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1 g. V( d; D u7 I8 x. f
7 J3 o" x+ D& y, P- O, i
文 | 毕淑敏$ J( L& F' P& V1 w0 k0 I
/ S/ g# P( I- @9 }* V8 y) G0 }1 p! y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
# e: U8 c' `% a, x# E! i; B% K% E4 ?) o, ?
作为家长,你怎样看待孩子的幸福、梦想与成功?4 W5 E+ Q. ^7 Z8 D {( h8 r5 T7 Y3 a
V% X. i' Q: x! f1 a
你是否在让孩子更有出息还是更幸福中变得纠结呢?
% m1 o5 k, s! V& \; C- z7 B! X, Y) H( n. X6 G& G
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呢?
$ q3 G5 V+ ]& b5 |8 K$ a: f+ U7 I- t" O/ F) `2 A% m7 }& A% E+ {
关于教育孩子,毕淑敏有四点建议,希望能为家长们解决困惑。
2 S- c/ M* B" _* t7 f2 o" ]: e8 X& l% X& r: a. r( f9 }
0 l4 K1 p! x: [" F: X9 \# X6 e4 t& Z) U
$ h: l1 P4 F c1 c! Z, Y成功是为了什么?- K+ l% {+ G2 T
: O8 G& s7 j# n/ Q. ]% n
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c+ |; y l& z. @* Y
1 O# [- Q. c$ o2 C. F' I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最终都可以简化成挣钱的多少。. r. D) x8 A8 ^: o: f+ |: \
7 Z. U# D7 u0 m$ W4 N; X8 h2 p这是社会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发展上来,就变得非常畸形了。
' L4 F1 w; G2 X6 h+ |
2 b. U; Z* j8 N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严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为失败者,这样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
# T5 N5 t2 S' h; C) A- l& R0 b5 u8 `6 t/ [$ r& k; @, W3 C( {" r8 R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其实这个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 h0 O3 B! M& f/ G# o& S% u2 }
% Q# }+ h2 n- C* i4 p$ i0 o' P
# W5 t% e- I( @8 W- c, l9 s2 k0 c) d( e
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 H( S5 n9 [# n
: Q- `& {1 x8 P! _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 [ r8 Y" u3 j, u+ T
' e! y! I x2 F$ a; m) P
( u5 N9 w1 p9 @. ]" j! E3 i' D O. r, \1 H8 J' ~9 ]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 :8 [' {: [2 ^- L0 ]9 v
+ f) e l1 \1 c. C n' Z$ j# M
并不是只有考第一才会更幸福
+ K0 q% z6 w. {. \- Y& G; E6 v4 ~5 q0 D) `! \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
% h% P3 [2 `& b) f5 n J% x) x
1 H/ F6 E9 q8 h这些都是不能画等号的,但是人们一窝蜂地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为“永远的第一”就是幸福,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 E3 Z. t* ?6 [- f' N- @
9 D' f7 G3 V- V* u) B
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o$ j( `4 ]- k8 ^5 i L1 o ]
; J( D- Q8 V2 L' o$ A. w& M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 }0 p; U, R. K d/ g. S2 p
5 D9 \" R2 H( z" ~& v
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类拔萃就没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3 d( U. N1 l3 l1 q
+ ~8 h+ z: _; L, e
, i h8 g& I! @6 g% x: C2 c7 H% A- s8 i a# Z! M
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不加区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了,以至于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
) O+ N' ?) ^6 @- R) C% j6 g, t7 s* @3 O
我觉得,类似问题不是孩子思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输给孩子的,他们的心智还不足以思考这些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寻找。
5 f& u7 B& ~9 j; A' k, {5 A( g1 Y9 x3 {' t, K0 \! p" M7 I. X- ^
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f! z3 H5 v! I4 }$ o
0 R9 g: d- m1 {% ~' h1 n- r% j" @+ A8 I$ ~6 c
8 Y$ }8 O& r# Q' e( ^0 O2 Z爱孩子,请给他更多可能性5 p g: h" z: ^
0 J& @4 l) E; C; i. e/ }
中国的作文从来不是一个让人说真话的地方,它只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技术。$ i) y3 t2 ~0 ~2 t6 B$ Q3 k, V+ O0 k
