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8 d( N% C1 n; I5 d
前言2 P; h5 |1 `) H- ]/ _( _0 q
# N& S/ z% J. b1 ]3 f
古人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是没有道理的,曾经中国辛苦发明的VCD,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 i" h6 o* {7 u. F) Z3 }
0 u( J% z5 x! g, [* z. k% w7 P
3 N5 k1 N" z$ u$ z/ o( Y: I1 H然而,就是因为不懂,“教八分,藏两分”的道理,没有把核心技术死死捏在手中,最后被一众外国企业联手消灭。* m: J, ]) g( d6 i; y
" z$ {' m. O+ T+ s; b3 `
那么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怎么一回事呢?, }$ H. C+ P! d6 F; ~. W
2 Q: c j- ~/ M* \7 U! g7 o9 |& M6 q& ~# b0 f$ _) o {2 I% y* \7 U
碟片时代的狂欢
7 P0 K5 l6 _1 x5 k8 {
+ I" f! t( J( k- I+ o x$ I# N' ?; p1 E80、90后一代人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盗版碟片满天飞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家庭娱乐方式发生巨变的年代。
& @* d( c/ T+ t, i Z! c- m
- ]; F7 @; Q* s$ B2 ]/ d9 cVCD这种画质粗糙、音质感人的光盘,以一种近乎横扫的姿态,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打开了无数国人通往影像世界的窗口。
3 A3 q/ r& W& x) S( j" i
' Z! G9 x2 o, E( J' ^1 A
1 q) V/ L, E! v1 H还记得第一次在家看上电影的兴奋吗?那时候,拥有一台VCD机,绝对是走在潮流最前线的象征,几百块钱就能抱回家的“快乐”,让无数家庭告别了只能看电视节目的单调生活。
" C7 P6 l! g: J0 |; B; p( n( m8 z1 h# }" Z! y
港片、好莱坞大片,甚至连动画片,都能在小小的VCD机上得到满足。尽管VCD的清晰度和现在的蓝光、4K相比简直天差地别,但对于当时的老百姓们来说,这已经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了。0 p( e ], @' z
" J) t# F% g$ A) S* o1 s' S ~* d8 L2 ^. m- d! i
1994年万燕公司推出了中国第一台VCD机,从此拉开了“VCD大战”的序幕。爱多、新科、步步高、万利达,一大批国产VCD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价格战、广告战轮番上演。
3 S% Q% T! @5 Z2 t! I9 z- }( I+ W5 c. l
一时间VCD市场硝烟弥漫,热闹非凡,胡志标的爱多VCD凭借着犀利的营销策略,一句“挡不住的感觉”响彻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的“国民品牌”。9 p0 P K* y3 v% W1 z' r
& y7 F) Y: }6 M% M/ A0 T$ l
j$ Y) Z+ j6 E+ i; ?
! ], N$ K, C5 p6 c, @3 A; o1 J% cVCD市场的繁荣吸引了无数企业蜂拥而至,可是随着大量企业的涌入,这块“蛋糕”的味道,却慢慢变了。
5 D5 ]3 z( z: d' r! L3 x5 @4 k. I3 ~8 i; t
由于技术门槛低,大批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涌入,一时间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质量低劣的VCD机,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利润被压榨得所剩无几。
( r, l3 H" q9 @$ P1 u9 p: t* e" e0 R: e$ g9 n( p3 j/ `( s2 K
# `$ p7 E! t+ P
更要命的是,盗版VCD像洪水猛兽般席卷而来,对正版市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VCD市场这片原本热闹非凡的“红海”,开始弥漫起不安的气息。' T) _( R. a. W9 y. E
最终这场“VCD大战”以惨烈的价格战告终,许多VCD品牌在辉煌过后,迅速走向了衰落,尽管VCD产业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但它却为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q* G' N9 c/ C% z
) [3 Z6 t/ Z" I+ k* m. ? S
7 ^0 T1 J/ a1 ]6 \+ o! A4 E4 C
+ u( k, R+ T6 Z) G7 ]" r( p2 Z7 R ]一大批像段永平这样的企业家从VCD时代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日后中国电子消费品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U1 b1 n; t' ?$ x3 ~VCD国产逆袭的真相5 p! Q8 p" M! h: G- J
3 v# D- p6 D* D, a
VCD这玩意儿,这些年网上总有人说,是咱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结果让老外给联合“做掉”了,这故事听着是挺让人来气的,但咱还得实事求是,VCD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得掰开了仔细瞧瞧。# f) r; F9 ?/ k! r1 l- M* D' J
/ [6 n2 z: ]. m6 R& H+ h
, Q4 B/ L% O) `' `- U$ j& c2 V" p# [4 g* F% f
VCD的核心技术其实是个叫MPEG-1的国际标准,可不是咱中国独有的。这标准是专门为了在CD光盘上播放视频和音频而制定的,所以说VCD的技术根子,其实不归咱中国人管。
. V$ ?8 o$ Z& P4 Q: H1 Q' j5 Q% Q6 u* x b* A/ h, b& x+ J
