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定的资产,你会选择移民还是留在北上广?

[复制链接]
查看1678 | 回复20 | 2021-5-17 21: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有一定的资产,你会选择移民还是留在北上广?
虚空一粒沙2017 | 2021-5-17 21: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选择移民的。
: f1 {# b4 I3 A8 G/ G) s8 t! J  ^# J北上广深是很好,可是内卷的压力下,我更希望找个小点的国家,至少个人的生活压力不那么大了。
tantan96 | 2021-5-17 2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匿了。
4 k2 {5 u4 p# G. f. b8 Z3 n1 y先回答问题,本人选择了卖房,打算移民。
" \: q3 w- j5 ~' H$ z具体经过如下:
) k9 @5 R' v1 |! R7 y本人上海土著,码农。0 a1 H0 \: X/ N0 Z& ?" ^
之前有在日本工作经验,去年来到东京就职,今年(2018)年初的时候置业。
: o  b  d- ^  O" a* l9 i0 K; l7 i0 p, p7月份,把一套刚满2和一套外地的房子卖了,现名下一套都没有。" p+ U" U& R1 j, t) n8 {" Z' _9 O
现在在看东京不动产,打算投资个几个小户。) o0 g! C) l8 Y4 c, }( a9 B
选择的理由:
, Y2 @/ S6 F. N. ^& j1 c7 F
    环境不佳0 S: L2 c1 q6 V6 ?+ e
    工作环境
    ) j. n9 w: [" F1 Z* |适应不了国内的996。个人因素居多,已是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抱着少掉头发多活两天的心态,完全抵不过外来年轻小伙的鸡血式奋斗。。。选择逃离
    , a. `+ K: w$ y* _如果把工作比作一场摔跤,亲身经历的感受总结下来,日本工作好比相扑,有规则有礼仪;国内的就是无差别无规则泥潭乱斗
    : J. T# x# o4 x5 p; h2 l" V  C1 T二手房环境; |3 @2 r6 W# U/ x8 `
    政策变化,多,快。理解国家处在上升期,法律层面很多不完善,根据实时情况需要调整,但是,不停地学习和理解政策的变动,遗漏一点就可能产生致命的投资错误,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恐惧。。。。选择逃离  (关于这点还有很多想吐槽的...不敢不敢...忍住了不值这价
    # s$ T+ u2 {7 A' V. J: O国之强大的简单原理在于他国的资产以某种方式转移到自己国家。
    , c% ^& Q, Y* V! d: S- t要想他国人民投资国内房地产,那就要把房地产投放到全球角度分析,如果有1000万人民币,愿意买北上广的房子还是东京纽约洛杉矶?
    # N7 ?& c1 b) a# M& M" s: q就我对比所看,不讨论刚需,国内的真的不值这个价。我始终认为,国内的人还真的不明白,140万刀美元或者1.6亿日元意味着什么。。(关注的人多了再细谈)- c  \! Y* y- N) z* K8 q7 j) L5 K
    当买房这场全民运动到结尾的时候,必然会回归理性,回归到世界的价值而不是中国的价值。至于怎么回归,看看最近汇率?& g/ X% }% K+ x2 |2 A
<hr/>2018.08.31 19時
! [9 V/ I% S$ q# U, R$ {2 K每一条留言我都看了,非常感谢各位赞和收藏,还有不少朋友的建议。1 x2 E. m6 y$ B+ t5 v% ]
更新一下,回答几个问题和谈谈最近的事。
3 |+ Z$ y# k  R) I# d: y
% J5 a: e: Y* @$ s1 b; t! v回答问题1 f% y* H0 t6 H) i6 T0 g3 m
1. 为什么匿名7 g5 F) g! S4 v4 X5 k  ^
   怕网络暴力,抱歉几位想私聊的。: d3 i, U3 V* n. q
2. 为什么不选美澳加新7 X$ y) e  H0 S7 @" E8 c) G- m8 _