/ Y) v, J& V+ t4 z. M% m中国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开始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它让人们逐渐领悟到:
/ o7 D. {& S l% `) U; ~0 Q. ]( {' }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而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而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 U) q, K0 A' l3 C! ]. n. n2 I; c
6 s) U/ V2 ^1 n# t+ M( H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2 l2 {4 F7 C v
: B0 e# y/ C: g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难,很多家长为此焦虑是因为他们封死了很多可能性、过于急功近利,当一个孩子说他想当救护车司机时,往往被家长断然否定了。! _2 Q5 Y! Q Y9 G6 C6 b+ w: Z
1 {" e) A+ A1 N5 P W, U7 v1 Z我觉得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来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 Y% M8 X# `) v3 y7 T% N+ s7 M# K- f% z0 l2 F' n
: h6 s/ } x: A) f* ^0 n
7 K& Q4 H$ ~" x% h有些精英阶层的想法非常微妙,他们本身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习好”。) _5 ~4 [0 e4 K% B$ ]2 f, ~( C! n& n
3 F2 E' I; o u$ j& t4 y2 S
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藐视自己出身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他们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
: g* p1 R' f; G( n# W. y" ?4 v1 B8 h# b, y
如果是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会让他就近上学。之后尽可能地拿出所有的时间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触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谐相处。) `2 k. ]7 N4 T0 ?
; B/ b* f. g) x) y9 V8 v2 w1 |; P2 E: f3 [8 E
, S5 S8 q# k* x5 Q3 p
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P# M) F% K; [: K! i( _, X
! C/ g9 k6 u- t$ @" M2 X# L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0 k) a ]* y3 ?6 c. T! E+ P: c! r" t4 ]1 w/ \% I. {
我问:“想比赛?”
9 a* ]! p, w+ u4 N# u
) E$ E6 R+ _3 f( d) P( t“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 H" l& p" k9 O' R1 B/ x9 V& `! S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 ?9 ^3 H b$ P
2 E" P/ l7 J) ]9 O+ X“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6 _8 T& ~" t# ^2 z! K& h6 g( y6 C( l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u/ X! T7 R9 B, u4 f
) K7 v7 c/ B7 \4 q4 ]" y7 V5 c' F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 A5 i) E8 G8 y2 I% [; S o9 Z' M; x' c- b/ K: R/ s3 ~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Y( D4 x Y' J% s! t8 A U! D. D! V
+ s" N" ^4 s' }' s" l1 B6 ~4 A“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d& S2 b8 z7 N( `' s! x6 Y7 H, m% V
6 C% {0 P" s5 e! Q9 F! ]9 D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2 u) w4 i$ ]! D- U# H
$ L6 ]3 O# I, l1 z“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w6 l$ }* b* Z- j" B
! u3 U5 j1 ]$ _8 G6 D%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3 j6 B6 U# n+ H4 L4 G: i% M5 C
, ]% d! J2 K( O! q" \
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q2 @2 R3 }, G! } j2 c1 k6 d
/ H: i, u& x# I: D“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2 G: J2 r1 ~1 a- j3 Y& W- Y) O9 q9 ^! i# z( g" O4 [5 x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 X8 [( s) N7 T" k/ {6 F
3 Q/ v: h3 r/ s0 l“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7 J2 g" q+ A* c( K9 A8 Z' V6 ~% f
, y& V- T0 T' o- _8 y这样的小事中,我有了不小的感悟——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实在是小心得过分了。
S, \8 j; Z& f+ F% Q
( Z& f2 B4 S2 m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6 [2 s( \8 c" m& L9 g `: E
8 v3 V4 d% m4 t8 F6 j3 m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