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

[复制链接]
查看2146 | 回复0 | 2024-8-17 06: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廉颇是战国时期与白起、李牧、王翦并称的战国四大名将。他一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威名。
( O6 [* I  D# o0 n2 |赵惠文王时期,他数次带兵化解秦国企图吞并赵国的野心,在公元前283年,长驱直入,直取齐国阳晋城,一时间威震诸侯。+ u4 L0 I( [5 H
但是,说到廉颇,我们总会想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蔺相如
7 T, `7 W+ |+ K7 x8 f5 p: Q蔺相如出身草莽,在短短的时间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数次力挽狂澜,帮助赵惠文王化解危机,借此迅速跻身赵国的决策层之内。8 R5 `, k! \( ^  M0 s
文则治世,武能安邦,可是这两位赵国权臣偏偏就是不对付,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那么,蔺相如和廉颇是如何结下恩怨的?蔺相如又是如何化解的?
/ ?7 P+ b$ n- F, B: M& z这一切,都要从和氏璧说起。
* v  C9 _& t+ Z) c. h' K0 k
0 ~6 a* w; G- a' G4 B7 a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jpg
/ U/ L7 u" g3 B5 j- }9 B2 m
015 G: {& D( d% y0 v2 T' M

- H3 L. ?6 t5 @# ^和氏璧' R7 H2 N+ n9 a8 N6 h0 i

3 S6 o6 M% W' z这日,赵惠文王正在殿内批阅奏折,突然,宫人来报,有人来献楚国至宝和氏璧,这让赵王欣喜若狂,即刻命人将献宝人带进王宫。
, X# \/ t; Q, t2 \: [" F当赵王看着手中的和氏璧时,也不禁感叹: “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这和氏之璧果然天下至宝啊!1 {" L9 Q0 T! U4 [% Q8 Q; r
可是,开心的时候没有多久,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就被秦昭襄王知道了。
8 W6 J3 H) R" a/ J3 i$ y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渐强大,秦昭襄王更是在公元前288年自立为西帝王,企图吞并六国,虽然愿望没有达成,但是野心也没有因此退却。
3 I6 [$ M; N+ }! C6 L在得知天下所共传之宝和氏之璧竟然落到赵王手中,他心有不甘,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和氏璧弄到手。为了占有这天下至宝,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2 v" v$ p4 I! j' ^% w: p  V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于是,他立刻修书赵王,希望能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之璧。, q# h* V2 Q: k2 p9 Y
赵惠文王得到消息后,心中很是不安,于是召见群臣打算商议对策。然而,朝堂之上,大臣们莫衷一是,这让赵王很是烦躁,挥手便要退朝。6 z) t2 R5 U4 C3 a
3 N, l$ K/ j& l* x; f

