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1 @1 i" H0 b5 U4 P
4 g- `( v. e" O' Z F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f7 A) e* o0 \6 @( y1 x
+ p( ^2 @0 q# Z8 g
/ ~( A- d) H/ g' I
! Y3 G4 H" t, [9 f/ ?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4 a) e) i$ z* y: @* y1 M
8 ` i. ~' r- E1 w! x. _# A1 w& r5 h0 @7 @ t7 R6 _
( N6 g% v. Y' c: A" l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H5 P1 \8 [4 E p
: ~2 k: _! W9 E4 `$ S! M7 P( K& a
【环球视野】$ ~8 X. R& x4 c) i d3 b
. p3 |2 N% ]% t$ ~: ^0 a" X5 }
“恐惧比利刃更伤人”。全球发展不会自发地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安全感,事实上,全球每7人中就有6人感到不安全。没保障、不信任等人类安全心理危机对自身健康和世界良性发展造成了巨大困扰。良好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还可以提升其安全感,构建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人类安全全球治理体系意义重大。
3 A, Y! I" B- }( u. |) \4 X! T
- D7 q) i5 j, z( f. P+ K2022年2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UNDP)发布特别报告《人类世纪中人类安全的新威胁:需要更有力的团结》(简称《人类安全新威胁报告》)。距离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预定实现日期越来越近,UNDP提出人类安全这一概念的目的是让世界各国从人类命运和个体安全两个维度来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全球治理落实既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0 y4 Q/ h* n3 F" |( |" z8 y# C7 w7 B6 m* h( g6 T! I$ e9 r
如何应对现代人的不安全感
: h1 L+ a0 y" ?/ c( W' J
; j* P7 J3 t5 \/ P( L5 R3 u; F人类安全面临着自身发展方式带来的新威胁。不安全感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困扰。安全感与信任度密切相关。关注并提升人类安全感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8 r7 Q" ]% r4 D' D/ `
' ?- _7 P" V6 v3 ?$ ]3 Y4 r4 B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不安
3 E/ r$ P. b( c+ o* q* V
7 L M9 C9 X* | t/ EUNDP调查发现,“越发展越不安”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报告序言中指出,“我们面临着一个发展悖论。尽管人们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更健康、更富裕,但这些进步并没有成功地提高人们的安全感。世界各国均如是,这种发展悖论甚至在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不确定性之前就已经存在”。发展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和更广泛的自由,然而结果却是发展与人类安全之间形成了一种悖论。全球每7人中就有6人感到不安全,这说明全球发展不会自发地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安全感,现实情况是人类正在使自身生存所依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也越来越不稳定。这是为什么该报告使用“人类世纪”一词来做历史界定的原因所在,即人类成为所在行星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正是人类使得地球进入生物圈发生根本改变的时代。9 P8 }3 U% B' J1 o
# ?9 z/ d: \. P P( f
信任水平下降与不安全感增加之间联系密切8 I' V2 I; y ~
! u2 B( Y) k& ~' o4 d
“他人即地狱”的哲学观和发展观一直在影响着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建立。没有信任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作,甚至和平共处都很难实现。缺乏合作意味着获得支持与帮助的可能性在降低。缺乏支持与帮助使得人类不安全感不断加强。UNDP发现,许多重要的团体乃至国家之间信任度不仅低而且日益下降,这严重影响诸多关乎人类命运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报告指出,“虽然动机、利益和激励对合作至关重要,但即使人们(或国家)有适当的动机和利益,他们仍然需要了解彼此的动机并相互信任”。2 a; ~8 l9 ~0 c) m/ r
+ q) _+ K% y7 d2 f* B- n" k信任是团结的基础。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要营造安全的环境和氛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团结可以带来克服恐惧和治愈不安的力量。UNDP特别强调,“并不是每一个安全行动都会带来更大的人类安全”,因为在以个人或者小团体安全为核心的行动中往往会以牺牲他者或者其他群体安全为代价,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损人利己的行为模式不会带来人类安全,团结一致才能攻坚克难。9 B/ ?) {- b% g! c
