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一场悲剧震惊全球。一架韩航波音737-800客机在济州岛附近失事,造成179人遇难,仅两名机组人员幸存。4 v T0 @! z9 G1 l: X; m, o
) h7 w: g& F7 c& S8 @) p% L3 H2 M, \2 h& P- E5 V
8 h: K9 o# R5 s4 d2 b* s
. O, {* e* k) p, j! x
机身解体、烈火燃烧、浓烟冲天,这样的场景让无数人心痛不已。看着遇难者家属在机场大厅失声痛哭,我们不禁想起了6年前的川航“生死迫降”。那次成功备降中,“中国机长”刘传健用极限操作带回了全机128人的生命。
# P4 I* ^9 x6 q' m3 P4 P
5 i. @5 L$ ~- T8 Z& M4 D' V' Z: N. X, w' S. |1 ?; x
# L0 l7 ]- o( U \! u H
0 C7 E: i4 Y' G' ^$ y- Y9 j: I在哀悼韩航空难之余,刘传健的一句点评却道破了空难背后的本质,也让人们更加深刻理解到他的英勇操作含金量有多高。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韩航事故或与飞鸟撞击有关。当飞机高速飞行时,与鸟群相撞可能对机体造成巨大损伤。" X! t7 A6 P. b7 r* I
0 c, ]3 c; v0 e% x
; ^' R9 w" M" [7 R4 k/ _* e( T9 k' E5 P% [1 B9 w- f" @3 z/ _- ~
+ a+ s2 v" K( [6 ?8 U4 i1 `而此次波音737-800客机疑似因鸟撞导致起落架控制系统受损,迫降过程中起落架未能打开,最终以机腹直接着地,高速冲出跑道,撞上围墙并发生爆炸。多位航空专家所分析的,单纯的鸟撞并不足以导致如此惨烈的事故。
: U) }0 \% Z% x5 g. Z
# `! h/ }: O& W. e8 f7 e
! Z3 Z5 \" M+ }4 t. C4 o5 j3 A* h I; a% J) P3 F" ^- w% |
v% s8 ~( ]. |* U E2 `3 I澳洲评论员杰弗里•托马斯和意大利专家雷戈里•阿莱吉指出,机场跑道的减速系统当天正好在维护,无法启用。消防人员未能及时到位,跑道上也未铺设泡沫。这些应急环节的缺失,直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s* O/ L* t& {4 |% k; K2 o
' w% s7 E' H8 ~7 U' D8 }9 I: [9 T, f: D: y. _
v& e) Z) U, e/ H
% ?) ?% w" H) t4 d
部分专家认为,机组人员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存在决策失误。老牌飞行员陈建国推测,机长或在复飞与迫降之间犹豫不决,错失了宝贵的操作时机。而对于起落架受损的问题,他表示,即便自动系统失灵,也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挽回局势,前提是机长能够迅速冷静地做出决策。
3 s B. \$ g( b: X7 M" G& N% C. A. Y# u
: h2 L3 s6 _7 Q5 {; x1 A" r: ?% X' V, P8 d$ r5 w! t8 p
2 }4 C: V' ?2 ?8 ]) r3 w" Z# v
得知韩航空难的消息后,刘传健表达了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用一句简单的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只有严格的训练才能成就一位优秀的飞行员。”这句话字字千钧。作为一名顶尖飞行员,刘传健深知,突发状况下的冷静与果断来自于大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 c2 k* c& g% W4 d G& P' t( U& S; k8 L& Z/ i/ M0 _% @4 n
8 P7 s) T; x; Y' i, R2 ?. i' b! Z) p0 _
2 d, p" k4 X& Y6 G' F2 I. v% \回顾他在2018年四川8633航班备降中的表现,我们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分量。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起飞后不久,驾驶舱的右座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脱落。瞬间,驾驶舱气压骤降,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机长刘传健面临极限考验。
: `% b2 \' x3 b) n' K8 s, t$ `* `+ ]/ I# U
$ [2 w- u) X" r( y9 D
+ l* E4 R6 E- a z9 {5 t) p. L; L, w2 h( v
当时,驾驶舱内的温度降至零下40摄氏度,强风撕扯着他的身体,仪表盘严重受损,各种自动化设备几乎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凭借经验和目视判断完成一系列操作。最终,他在20多分钟内完成了36个精准动作,将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全机128人的生命。: s+ ?% l# F$ \& @; P; N* D
7 D" k% s7 S, t# x r% `
& s( r1 C9 w6 K& Y& G+ s
$ v; u" \- A X7 q
' A: @/ o& ^4 _% c, l1 _事后,专家在模拟器中尝试复盘这次备降,每次结局都是机毁人亡。刘传健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心态和判断力的极限体现。回到韩航空难,刘传健的点评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一些机组在突发状况中难以做到冷静应对?
