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入手BBA汽油车算是49年入国军吗?

[复制链接]
查看531 | 回复0 | 2022-5-6 17: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三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聊过电车普及的话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哈。* }* ^1 J0 ^" v( T1 p# |
三年过去了,我家小区地库里的新能源车,目测的增幅每年都得有100%以上,粗略算了一下,Model 3可能已经超过40台,别说蔚来理想小鹏,就是奔驰EQC都有好几台了。这就说明,至少在我这个小区里,大家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是一直在提高的,且已经过了0到1的原始积累阶段,开始加速普及了。9 [; F3 H1 {! e: a- B
这就是我要回答的第一个小问题:电动车的普及程度。7 t) F9 n9 R6 g" x) m, I
中国市场非常大,不能一概而论。江浙沪一带尤其是上海,总是新鲜事物最先推广和普及的地方。2021年,上海市的新能源车上牌量差不多是个人沪牌拍卖量的一倍,说明新能源车的增幅已经远超燃油车。另有报道说,上海到2025年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要超过燃油车,也意味着上海将早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率先进入新能源车为主流的市场发展空间。那么,我以上海作为参考,说电动车普及程度非常高了,显然是不合适的。0 j# h* }7 Y7 u
从全国范围来讲,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是350万台左右,整个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应该是2500万台左右,也就是14%左右的比例,按照新能源车的年销量增幅,2022年可能会超过500万台,就是20%的比例。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到2030年,新能源车基本可以超过整个车市销量的50%。那么从这个数据上来看,普及程度依然是没有达到“绝对主流”的程度的。很可能上海接近90%,而内陆地区还没到50%。
4 @- g% D5 l9 b2 n% P9 q所以,49年入国军的比喻?也不合适。但你要说这是46年入国军,倒还是贴切的……
$ N1 ?( @3 _8 J9 K7 @$ E/ G3 N! e但是从个人体验来讲,新能源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普通用户的感受确实在提升。+ C' P5 ^: j+ Y' m4 @" B# a
我的一个朋友,平时开奔驰A,突然有一天问我理想ONE怎么样。她说开过了,感觉很好,开起来很轻快,居家,能带娃,感觉很适合家用。通常,当一个朋友和我说,他觉得**车很不错的时候,我就不会再提出什么别的意见了,买吧,,喜欢就好。
4 {4 o/ ]5 p0 q* L. y" w' O% m在这里我只是想表达,传统燃油车用户,哪怕家里几十上百万的油车,在体验过好的电动车之后,内心也会动摇的。因为安静的乘坐感受、几乎没有阻力感的加速感受、智能化的车机互联感受,都是电动车的优势。( W* @) e' a8 z" _0 _$ f5 b
其实没必要讨论什么充电方不方便、冬天能不能跑长途、电池衰减等问题,这都是键盘们找的理由。买车的都是成年人,适不适合用电车,自己心里没点数吗?如果家里有油车,能有个固定车位安装充电桩,为的就是满足日常市区城郊的出行,为什么不买电车?既没有里程焦虑,也没有充电焦虑,实际支出成本远低于油车,何乐而不为?
' u& K2 h6 y$ ]( I3 {% D油车和电车,本质上不矛盾,不是非得活一个死一个。很显然,这是一个油车正在走向衰落的时代,如果你钟情于油车,你可以买可以开,可以去感受内燃机线性的爆发力,特别是你有足够多预算的话,赶紧买3.0以上排量的油车,不然就真的不会再有了,真的绝唱了。但如果你只是为了日常的出行便利,为了日常驾驶中更舒适的驾乘体验,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来决定,是否购买电车。简单的判断标准就两个:要不要经常跑长途,有没有便捷的充电条件。
( n( l) F) c9 f2 E) W最后,开了四五年的燃油车,完全可以去试驾电动车,感受一下不同的驾驶风格,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车更适合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31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