+ `1 t7 d, m4 h- ` K! |! G“感知不安全指数”让人类安全感变得可测
- K. g3 D7 `/ y* u
& L1 U5 T3 H Q7 t- O8 Q* s( E# X为了遏制人类不安全感进一步蔓延,UNDP开发了“感知人类安全的实验指数”来监测人类不安全感的变化与走势。考虑到影响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UNDP根据不安全感来源将变量归纳为“暴力冲突”“社会经济”和“个人与社区”三个维度17项。& r- g0 N, D5 Y8 m
$ j3 u$ ~( E+ e在暴力冲突的不安全感维度上,该指数使用反映对涉及居住国的战争、内战或恐怖袭击而担忧的变量;在社会经济不安全因素维度上,该指数使用代表明确担忧失业、无法让孩子接受教育和实际剥夺健康、粮食和经济安全的变量;在个人与社区的不安全感维度上,该指数使用犯罪风险、由于安全问题而改变的习惯、对社区安全的看法以及对特定风险评估等变量,包括街头抢劫、酗酒和吸毒、执法部门的虐待和种族主义。这些不安全感反映了人类对免于匮乏、免于恐惧和免于侮辱的诉求。
, a `6 j+ L9 w0 t0 } n. p2 O8 L# N( a+ W6 m) |
安全感的获得与教育发展的诉求9 E6 R: ]3 D* c8 L- ^
; r( x' c! Q4 W t人类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教育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正视并尊重人类身心发展的这种健康需求,不可以无视和忽视,否则教育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反教育的行为。
: S/ Y! j. }+ ~* A3 F0 q
. V9 y% f, N) d2 L2 |(一)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8 R2 O$ B& |; l, }/ g* w
; S: B/ \' |$ Z0 I( a- f! UUNDP调查发现,“2021年,尽管全球GDP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管COVID-19疫苗在一些国家变得更容易获得,但全球预期寿命连续第二年下降。与COVID-19之前的世界相比,平均下降了大约一年半”。这说明一味追求发展,追求增长往往会适得其反。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可以意识到,人类集体不安的根源来自人类自身制造的各种无序竞争:如国与国之间的军备竞赛、人才争夺和资源掠夺等;人与人之间的排挤、中伤与打压等;人类与其他生物对栖息地的争夺等。教育要教会人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构建良性发展的世界秩序,实现人类与自然、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 `5 E; C# F, @- S' [' x) v/ C
9 p. M/ F, H# P F+ H; j) R
(二)树立正确的人类安全观
; v* q+ N! Y: W+ x" W6 [' y
4 k, v; V3 B( C9 f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不安、恐惧、易怒、不幸、无助等负面心理对人的伤害至深至重。“过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而安全是一切积极心理的基础。教育有责任唤醒民众对人类安全状况与安全心理需求的认知。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免于匮乏、免于恐惧和免于侮辱的权力。对安全生存与发展权力的追求始于树立正确的人类安全观。新世纪的人类安全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其内涵包括:经济安全,即来自工作或来自社会网络安全可靠的基本生计保障;粮食安全,即为获得基本食物做好物质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准备;健康安全,即具有个人医疗保健和(国家或地区)公共卫生保护性方案;环境安全,即能够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退化带来的资源稀缺问题;人身安全,具有遏制暴力冲突、侵犯人权、家庭暴力、犯罪、虐待儿童和自残暴力的能力;社区安全,即能够免受社区压迫性做法和种族冲突带来的苦难;政治安全,即免于国家压迫和人权被侵犯。人类安全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结果。- u/ |: H* D8 X( \/ J
/ @ T( R! q0 B. _2 j5 w& ]' \4 k
(三)通过正面教育行为塑造安全感
! x, B; h5 n9 k, b4 l, a4 C7 L9 `3 h( X& a( j$ \% n. o/ o# l
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儿童绝大多数的日常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有调查表明,惊吓中长大的孩子不仅容易早熟,成年后安全感和抗压力都远远低于同龄人,且不安全感容易伴随终生。恐吓是一种典型的反教育行为,恐吓手段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普遍存在。学校要培养具有安全感的人,就需要与反教育行为做斗争。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用暴力对待“后进生”,教师言语侮辱和家长暴力殴打的行为应被反对。在学习中过度提倡竞争是不恰当的,因为育人与物品的生产有着本质区别。人有被尊重的需要,学校应该营造互相切磋、互相借鉴、互相帮助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共同进步,而不是倡导竞争进而滋生攀比和嫉贤妒能的心态。揠苗助长的行为也应被制止,因为过度的教育会伤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从根本上扼杀学生的求知热情。! L$ ?: n7 \7 y4 S$ t% L0 f
