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30多岁,如果你没结婚生子,能说上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 `5 p) j \: U* Z/ z" g1 y% c8 X' F* e% \
就算偶尔聊两句,喝点酒吹点牛逼,到头来还是家长里短,跟你分享他家里的事、他的孩子,最近孩子干了啥,又长了几斤,一家人又去了哪。3 B8 o2 k! L7 U4 n& l
3 h1 `9 `( U: p8 C
我不是说这些成了家的人有啥问题,这是必然的,孩子已经占据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他们最大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源于孩子,不聊孩子还能聊啥。; I& T+ {# R6 V3 w; ~; d. J
0 S0 f# j4 A" e1 T! W 然后我们这些无孩的,只能退回来,回到家里,或者养个小猫小狗,把它们当孩子;或者就只能和自己对话。; y' i+ Q" ^7 R2 |; e9 R
( r% G- `& x0 ]1 L. l, T# R' U
可惜,和自己说太多,坏处就是内耗,三两句后就是责问、辱骂,翻来覆去睡不着,问自己三年前、十年前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而不是那条路……8 y! A+ h% @, ~+ h
! b3 i9 W" c1 w
怎么办?没孩子,还提早进入了“干什么都没劲”的中年危机,生活好像没一点盼头。要怎么过日子?3 C) B z) N' X! G
9 S% l+ ]/ G7 _+ @- P2 m 我想了这大半年,我的观点是: 我们也要生孩子,虽然这个孩子不一定是人类 。4 A( C8 e. P4 X e2 S
/ U$ ~3 z p5 X* M( F9 i. l
啥意思呢?
' j" M2 U5 C0 R# @8 O1 I6 i" {/ h" h& f2 A9 z$ F" B. [$ U. A
在我看来, 到了30多,有孩子的,和没孩子的,确实已经彻底分化成了两种人 ——不仅是互相说不上话这么简单,而是整个人生、精神都已经分开了巨大的鸿沟。3 V. E4 T& V9 v7 V# F3 T- y
6 V0 O6 Z, h9 Y. F$ M6 _
现实一点的,很多人活着的底色就是焦虑、抑郁,也没啥人生目标,直到有了孩子,和孩子玩儿、像孩子一样哭笑打闹,才终于 重新活了一遍 。这,我们没孩子的根本体会不到。
' y7 p+ ?8 {, h/ `6 V( L3 f+ o" J$ n8 O1 I
另外,在中国,如果你没有孩子,你的生活成本真的可以很低,租个破房子,或者住自己家老房子,一天几块钱的吃喝花费,怎么不能活呢?
9 W6 \) C: R" m
( m/ u- D8 {# @, z; s1 | 而一旦你生活成本够低,你自然就不会进取——不是那种职业上的进取,而是精神上的、人格上的进取,你只会一直停留在那个低状态,穷,而且不开心,思维像个动物。
; n, _4 c$ t# q! j) x# s8 D* O t0 v# D2 O+ s7 B6 |% L
这样活着,你会发现越来越没意思,行尸走肉。
. q& N0 H* ]8 h/ w& }. g9 B# b- d$ F9 U) U
当然,很多朋友会说,我就是要躺平,我就是要行尸走肉。其实躺平确实是好的,但如果你 躺的太平,就会进入到一种“低生命力”的状态,很容易就抑郁了 。7 E6 R( v1 I. K* t5 R2 Z( F H; G
$ U) L! y% Z0 O+ X' J 为什么是这样?没孩子、躺平难道不是最自由最爽的吗?不是想干嘛就干嘛吗?! \, J1 P" O' m1 B5 w& l% B. {0 ^
: v6 q( m# m. v 哲学家叔本华给过一个分析,他说 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意志”,你可以理解为“活着的感觉”、“生命力” ,这种意志从哪里来?他认为是从“障碍”中来,也就是阻力、抵抗、失败——生命碰到这些东西,才会展现出生命力。 q. I7 x! f2 O. y2 P
1 X3 `! M' @1 j1 c/ O6 n
显然, 没孩子,你的人生就没阻力了 。(当然,孩子还不是“阻力”就能概括的,他还是最纯粹的生命力,你看一眼他,能瞬间把你作为中年人耗掉的电给充满。)
0 \0 g9 v9 o' q2 ^& c' y1 w U6 |9 V5 y/ Y1 ^4 u0 q* {9 I0 _
也就是说,生个孩子,确实能 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年危机 ;或者说,把心思全扑在孩子上,很多人就 可以忽略、逃避自己的中年危机 。 X! k: G# w9 ~" `" Z
1 ^* c2 C0 j) A- w. ^) R 我感觉,咱传统中国人,还是蛮擅长用孩子抵抗中年危机的。
G U2 P# ^. t( I' x. ]6 M# B# D% v# C; q% A* r9 B
比如我舅舅,他在一个小县城里,我前一阵回老家和他聊,他说话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问他最近干了啥,他说就看看电视、刷刷手机,也都没啥意思。! a' k( L" Q) ^& O1 ^
% R6 f/ J' C7 F 然后他接下来的所有,都是他两个准备考大学的孩子。聊到孩子,那眼睛里瞬间就有了光。然后他说,他现在一个月赚8k,等到孩子上大学了,会一个月拿出5k给她们做生活费。' m* R5 g' a* U
! {. s' g2 A% i. h: J' y# P6 z 我就想,除了孩子,那这个人还剩下啥?他自己到底是谁?如果没有孩子,他该怎么活?