" r; N, i- z3 K" C( |就在这时,大将廉颇站了出来:“大王,臣有话要说/ n/ ^) g. D1 t& Y; K: {8 p
赵惠文王见状,连忙问道:“廉颇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 g# [6 c( m& v- H廉颇也不避讳,直言道:“大王,秦国强而赵弱,若是不将和氏璧给秦王,秦国必定会借此挑起事端,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8 u! ?8 O- R: t7 k7 ]* F7 @' c赵惠文王心中也有此顾虑,于是问道:“依廉颇将军所言,若是寡人将和氏璧交出,秦王又不给城,该当如何呢?
) j* h5 H5 A. Z4 N廉颇被赵王问住了,只得拱手道:“这?臣也没有什么好主意。1 O/ b7 g4 K% D+ i, M# n0 \
廉颇的回答让赵王有些失望,朝会不欢而散,赵王为此每忧心忡忡。此时,一个名叫缪贤的宦者令得知此事后,立刻求见了赵王,因为他门下有位门客能够解决此事。/ h4 b) g4 S2 u) b, e' {2 u6 U
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们都会私养门客,其中门客数量最多的无疑是战国四公子,据说,他们私下招揽的门客竟然达到了三千之数。; t5 N& x3 ]2 y" @- H
而宦者令就是宦官的领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会花钱招揽一些门客为自己出谋划策,而这位宦者令缪贤举荐的门客不是别人,正是蔺相如。
% c3 e( w; q6 {
; l* f: t1 b7 L9 t# c& _1 ?/ r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3.jpg
, B4 L- z! R4 P' Q1 J5 g9 j
听到有人解决这一难题,赵王喜不自胜,立刻召见了他。% C7 p0 ]+ y5 Q2 R! N" |! I$ n' K
大殿之上,赵惠文王看着眼前的人问道:“秦王想用十五城来换和氏之璧,可以答应吗?. r1 E4 z3 `. B, S1 C& a
蔺相如斩钉截铁地回道:“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 c8 I+ }& i' ]0 l6 f
赵惠文王又问:“如果秦王得到了和氏璧,不给寡人怎么办?
% L# d3 e# a0 X; \5 E! x1 f9 d) @  u. p蔺相如回道:“秦王用城池换和氏璧 ,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若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那便是秦国理亏。我认为,大王应该选择给秦国璧,如果秦国不给城,那么天下人皆会耻笑秦国国君是个出尔反尔的奸诈小人。
4 _8 C3 S) J/ A+ \" O赵惠文王听罢,点了点头,又有些犯难:“可是,应该派谁去呢?. U: ~' i4 ^: a. }
蔺相如继续回道:“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我愿意护送和氏璧出使秦国。大王放心,和氏璧在,人在,如果秦王拿了和氏璧不给城,我拼死也会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 H+ ^# A$ F4 N" j% L, M2 X赵惠文王思索良久,最终同意了蔺相如的意见,随即派遣仆从和护卫陪同蔺相如出使秦国。
; _8 n# h2 s$ F
# d! i6 g  I4 [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4.jpg

9 y9 q( X9 Q) R1 C/ o4 G0 n, S0 V蔺相如来到秦国后,秦王听说赵国将和氏璧送了来,非常满意,立刻召见了蔺相如。3 o" [/ F, F2 W) E3 `9 F, l
蔺相如面见秦昭襄王之后,立刻恭敬地献上了和氏璧,秦王反复观赏着手中的和氏璧,不由赞叹道:“果然是天下至宝,这便是天下所共传之宝和氏璧,如今,寡人终于得到它了!- ]* U2 T) H* J4 {1 O
蔺相如见秦王只顾着高兴,绝口不提换城的事情你,于是心下一动说道:“大王,据臣所知,和氏璧有一瑕疵,请容臣指给大王看。* b1 f7 H- A, W& ]
秦王不疑有他,立刻让宫人将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只见蔺相如拿着和氏璧,转身便向殿中的柱子冲去。
. [1 ?: q% R( Z6 ^5 I- |6 {% H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2 W( J7 _3 B0 a  h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3 r( K6 z& ]+ O4 C" x: h+ g# M
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假装要将其砸向柱子,怒气冲冲地说道:“臣来到秦国,赵国的百姓担心秦王言而无信,劝阻臣不要来,我曾严厉地回绝了他们。可现在看来,大王根本无意补偿赵国十五座城邑,大王若是一定要逼迫臣,那臣的头现在就和这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s3 [: F7 x0 O0 v

# b( C# L7 o4 n* X5 g- e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5.jpg
. Z* q1 ]9 q+ \0 Y
秦王见状,只得服软道:“先生,有话好好说,十五座城可以给赵国。2 j0 \( `% }9 q+ h! D. Q  }8 J' v
蔺相如得到秦王的承诺,更是斩钉截铁地说:“好,臣相信大王会信守承诺,和氏璧是天下至宝,赵王敬畏您,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日,希望大王也能斋戒五日,如此臣才敢献上和氏璧。
3 X' N* w3 _- [- o" v秦昭襄王明白,此时不能再激怒蔺相如了,不然他真有可能将和氏璧撞碎,他死了是小事,只是可惜了那宝贝,于是,他急忙答应道:“好!寡人答应你!
. E0 S0 Y/ S! `" O* k- n蔺相如回到驿站,明白虽然秦王答应斋戒,但只是缓兵之计,绝不会把城池给赵国,思来想去,蔺相如立刻找来手下,命他就爱那个和氏璧偷偷送回了赵国。
2 R4 o) \; r6 v; j: w, D: Y五日之后,秦王斋戒完毕,再次召见了蔺相如,想让蔺相如再次献璧。1 A/ F: k9 F# ]) k
没想到蔺相如却说:“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君主,却没有一个能坚守约定的,臣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对不起赵国,因此已经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2 k% p2 a0 S- @4 V# y7 e0 k2 @

