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 c. e( V5 M
! V% G3 C- t5 Y) T) H+ |$ a
1997年11月8日,三峡大江截流仪式在宜昌三峡工地举行。周国强 摄9 S) L6 ?% H/ w0 m
) Q" w6 }( N3 w9 R% x1 a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创造了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形成了内涵为“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的三峡移民精神。; {$ H6 Q% h+ U- Q5 q
4 F S( ?1 S: z3 E/ I3 a3 @
4 W" Q; v9 f5 p1 q
% H0 d+ H7 ~5 o6 i" x2 o' Q2010年10月23日,在三峡截流纪念园里,还能看到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示意图。周国强 摄
5 z) }) T- X. G" c
f: U- m8 L9 i, [( T0 N' h6 @* s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资深摄影记者周国强30年来多次赴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东岳庙村,用手中的镜头为5户移民家庭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今年4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周国强镜头中的3位主角——68岁的陈世寿、66岁的陈义强和53岁的赵春合。5 e- y2 f) p" L/ Y, ^& C+ U
. V9 l. f) \8 e' o. p
谈起近况,陈世寿找了五六位年龄相仿者组建了乐队;不再摆摊卖肉的陈义强,现在每天到处走一走,开始适应养老生活;泥瓦匠赵春合如今基本上干完活就能拿到工钱,这让他“非常满意”。3 o" } A( Z8 x1 }2 J5 F i! Y" |
# U( |) [ M+ p" ^5 p68岁的陈世寿:找了五六位年龄相仿者组建了乐队5 ]% _2 s4 K% k/ H& H4 @
6 t& E* s" B4 F0 J) Q0 h
7 Z6 R% k' R) e( H
- i4 V8 Y, ^, Y d, a' G1994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三峡中堡村3组移民陈世寿在临时修建的住屋前,舞动自己花200元扎的土狮子。周国强 摄' x8 I. V R0 n0 @: _
8 G- P& h, f6 u. {. ?5 y" F# `“几个人唱了一场,每人拿到了120元,还不错。”68岁的陈世寿在电话里谈起近况时说。钱虽然不多,但可以弥补一下家用。更重要的是,陈世寿觉得找到了自己的新价值。
6 C# v7 g4 G1 p) n! [6 ~: e6 a0 m
陈世寿原是三峡中堡村人,一直住在如今坝上的位置。1993年,他重新搬迁回了中堡村,成了三峡移民之一。
- n9 B# U# u' _# R9 z _0 A/ s! A3 |% W( J
2001年,陈世寿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结束了一家人在临时住房生活的日子。2013年2月8日,在陈世寿家小楼前,周国强帮他拍下了一张“全家福”。
" W4 T) A2 O3 W) l3 W. E
: R& x9 w! N" V; k6 G' _( m- B( L- j9 W# o2 M
8 g, D. z9 s1 J; W
2013年2月8日,陈世寿(右二)在自家三层小楼的门口与家人合影。周国强 摄
3 f& f& W+ e6 R: J3 J, A, w" l
% I# C$ ?/ o U5 p4 s2 @$ o2 K X当年的“全家福”上有5口人,陈世寿夫妻和小女儿、女婿,以及小外孙李明辉。那天,老母亲王和珍不在家,没有出现在照片上。4 S/ S5 W" @. \9 t9 y
( A' z7 p6 c$ q, `+ r
4月3日上午,陈世寿给记者发来了一张最新拍摄的合影,夫妻俩簇拥着98岁的王和珍,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 a9 Y. ~5 t3 n: G7 N% i
2 a4 J: U% v, `8 Z# T0 J, Y& U& g/ t& @( Y2 e$ d
, ?2 ^6 f- N T& t" W# Y+ G4 R$ d2022年4月3日,陈世寿夫妻与98岁的母亲王和珍在家门口合影。王金辉 张鹏 摄
* S; c& i: n# U6 i1 e1 x