   个人能力不行,没得挑。钱也不够,投资额不达标
, Q# ]3 T- P. c4 `   就个人去美英的旅游经验。离得远,吃不惯,这两点产生抵触。种族文化什么的,没生活过不评论。正好上周电梯里遇到个澳大利亚小伙,住我楼下,下次遇到问问澳洲的好与不好的地方。. L7 ^- n/ u: B5 d, q: c
3. 钱怎么出去的
' f& F3 [6 D8 r& m! B5 k$ k9 O    再匿名都没用,上面想知道不过是一个电话的问题,请大家理解我不回答这问题。5 q2 _' k1 o" f7 F: H
4. 1.6亿代表什么2 z, C! F; A% M
    政治家算日本工资高的工种。
  e4 O3 x8 A. c9 d, k# A4 p: x
    17年12月的新闻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内阁成员近日公布了11月第四届安倍内阁启动时持有的资产,其中人均总资产额为9259万日元。
最近的事6 e2 f" M" d3 e; d
   看中两套小户带租客,近新宿。一套刚签,老婆表示依然对条款的细致程度感到震惊、 依然没见到卖家(保护隐私,律师出面)。别说律师了,最好能跳过中介直接面交,这样能省不少钱的买家卖家,在国内亲身经历遇到几次,所以觉得不占少数吧。还有一套下个月初。
6 X- K5 o" y& X- X$ Q; N* E: t
4 ~2 N9 ^. B$ x. a公司码字,可能的话,下次更新上点图。周末愉快..8 Z* l( |7 `/ v4 C
<hr/>2018.09.10 13時
$ [5 |- O. O& ?/ T- ?非常感谢各位点赞支持。
8 i7 L  [2 F* X7 W! @, M评论里有朋友问关于地震的看法。虽然有点偏题,但我还是想谈谈这点。" q1 |; S  U* L: t$ t2 k" B; y
最近一篇李治中博士的关于癌症的科普文章在朋友圈流传。看完受益匪浅,同时感受到很多想法是可以类比到地震的..
" H: o/ o: G5 \5 U6 W1 `' F5 F很多人听到,地震癌症 词汇,脑中自动就和死亡画上等号。然而现今的科学其实已经有很高效的应对手段,更何况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大国,地震的经验有几百年历史,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先进的技术。国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做好预防工作是对老百姓安全的保障。/ K1 B* z% g; A7 L3 T4 M
以下简单谈谈我对日本的地震问题的看法。
$ ~+ ]2 D! X" y7 ~6 t
    建筑( k: T* o( H9 y# v( Y0 K# o
    1981年,政府颁布【新耐震基準】条例,房子需要严格按照新条例建造。新条例颁布后发生过两次7级以上大地震,我就直接用日本网上的数据,应该都看得懂。
    9 v3 p; @- W! ?! i7 p( ~# o
【東日本大震災】; O% W. D% L3 o2 p* V7 S9 q
・棟数は85,798棟、管理戸数は 4,295,636戸9 \, [' u5 }% e5 [
・大破は0棟、中破は61棟(0.071%)、小破は1,070棟(1.247%)
& D  h2 p( f! [9 ?- k# w【熊本地震】; q; B) I% w3 i4 f) k" i, D- B
棟数は7,610棟3 ?. g; T' Y/ `  h  L4 f
大破は1棟(0.02%)、中破は5棟(0.08%)、小破は151棟(2.53%)
熊本倒塌的1栋房子是70年造的房子,因为地震而倒塌的新条例建筑是没有的。+ A/ p0 W* ?, d/ F
房屋在售卖的时候也会说明能抗几级地震。若谎报级数,一旦坍塌地产公司是要赔得倒闭的,所以写着抗6级,基本是按7级造,免得有扯皮。因此我也倾向于投资大型房产公司的新基准的房子。
. u! j2 |' k! M1 O# U% A2. 避难措施6 v, N& r- X# V  ?& I" n' S
按区域都会划分对应的避难所,当灾害来临的时候,民众如果需要逃生知道该去往何处。避难所在学校教育、入职、房屋购买&租赁的时候一定会说的。我虽然经历过东日本大地震,但还没去过避难所,没有切身的经验可以说,但至少地震如果发生了,我知道该干什么和去哪逃,也不用担心因为恐慌情绪而被人踩死。, |3 f$ }& i7 X0 S