; I$ i* N1 R+ M" q- u" O5 [1 M: ~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6.jpg

! V. `& i* }; V! x  d5 q秦昭襄王听到和氏璧已经被送回了赵国,正要发怒,就听蔺相如又说道:“秦强而赵弱,大王派人出使赵国,赵国会立刻奉上和氏璧,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 M1 U8 _& E6 q8 Y
秦昭襄王听罢,拍案而起,就要处死蔺相如。
$ z4 x+ E2 k6 A" D可蔺相如仍不为所惧道:“臣知道欺骗大王难逃一死,臣甘愿赴死。
2 b- M5 H- M2 \蔺相如如此说,秦王却陷入了两难,杀了蔺相如也终究无法得到和氏璧,还会因此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关系,得不偿失。
3 [( s! M: [, M6 c+ [思及此,秦王只好命人将蔺相如送了回去。0 J. \* y9 i8 R% C
蔺相如将和氏璧从秦国安全地带了回来,也没有辱没赵国的威名,这让赵王十分开心,将蔺相如加封为上大夫,而秦国也再没有提起换璧的事情,换璧风波不了了之。
/ Z& C& ~* w7 z6 z) O7 z9 ^6 ^: L6 Z8 r# o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7.jpg
3 I; G3 v9 x; l
然而,秦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L% R& L; q! n+ |
据《史记》记载:7 g4 c; k7 N' W' G6 K5 v# a& ]' D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
& D- P% R. D+ q( |+ Q& \6 k5 `0 P9 M
秦王下令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又再次下令攻打赵国,这次杀了两万人。杀人立威后,秦王便邀请赵王前往渑池会盟。
( ?. ?7 l2 `# I  W; y* V% x得到消息的赵王十分惶恐,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就曾被秦王以会盟的名义扣在秦国数年,直至死在了秦国,这件事不过数年而已,他实在怕重蹈覆辙,只得找来群臣商议对策。2 W+ t. Z0 p5 W  x; k  m7 W
廉颇听闻此消息,立刻向赵王谏言:“大王若是不去,会显得赵国软弱怯懦,一定会受到其他国家的耻笑。
$ t6 k, ~! H$ N0 m1 B赵惠文王听罢,叹气道:“如此说来,寡人只好一去了。
) d4 h# w9 r( V: w- e蔺相如见状,上前说道:“大王,臣愿意陪您一同前往。1 T5 S; @  W: p5 N
赵惠文王见蔺相如愿意同往,心安了许多。
  x9 X6 h+ o/ @) V2 s9 G4 F: m: E' U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8.jpg
( W: e5 a" x# o
廉颇见此情形,说道:“大王此次出行,一路行程到会见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若是大王三十天之内没能回来,请允许我立太子继位,以便断绝秦国的念头。
5 B+ b% C3 i8 f) r7 f7 D0 o0 Q赵惠文王为大局着想,答应了廉颇的请求。3 o: J$ g: F6 V- A3 R5 z2 N
赵王一行很快就到达了渑池,只见秦王在渑池大摆宴席,招待了赵王,正当众人喝得尽兴的时候,秦王突然示意歌舞停下,让赵王弹琴助兴。( k% F# K5 \- K
赵王没有拒绝,立刻弹了一曲。可等赵王弹完,秦国御史突然上前大声宣告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赵王为秦王弹琴助兴。
7 C- d. S1 J* W' i1 z' p! [, X5 p此言一出,赵王大为震惊,蔺相如也十分恼火,他立刻起身来到秦昭襄王面前说道:“大王,赵王听说您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臣献上盆缶给您,借此互娱可否?1 R# X% }8 o, U( e! e3 d7 Y
秦昭襄王闻言,不可置信地问道:“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i% S, M' _* U" Z* q9 Z
蔺相如却不为所动,仍旧将盆缶递到秦王面前,请求秦王敲击演奏,然而秦王就是不动,一时间场面上火药味十足。: {3 w2 q3 @( j6 p" G3 m3 B7 q- z( ?. W