- K- s6 x: {& S6 {( N, X
5 W3 e+ ]* ^: ]8 o5 d9 i, X: b: p' U$ r5 U
# Q+ E4 J- t8 r' ^' ~- l
8 J! y# s( M7 J- w首先是训练的差距。刘传健提到,优秀的飞行员需要“大量知识和经验的堆叠积累”。中国民航对飞行员的训练要求极为严格,尤其在特情模拟中,会针对多种复杂情况进行反复推演。而韩航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之一,或许正是飞行员在应急处置上的不足。/ Z9 L- d& q: R' b2 L. n. Z) j
2 K- U0 E# g0 @- Z" z( t- `9 U/ E$ P
& |/ {9 F j1 s% L/ ^
7 a, `4 n/ A0 e- i7 p7 Q
1 c5 V/ M% B) X# X- j- z4 R( y/ a
应急机制的完善程度。在川航迫降事件中,地面团队的高效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韩航事故中,机场应急系统的失灵显然成为了悲剧的推手。跑道减速系统维护、消防力量不足,这些问题无一不凸显了管理层面的疏漏。" C- I. u0 J5 p# ~( h" y6 t3 H
/ i- C: S% @. l/ ^# q8 n3 `
) z. A# f" K+ s: ^9 o( _
1 r7 s" b8 n+ C S/ }* O3 ]9 J! D9 d* [( [8 @
决策的果断性。在极限情况下,犹豫往往比错误更致命。刘传健在2018年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决定备降成都,并在操作中精准控制每一个细节。而韩航空难中的机长或因犹豫错过最佳时机,导致事态不可逆转。
( S5 M6 H5 Q/ B. R2 L, \ U: Y: o% h8 J, F+ ~3 i
- {* U9 y. j9 w1 Z. h% G0 a
3 y: O# m9 x" B/ i& J- ^( D
+ q" Q- g4 i' k: Q韩航空难再次提醒我们,航空安全的底线永远是对人的能力和系统的要求。正如刘传健所说,严格训练是飞行员的生命线,而完备的应急机制是航空安全的基石。在为韩航遇难者哀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_1 g9 O/ T& D6 {* r/ g4 I
8 b3 e5 r1 f% A" ~6 Z- Z$ L7 `6 r
/ m7 ?7 M2 F6 m5 o) K( ~- n) l! Q
8 v0 }* a7 S$ D) R$ @6 [! V7 ^0 A: e ~, W1 K
从飞行员的培训到地面的支持,从设备的维护到决策的执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更高的标准。刘传健用一次极限操作创造了奇迹,但这不是运气,而是经验、训练和责任的结晶。未来,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中国机长”,让每一次飞行都更加平安。
7 ~. m; z- q2 s6 h+ v9 p! y9 g# L# X0 Q$ S0 o, b% U7 A8 o$ u
3 p$ R6 E5 g. Y t! Y, l5 t
1 \- \: {, q1 z; L: ^* Q. n7 v5 T
7 e; m1 C5 _1 z1 G' ?' e8 f6 M/ R/ @你认为航空安全的关键是什么?如何避免下一次类似的空难?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为飞行安全建言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