3. 地震引起的其他死因+ I( p: f1 |/ W4 r: \
其实我个人觉得纯地震已经在日本震不死人了,更多的死亡原因是地震后的二次灾难。恐慌情绪,火灾,水灾,食物不够,避难所太冷,避难所不干净(真有,感染。多为老人)等。其中恐慌情绪是人为因素同时伤害极大,详参唐山大地震。6 Y& }7 G5 E. c5 n' K3 x
个人觉得,死于无知是一件相当可惜的事情。做好知识的学习,灾害的准备,地震不过是回马萨机,翻个身继续睡。7 k7 B' E, N) d: j8 ]; _1 c5 N3 ?$ u

$ t$ \! F/ K; n顺便一说,刚搜资料,看了下wiki地震死亡排行榜,表示有点惊讶的。
8 x2 M0 o( L% v% p 如果你有一定的资产,你会选择移民还是留在北上广?-1.jpg <hr/>2018.10.02 11時
5 G2 |( `9 q+ Z! l( R) K最近一直出差,跑了日本好几个地方,正逢国庆节,想说说一点。7 x1 L5 m* w5 l# a5 t0 {
东京不远处有个地方叫 横须贺(神奈川县),因为也是第一次到,起初并不了解。
8 `' V. r7 ]* l+ k前一天晚上和同事喝酒,聊起这边路上遇到不少黑白老外,是不是个旅游景点的话题,被告知,其实这横须贺吧,附近有个美军基地,军舰就停在在横须贺港湾。结果第二天早上吃早饭,酒店正对就是。手残拍的不好,多多包涵。; ~; t2 ?- q3 ~9 u7 J
如果你有一定的资产,你会选择移民还是留在北上广?-2.jpg 拍完后,这宽阔七车道,贴边小高楼,临海临河的照片,恍惚间给我一种身处上海外滩的感觉,当然繁荣度是远远不及的,但若想一他国军舰停于外滩边上,作为上海人心中多少有些不快,也不禁想到前晚同事说起这事时,笑起来多少有点苦啊!
6 B5 Z$ k5 ]' A# w& |& N<hr/>2018.10.10 17時$ z5 J' z0 ]9 Q% b0 B- o" t
回答下是否会想上海以及谈一下日本的生活感受...! C* E. t' Q8 B5 f
● 是否会想上海?$ G0 \3 U5 L2 T2 x5 V
这问题我也问过自己的,肯定是会想上海的,但具体的来说,无非就是回来看看家里人,看看好兄弟好朋友,吃吃生煎小笼。但暂时不想回来工作生活的。所以一年飞回来个三四回,思乡情节基本也就没多少了,但父母的养老问题还是个悬着的课题。8 V( A* J3 s! o, k& M8 s% w8 i
● 日本的生活感受) k4 ^0 _! z& E; {
我看到过日本很好的地方,也经历过和日本人吵架对骂,差点打起来。吃过亏,进过坑。所以自认还是很客观很平常心的看这个国家和人。
. A* w/ F. g( P! o( R个人的体会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在这个国家的现阶段想过得舒服不难
& r, q7 J# c; i2 D1 i9 v: @一技之长不只是什么专业知识,会颠勺的大厨,会书法会太极拳会开拖拉机都算。技术越厉害需要的日语就越少。要是还会英语,基本整个社会都是供着,才不管是哪里人。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样,利益至上。特别是东京,本地人本来就少,多是地方来的人,更多的是外国人。所以观念比起地方更开放更包容也更利益。- V$ ^$ q8 K) ]3 I  ~
个人而言,还是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的,周围人能力不一定行,但比较认真,客户供应商淘浆糊的也少...$ _7 W# U9 f, w, a4 y
工资不高,工作强度不怎么大,基本保证双休,不怎么加班(这也是我找工作的条件)生活过得去,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或者参与些新活动。
: i  p; k; }' A! n, b4 j! A下图就是上周末去参加了个花道展....个人很喜欢的孔雀...手残拍的不好,多多包涵。
* y' j0 j( R) P 如果你有一定的资产,你会选择移民还是留在北上广?-3.jpg <hr/>2019.07.31 12時* M4 M# |; o! C% f
很久没上知乎,各位评论都看了,感谢祝福鼓励的朋友们,生活不易,互勉。
& C. _$ V3 `8 W0 S也感谢批评的,并没有扣上多大的帽子,不过是对本人智商堪忧的吐槽。
2 O5 R/ Y) Y% c! c贴段鲁迅的,够辛辣。
% E& c, Q5 D" Y( c. u" ~& A4 J
