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3 _. L! }# ^4 b; D4 N; J
文 | Tech星球,作者 | 任雪芸 k2 F: n |* g+ y6 G/ }7 g
$ ~1 S- A( D0 H' W' u7 p
每个月发布的汽车销量榜单, 是汽车主机厂台前秀肌肉的关键时刻,而为了在销量上占据优势,主机厂们接连降价。
# l; T4 Y; \2 z7 c2 q8 S$ v
! D6 O. c: ~% h价格战导致车企们的降低成本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车企们将降本的压力传导到了上游供应商。一位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为了把项目保下来,现在不少项目会低于成本的价格去投标。
0 ^/ A0 L0 l2 D) P9 H9 O; H- Z- S: A8 u/ W( ^ l
价格战下极致的成本压缩,让汽车供应商处境艰难,从巨头到中小型供应商,从Tier1(一级供应商)、Tier2(二级供应商)到Tier3((三级供应商))无一幸免。
1 T1 P# V4 f/ n+ M+ v/ Q0 k6 G; A: M# {9 \
今年以来,博世、采埃孚、法雷奥、博泽等汽车零部件巨头,接连宣布了裁员计划。一位博世中国的员工称,在新能源转型之下,尽管是博世,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日子十分不好过。”* J3 Q0 T; B$ L8 E/ p3 o' U+ j
. Y ~2 W# ~ y5 u! U# x% i H另一位中小型的软件供应商则无奈地表示,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关系完全不对等,“前期投入全是供应商垫付,而车企的回款周期长,还有年降的要求,可能会导致了很多中小供应商资金链断裂。”
' H0 b% s/ y( y
" ]/ E% j+ q F/ k' J7 ]/ O眼下价格战依旧在持续,车企们试图通过价格战刺激消费,保住汽车的整体销量,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被推到了悬崖边缘。
2 F, {9 ~9 M3 }6 y9 u8 X" w1 K! M2 a. h# ^ D; |+ ~9 b
降本之下:降价格、压账期、缩短议价周期0 _( T9 n& v% [% E
' |$ D: W0 `1 a4 T" _
$ o) e4 P) \' G( T, G1 A% ~: s; v7 y5 W
“报价的时候只能亏着接项目,不然就被别人抢了”,一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了拿下某车企的订单,将犹豫了很久的报价再次下调,直接降到了成本线以内。
! o a9 x, B L5 X( g
( p* U5 {5 T! j4 A从业十年,这位汽车产业链的内部人士深刻感受到了寒冬,他告诉Tech星球,那次一起竞标的有四家供应商,报价一家比一家低。! B+ s7 _- Y# G! ?' I( J
* y7 R( j( d2 }/ J
“肯定都是赔钱做项目。但如果想不赔钱,就接不到项目,接不到项目就不能维持公司运转,造成人员流失也是一种恶性循环。”
5 u, d) K/ S G' w3 g4 m- m! |5 V, N! D7 w* c
围绕“降价”这一核心目的,车企对供应商的压价方式已经花样百出。+ e$ m+ L+ j$ w
/ }% {- q" ~3 X9 x; j
“每年都会要求供应商进行所谓的‘年降’,之前燃油车时代的幅度一般在3%-5%左右,但新能源时代,比例更高”,一位此前传统汽车品牌的供应商称。
) T0 D( R; Q1 x( n8 V2 T" z( [* r
与此同时,据其透露,此前供应商和车企的价格协议是每年签一次,但现在有的车企一年会跟供应商要两三次价格,甚至有些车企已经和供应商谈起了“月降”。
P6 E' S8 c0 a( B: ]0 t
- V" C# }. H' Z% h' W2 u在更令供应商崩溃的操作中,部分车企还会同时准备“二供”,甚至“三供”。“就是所谓的替代供应商,车企会拿他们的价格来倒逼合作的供应商降价”,上述供应商吐槽。
) u: P( y! J: ?; r
R& f' Z W8 P# l$ t9 p不过,他同时表示,一旦车企拿出“二供”的报价,大部分供应商也只能选择通过协商跟车企讨论降价幅度,继续合作,“不然,此前的模具费,研发费就全部打水漂了。”
! g% ?& H" y1 }' E, I7 m9 N/ n, L W1 K
利用强大的议价能力,车企要求供应商大幅降低零部件价格,甚至压到成本线以内,这在行业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而随着车企价格战进一步加剧,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矛盾还因“账期长”更加突出。