; w) k; y0 M) N& d0 T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教育治理体系
; S' R# I1 _: C* D! A- |1 R4 i* C$ H# [
解决危机需要人类共同努力。教育有着强大的再生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势在必行。针对人类安全的全球教育治理,应该由主权国、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和智库等国际社会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协商共同维护人类安全。' q$ o5 }$ M2 a
; r* }: m/ |( ?" x: C
(一)将与安全感相关的教育内容纳入课程体系" k1 {2 U, x+ `* f D- I, w2 d: W# u
( C- y" K+ a. O- }6 D9 V, j$ j
塑造人的安全感,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需要将人类安全教育内容纳入世界各国的课程体系。首先,人类安全课程应贯彻教育的各个层级与类型,因为威胁人类安全的因素十分多样,人类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并且不断发生新变化。其次,人类安全课程设计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对人类终极关怀为宗旨,以UNDP提出的人类安全内涵为基础,以国家现有课程体系架构为依据。再次,人类安全教育内容适合以学科渗透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块增加的方式纳入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人类安全教育内容与生态文明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等内容密切相关,渗透纳入方式的课程设计既不会增加学校负担,也有利于相关教育教学顺利开展。0 ?/ c4 u) o }6 J' _$ C9 o+ r: v
: m+ r, }. I( K" v& L/ F(二)开展青少年儿童不安全感的常规动态监测0 F* B5 ]) r* `4 X1 C
: K& M" y2 L0 U' S: \: \
该报告显示,世界上的很多儿童都面临缺乏安全感的困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结果表明,“全球大约有10亿儿童生活在被列为气候变化后果极高风险的国家中”“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儿童生活在冲突地区,他们在那里面临被杀害、致残、被绑架、遭受性暴力或被征召入伍的风险”“近900万儿童可能最终成为童工,还有1000万早婚的女孩”“三分之一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无法充分成长、发展和学习”。不仅如此,过度教育和升学的压力也让青少年儿童痛苦不堪。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健康则全球健康。儿童理应在有利于和平与安全的环境中成长。构建“全球青少年儿童不安全感状态监测体系”,鼓励各国定期,通常3-5年为一个周期,对本国青少年儿童安全状态和安全感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每一个周期监测的主题可以根据人类安全问题新进展而不断变化。联合国帮助各国根据调查结果积极为儿童营造和平、公正、包容性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享受有尊严的教育和生活。4 Q* L! i- f8 v8 g& D+ f
$ V* x# J: ^0 K! j: b4 ~# S, B6 c(三)人类安全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9 u$ t5 d8 h5 u5 Z/ J5 X7 O
; B" }) T0 ?! L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人类安全教育更应该如此。常言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人类安全教育的第一原则。人类安全教学的范式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学者为中心。人类安全教育首先要让受教育者处于安全感受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即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他者的关心与帮助。有调查表明,在这种安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产生亲社会型人格,因为他们的个体安全感更高。反之,则容易产生反社会型人格,因为他们的安全感相对低。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其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9 d' f& i7 ~: d. ~/ E3 z" d9 N; B7 u3 H& |. N# X; |7 w
(作者:郭元婕,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院级一般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调查——以海淀区为例〔GYC2018009〕的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