“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最近确实很忙,出差多,项目急。但整个重心还是在家庭,因为下个月四脚吞金兽要出生。
- j5 N8 Y! H0 x4 O1 w$ V+ `日本生孩子普通的大概60w日元左右(人民币4w),依靠政府的补贴差不多能抵扣 2/3 ,每次的产检也有少量补贴,孩子出生后能从政府拿奶粉钱。
. U3 {$ T$ G! q3 e日本有些医院只负责健康检查,不提供生孩子和坐月子的,称之为诊所可能更准确点。朋友推荐了一家生孩子和检查一体的医院,可以省去些周转的麻烦,也不是热门的,电话可以直接预约第二周。热门的需要提前2-3个月,且都离得远,不作考虑。& W1 k3 J/ b2 s0 ^  l5 R
上班溜出来两小时陪着老婆做产检,每两周一次。28周就能知道性别,b超完能拿到宝宝照片,一如既往地预约 - 检查 - 预约下一次,起初来日本不习惯这种预约的我现在也觉得顺理成章,按照日程做,等着医生喊,不用争不用抢,岁月静好,老了。' |- H% Z% D3 E9 G
<hr/>2020.07.07 16時
6 k# W" [! h  k; \看见有朋友留言问最近如何,想想距上次更新也快一年了,更新一波。。
9 `* j2 _' M7 r9 M. U8 w) V+ o日本的疫情没有中国式雷厉风行,催促民众自觉自主自肃,成为了对应的手段。幸好日本国民性还是温和保守为主,没有发生欧美的爆发增长,到6月上旬人数已经控制在百人以内,因此政府开始解除禁令,各大公司可以开始陆陆续续出勤上班。但这几天东京人数持续破百,也不知道是不是第二轮爆发前兆。% b1 j3 q+ y/ |% P* J1 `/ J
大环境如此,避免不了经济下行,新闻报道有说三万多人因此失业。实际上小时工派遣等应该都没算在里面。
- F& a) D. K+ z7 r% u7 G日本公司本身不太会愿意开除员工,尤其是这几年怕被贴上黑公司标签,更多是给员工穿穿小鞋流放到地方省。这一下子开除那么多,很多中小公司确实有点扛不住,之后的半年只会越来越惨吧。
; Q) X$ D0 \* q- f在日本做IT的华人有不少都是派遣制员工,本来日本IT业算是在上升期,现场合约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动的都有,薪资虽然不少,但遇到环境下行会有失业风险,比如这一次疫情,还有之前2009年的金融危机。; N1 M6 w/ Y; r' T9 b0 f8 i6 C- q
我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压力,18年投资的房子持续收租中,租客没有搬走的意向(年初都刚刚更新了租房合同)。倒是从3月开始天天在家办公,完全没有了社交,整天边工作还要陪0岁宝宝,堪比坐牢。
. ?, h+ f" q! E6 A1 s  R安倍口罩拿到了,30万补助金还没到,政府效率依然的慢啊。。% ]5 O+ ]0 I' r! @7 p
急切地等待中日航班开通。。
泡泡的蓝天泡gs | 2021-5-17 2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件事不冲突。不需要二选一。
8 e5 V) r  U/ e9 k7 K  w' n; e0 d而且我在海外认识的大部分人或者他们家里都是两件事一起做的。
: }1 R2 l! o7 }( W$ |在国外拿绿卡的或者偷偷转国籍的,很多还在中国大城市投资房子。
123458071 | 2021-5-17 22: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保外贷加杠杆,既要留住北京的房,又要拿下美国国籍
猛虫牙牙兰 | 2021-5-17 22: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财务自由的人,首先考虑的就是狡兔三窟或者甚至多窟,生活于A,赚钱于B,度假休闲CDEFG,孩子教育于N,养老于M,不同阶段不同需求不同年龄切换自如,一张机票的事情。. Q, V$ f$ G( b$ {) U1 u  _: D

8 @7 X% S4 v( J; v" T至于苦逼工薪层,在哪也没办法完美,只能看你想要什么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没有兼得的可能,只能煎熬。是所谓中产实际工薪层经常需要做的选择题。。。。这已经不错啦,还有一辈子没得选随波逐流的大把呢?
