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最后的皇室中,有一个小皇帝溥仪备受关注。这个孩子不仅经历了三次登基和退位的传奇际遇,一生还有三大爱好,其中一个爱好甚至令在场的宫女们都红着脸。溥仪这三大爱好分别是什么?2 {6 U6 b. H8 {% D+ f5 z( A; Z' ^
' Q+ I8 f. c2 Y4 C* A8 m
溥仪,谥号爱新觉罗·亲贵彝,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统治全国的皇帝。他一生经历了登基与被废黜的传奇际遇,三次做皇帝,三次被迫退位,命运多舛。
# ^% f6 {6 W: L: k7 _4 z
" P9 d7 _7 v, L. m! a9 H, K: r5 i1898年,溥仪出生于北京紫禁城中,父亲是容佚亲王爱新觉罗·载泽。1908年,德宗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在危急存亡之际,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了年仅2岁的溥仪,册封为"讫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小的帝王。但仅仅一年后,1909年,慈禧太后逝世,溥仪亲政。
' P; W& I+ {9 u$ e4 d# E2 _* D. H( C9 u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到来。面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潮,清王朝已无力回天。1912年2月,被迫退位,结束了清朝268年的统治。溥仪在位仅有3年,成为清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 \& d2 b z! }9 h& w
$ `9 F) `7 @3 G$ _7 a+ ^9 U
此后的几十年间,溥仪一直寄望复辟,企图重新夺回王位。1917年,张勋被迫退位,溥仪第二次登基,被尊为"隆裕皇帝"。不过半年后,由于北洋军阀之间的内斗和矛盾,溥仪再次退位。
9 f, S1 t2 Q4 d' B6 q; l! [& E# ?* E# r" ~' K1 q2 j" C7 |
1934年,溥仪被日本人扶持做"维新皇帝",第三次复辟,但仅仅一年就被迫退位。从此,溥仪再无重新执政的机会,就此谢幕人世,一生辗转多次,最终也未能如愿以偿。 ]* B% m4 I0 k$ A
8 C* ~6 D) y7 D ?溥仪一生三进三出紫禁城,亲身经历了封建王朝的没落和中华民族的觉醒,可谓是清朝最后的旗帜和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 \% X7 P) i6 ^2 z: N* n, Y
. p3 k; A$ b8 V4 S h( A( y# C/ g
' ]6 m+ r P' m8 Q" e. J1 A 溥仪奢侈的爱好
: T! _5 ^3 Y; Q& S5 k- Z$ f e8 M& ~5 L$ @2 a
溥仪的奢侈爱好表现在他对名贵宠物的痴迷上。在他退位后的几十年间,溥仪耗费了大笔财富从世界各地购买名贵犬种,养殖了一个庞大的名犬园圃。6 c8 j, Y% F+ b+ W/ O! ~4 T$ z0 F
6 N8 z4 l+ R6 B7 O M. W4 P
自1924年开始,溥仪便沉溺于收集世界名犬的癖好之中。起初,他只是从国内购买了一些贵重犬种,如京巴狗、藏獒等。但很快,他的目光就开阔到了国外,从欧美等地引进了众多昂贵稀有品种。
# n% G! |$ l4 {; I. u( i- c2 y$ U3 l0 f& q" ]1 \, o8 M
到1935年,溥仪在北京租下了一处空旷宅院,专门用作狗园。当时这里聚集了数百条名贵犬只,品种之多前所未有。有英国的斗牛犬、德国的罂牛犬、丹麦的大丹犬、法国的拉布拉多犬等,应有尽有。& ] I) j3 n* k3 ]: _1 i
( V% K0 b+ Y& L" r为了照料如此庞大的狗园,溥仪专门雇佣了十几名园丁,每天供应新鲜的狗粮和营养品。一时间,皇族的奢靡排场在这个小小的狗园中重现。溥仪为心爱的爱犬们购置了名贵的珠宝首饰,他自己亲手为它们洗澡梳毛。
# T& b. }, E) M, G/ U6 t7 f6 X6 T! Q0 S
如此奢侈糟蹋的生活作风,让溥仪在短短几年间就挥霍殆尽了大量家财。他不得不将珍藏的古董字画、家传瓷器等一件件典当售卖,仅仅为了维持这个狗园的运转。
