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U* P$ P# i) ?! w2 _
" J. `4 V" b/ B" y; U# ]9 v% A3 V. M
图为陈格爽正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
7 c' v+ I6 _- A4 e& [* E( x0 y
5 R* ^$ v: Z+ }$ n
: V+ m1 z. D6 Q0 C7 A5 M% U. U+ G: I: z4 l8 P E
右一为正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留学的王岩。
( T2 t4 I4 M3 |0 M& @* N8 W5 ~0 ]) f) L) {
8 G$ L* K7 S; W% }
. n8 k! t6 r$ k0 \$ }图为黄宽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实验室。
4 A0 \1 ]/ y8 J, |4 t0 }2 T' U6 _- d) h9 n4 u: [
新形势细分析" l1 G+ N7 q8 G
8 c `/ P; c) z9 o9 ^) ? J8 |
2019年1月18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亟须,进一步做好出国留学服务工作,鼓励留学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这些积极正向的信息为年轻人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国家始终不移地支持出国留学,为海外学子提供服务和归国创业便利。8 C; T2 s& P7 g Z" E
" Z# S* {; h$ G
2018年,全国各地继续出台各种引才政策,其中对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的强烈需求和高调待遇,尤其影响着还在大学攻读的年轻人。他们希望自己也能通过留学,成为社会贡献者和优惠政策的受益者。 x9 Q+ v" _! f* }9 B/ b4 r
% B5 s! w& h/ u8 h& \1 o6 ?但同样是在2018年,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不断有负面、消极的传言信息,令潜在的学子感到迷茫和焦虑。这其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担心留学目的国会基于各式理由,限制给中国留学生发放签证。在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的学生中间,这种担忧表现得更为明显。
0 F/ M- a( g) }% a4 [" y& o$ B6 e$ p `9 A% t) a7 r# N2 K3 W
谈起这些新的不确定因素,许多已经在海外的学子反而有着相对平静的看法。目前正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黄宽表示:“其实想留学的同学不用太过担心,因为限制交流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好处。”, n. z5 S% e. z: Q
7 V. }& w- u2 g; n" A
也有国内同学认为根本无需理会此类消息。陈格爽是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大四学生。目前他正在全球最大的医疗信息公司之一——美国美敦力公司进行岗前实习。“知识无国界,没有谁可以阻止科技知识的传播。”陈格爽的理由很简单。
( W; S8 O+ L( d' ^6 @
9 _" A+ e; L4 N6 R, _留学仍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 _/ o3 V: Q! T, a
- ^8 L4 G6 B* K3 @' t已留学近3年的黄宽表示,出国留学特别锻炼个人的能力。“2016年,我拿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录取通知书,还申请到了两个奖学金。”黄宽说:“在语言沟通方面,我的英语水平提高特别快。全英语的沉浸环境迫使你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上应用英语。在科研方面,美国学校实验室的实验管理非常规范,也非常严谨,每年都有安全教育并且有测试,通过之后才能进实验室工作。语言、科研能力的提高,对我们接触国际前沿科技信息有很大帮助,对于以后入职公司做科研也会很有益处。”
7 x5 q2 s, |$ O" p5 G4 o8 e$ J& @3 `0 a
陈格爽谈到出国读研时认为,留学可以增长见识。她说:“与在国内读研相比,去国外读研的时间成本少,国外读研大都是一至两年。在某些学科上,国外一些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还是优于国内的。能出去长长见识也不错。”
( @6 R; [* T4 k3 h" @% f; @; D+ W" `3 o6 D* x Y3 D
有的学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冀望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广阔就业前景。王岩目前正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留学。对他来说,在非英语国家留学更具挑战性。“初来乍到,先要入预科系学习俄语。从头学习俄语是对我的一大挑战。白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白工业园建设刚刚开始,两国交流需要大量的双语人才。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前景光明。”王岩说。+ E! }- g7 e, d1 M) z
8 k @& x0 H: u$ Q6 O, f( d- _, e并不是都想留学2 ^9 z/ c8 t8 }8 [$ D F5 g/ N- E
- a# _; U% z# Y2 B2 ^0 b1 S4 J& n黄宽的看法是:如果发展定位是未来做科研,还是应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内读大三时,老师安排我参加第四届国际新材料大会。这是我人生中参加的第一个学术会议,参会的时候遇到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铃木章。我发现参会的这些科研人员都好有魅力,于是便下定决心要走做科研这条路。”
2 U! L8 X( j1 h8 A8 e, g& ]! V T0 X1 v" Y* h
黄宽的目标很明确:出国留学要一直读完硕士、博士;做一两年博士后,然后进高校执教。黄宽分享自己的经历时说:“首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果以后要走科研这条道路,出国读研应该是好的选择。即使一直在国内读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那找到学校的教职后,还是最好出国学习访问一段时间,以开阔眼界。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或者能申请到奖学金,我建议出国读研,因为留学的这几年会成为一生中非常宝贵的记忆。”4 z. I) e! i5 h" a. E
" W; `. ]0 Z0 i5 a4 t$ A7 M- }
也有同学认为,出国留学不是唯一选择。看准自身需求,留在国内就业、读研反而是更好的发展之路。陈格爽认为,进入企业也能做科研,也是学习成长的一种方式。她说:“2018年11月,我收到了美国美敦力公司的聘书。这种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岗位很适合我。在导师、家长和朋友们的支持下,我没有选择出国读研,而确定参加工作。”
% \" ~* ` `3 k3 d }+ |7 m
- F% e6 R% n2 v- V8 S) Z& X! q8 C% t4 v陈格爽有着自己的成熟判断:选择毕业发展方向因人而异,主要因个人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而确定。但是首先要对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都有清晰的自我判读。就业时要考虑本科专业知识积累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国内考研或者留学则更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有兴趣,是否合适做研究,是否能适应巨大的环境变化。+ K) x+ R, Z" ?8 C2 k2 X
6 ?, I q& R3 i(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插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