但是中国企业在VCD这事儿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才会有“VCD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么个说法。
3 d: ^! K$ i2 H# S1 s0 @, ^2 Y. b' z6 q. N; \6 L6 m
0 K$ {7 b- J! Z8 {! {
说出来也不复杂,中国企业做的事,就是把这技术用起来,推广出去,咱中国企业眼光尖,早早瞅准了VCD的市场,立马就用在了生产上,更厉害的是,咱在控制成本、管理供应链上有一套,靠着打价格战,一下子就把VCD市场给打开了。
6 b2 O" \8 [$ g2 r1 C
6 o/ M" W( ]4 }6 X: M& c就拿姜万勐这位企业家来说吧,1992年他在美国参加展会的时候,一眼就看中了当时基于MPEG-1标准的图像解压缩芯片,觉得这技术用在影碟机上肯定有戏。
( P3 m% j* y# _5 _" c
' Z' Y2 w% `! c7 n9 K/ D8 T8 }' G N- e
回国后他就和美籍华人孙燕生一起创办了万燕公司,并在1993年推出了中国第一台VCD机,VCD在国内火得一塌糊涂,除了价格便宜,也因为当时国内老百姓确实需要这玩意,在VCD之前,大家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没啥娱乐了,录像机和LD影碟机贵得离谱,一般人哪消费得起啊。% @5 `* O0 v7 z7 L
VCD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大家花小钱就能享受电影大片,不过VCD在国外就没那么受欢迎了,这其实也不是老外故意卡咱脖子,而是人家早就用上录像机和LD影碟机了,压根儿没有换VCD的必要。. M! I# _8 E6 Q
z7 _) p, }/ d, ?! M5 [/ }+ `3 l
7 Z& g- I% H3 l9 a再加上VCD的画质和音质跟人家比起来差了一大截,自然也就没啥市场了,所以说VCD的兴衰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咱中国企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抓住了机会,把技术用好了,市场推广做好了,才有了当时的辉煌。
( }- Y: L- {% E( d) \6 J. @4 _VCD带来的启示
* E( ^3 e1 T7 B9 w7 l# p+ C& b
/ e9 y7 I5 [. v$ o! JVCD虽然已经“凉凉”了,但它给中国电子产业留下的宝贵经验,却成了咱们自己的一笔财富。中国企业也憋着一股劲儿,要摘掉“低端制造”的帽子,朝着高端制造进发。! a0 H# D+ ~8 n8 T' }9 n& V
5 U% v7 f- C! o8 e
j5 E- A0 e) @ A/ k/ P3 I! M
7 D: w% z1 g) m7 e! F. H' R; ]6 ]6 RVCD之后MP3、DVD这些新玩意儿接踵而至,中国企业在这些新战场上,吸取了VCD时代的教训,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和打造自己的品牌了。
' f; N: k! N; g* M9 h6 N8 M
* p0 \1 \: h2 H就拿当年做VCD的步步高来说吧,人家在MP3时代推出了“步步高音乐手机”,一下子就火遍大江南北,成功转型成了手机大厂。
/ p o' j1 t7 D5 E, D7 p
' _+ s0 q" B A. G
: P0 q0 x8 ]5 ~; Q8 W* _; M" F+ Y
而步步高的“兄弟”OPPO,则把目光瞄准了更“高大上”的影音设备。2009年OPPO推出了自家的第一款蓝光播放器,凭借着清晰的画质、动听的音效和精致的做工,很快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 E5 D( N' Q$ \: v% O) L" {/ _
O8 M5 ~% |" p [, h. N4 KOPPO的蓝光播放器一上市,就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实惠的价格,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中国制造”的热潮。
( j6 h+ o+ u- ~0 E* H5 T2 S- k
2 n1 o2 {) q3 u `! } C$ U( u0 T6 j& [$ }' X: L! N! D: K
! u4 m% S1 [7 z' ^更让人佩服的是,OPPO的蓝光播放器在技术指标和音画效果上,已经可以和日本先锋这些国际大牌相媲美了,打破了国外品牌在高端影音设备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 v9 B4 w' I0 `7 w! n
OPPO蓝光播放器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制造正在摆脱“低端”的标签,朝着更高端的品牌化方向发展,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做低价产品,而是开始追求更好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和国外巨头一较高下。4 @: ~7 q4 i! P3 A5 k
3 Q) z# `, M/ Q
% m% a Y2 N/ V# ^& a结语
a- P) j& h& `" ]; ~3 I7 `; h/ A. c K3 ~8 z
当年咱们用几百块的VCD机看电影的时候,估计谁也没想到,这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VCD虽然已经成了时代的眼泪,但它却见证了中国制造从低端走向高端的奋斗历程。
* d. Z, B: j/ @) a/ D/ p8 @; Y, Q5 e% ~) d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2 {. W, s* @0 D- E2 K; a5 J1 S9 }
/ ^1 w8 l# N% |# W% }
G+ G4 g5 n: r8 A文章信源:
+ f. y& B" `4 B光明日报---2000.01.13:《DVD还能重蹈VCD覆辙吗》* C% G% J- M6 E/ V: z8 ~( i
光明日报---1999.09.22:《VCD软件:奇迹缔造者》 j1 @# ~. j# F. u) Q1 L5 p7 J
4 L; L+ e9 t8 v0 V; F- M) _
& _8 F( e* A" }# E% n- { L1 z$ a9 g: _& P# u6 o- F2 h7 R,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