2 y# _) O+ V, G5 g ]4 s+ a1 @7 J* p+ X, s" G8 u
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因为有孩子,他确实还有生命力,甚至还能有点趣。
: j3 y6 @: e$ Q+ |- Q1 k7 m, @6 V6 B" C$ {- F$ `
所以,生孩子,不是要养儿防老,养了儿没防老的,我可见了太多了。5 h k* @/ m% D/ s d! c2 _
) Z" y0 a- T' d3 z9 t6 t8 d! _ 生孩子,就是很现实的事儿,就是能解决一个中年人此刻的、即将面临的“存在主义危机”,哪怕一个中年人是个空壳,他孩子的生命力也能给他填充成活人。 F" `( _/ f6 T: {
9 J0 n8 o. v. V' ]+ |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大概率不生孩子的,我们思考的时候,其实不能想太远,算以后养老的账,想什么养儿防老,而是应该立足于现在——我们自己 当下的“存在主义危机”、生命力流失 。, Y/ c8 H: k) ?3 c3 e
$ t1 y7 R3 s" [2 F X s2 Y9 e
所以,我的看法是, 30多岁了,还是得生个孩子,哪怕这个孩子不是活人 。
5 f# f) T: }; A1 V- c" p8 z8 k9 e/ R/ q" P
怎么生呢?是不是找个什么爱好,得到一点成就感?或者做出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就像是我的孩子?
- @8 @- Q5 Z ^0 u4 t
/ Q j, m/ y) u: ?- \3 ] 不是的,要活出生命力,就一定要接受阻力——在人家已经生孩子这事儿上, 这个阻力也一定要对等、要够大,大到和生孩子一样难 。- ]$ @2 V$ |* O! |: v% ^
6 V$ Z1 O$ e9 [ W+ v7 Y
什么叫“ 和生孩子一样难 ”?
4 g7 A$ l1 V; S9 s/ N! S- g* v/ a3 c4 Q3 [2 e+ F
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人生了孩子,不仅是孩子出生了,他自己作为“父亲”、“母亲”的巨大的角色身份也同时出生了。这种巨大的身份,能彻底改变这个人的大脑,让他们成为完全不一样的人。
. F: ~( p# z1 j, G( m3 }% e& z* n/ ^; M* g% L% T+ R; }
所以我们接受的阻力,也是: 能彻底转变我们自己,让我们成为另一个人的阻力 。
, C, y9 M$ Q" J
h1 ]$ [# t4 @) H 比如说, 完全不同的职业、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彻底革新的思想与肉体 。- X5 @' c) e5 x
- i" H$ {' g: x$ v 当然,你看我说“完全不同”、“彻底革新”,会觉得太夸张——但生孩子并且把他养大,这个事儿不也是夸张吗?
* N" r n1 x+ D8 Y! t& k; E" ?" r$ P4 S
我自己想到这些“彻底变革”的时候,也确实胆怯,但是我马上会问自己一句:% A" C! p8 V7 P" F' c2 @" P
+ J4 Z' I: f% Z* [. ]
和生养一个孩子相比,这事儿难吗?- ]7 x% A, Q' ^7 M4 t
7 R$ K! c8 o! g$ l$ W9 c 整的太抽象了,我说下我接下来具体的打算吧。" N' b& D0 [* D9 q2 L4 G
2 Z" ]8 ~' I2 f; S 第一个,我准备继续减减体重,从明年开始,露脸出镜,和大家隔着手机聊聊,内容很杂,人生、哲学、读书、读人、读事,有啥看法就说啥,真实点,松弛点,争取向“峰哥亡命天涯”看齐,做一个油腻的真实的中年人。0 {6 G. j9 o) h7 Q
" u8 r2 [% [3 R$ g7 G2 j 这个事儿当然会失败,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露脸做内容,但和生养孩子相比,我看也难不了多少。; G4 V* H$ l' r) U# g6 n# t+ h
1 O( S% v+ _! C" x* u 远期来说,我希望真人出镜走遍中华大地,到很多快要消失的县城(以及村里)去看、采访、调查,去把那些地方的,中国普通人的故事挖掘出来,我觉得这事儿有意义。5 f* T( ~( u+ g7 T
/ C* E" T/ [: q' ?