* G2 D$ S# H& y0 c7 s1 Z: E
% W: h7 C8 r- l当然还有少数神仙,比如三毛,能把苦逼的小镇沙漠生活过成世外桃源一样,那是神。。。。。。5 b% A6 g, r/ k3 c
) I% }4 b9 q, T' x
即使是四十年后的阿尤恩,我去看了以后,都是心酸。。。。当年真不知道三毛如何能生活下来的。。。。
coney | 2021-5-17 22: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卖房移民这种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内容。+ s. q+ E: Q  U* w) y! s% F
1,有好多套房,卖几套移民过去。" N5 p- k" O% O6 W1 |6 }
1.1你这个是投资移民,还要办家公司,保证盈利,所以你要操作国内,两家假公司互相赚钱,财务,会计各种做,或者包给中介做。能到这个份上,这样子的人,大概率也不会来知乎上烦恼卖房还是留北上广了。
1 |7 V2 u& C, O* M1.2 或者是假工作移民,和各种移民中介合伙,假装入职,钱呢转个手,国内收了房租给中介,中介在移民国通过皮包公司再发公司给你,混足几年,申绿卡,再申公民权。这种呢,在这段时间内,你就是中介板上的鱼肉,想怎么斩就怎么斩,否则坐牢都有可能。看过无数案例最后中介倒闭了。。。。卷铺盖回家% a) t& {, G' }- ?3 ]
1 m8 n# ]2 d  K! p# D
9 q7 g3 U# r* Y: B6 G( M( Z
2,有正好的房,卖了就没有其他资产了,正好凑够移民费用: m* M! y4 U: [8 Z/ }% p: G) p" N
2.1 一般这种做不成投资移民,没有持续经营能力,不过有些国家有移民产业了,比如澳洲有“移民花店”“移民饭店”这种,一代代移民一代代盘下来做,为的就是混到张护照,然后转给其他移民。这时候,其实你搏的就是5,6年间回本,这5,6年你绝对比在北上广苦逼的多,不过毕竟拿了打折机票回国的时候,够好好吹嘘一下,对有的人来说是足够了的  ~) I0 p9 U. v
2.2中介工作移民,卖了房付了中介费,正规中介帮你留在那边,走工作可移民签证,然后一步步走下来。这种呢,比较常见,一般这种房子也是不会大的,毕竟中介费不需要几百万,而工作上又不是那么和外国相关或者语言有问题,自己搞不定,所以要找中介,很多时候,你在国内混得不错,出去了就是一普通工种。这种需要耐得住的人去搞
; Y; K/ s( ]5 B  D: m2 ]$ |; B0 ]" Q7 \( V7 L" |. F/ V" q& ~
4 J4 o4 J/ R6 I; Z% S
3,有正好的房,卖了出国念书,然后留下
/ _" p; a7 ]% M4 y8 K这种呢,年轻点ok,混好了带走自己的父母,不过不符合题意。知乎上这种很多的。不过年轻人,多数资产是靠爹妈给的,自己能挣全奖包含生活费的,毕竟少数。
) O+ ~" Z, Y5 g* _' h; V; e4 D- E% e! s% Y4 U, U  w: U. _

( @1 L% G; ^# S5 X0 T" i4. 有资产,不卖,自己搞定出国
& {5 p- d; Z9 y+ _' s比如我。我确定翻墙之前。做的唯一的事情只是卖了RAV4和沪牌。揣着30万人民币作为应急资金和老婆两个跑出来。两人靠工资生活,如此而已。
默39 | 2021-5-17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清楚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是跨国公司高管就明白了。
( a& p/ k' \9 ^/ i: N3 o  r绝大多数45岁左右的医生并无能力跨过语言关考usmle,再说去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有几个有这个能力的?有几个乐意的?
