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上海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讲讲吧。
% S. q4 y) N o外因来说:有段时间上海的推普工作搞得很厉害。从幼儿园起就要求说普通话,使我和我的表哥(大十岁)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一张口他最想说的是上海话,而我最想说的是普通话。; z, W- J- e# a' g# C" o1 u: v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每个班都设有推普员什么的,说上海话要“吃批评”。学生一天在校8个小时甚至更多,这样下来对沪语的依赖度自然小了。
9 L3 J, `: y2 \ E2 o5 o( t 联想上海迎世博的时候,几乎是全民普通话+英语。上海老人的普通话普及率很高。(纯属目测,欢迎指正)
' z; H9 k& R6 U% P! b内因问题:以前我一直以为如果是祖辈带大的上海孩子,沪语不会太差。高中的时候跟同学讨论这个问题,发现这是个误区。“哑巴沪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祖辈的普通话也不差,不会造成沟通问题。更重要的是不注重培养,不觉得这是一件重要的事。 , t, d5 w6 {' s: L6 s
当沪语已不再是刚需,有些上海家庭仍没有培养的意识,上海话的前景自然堪忧。 . w; s1 L" G' N# p5 ~! C
直接原因:就是新上海人的比重增加,在知乎上涉及到上海的问题里,曾看到过有人埋怨上海人有外人在时还说上海话,包括之前那个很火的问题“在北上广独自打拼是怎样的感受”里,大部分答主都是新上海人。这也使得上海话难以坐拥一席之地。 举个例子,我高三时的几位任课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外地老师,有的是引进的,有的是过来打拼,有的是上海的大学毕业后留下的。我非常敬佩他们。同时,我们的课堂中上海话注定只能成为开玩笑的一小部分(比如老师偶尔模仿一下)。同学中也有不少新上海人,不同的学校可能占比不同,我在的班级很和谐,我们教他们上海话*^_^* 3 I6 S( @# |4 m; Z) }
反观粤语,使用的范围很广,许多在广州的外地人都来自广东省内(纯属臆测,欢迎指正),这使粤语的地位更牢固。 8 h. L! b3 J; o0 N t$ h
其他:关于官方的态度,这点不敢乱写,需要再考证一下。上海话版新闻坊,公交车增加沪语报站,这些都让我甚是欣慰。可惜在其他官方场合,是听不到上海话了吧。# s6 a# }. k* n/ T1 F" F5 p- i
最后,感谢《老娘舅》,《阿富根》等沪语节目陪伴我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