) h# W7 r9 h6 c9 X<hr>01
/ J6 l$ Y% K1 V, c- P4 i5 g4 v/ n事情还要从八王议政、丰台夺权开始说起!
# v d9 @% ~- ~& Z# `5 m( g话说,老八胤禩为了夺权,不惜假传圣旨,想要夺取丰台大营、西山大营的兵权。( {$ F4 y$ ]0 N9 C( T% L: z
让关外四个铁帽子王的亲兵掌管,毕竟兵权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大的话语权。1 m$ t9 N0 }0 \5 T8 b/ H' T( F- R
可丰台提督根本不相信,好在老八等人提前做好准备,去的时候带上了皇帝的儿子弘时、弘昼。* u3 w2 q% t+ F2 t s
弘时说:“让四位旗主王爷整顿旗营兵务是皇上的旨意......”
) i4 R! s/ [9 P 弘昼随声附和:“没错,这句话是皇阿玛亲口说的。” O% Y6 a! t& C
原本接管丰台答应需要怡亲王胤祥的手令,如今皇帝的两个儿子都出来作证,丰台提督只能乖乖交权。. x$ X$ S* V' S8 |) x- T
幸运的是,弘昼及时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 R& g0 d# G" w/ s. L8 A
在上朝的路上把事情告诉给老十三,老十三急忙前往丰台大营,这才有了后来的转机。' G0 a! i6 @, }& _( G
八王议政胎死腹中,八阿哥党夺权失败告终。+ p/ @8 X: M2 b- a5 r: y
此次政变,耗尽老十三全部的生命力,不久便身死道消。' z3 P/ n" L3 _( U4 E- p; ~
临终前,他一直在提醒雍正要避免“九子夺嫡”的悲剧重演。- j- y2 w8 k' [4 L9 o) G
) D$ Y. E% ~- P' q4 z7 T( w& i' p2 S2 o- N3 k r7 w8 P
/ J8 _ a3 n& ], S' V4 T8 ~7 Y# s' k! T5 |( Y) n H* z5 _
还分析了当时皇子的现状,着重说到一句话:
3 z' l* E5 o8 {“弘昼没心思,但愿弘时不会!”; E/ k7 O2 ]8 v
意思就是说,弘时有夺权的野心,弘昼没有。
3 \' f. `4 X `. J& L+ y! Y弘昼到底有没有夺权之心?雍正此时也不敢确定,毕竟丰台大营的事情历历在目。; W' X5 [3 B8 ]. R, t
此次政变过程中,弘昼到底充当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 H* E' |# W4 b! x: J/ T1 j是别人的棋子,还是有意为之,需要试探一二才知道。. f7 ~' ~8 l# u5 ~
于是,老四设下两局来试探这个儿子。: Z5 {+ ^5 G1 t4 v- {1 }
02 Z7 f4 e9 _0 ^* ?. P
处理完老十三的葬礼,雍正便下令让弘时、弘昼和三哥允祉去抄老八、老九以及老十的家。
- V9 { k& v8 p; V) `/ H! f只要弘昼有别的心思,那么,在抄家期间必然会露出蛛丝马迹。
! j, L0 j6 V" _# H6 |8 r面对抄家的差事弘时直接答应,表现得也很积极。* Z0 ]7 c: v/ ?
反而弘昼出乎意料,居然以“活出丧”来逃避。
! k% [+ |. U: G4 a老三允祉接到圣旨,很快与弘时汇合,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弘昼,便去他的家里看看啥情况。
$ k' `6 e. F" Q2 E2 \. [+ P刚走到巷子口就听到一阵哭喊声、喇叭声,询问之下才知道弘昼“死了”,正在举办葬礼。
4 k3 i2 K4 w8 G2 w" q m4 }7 y当然,这里的葬礼并不是这真的,而是“活出丧”。8 M4 }. e* T5 \# d
9 Q& n( D m' W: [* W W4 E* X- d* f( F
看到侄子荒唐的行为,允祉也很无奈,咱们来看看两人的对话:
6 u" w4 {3 s' x3 ^“眼下你皇阿玛有旨意,让我们爷仨去抄你八叔、九叔、十叔的家。赶紧走吧。”
$ V6 J+ K' e) p" X; s“这可能不行吧。几个高人都给我算过,这七天我都不能出门,否则便有血光之灾。三大爷,三哥,你们去吧。”
( T# s, j" e0 c \# m* T“你疯了,这可是皇阿玛的旨意。”1 [: q# b8 J) u
“皇阿玛那儿我上折子说明,他老人家总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惹上血光之灾吧。”
, ~- I+ k4 p2 t. a* R+ z 总的来说,弘昼就只有一个原则“这活我不接,爱咋咋滴”,最终允祉叹气离开。. w2 X: R* B! L
道理很明显,之前丰台大营的事情,弘昼还没有洗脱嫌疑。1 a0 e8 t: \: ^! [# l- K8 o6 S
如果这次再因抄家的事情卷入新风波,事情可就大条了。3 C0 C, Z, {- P3 x+ X3 }/ h
既然如此,干脆什么也不干,这样就不会落下口实、留下把柄。
+ k0 F' v: B# _9 C一计不行就再来一计,这次雍正干脆直接摊牌,亲自探探儿子的口风。" |- b' B, s$ |" M5 O6 `
03 ' b) X1 w% H' |. M/ N+ B
“活出丧”的事没过多久,雍正便把儿子叫到御前。/ t( W$ [6 r4 I$ J3 r2 r4 u
阿玛这个时候把你叫出来,不会让你染上血光之灾吧。
* r% {0 j% t, d1 i儿臣那些昏话本是搪塞世人的,儿臣实在是因为办不好差事,怕到头来又给皇阿玛添乱子,才弄出这么个借口......