/ I* _6 ^" i: u6 T* H' S5 L( S6 P8 y Q. Z% [
一位项目经理告诉Tech星球,“对于议价能力一般的供应商而言,现汇账期半年都属于快的,一年账期的企业也不少。”
8 G% j; B3 h& F* s3 Z3 m; R+ X" E, |% `' L2 P7 h+ H9 y9 |0 P" J8 y
根据此前彭博社报道,2023年底小鹏汽车需要用221天向供应商付款,高于此前的179天。蔚来汽车则需要大约295天,这个数据在2021年为197天。
, a; ~5 J0 ]4 g2 K
' q. ]) Q) L L$ ^8 N" Y2 u4 n与此同时,上述项目经理还透露,当下甚至有一些车企会用所谓的商业汇票或者供应链票来结算。支付与采购都可以用所谓的“票”,而如果供应商想变现,还需要支付贴现的手续费,“但如果车企暴雷了,汇票就不再有价值,就是一张废纸而已。”
' S- @' R2 f* s l% `0 l. A
$ w/ U2 {. Y# F2 V- o一位行业人士称,车企拉长账期的目的在于,将资金压力转嫁给供应商。
! x- T1 |$ Z( b9 }
8 t( x1 i) w/ Y g, t, Z但是,对于供应商而言,前期接项目时就需要承担开发费、模具费、零部件生产的费用,拉长的账期意味着风险增加,一旦无法回款,就极有可能成为压垮其经营的最后一根稻草。* x, e. Q* h% {4 y. [( |
7 s/ o, `$ T8 }8 i5 A r
极致内卷之下,无人得利
4 [* b% G m) @6 Q. m8 A( f
6 S" Z) b) [, G) |" h; I0 N5 \. d: k- W/ ?1 o p
: r. Y/ W* `' ?5 D2 t% v“以前的降本,是通过提升工艺和生产效率来实现”,一位材料供应商称,汽车产业链中,很多零部件已经非常成熟,“提升工艺的方法并不多,最直接且最快的降本方法一定是降低材料的等级。”& J, p6 l2 n; d! d& C, o
. P m, x1 u- X) T0 q于是,当车企为了降低成本,将降本的压力转嫁到供应商时,一级供应商也会把降本的要求层层下压,从二级到三级供应商,最后压到材料供应商。
7 @3 ~- k9 x7 b5 j- N4 M9 w7 r A; K
; l2 |8 J X# [ J“一旦卷向了材料的成本线,那产品的质量就难保证了”,上述材料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
# ]9 J0 t9 U3 ~$ s
" h8 ]* O. Y( l$ ? V4 z另外一位零部件供应商也透露,此前公司生产的一款产品会用大厂的原料,毛利在8%左右,但今年大厂原材料价格上涨近10%,采购方又压低了近20%的销售价格,“我们只能用次一级的材料去替代。”& Q. N& y! L8 s/ j
+ q- o C( P9 O& k/ R3 e4 M$ U
Tech星球通过多位供应商了解到,当下一些车企的招标原则中,已经将价格低摆在了第一位,“质量、供货周期都会排在价格之后。”& a4 F9 H$ H: |- O7 p# L
+ v$ {/ ^$ l9 u2 e, T5 I- |客观上来看,从汽车零部件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汽车给用户带来的综合体验,一旦引发质量危机,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 Y, {. J7 Y! ?( e4 X% v: w
' e; T6 I3 f; J* x9 I而对于供应商而言,尽管在原材料、人力、生产线建设上,已经尽可能地压缩了成本,却依然逃不过利润下滑、甚至倒闭的命运。
; ]$ ^$ F5 b) x7 e+ D0 U! z; X' s
7 f; ^' M' m( }( i2 C2014至2023年间,汽车行业当期利润率从8.99%一路下滑至5.0%,如今更是跌破5%,波及到供应商的一面是,不少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净利润出现了下降。. w! g% l" R% D
V& z4 ]: t; T8 g& l1 v动力电池供应商中创新航2024年的中期报告显示,其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从2023年底的68.3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84.2亿元,同时,应付账款及票据也从47.1亿元增加到52.9亿元。无论是回款压力,还是短期偿债的压力都在增大。" X$ f8 K ^& q$ B6 w6 L
- V7 m4 \1 \' a
同为电池供应商,亿纬锂能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16.59亿元,同比降低5.73%,净利润为21.37亿元,同比下降0.64%。: k: }: y' B7 A5 a% `+ \
