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复制链接]
查看9785 | 回复2 | 2022-5-5 12: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国际理解教育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国际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适应世界多元文化的能力,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是国际化学校办学的应有之义。
" |, ]1 S& R4 d9 z2 G7 ?0 s0 l  |) U7 ~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什么3 S9 A- F! p; l" x# n
# ~1 @+ S- i7 U) {, f5 s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国家与民族间的价值认知与认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是依据学校自身资源,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持续而动态的课程开发活动。通过在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在认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客观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全球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化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O* n# q$ j) q
1 y1 o- L) E. h4 I
为什么要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 [+ D9 {1 `  f3 A7 ?+ ^% ^% @0 s" k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时代赋予国际化学校的新使命。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为尊重、理解、宽容、和平、共生,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宽容,消除彼此之间的偏见和猜疑,减少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发生,维护人类世界的永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所提倡的尊重差异、理解多元、寻求共识、合作共享、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等内容,是现代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养。  h" A  n( }4 P( A3 O4 S- B, [

8 |/ o2 }. C3 A( K) M" K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彰显了教育对外开放在我国教育事业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坐标位置和引擎作用,强调了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要更好服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更好服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任务。具有国际化办学特征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提升学生国际理解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国际视野、国际理解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培养青少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O8 H! _+ w5 r0 q1 I5 t. ^% c" Y; s- D5 q5 N
当前,不少国际化学校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时步入了四种误区,一是以介绍国外文化为主线,实施“国际了解教育”;二是将中外文化的认知固化,仅根据自身认知去诠释“国际理解”,却事实上造成了一些误解;三是把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和零星的“国际理解课例”进行形式化、活动化设计;四是侧重国外游学,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参与性,将“游学”变成了“游玩”,一些以“友好校交流”为主的访学活动因缺乏明确的课程目标支持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 a" p* Q! _1 h3 Z1 o
7 s) q1 G3 b- _1 e( ]3 O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怎么实施
6 @5 ], q# r$ v) f8 E# R$ C* K7 e0 k. M6 l/ Z7 x
成都霍森斯小学是成都市高新区与丹麦霍森斯市共建的国际化学校,在整体设计上充分贯彻了现代化、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秉承“空间即课程、生活即教育、世界即课堂”的理念,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0 j# u4 ~5 O9 q/ n, g2 |2 L0 X  z# r/ x) X  N3 F
研制课程体系。学校围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依托课题引领,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大领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以立足中国、读懂世界、合作共生为课程的核心理念,从人人和谐、文化解码、环境探秘、规则解析四个维度开发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O5 w4 _( b7 R; g. c# F
, Y0 l( k3 ^* H9 x2 k/ X  w( z
研究课型方式。学校以国际理解教育专题课程、学科渗透课程、主题探究课程、人文交流课程为具体实施方式,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写入学生课表,覆盖所有年级、班级,由专任教师授课。确定了国际理解专题课六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以“文化解码”单位为例,一到六年级的学段主题分别为我的学校、高新符号、成都之美、西部之窗、爱我中国、放眼世界六个层级,让学生有梯度地从认识故乡到放眼世界,逐步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 g/ a+ f; `2 [
6 d" C. Q% c/ T( R
研磨课例设计。学校通过种子教师打磨精品课例的方式,纵向深挖国际理解教育专题课程,横向延展学科渗透课程、综合实践主题研究课程,融合开展人文交流课程,使四类课程在国际理解的主题下形成系列课程,整合各学科知识及能力培养。在跨学科项目组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最终完成了国际理解教育专题课教学资源库建设。& q" z) z9 h0 j* z+ t& D4 d4 \
1 o5 W4 E5 x9 {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给师生带来了什么: V# U+ k, D& J  \9 Y

' h' k9 D! V6 }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不同文化背后的多重价值,能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能够尊重并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能够对异文化持有宽容的态度,且提升了对学校、对家乡、对国家的认可,提升了综合素养及跨学科统整知识的能力,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4 I. c+ [4 I* H; t  g

, k' P+ @) i4 Y! |提升教师课程研发建设能力。在架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持续优化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跨学科、研究型教师团队,通过由点及面地辐射所有教师,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跨学科统整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提升。
* }" Q5 u7 ?$ O! @
' i$ A8 J) @, v% x提升学校高质量办学内涵。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工作室,以成就一群教师、带动一批学校、研究一项课题、孵化一批成果、辐射一个区域、形成一个区域特色为工作目标,努力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可共享的课程资源包、可借鉴的课程样态。
" F# s2 z1 B+ L7 c! R8 z2 l. e' G; Z, B
(作者系四川成都霍森斯小学校长)
8 W2 M# ~8 G  A$ g" m
- y3 @) d% a7 H《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05日第9版
3 L6 f6 m8 B* D/ {7 I* {+ b
5 L/ w% r9 v. x( W3 F作者:曾霞
大笑2017 | 2022-5-5 15: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就出个国,喊几个外国人到学校来,就是国际理解了吗?[灵光一闪]
你脑败臧jx | 2022-5-5 21: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中国赞][微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