1 v' t+ o4 F/ \; {& ^2 K, K$ E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9.jpg
% M2 j4 c) S1 ^9 e9 B, u
蔺相如见状,不紧不慢地说道:“我现在离大王只有五步之遥,大王若是不答应我的要求,在这五步之内,我拼着脑袋不要,也定当把项里的血溅在大王的身上。
& x2 @0 H0 T- k/ X6 \秦国士兵见蔺相如要挟秦王,上前想要杀掉蔺相如,却见蔺相如大喝一声:“我看谁敢!
% w1 U" U, v# R" W8 p% p秦王被逼无奈,只得悻悻地击了一下缶。
: B$ l% C2 S9 ^蔺相如随即大声命令御史道:“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 c7 n2 W  v9 k4 g) y/ Z) `' w最终,宴会不欢而散,自始至终秦王都未能占上风。秦王也明白,此时廉颇必然部署了大批军队防范着秦国,终究是不能扣住赵王,所以即便心有不甘也只得将赵王放回赵国。
( B' i0 ?- T; E+ n赵王依靠着蔺相如有惊无险地回到了赵国,立刻将蔺相如拜为上卿,职位一跃在廉颇之上。) o1 Z5 o# ]' K) ^+ [) }$ y
赵国的危机再次化解,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廉颇对蔺相如的升职颇有怨气。# |9 ^8 C2 ~$ _/ g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蔺相如刚对付完强大的秦国,本以为之后的仕途会一帆风顺,没想到又遇到大将廉颇对他不满,那蔺相如又是如何化解和廉颇的矛盾的呢?
5 t# C+ b; A9 `  [$ V; f1 K( d* e4 q$ ~- `# ?  S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0.jpg

; _+ ^) o" Y* L/ h# `+ a02% B$ z6 E$ f7 ?9 K* |8 f# b; t

/ V7 I! i0 A$ @" b将相和
4 Z  Z& ]. p$ F0 v) x: f4 r- Y5 L! H/ ~/ U5 t* G, v
这夜,王宫之中歌舞升平,所有文武大臣都悉数到场,庆祝赵王平安归来,唯独少了廉颇,赵王只得将宫中的御酒赏赐给廉颇。7 x& f- _; p9 ~' h& p, ?
此时的廉颇正一个人在家喝着闷酒,他能想象此时的王宫大殿高朋满座,蔺相如必定是如鱼得水,一想到他一跃成为自己的上峰,他就苦闷不已。$ _4 C* z: x( H" e2 ^
廉颇的手下看着廉颇喝着闷酒,便上前小心询问。一听,原来是因为蔺相如升官,并且官位在廉颇之上,不仅没有劝说廉颇,反而添油加醋,这让廉颇的不甘心一下子被点燃了。
0 Y! E) `  u. b% w% N, @& G) o9 j6 g他将酒杯重重地掷在桌上,厉声道:“够了,我乃赵国大将,有攻城略地之功,他蔺相如只凭口舌之功,职位凭什么在我之上。况且他本就卑贱,这让我情何以堪?见到他,我定当要羞辱于他。
/ y8 y. A4 i% f打定主意之后,他便开始寻找羞辱蔺相如的机会,然而左等右等,蔺相如也没有来朝堂,这让廉颇十分疑惑。
; V+ }' a$ o/ O( [% u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 L2 Q9 l$ B* |1 [3 Y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l9 m1 o. E, d