另: 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想要一起做,欢迎合伙 ,不过希望大家对彼此的要求都高点,有点做东西的追求。 $ A7 y: R. T7 S6 p& n9 _
) k& C5 Q9 f& E# { E/ v
第二个,我准备研究“地狱”这个主题。不是搞封建迷信哈,你可以认为是一种文艺与心理层面的研究。
v. z+ ]/ W5 H
) q7 l4 r6 U; B' [ 因为我前段时间抑郁了嘛,看了不少书,我发现,很多案例,特别是那种重度抑郁、PTSD的人,都倾向形容自己“每天都活在地狱中”。
/ e7 W% S( Q6 O9 B. I H7 m- u! C4 K3 ?
那什么是“地狱”?不同文化中对“地狱”这个意象,有哪些描述?什么是恐惧和幻觉?9 c2 D& [, Z+ s. {! ?) L
J/ D: X* o* T( G! y$ n1 M
在我看来, 如果要接近生命、存在,或者是正能量,就应该反过来,往地狱前行,去看看活生生的、人间的地狱是个什么图景 ,如此一来,我对“地狱”理解得越深刻,我对人,对我自己理解得也才能越深刻。# `! _; f% @- @8 D2 ~$ E% X
* @( Z2 h& I% I( _/ O 而且就我目前所知,“地狱”这个,涉及到很多知识,比如图像学、幻觉史、抑郁症、荣格派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恐怖游戏、感觉史、图像学、宗教学……可谓是一项巨大的、无限的研究工程。
5 s9 _/ l) m |7 ^5 ]5 c" q5 n" y" P
研究这个,你说难吗?肯定很难,但还是那个问题——比生养一个孩子,难多少呢?
8 h) |3 G* R" h e0 f
* Y- w2 [2 U+ z. @- t 总之,我决定要给自己上上强度,生养孩子这个级别的强度。
, x5 \1 m2 Q" E {& L+ ?
7 Z C! @9 I: }7 M2 H/ O; x( x' J; i 推荐各位——到了年纪,也决定不生养孩子的人——如果你也处于巨大的存在危机中,不妨参考下我的思路,我说的当然不一定对,但也是个思路不是。3 `* l' c8 e F `$ G
" A. K$ F# w9 ^7 e6 b6 F1 I V 大家都是中年人,思维也越来越固化,我知道,说到改变,都很困难,更别说全面的革新了。/ G; J3 F' X! p! c( \
! Y2 s+ y& O& E3 w 但没办法,你想要找到活着的感觉,特别是在50岁左右,还能找到继续活着的感觉与希望,你还真只能给自己这条命制造一个巨大的阻力、无穷的追求。% @; Z: {- n8 P& O; n
0 f l1 t5 T d9 ?7 B5 _* S. X: n 如果觉得太难了,就问问自己:和生养孩子相比,这难吗?
7 \0 j4 g. b: a2 ~4 Z# l9 P- }' l! d; I5 t9 ?/ q0 X8 L
另外,咱虽然不生,但是也没必要跟随网上的潮流,去嘲笑那些决定生养孩子的。# ^4 A$ }; \6 o
# y, j9 }6 Q$ R5 _2 ? 生不生,就是个选择而已 。
. B( v& Z8 T% f% T& |9 i0 J
7 B% U7 l4 v3 p( T2 e9 n' C 拿我自己来说,我也认真想过找个对象,好好过日子,生养孩子。但是我吧,找对象的水平确实一般,也比较宅,虽然自认为条件还可以,也算个好人,但到了33岁,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 y( k0 c9 }" ]
8 t& b3 R( ~; r3 I1 i
到现在,我只能被迫接受这个对我来说有点残酷的事实:我大概率不会有孩子了。$ l- n% n8 {- \: B( F
1 c1 z1 T! P+ W7 r, `( V 接受了,反而轻松了,因为不生孩子,那就没必要结婚,就没必要去线上线下刻意讨好追求谁,我只能站在镜子前,亲手解决我自己的存在主义危机,以及人生危机 。( ?! N- ]. ~- A5 q! Z9 r0 [
8 U! {. C- U/ ]' g) D
我就必须得对我的人生负责,像个生命一样去活。+ w4 n7 _# R3 l2 A
: p0 K6 S$ A1 O' S5 j: i/ M
这种活法可能有很多说法,比如,把自己当孩子再养一遍、出走的决心……
0 C* y: B8 l0 a4 f! e& s$ B4 W% m$ T7 l$ d( X
但不管怎么说,都肯定会面临山一样大的阻力。
% h7 V# w: Z2 M8 {/ B0 ~9 {
- [3 o$ b; k( v0 g% U: F 而只有在这种阻力中、在抵达地狱的进路中,我们才会终于发现,我是谁,这种对抗才是活着的感觉。4 |8 c: {* {( M7 B
1 K4 ?+ k" o8 b" {% L 所以,生个孩子吧,不一定是人类。
; E6 v: G F, F+ |' H8 H: g4 {2 U) X; |% d- G8 g
今天周一,祝你,活得有点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