: e% q' ~% L" v" _3 F% {
* _1 V/ Y! l) E, \3 u- w/ |即使在1947年被迫流亡到热河之后,溥仪也没有放弃这个癖好。他沿路购买了一些新的犬种,并在居所附近重新筑了一处新的狗园。这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8 U. C: `2 M, y( r. R( q/ v1 w
`. X/ O/ k- J/ B3 K9 s1 O) O" b
对于当时每年只有区区几万块钱生活费的溥仪而言,养狗的开支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他对于名犬的癖好已根深蒂固,执迷不悟。溥仪生前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他最心爱的那条秋田犬在他去世前已先行离世。
7 F% A3 p7 z& [& ]$ X1 F1 r' t, `" z G7 d6 @) [" v
溥仪虽然出身于封建王室,但在生活方式上却表现出了很强的新潮和开放性。这最明显地体现在他热衷于骑自行车和打高尔夫球这两项当时被视为前卫的西洋运动上。
; n, Z" Z" j* l* U/ o
7 Z& p; @# b7 ^+ o
8 @) q k( l A6 Q$ O$ J; h3 ?, U* t1 o L$ I, ~
1909年,溥仪正式登基成为皇帝,年仅6岁。这一年,来自英国的教师庄士敦向溥仪赠送了一辆当时在中国十分罕见的自行车。这成为溥仪接触现代文明的开端。
7 {$ z) _6 p/ N l
8 Y j- { [- h2 D( D% j7 i8 F起初,溥仪只是把自行车当作玩具,在紫禁城内到处乱骑。但很快,他就迷上了这种全新的运动方式。为了能够骑行无障碍,他下令将紫禁城内数百年历史的石阶和门槛全部锯平。+ p9 u$ i# v/ J. j p0 e! H. D0 J6 [
, \/ f! Q# I1 v/ N, r
自此,骑自行车就成了溥仪最大的消遣之一。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骑上自行车在紫禁城内飞驰,并乐此不疲。有时还会带上随从,在城内比赛骑行速度。
8 a( f2 N( L0 J3 W4 x) U+ z: ~9 u" W: V, m w
当时自行车在中国还是一种全新的代步工具,连普通平民都很少有机会尝试。而溥仪作为最高统治者,不但拥有骑行自由,还在皇宫内建起了专门的骑行道路。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创举。
* K& I# D8 |1 y7 I8 T; ~( a% J$ M9 S: ~! E8 }* Q
除了骑自行车,溥仪还酷爱高尔夫球这项运动。1914年,他在北京租下一处大宅院,辟建成为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练习场。溥仪不但自己挥杆练习,还常邀同随从一起切磋球技。/ B& k) s) ^! H P, g# d4 n
: J0 f7 @* y+ r& a# G' r" S! w有一次,一名随从在比赛中意外击球击中了溥仪,溥仪竟然对此报之一笑,并没有发怒惩治。这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与他皇帝的身份形成了鲜明对比。 h; E. k) i [/ t
令宫女面红耳赤的爱好
5 C+ C8 u8 p. e. B: A r! w
. T) |# }0 z; _溥仪小时候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令他身边的宫女们无不面红耳赤。这个习惯源于他的乳母王焦氏。
% X/ v3 z& O8 s4 H2 @& w
2 }1 Q6 V2 F2 D1908年,年仅2岁的溥仪被慈禧太后选中,册封为"讫皇帝"。作为宗室子嗣中的最小者,溥仪被抱进紫禁城时,哭嚎不止。为了安抚他,太后特许王焦氏这位溥仪的乳母,也一同住进了皇宫。2 i& a0 M; a3 k1 W( w
. x0 o8 u+ O. S2 l
( D& K* Z8 z# G8 {. R- ]- @3 M" m2 ^/ M) w8 ^ X" u! J
自那时起,王焦氏就成了溥仪在皇宫中唯一的亲密伙伴。每天,小小的皇帝都依偎在王焦氏的怀中,从她那里获取温暖和安全感。两人的关系,比一般乳母和儿童还要亲密无间。8 r4 z$ e. ]( e: h. b$ W" i7 t
U( i. X* `( K