, q/ |" d' ]' R4 h) w* U 弘昼表面上是在说“活出丧”的事,实际上是另有所指。
* ^# C4 W! Q" `+ h- ^. t0 ^意思就是说,之前丰台大营的事情我也是冤枉的,给您添了麻烦,希望您能原谅我。4 ?. `. ?# P5 \4 Q
雍正可是一个人精,眼见儿子说到正题上,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 `$ u: h e. R, {) ?- p3 ^2 E你自己说出来了,就不算欺君......整天跟那些和尚道士搅在一起,总比跟那些朝廷的官员搅在一起要好啊,小小年纪就知道明智保身,这一点呐,比你阿玛都强。8 u1 M5 t5 K6 H1 ~: i* x9 G
儿臣百无一用之人,就再修上十辈子,也望不到皇阿玛的项背呀。
7 P( w" h/ K- l& r 雍正的话表面上夸儿子,实际上也是一次试探。
( e6 f8 b- {. G* c) ]9 Z" q% q( u8 h7 W
5 z$ s% q1 F: F' N: y; o8 b; O
早期的他就一直蛰伏,最后才一跃而起、露出真面目,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 X: z9 }2 v1 y" G" g) r) A
这样问儿子,无疑是在说,你是不是想要学我一样,关键时刻给致命一击。
0 w+ _) M y, ]7 b弘昼吓得不轻,急忙打断雍正话自我贬低,我怎么敢,即使敢,才华也不够啊。( M( E5 T- }+ d5 K j
眼看问不出什么,雍正又想到一招引蛇出洞!# @/ A$ j4 B$ t$ r" x. q
你也犯不着如此自抑呀,其实呢,在你们兄弟三个当中,也只有你呀,真正有点像朕。
7 l. R- R n4 f7 ^7 l皇阿玛这样说,儿臣就更羞愧无地了......儿臣本是萤虫之光,拿什么去争啊。
3 l7 Q8 ?2 L; U6 l( A$ b 雍正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你想要,我可以考虑给你。! J5 w8 ?9 Q- q5 I7 V
古人云:“子不类父,父厌之,子若类父,父疑之。”
1 m$ i1 I3 N3 h0 ]% g$ n雍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弘昼十分清楚,赶忙表露自己没有心思,我没有能力争。$ Y1 ]& C* e7 `. ~) I t3 [
随即雍正画风一转,想让弘昼处理曾静的事情,此人多次辱骂雍正是昏君、暴君。! z9 W# p. C8 C% U% f
这也是一个坑,如果弘昼接了,等于说想参与政务,是有野心的。
5 B# Z0 t# K6 V% r' ? c# |4 n弘昼很聪明,奏折连看都不看,直接表面“我不想参与政治、无心夺权”。: L4 N! [0 P# \8 }5 w" ]( R$ y
上述提到,老十三临终前警告雍正,一定要避免九子夺嫡的悲剧、避免兄弟相残。- D0 i' m% H' @) d! r& L6 w
老四接着试探弘昼:
0 b0 X0 H+ d. ~+ I你跟朕说实话,上次朕叫你和弘时,去接几个旗主王爷......当时弘时是怎么说的?是什么就说什么。
1 Z4 L: U5 w; H儿臣记不清三哥说过什么话了,好像没说什么。
+ t5 k8 D+ V3 L& H0 d 历史上许多皇帝都厌恶残害兄弟之人,雍正也不例外。
& u V% o8 q& |- X5 [! [$ m4 W, }4 ]7 D H* Y
/ W& G! M6 W, c
只要弘昼敢往弘时什么泼脏水,那么他也跑不掉。
4 A+ a5 v% y1 j幸运的是,弘昼很精明,话说一半留一半,说了什么,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7 E0 v6 Q4 J5 t! r
截止到这里,弘昼的危机才算过去,给雍正留下一个无心夺权、兄友弟恭的好形象。* v2 j4 x7 V: z; r1 s
临走之前,弘昼还不忘聊表孝心:
$ c+ u0 N7 |6 }5 k/ m: J儿臣有个奏请,请皇阿玛俯允。儿臣想让贾士芳来给皇阿玛看看病......
. n. `+ z0 Q/ s4 w v# M3 J% c 在整部《雍正王朝》中,弘昼的戏码并不多,但老八给出的评价却很高。- ?3 ?( B+ w9 r {" {
“你们兄弟三个在一起读书,弘昼是最不用功的一个,可哪一次背书,他不是倒背如流?”1 ]( k/ B; O/ D7 q8 l" d
“他做了那么多荒诞不经的事情,可哪一件是违背家法祖制的,他是变着法子与光同尘啊。”" }; M- ^9 _ D! e( o8 d
由此可见,真实的弘昼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心机比雍正还要深,就连老八都为之佩服。, I5 [2 Y% r: C( X$ Y) |
不妨设想一下,要不是康熙提前内定弘历为大清皇帝,以弘昼的能力和心机,必然是要争一争的,他也有这个实力。# s8 r8 Z M1 U ~% A- I
只可惜,老康熙提前内定了,弘昼也清楚自己没有机会,干脆明哲保身。
- M3 @1 F1 G* @5 ~- x* K5 O最后,与弘历争权的弘时被雍正毒杀,而摆烂的弘昼却活得好好的。' r8 L# g& Q c3 ?& D, G( c" G
乾隆一朝受尽恩宠,子孙后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