5 p' ?+ Z7 a5 F2 t  v. n/ v2 t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1.jpg
$ {' [, D/ p# u$ }5 p' @
原来,廉颇说要当面羞辱蔺相如的话都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所以,蔺相如干脆称病不上朝,就为了避免与廉颇碰面。其实说到底,蔺相如被廉颇怨恨也很无辜。9 }4 ^3 p* Y6 L7 c0 q2 d
渑池会盟上,为了保护赵王不被秦王羞辱,不惜豁出性命与秦王对峙,保住赵王安全回到赵国后,得到了赵王的封赏,却又被廉颇怨恨上,蔺相如也很无奈。
; h( V' V- F1 x) q" r然而,天天躲着不上朝也终究不是办法,但是蔺相如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只能一直忍耐着。& X+ W6 ]9 v8 M
这天,蔺相如像往常一样走在街上,远远地便看见廉颇怒气冲冲地朝自己走来,蔺相如见状转身便要走。
% [# v6 x/ h; E: m# [' D: [只听廉颇大喝一声:“站住!你跑什么?! L2 }0 l+ y( R/ {
蔺相如只得敷衍地回道:“廉将军,我突然想起家中有事,先走了,对不住啊。
  P" K; W) v2 Z" S9 W- V说罢,蔺相如转身便疾步离去。
% q( F1 X. K9 k+ F6 ]廉颇见他如此行事,不觉讽刺道:“果然是卑贱之徒,就知道躲闪,今天算你走运,不然看本将军如何羞辱你。
& d/ A& D8 V. x) {8 S$ }/ ^4 d  i
/ A1 n9 O5 V) H3 Y3 ~" o4 ?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2.jpg

8 c9 H* p1 ^/ M  ]" y. \. Q6 {蔺相如就这样躲过一劫,但是他的这一举动传到了手下的耳朵里,让原本对他恭恭敬敬的手下也心生蔑视和嘲笑,这让蔺相如十分郁闷。. R* m+ t. J# |* q5 ]$ m
这日,一个手下因为看不惯蔺相如胆小卑怯的行为,前来与他辞行:“大人,属下是来请辞的,请大人允准。
+ [, E, R  Q! q; Q5 i! [' f; |蔺相如疑惑地问道:“你为什么要走,是我哪里做的不周到吗?
- R2 H, S1 ^- a7 q手下听罢,如实说道:“属下是因为敬佩大人的德行而来投奔,可如今,您见了廉颇将军却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没想到您是如此鼠胆之人。7 E3 S* Q$ P: @4 `- e
蔺相如闻言,也不解释,问道:“你说,廉颇与秦王哪个厉害?
& e* y- {; T  S) G$ ]- U8 }手下虽然疑惑,但仍是回道:“自然是秦王。
, U" Q3 H8 h# r* J蔺相如继续说道:“秦王气吞八荒的威势,我蔺相如尚且敢在他的朝堂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难道我会害怕廉颇将军吗?我知道,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在,若如今二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忍让是以国家之仇为先,个人恩怨为后。; w% c# g  u" ^
手下听了,心服口服,也不再提请辞的事情。
% K) j! n! f8 x' r) ]' ?& Q- m% b) M7 O0 ~; R$ |, m3 Q/ w2 B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3.jpg

# y  ?3 V$ E7 V! R! F) {+ j! D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了之后,心中五味杂陈,羞愧难当道:“这样看来,我才是那个争名夺利的小人,来人,将我绑了送去蔺大人府中谢罪。% r9 h$ V( s) Z8 k. I/ w6 ~
当天,廉颇便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中复跪下谢罪。他朝蔺相如赔罪道:“大人,我乃是粗鄙之人,承蒙大人宽容避让,我却执迷不悟,想要羞辱大人,我今日是来向大人请罪的,请大人定罪。
  J0 U& L( t+ p6 M" ]" z  n蔺相如见状连忙将廉颇扶起,欣慰地说道:“廉将军请起,您并未羞辱于我,今日能解开将军的心结足矣,从今以后,你我同进退,共荣辱。. T- j$ I9 e# p8 o0 s4 X7 P
据《史记》记载:9 h" o1 m6 a( F4 T! g+ ^$ t, F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r( t# ~: a- k0 R
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好,二人终是成为了知己。此后,二人合力,将赵国打造成战国晚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 l" m$ u+ [( d4 H" W, r" Z9 @2 E& i6 z7 G' U1 N+ I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4.jpg