按理说,普通婴儿在1岁半至2岁时就应断奶了。但王焦氏对溥仪的宠爱,导致他一直到9岁那年,仍在继续吃母乳。每次用餐前,溥仪都会先在王焦氏的怀中啜饮母乳,然后才开始进食。" y8 @: a4 j% b/ v) j; B+ s6 Q6 O
6 }& c" |/ T q' A
这一景象,往往会引起在场宫女们的面红心跳。一个已是大男孩的溥仪,竟还如此依赖乳母,简直是前所未闻。有些宫女忍俊不禁,有些则面露难堪之色。) g7 L) n8 U% {, \, c
( p ]4 Q) V# J% D1 x7 N5 f
直到1917年,王焦氏因得罪宫中太监被赶出皇宫,溥仪的这一"特殊爱好"才被迫中断。从此,他在紫禁城里只剩下一群太监和宫女相伴,再也找不到像王焦氏那样亲密无间的人了。
7 C( Z' U0 w: j( \0 S
+ J9 F1 i' f3 Q" q' n' f王焦氏被赶走后,溥仪一度拼命找寻她的下落,但都无果。这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一下子失去了生命中唯一的依靠。虽然后来溥仪曾三次复辟,但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般天真烂漫的时候了。, f, f# c4 X% \! K
2 B: t0 _- m! q8 n+ S有评论认为,正是王焦氏的过度溺爱,导致溥仪缺乏独立生存能力,最终一事无成。不过无论如何,王焦氏给予溥仪的关爱,是无可取代的。就连令宫女面红耳赤的那个"特殊爱好",也成为溥仪一生中独一无二的记忆了。0 J- `1 s2 T, n' [2 D7 y' ]8 X
溥仪晚年的坎坷际遇& J3 `' L; e0 [/ k [& p+ O5 ?. C
0 I. h2 O% \8 M" g8 y, H* W7 ?$ E溥仪在位时期虽然辉煌,却也一直寄望着复辟旧制。可惜一切都化为泡影,他的晚年更是颇为坎坷。$ o9 T4 e$ N1 J( i3 K) X, R
6 \0 w- i" Y. H" V& t' @, \9 S: x8 w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溥仪失去了在旧社会的一切特权。1959年,他被安排进入由中央政府特别设立的"宫邸区",与宫女太监们生活在一起。 d+ C q$ f- L! p
) d0 ~2 p4 t$ T1 u
虽然当时的生活环境还算可以,但失去了昔日的王室地位,溥仪的心理和生活状态都一落千丈。有人形容,这个原皇帝在那里就像一只被关进笼中的囚犯。
5 ~1 k- k' W$ k1 W
/ b: B+ M5 s- d! `& y5 f" n( J) T7 ^9 S' u7 t, C9 W3 @1 e) e' L
2 S6 N2 P/ @7 b4 x. G5 X
更悲哀的是,就连他最心爱的秋田犬,也在1967年相继离世。这让溥仪备受打击,整日形销骨立。有人注意到,他在那段时间甚至开始迷信一些看相和占卜的把戏。
' T7 Y8 |, @( o' y1 q- U# Z
$ R# H; w: c) u1975年,溥仪被安排搬到北京一处普通住宅区居住。期间,他结识了一位旧朝文人,名叫吴云根。吴先生对溥仪十分敬重,常在溥仪身边侍候。% I! S" [' s7 t
5 ~2 \- o: t& ]' C7 @) s* v据吴云根回忆,那段时间的溥仪几乎每天只吃几顿简单的蔬菜,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虽然政府给予他一些生活费,但溥仪从来不舍得花用。$ W" ^) Q" f- p- l. K
! @4 a3 X' [( k) u7 o4 ?有一天,吴云根发现溥仪捡起一枚小小的铜板,仔细折叠好收入钱夹。问其原因,溥仪自叹"生怕没钱了"。可见,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溥仪已对贫穷怀有极大恐惧。; u* \" f8 ?+ | b" L% M2 B8 a
, f$ r3 i8 D9 s
1987年7月16日,87岁高龄的溥仪在北京一处普通小区病逝。出于顾及他的身份,当局特批在一座公共公园为他竖立了一座小小的纪念碑。就这样,历史的滚滚车轮画下了句号。
2 c. }1 T" x9 Z5 N/ Z) c$ B/ A, w$ M/ N! Y r1 d* M
人生无常,谁也想不到当年执掌整个紫禁城的小皇帝,最终会过上如此清贫潦倒的生活。溥仪的一生堪称传奇,他亲身经历了一个王朝的曲终人散,见证了旧时代向新时代的转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