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越来越多,价格却越来越低,什么时候才是买车的最佳时机,这依旧是2024年一整年需要回答的问题。" m) G) q' M! Y* Y3 ~+ o6 H; v2 S
经济开始逐渐艰难复苏,全国各地的汽车工厂全力开工,新品牌和新车型排着队上市,市场上一片火热。
& y0 U% [6 c( w+ f% {随着2023年全年销量业绩的陆续公布,各大车企也提出了2024年的销量目标预期,2024年或许不会有大规模的价格战了吧?+ O! G3 g" I& U% U$ h6 r
: y& Y. T$ t. X' y# D; S6 V2 M* s0 a- ]1 }1 k% q" u
2023年汽车市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以比亚迪冠军版车型为标志的汽车价格大战。
- y1 b% m8 h; ~2 e从燃油车企的库存车大甩卖,到合资车企的全新纯电动汽车大降价,再到全新车型一上市就是低价和降价,汽车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_3 n- o- z1 Y( Z3 y8 {
即便各大车企推出各项保价政策,用户此时此刻敢于下手买车,一定不只是梁静茹给的勇气,“等等党”更能笑到最后。4 @8 \ `% ~9 I7 i
. t1 S3 J1 Z' B
, B: \0 H* o7 @2 ]8 @* I/ G
几家主流车企2024年的目标,比亚迪要从2023年的302万辆提升到2024年的最高500万辆,理想汽车要从2023年的38万辆暴涨至80万辆,奇瑞和吉利的目标则分别是400万辆和190万辆。2 @+ U3 `0 h* }, X
然而,在自主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依旧规模宏大的销量增长预期之下,合资车企却无心恋战,它们要维持全球统一价格体系,以合理合适的价格赢得利润。0 ?+ {/ X5 |6 ]
如果降价卖5辆车的利润与正常价格卖1辆车的一样,早就已经拥有品牌影响力,实现规模效应车企,为何要煞费苦心地将自己置于一个没有未来的世界?. B2 R! u& V8 H7 L; s. P8 T
在中国市场陷入苦战的跨国车企,过去几年里被贴上落后和破产标签,它们在全球市场却依旧是销量持续增长的精彩。
, A, H7 |$ B& {; e. R对于跨国车企而言,中国市场或许还很重要,但已经不是必不可少,留下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惨烈竞争中不知所措。
# ]3 M a. {0 Q! T2 P9 C0 ]3 n$ C! \' i0 C6 B5 f' u# O
, |1 V$ C' d/ l
迎接2024年车市的,是2023年底最后一个月密集的十几款全新车型上市,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自主车企与合资车企,全员悉数加入战局。) h6 M- ^# E& b; p9 t6 O
2024年汽车市场的揭幕战,是小鹏X9上市、广汽丰田第9代凯美瑞预售以及奇瑞风云A8上市,随后就是小米SU7和理想MEGA等等跨年重磅车型正式亮相。0 V$ W" }/ D1 Q q
这些全新的车型,或是代表一个全新细分市场,或是一家车企的未来。
8 j6 \& Q% W1 g/ u不管是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再一次实现车型平台、动力电池和自动驾驶的代际升级,还是燃油车的混动化并赢得政策的支持,都让购车时机成为一个玄学。2 B% }* t5 O: z6 t# Z
在“等等党”面前,早买早享受的诱惑,在2024年将更加苍白无力。
/ ?3 B+ D; @ |7 q; {/ \- d/ a, k8 g' z
7 K% s4 O( F# W/ ^/ R" R% [* Q( t1 v6 r/ y1 k0 X& c0 u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800V高压平台以及超高压充电站的普及,将让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从半个小时走进10分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最后一个难题。
& O, y3 }- u# d" w/ p9 F+ o' B与此同时,受益于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原材料的成本降低,即便是采用全新技术的生产工艺和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和价格将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J0 P8 `2 T2 R# X# ]# j! l
燃油车企,特别是自主车企,在经历多年让位新能源汽车的隐忍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实现油电共同发展,用混动车延续燃油车打造的品牌和规模先发优势。7 m }& E" y v- z/ f
燃油车企“稳燃油、促电动”的策略,有望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烽烟再起!
