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教育鼓与呼

[复制链接]
查看5379 | 回复0 | 2022-4-17 2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新时代+ s/ ^/ f/ Z5 U9 ^

/ G& J: u8 h# U& I) ^+ M/ P开栏的话3 V, ?5 |. u& J( K
( F& T) v6 Z* l2 ?5 q8 G6 v
这是奋斗者的时代,这是追梦人的时代!教育战线的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 _2 y  w9 t) U+ i8 F! D
. g0 @( U3 O  H. a9 f4 A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我们的新时代”专栏,讲述广大师生自己的事、身边的事。希望通过他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精彩故事,展现教育战线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不懈奋斗,在新征程上凝聚起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s7 D! g5 T; I* W% |5 }

( R( c! j6 s4 ?4 i& f9 f/ Y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有着鲜明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我们的基础教育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步前行。近十年来,作为教育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我持续在教育的沃野里辛勤耕耘,助力教师成长,关心学校发展。
" S* Z) q) X5 M! Y
& {: F( i  I' w7 ]! e/ b6 b) z* J# I  N一直以来,教师发展是我长久关注和投入大量精力的课题。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师有怎样的觉悟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育人的质量。2013年,由我主编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用国际比较与古今对话视角,探寻教师教育魅力的代际传承规律,引领青年教师探寻增进修养的路径。书籍出版后受到热捧,至今加印数十次,发行量超过17万册,成为青年教师加快个人成长、开启未来之锁的“金钥匙”。
% o) H0 p: _8 n$ k7 ?6 |: w0 C- l% c
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首先需要教师有中国心、有中国魂,立足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要形成原创的思想和做法,努力创造中国人自己的教师学和教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创造奇迹,恩泽莘莘学子。早在1986年,本人就发起创建了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研究会团结广大教师,开展交流合作,组织有关教师学的调查、研究和讨论,推广教师学研究成果,成为推动上海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获得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2018—2020)荣誉称号。
4 u% k3 l" n& Q, L( g3 `5 w. ]8 d, O. K1 H" i
年轻一代是未来教师队伍的希望。2021年12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师生一行5人来到我家。该校以师道教育为办学特色,从高一新生中选拔适教乐教的优秀学生编入世承班,前置教师教育课程,打通高中与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值得肯定。我对他们说:“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高尚。要站稳中国立场,提高自身修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刻苦学习,勤于实践,练好基本功,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今后做教师打下扎实基础。”
: d3 @+ R9 I! H' G5 l- v) y# b, t# Z$ }7 y) i
近来,山东省高密市柴沟中学和立新中学相继成立“于漪书坊”,推动教师阅读,建设书香校园。在当今信息如潮涌的时代,让他们静下心来读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读革命红色经典,读文学、科学优秀读物,能明做人之理、报效国家之理,启迪智慧与才能,享受精神成长的幸福与美好。我捐赠了图书、题写了寄语,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 g( v& R: k3 T
+ V0 g7 f3 n/ C/ @! t' ^5 c  ]这10年,我为教育四面奔走,摇旗呐喊,赢得了一些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时年90岁的我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也是全国基础教育界获此殊荣的唯一代表。5 r% T1 m$ Z9 E2 ~
" _4 A2 ~0 t3 a# S
“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2020年教师节前夕,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在我看来,成立中心只是一个引子和原点,是为了让广大优秀教师交流先进思想,传播育人经验,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并付诸实践,共同研究新中国教师的成长规律,让教育队伍涌现出大量卓越的教师,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目前,中心已组织编写并出版《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积极筹办首届教育年会。- C: \9 T. y; T4 f/ i) U
0 |+ N4 f2 u# [0 c0 n
作为新中国教育峥嵘历程的见证者、新时代教育的参与者与奉献者,虽然已到鲐背之年,但我还坚持与年轻教师一道,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竭心尽力,为新时代教育鼓与呼。
* c, c8 j  H8 c6 ~! e2 r0 @' ]0 U  C% T2 R: O
(特约通讯员董少校采访整理)- Y- g: m% `* O: c, w; m3 l

8 D1 P5 N  V4 t& g  U8 G《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18日第1版
* z) N3 e; B$ G. Q' q0 F* d. K- _0 m# [4 ^9 R! H& a" n
作者:特约通讯员董少校采访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