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两位院士这样“解码”科研原动力

[复制链接]
查看5869 | 回复1 | 2022-4-21 11: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两位院士这样“解码”科研原动力-1.jpg
3 b' R& G* p" J) N

. Y. t- q; C3 c9 B  I兴趣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师,”在昨天举行的2022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以自己的经历,解析了科研探索的原动力。
# i7 h) f% T8 ~7 O% o
4 e' ^5 G7 V8 N5 \% }# p“1957年,共和国成立还不到10年,‘百废待兴,一穷二白’,我们没有能力发射地球卫星,更没有能力冲出地球,但当时我就建立了一个信念,我坚信中国一定会进入空间时代,一定会去探测太阳系的行星和太阳系空间。1958年我研究生毕业了,那时候我就开始研究宇宙尘埃,我们没法像美国那样用无人飞机在空间收集,但我们通过巨大的热气球实现了。”欧阳自远院士在现场视频连线中提到,“从1958年到1993年,我们为探月准备了35年,后面又论证了10年。整个月球的第二轮探测高潮,从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迄今,我们中国做得最好、最先进。‘嫦娥五号’带回了1731克月球土壤,我们通过确凿的数据证明了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为月球至今20亿年的历史找到了新证据,全世界为之震动。”
; Y+ l" C" H* B  F/ w' j
: J0 w& i) x- M4 d  N; F" F# e& t“我从来没有过只凭兴趣去开展科学研究,个人的兴趣是可以通过调整而转变的,我就转变了很多次。”欧阳自远院士坦言,“我觉得有兴趣当然很好,但是在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里,要从小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理解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责任心。我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甚至找不到解决的途径,但是我觉得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在背后推动我。”1 D: s8 I  I4 C* e3 B
, r4 K2 a' e8 J0 o% W- }5 a
他进一步表示,兴趣是需要的,但是只有你有强烈的责任,才有强大的动力,不管承担什么样的任务,都会充满着激情和期待去把它完成。
0 @7 J4 ^8 y2 E- J% T- z+ ^6 f/ G. G0 t) i* z
“中国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我们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计划,”展望未来,欧阳自远院士透露,下一步,我们要在2030年前完成不载人任务之后,建立一个月球科研站;再下一步,我们要进行火星取样,我们还要进行小行星探测,将来要飞到木星……2 E" V7 U/ l3 T

1 W" _0 @  ]7 T( @: l, H2 f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在论坛现场也分享了自己的切身感受,“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探索未知。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发现问题,同时现在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会出现许多未知的、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去探索和解决它们。”' W$ V3 h* [9 W- C% q
+ E* ^: q/ ~1 \3 d  e& M
褚君浩院士说,“我自己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也碰到过非常艰难的时刻。这时要有坚持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勤奋,要不断地做;还要有责任心,要感到这件事情就是要做好。当你真正钻研进去了以后,哪怕碰到了困难和问题,也会有兴趣,想要把这个问题解决。还要有一个恒心,有时候问题并不是说今天或者明天就解决了,但没有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不断地去解决。”
  L; Z/ ~  R' H0 p' G1 g% U& R2 ]
他在演讲中鼓励大家,“古人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诺贝尔奖,很多都是他们在博士生和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发展的研究成果。任何事情,你要取得好的成果,一定要千辛万苦,付出努力,才能得到。”
* E. L) L; \0 s4 H/ b5 l& O- y- M  R/ r, h7 l1 E3 G# M
作者:唐玮婕
6 b! T0 X7 ?: G0 \% C1 M) B! E
9 K& k7 h, k) P, t: K编辑:杨柳
如哥赂 | 2022-4-21 19: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