0 u2 h, Z& g1 u8 }油电同价,覆盖更多使用场景的插电混动汽车将强势崛起,将让纯电动汽车的角色再次面临考验。: _1 x* A9 N" w
+ c3 W; }) u' l6 V. d/ s, \6 \1 l& \* @5 G# C( e" q' Z7 z9 D. `9 [+ ?
动力电池、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三大组件的全面更新和普及,将让电动智能汽车的价格进入规模化、低价化时刻,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降价,而是规模效应的必然结果,而这反过来加速了纯电动汽车的普及。- i6 g2 ^. \9 {/ r- ?2 T$ m% c
特斯拉借助Model 3和Model Y 两款车型的规模化实现价格的持续下调,提升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也赢得了被誉为不可能任务——“盈利”!
9 N; V; c) q/ Z. M在80万辆目标之下,理想汽车或将成为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二家实现全面盈利的主流新能源车企。& n7 v. P" Y* D3 _. E) o# f
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的竞争,再也不是清库存式的简单价格战,而是由技术革新和成本管控引发的价格体系重构。7 F0 }2 g- r& V9 t* d8 r
不管是流量的需要,还是要去过剩产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将不仅仅是销量和市场地位的争夺,更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淘汰赛!
8 }4 [. A, O! U0 z- D: ^0 S5 [4 b& ], B7 `) R Z+ b- ^
+ C6 y' {) }+ R" Z( X
在纯电动汽车之外,手握平台共通化和燃油车规模化的双重优势,自主传统车企将让插电混动汽车取代燃油车成为现实可能,混动车的价格和配置都将媲美原生燃油车,“油电同价”赋能这个被忽视的过渡市场。
, ]0 e7 k& G( A& e1 ~插电混动汽车市场是比亚迪登上全球汽车舞台的关键,燃油车所积累的强大品牌和技术基础,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实现了强力契合和绑定。, N8 N$ X/ v9 c: ?
奇瑞和吉利双双在2023年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战略和技术,新车型将从2024年开始全面上市,它们对这个长期以来被比亚迪独占的市场志在必得。
4 ]# O! j3 R! D6 p2 W k( I自主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无需“冠军版”和降价,一登场就是历史最低价!5 c& `* A# n' J
% P L8 p+ e M* S
3 P$ _$ q7 U) }* L. D
至于合资车企,像大众和通用等大规模投入新能源市场的车企,它们将要面对新能源汽车低价化和燃油车强化的双重任务,甚至出现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价格倒挂的情况。5 X/ m0 t' r2 x# v" ]
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还要便宜,这就是跨国车企2024年应对中国市场内卷的“围魏救赵”策略。1 }+ B! k7 B8 l0 \! @2 K
丰田和本田两家主流日系车企,经历2023年裁员和减产之后,2024年的规划更加理性。
$ `# Q9 n5 s! d5 j; k) ^/ T它们在新能源汽车的投入相对谨慎,不再被中国市场牵着鼻子走,而是回归精益经营理念,如果不能大而美,那就活得精致而出色。& ^+ ?: c1 H$ w
整体而言,在降低预期的销量目标之下,合资车企不再必须追求销量榜的排名,它们的燃油车或许不会再有疯狂而吓人的价格优惠,而是转为提升车型的配置和降低造车成本。) Y* Y0 A3 [/ U6 |2 B- y0 C2 V
回归并坚守“长期主义”理念,坐拥全球市场的规模,跨国车企不再跟进无谓的竞争,2024年将是考验合资车企真正实力的终极时刻了。) f, m0 j) l; u, h9 X+ ~* I" H
& t. x' N+ [! _" |; H1 F4 f$ Y% U& l+ n& S$ m6 ]9 p6 U) d
2024年的汽车市场,不再是所有人的疯狂降价,而各个细分市场的能者多劳,丰俭由人。0 U" `! G1 |' O; e8 p
纯电动汽车市场将无法摆脱价格战泥潭,汽车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多品牌和多车型助力下的插电混动汽车,将成为用户的主流选择之一,而合资车企则要将2023年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
4 F3 h+ ? {. H% j) j7 x) S3 ]( w# M( @回到2024年应该什么时候买车、买什么车的问题,答案依旧很简单!
0 K6 }+ g3 `: L0 @) R9 `% o忘记社交媒体平台的夸大其词,或者故意贬损,自己亲身去实际看一看外观和内饰、试乘试驾、感受服务,再与自己的预算对齐一下颗粒度,哪一辆汽车真正值得入手就显而易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