( d% Q) u9 ]+ x& N& J$ T甚至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处境。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应收账款同比增幅达95.38%。
0 J7 t) v: N* v V* H
0 H$ z; g. }) g/ q1 J7 S而更糟糕的后果是,一旦车企出现破产,与其合作过的供应商将承担更大的压力。而且上述的零部供应商称,供应零部件如果有欠款,车企又倒闭了,是大概率要不回来的。
: D0 ?% K' j) d' G2 b
* S0 ^: a# V# w6 f; Y- [3 @0 q$ z去年6月,动力系统供应商东安动力发布公告称,其向天际汽车供货后,天际汽车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支付1611.23万元货款。
5 C- o7 h8 t# `# Q
, n! Q& X& o& J3 P( G6 h* f* o高合以及威马等车企的供应商有着同样的遭遇,一位此前威马的员工告诉Tech星球,威马汽车拖欠了不少零部件供应商的款项,从2022年开始就在被频繁起诉。
# A6 q8 g6 a7 u* G f, q; a
7 n# z2 i4 T# [5 |7 o9 R V2 _价格战时代的“囚徒困境”
8 C. |, W/ A3 ~ p9 q! C. {$ S- }5 i
" x8 r/ M0 H3 ^
. J- n0 ~6 G( T4 P6 B“我们停供过,但其实目的是为了让下游打款”,上述材料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停供更像是一个手段而非目的,“因为一旦被车企踢出合作名单,那我们将活的更艰难。”
0 x# p+ U3 b2 c. }: n5 y: s- S5 k% T* I( F% G
尽管汽车产业中的每一层,都在与上下层进行着博弈,都想要最大化利润的同时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层。但在这场博弈中,手握订单分发权的车企影响着大部分供应商的生存状态。: o5 |) l9 D' N0 w+ P3 ^* o, g
# j" F: G: S2 m' x
一位软件供应商表示,不是每一家供应商都像博世这类大厂有议价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非核心产品和零件的采购商,由于供应商足够多,车企根本不缺替补者。”1 r" X+ a( w! Q/ U9 N6 J/ `
2 x! } a$ ]1 ^' y/ Y& B
“我们的友商就会不在意亏损接项目,为的是通过打造标杆客户来拓展更多的合作”,上述软件供应商表示,拿到更多的单子后,这类企业还可以通过融资来缓解压力。6 x" ]/ l. q( Q: U5 R0 q
8 Y ?4 ]" X0 r7 ^& \2 P* ] a过于激烈的价格战,已然让整个汽车产业链陷入了“囚徒困境”。! W$ J, [: P% A- _, r0 Y
6 y1 l+ _* j+ K7 m+ j* ^ B$ u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国内汽车行业利润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1.2%。相较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只有4.6%。
2 L i9 _* f5 `3 Q$ I
- ^# J }5 J5 j价格战下主机厂要保利润,就会想方设法地要求供应商降本,但对于供应商而言,牺牲利润却非长久之计,在压向其上游供应商缓解压力的同时,他们也试图通过获取更多的订单来实现降本。
7 J& r( e. X9 ^5 u9 }' r" Z3 B- K. X2 S
但眼下价格战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以价换量”。“合作的车企销量下降,我们紧张的情绪就会被进一步激化。”上述软件供应商称,相比车企和消费者,他们几乎是时刻监视着合作车企的销量,“一旦发现风险,我们也能够快速调整,避免更大的损失。”* J: J- J$ q5 V" p' f5 C
: m' B' s8 V2 k# l4 Z! O当下,即便是议价能力较强的供应商,也开始被卷入了这场降本之战。- E) S" a8 v4 }) K& l
% f! g9 |" ]( k8 L# P博世中国区总裁徐大全此前在公开场合称,2023年后,博世也开始被很多车企要求降价15%以上,“甚至有的企业说,你不答应我们就不付款。”# @" M1 b: Q# r. d1 J8 R
8 z5 \8 ~6 V/ L! n5 D眼下,汽车行业正在加速洗牌,贴身肉搏的阶段尚未结束。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供应商们要走出困境,或许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