% f9 H" \% \1 d( ?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率二十万秦军进攻韩国上党郡。此时,上党郡守冯亭正在草拟一封献城投诚书,但是,他献城的对象是盘踞在北方的强国赵国
. r) W1 L  N$ i6 k' I  Y" C/ a4 Q/ P此时赵国的君主已经是赵孝成王,他接到冯亭的投诚书后欣喜不已。上党郡物产丰饶,军事战略地位更是举足轻重,若是能将上党郡吞下,赵国的国力便会更上一层楼。# B2 @3 T3 `% f) I$ [
可是,另一方面,赵孝成王也畏惧秦国的实力,害怕拿下上党会遭到秦国的报复,举棋不定的时候,他找到了舒服平阳君赵豹商量,但是赵豹却不同意接收上党郡。# @7 q  D+ V) @6 s7 r
赵豹的理由很简单,上党郡如今已是秦国的囊中之物,若是赵国横插一脚,肯定会引起秦国的不满,到时候,赵国未必能讨到好处。3 ^! B* Q) V" l" o
听了赵豹的话,赵孝成王也有些犹豫,可是他还是对上党郡蠢蠢欲动,不甘心的他又找到了平原君赵胜商量,赵胜则认为,到嘴的肥肉没有不吃的道理,这可是上党十七邑啊!2 P+ U6 N6 B  H5 ?! l! R9 O
9 X+ z" S: s# u$ m. i1 m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5.jpg
+ a6 j& V$ Q/ z1 T) w1 F1 k( R
根《东周列国志》记载:
6 n% Z* g! [: b6 K, b
发百万之众,而攻人国,踰年历岁,未得一城。今不费寸兵斗粮,得十七城,此莫大之利,不可失也。) T. ~% L' L/ m; t0 c; u# l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战国七雄中,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两国的军事水平不相上下。但是,秦国因为商鞅变法的成功,政治水平大幅度提升,而赵国却落于下风。1 r- B1 M- ]. V8 K3 ^
而赵国想要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接收上党可以在短期内为赵国增强国力和军力,到时候,和秦国一战定天下,也是有胜算的。$ @1 T1 u5 N* q1 }' O  c3 O& _
赵孝成王决定接收上党郡后,也知道秦国不会善罢甘休的,为了防止秦国进行军事报复,他想要派遣一名大将去镇守上党郡。$ j4 f3 D! a  O! i7 p) Z3 W( l
赵王问平原君,谁能抵挡秦国战无不胜的武安君白起。平原君举荐了老将廉颇,说廉颇虽然打仗不如白起,但是主动防御应该也能应对白起。
; H9 I$ o+ y- C* @. l2 x于是,赵孝成王就派遣平原君去接受了上党郡,同时让廉颇同去镇守。
/ T& K6 k$ e- S1 C此时,白起的二十万大军正在城外排兵布阵,准备一举拿下上党,没想到突然接到了秦昭襄王紧急撤兵的命令,这让白起很是不解。; k) \+ l1 |& P9 ]/ t8 [
2 x' E2 F  ?$ o( U3 R/ _0 b# y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6.jpg
, e; D' K" Q% }" ^) _5 _- u
原来,秦国丞相范雎得知了上党归赵的消息后,便劝说秦王撤兵。因为赵国接收上党后必然会实力大增,又有老将廉颇镇守,讨不到好处,不如休养生息,再找合适的机会。6 ~7 W* D; r3 }0 J; }. S. B
然而,白起对赵国横插一脚的行为很是不满,他咽不下这口气,一再请求秦王能让他发兵长平,与廉颇一较高下。可是,秦昭襄王也不愿冒险,最终还是命令白起班师回朝。# p8 b+ }- T+ }0 e3 S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这样,秦国厉兵秣马整整两年。公元前261年,秦昭襄王倾全国精锐之师五十万,向赵国长平进发,想要一雪上党归赵之耻。
1 C; _* k6 ?: T2 g  W5 P7 c面对秦国的五十万虎狼之师,赵国也不甘示弱,赵孝成王命廉颇为将,同样率领五十万大军,布防于长平一线。
! F& N; s# f/ B  f  T& [) ^% f一时间,秦赵两国百万雄师汇集于此,兵甲遍布长平,一场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争即将打响,史称“长平之战”
$ O* [# n! u* o- I& L此次出征,秦国先是派出大将王龁,王龁率领秦军长驱直入,连破数城,一直打到了长平城外。
% J# ]& G& P" W+ R2 Y而此时,老将廉颇稳坐城池,他没有贸然出兵,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城墙加高加固,任凭秦军在城下如何叫阵,他都稳如泰山,丝毫没有迎战的意思,双方陷入了胶着的相持阶段。
5 f& ~) Z: v$ j3 H0 S$ p, n" ~: j$ b- I- Q2 ~$ j2 h% m7 u) D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7.jpg