5 h, ^7 p  k$ P中铁建某局的财务系统,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不过1/5,他们可能在体制内能力非常卓越,但CPA证书?不存在的。  Z+ Y% z% L! U
换而言之,就是有出国的财力的人,很多。有保持收入和社会地位的能力的,很少。
123458911 | 2021-5-17 22: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周围卖房移民的北京土著挺多的,但他们都不止一套房。在北京一般只要卖一套房,移民的钱就够了。一般移民的至少会留下一套房子,全卖掉的还真没见过。
沙漠之狐BXT | 2021-5-17 22: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中国本,美国硕士,毕业之后留美工作了三年,近期决定回国了。就从我当年硕士同学的角度情况而言,只要家里有钱的,尤其是北上广有钱的,基本都毕业就回国了,铁了心要留下的一般都是要不然心里对美帝有强烈的文化及价值观认同感(特别在意美国的自由民主),要不然是国内不太富裕因为对于国内高房价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觉得很畏惧,同时也对自己回国的能力感到没信心的。
6 Y+ q) b! f5 `( |所以从我的经验而言,我对于很多人所说的富人都拼命想往外移民是不认同的。资产海外转移是一回事,移民是另一回事。就资产而言,我也赞成短期内不要全都放在国内因为货币风险比较大,但移民是完完全全两回事,年轻人会觉得美国华人上升空间狭小天花板严重,年纪大的会觉得文化认同感低,工作满足感低。在我看来美国只适合人生的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毕业后前几年,美国工作起薪高,可以充分体会世界不同文化以及西方的工作及文化环境。第二个是退休之后,享受美国的绿水青山。中间人生的奋斗阶段中国机会多发展快已经是我身边人的共识了,至于大家都在说中国经济危机,说实话美国的国运在我看来也是转折点了,否则你看特朗普至于这么费尽周折改革一波接一波吗,不就是以前的发展方式玩不下去了,不改不行了吗。
6 O% Q* M+ E6 {* @; p综上,有资产最近几年往外走走没问题,人的话如果不是死命觉得国外好的,还是留在国内吧,我坚信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的发展错不了的。& n. r( ]6 h! b7 R
------------------分割线----------------------
" X- A, s$ P8 T" [" i0 E5 bPS 没想到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就收获了这么多赞,也没想到评论里面已经吵开了锅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第一次答题,看来这种中美比较的问题确实也会受到很多非议的。
1 g# g, S# R; C" [, v2 A3 Y其实我想说,每个人的回答都会有他片面的地方,所说的肯定也是基于自己的经历和个人的性格,可能第一次答题没有掌握好说话的度,有些地方说的有些绝对了被喷了。既然这样我就多说几句,我确实觉得中美两国是各有千秋的,中国没有那么差,美国也没有那么好,尤其是对于华人,在每个人选择的时候,实际上中国的好和美国的好在每个人心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更看重中国事业上升空间大,吃得好玩的好,有家人朋友陪伴,对于工作苦点累点没有那么介意愿意去拼的,那自然会觉得中国好一些;有的人觉得工作只是用来挣钱的,更注重生活品质,舒服,环境好,自由民主,那自然美国更好一些。而且专业和专业不同,个人情况不同,本来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
8 S( e/ w0 T0 c) w, z2 F  X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有自己的立场,大家看答案赞同与否很大一部分原因只是看答案是不是说出了自己想听的。我所说的只是把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告诉了大家,如果真的想要作为一些移民之类的参考,请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选择。$ c& e* ~4 X$ J
对了,突然想起其实有一种人例外,答主是非CS专业的,其实在美国最好的是CS专业毕业去了硅谷,那确实是又能享受生活又能提高技术,那是非常完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