3 m/ N9 N, @/ |$ ~; a廉颇的固守之策在前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双方僵持了一年,秦军都毫无进展。- k+ Y. h0 l9 v) i
可是没过多久,赵国都城邯郸就开始盛传廉颇老矣,无所作为的流言,很快这些流言就传到了赵孝成王的耳朵里。
- K! W$ V9 v5 ^1 o$ y: L4 s赵孝成王对廉颇只守不攻的举措很是不满,以为他是惧怕秦军的威力,不敢迎敌。但其实,这是秦国丞相范雎的反间计( I# w$ K7 s$ O0 Y: {9 G$ i# J
他买通了一些赵国官员,在邯郸大肆诋毁廉颇,颠倒黑白,挑拨离间,而这也恰恰点中了赵孝成王的死穴。3 Z# z: U6 Y! b7 S
当时,赵孝成王因长平之战过度消耗国力而忧心,为了避免战争继续僵持下去,也为了尽快和秦国做了了断,赵孝成王换掉了年迈的廉颇,换上了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3 `, p9 u5 K5 q" Z而此时的蔺相如年事已高,身体被病痛折磨着,当他得知消息后,多次劝说赵孝成王收回成命,都被赵孝成王拒绝了。
  X1 I* S/ ?( Z, O& \最终,白起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杀赵军四十五万。赵国战败后,蔺相如也在痛苦中去世了。
3 K! c) F! W' H0 T7 G( V7 E  r! l" r) N& |. @- \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8.jpg
& @; r/ U) y# R& ~4 k, s
03
" f, R* f: I6 ~  s6 Q7 d
6 t4 [! z4 Q+ d+ L5 V最后
( T* a; Q0 E; l! O
6 m& A# r! h8 B8 A$ i% R8 S& g4 s# B战国时期,无数尸山血海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奇霸业。历史的齿轮悠悠转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终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 l3 ~4 c% J& K0 F然而,在那片混乱的历史中,蔺相如与廉颇,一个谦逊忍让,一个知错就改,用自己的行为谱写了一场负荆请罪的故事,用自己的内心演绎了将相和的佳话。
* \. x& G  L8 a" V) W) l可是,随着赵惠文和蔺相如的相继离开,到赵悼襄王继位后,廉颇的仕途也不再一帆风顺。这位赵王生性多疑,他任用的宠臣郭开则是赵国灭亡的第一“功臣”。* ]. f' W3 r1 v( n1 f' o
郭开受到重用后,为了自己的地位将偏颇排挤出了朝堂,廉颇见自己不受重用便移居大梁,这一住便再也没有回去。) I& _3 R/ k# K# z+ W3 Q( q
可当秦国恢复国力,准备统一六国的时候,赵王终于想起了廉颇,可这一切都毁在了郭开的手里,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道尽了廉颇的悲哀,也道尽了赵国的悲哀!' S6 R" e6 @" Z- n+ l7 \
) ^% G( M* U3 V, o9 x/ ~/ f! Z
“将相和”的悲惨结局: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死不瞑目,廉颇流亡异国-1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