( f0 h* A3 _' M3 x陈世寿告诉记者,小女儿和女婿现在都在外地打工,小外孙李明辉现在宜昌读大学,即将毕业。对于外孙未来的工作意向,陈世寿很淡定:“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随孩子自己吧!”0 `9 X- ?, d' q+ V# j6 H
8 C V5 ^) h t) H6 c# W2 r& K! u
陈世寿从小学习舞狮、舞龙和锣鼓等,天赋很高。虽然不识字,但他从乡间老人们的传唱中学会了《黑暗传》,“能一口气唱上4个小时”,加上打得一手好锣鼓,十里八乡有白喜事,都会请他去唱一唱。
. l7 o/ [# n& ^: _
. k0 Z: b/ F4 E6 Y* e e- s因为功底扎实,他的“出场费”也在逐渐提高,从最开始一场30元,变成了现在一场120元。
) J3 O1 `1 i5 S6 R7 h+ r! w! ]3 S) ^: z H
不久前,陈世寿找了五六位年龄相仿的老人,组建了一个农村乐队,专门在村民办丧事时表演。“每场人均有120元收入,有时还有额外的红包。”陈世寿说,唯一麻烦的是“这个活有些辛苦”。
6 j' W3 U$ t) S. r- x6 E9 X8 j0 y6 x# H# V$ h2 Z h
回首30年来的生活,陈世寿觉得一切都还比较顺。让陈世寿着急的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自己年龄又日渐增长,舞狮、唱《黑暗传》等传统手艺后继无人。: G, j; @4 d% I/ E( E
- S( m: h& H6 b9 e5 P% m6 J1 B, @“我就是想收个徒弟,好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手艺传下去,不能在我手上断了。”陈世寿电话里对记者说。
4 O2 @1 ]; c4 g
# D2 I) W; q* ^3 ?66岁的陈义强:不再摆摊卖肉,每天到处走一走
5 J `1 u7 r, I$ h5 M. U: v
) o' c0 J/ |* L# {& H1 }% t' H" _) n- o) n" M2 H' `- p
0 B8 p8 R* P: @ h; z3 U; v
1993年5月30日,三峡中堡岛南岸老码头,陈义强(中)帮乡亲搬迁,将拆下的预制板抬上拖拉机。他们身后是未来三峡大坝的坝址——中堡岛。周国强 摄3 W3 c4 m1 U& x% J4 D% K
( x @# D( V1 n+ d$ I' t4 o
“我已经正式退休,开始适应养老生活。”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66岁的陈义强时,他正在散步。骤然松弛下来的生活状态,让他一时有点不太适应。
, s" T! k/ K% J/ F3 ?
; e# [1 t5 a8 d9 j5 N8 \1994年,陈义强作为第二批移民,搬迁到了三斗坪镇新生村,从此开启了崭新的生活。搬迁后,陈义强在离家不远的鸡公岭菜市场上租了摊位,专门卖肉,维持一家人的生计。8 G2 B: B! p/ z2 n7 l/ H8 s
! q ]1 ?0 [8 p4 R5 @5 A“摆肉摊其实是个很辛苦的活。”陈义强笑道,“一般人吃不消。”每天清晨,他要去五六里外的屠宰厂进肉,一进就是上百斤,然后再拖到摊位上出售。& s* F3 `1 R# z* ~$ O0 {
7 K2 I& [& s j1 z
“从进货到卖完,一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陈义强说。20多年来,陈义强进肉的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最近几年,骑不动摩托车后,他就花钱请人拖运,“原来年轻、身体好,现在还是要服老”。
$ g1 T6 J- u9 A9 k+ ~( n1 o, R; w
陈义强儿女双全,大女儿早已外嫁,小儿子如今在外打工。虽然肉摊收入尚可,但他始终不肯劝儿子接手,“这一行太辛苦,我舍不得让儿子吃苦”。
% o) I7 f' P( i9 }. O1 e( q* o% X6 }" x/ ]" l
如今,陈义强的孙子11岁了,在当地读书。儿子儿媳在外,他和老伴平时就帮忙照顾孙子,“平时也忙得很”。
* y7 t; W3 d5 \+ [% j! T: J1 s7 \& Y/ L! Z0 S$ z2 g" [
8 X2 V5 ^. f( l# V
- m+ I5 i0 p3 z+ A p b5 s2 _: Y2022年4月3日,陈义强在自家门前的留影。李佳佳 摄
: T7 d% A7 v: e4 Z, \- e9 _7 B% m
考虑到年龄和身体状况,陈义强已经不再摆摊卖肉了。“现在每天就是到处走一走,有时确实也感到很无聊,但又不知道可以做点什么,还是要慢慢适应。”' K6 C( z5 R* T0 a6 W+ z* l7 m
0 L. v0 b4 v4 v6 q Z
回首过往,陈义强觉得很自豪。他说:“我一生最骄傲的事,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养大了一双儿女,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 T6 \3 a# S; h4 K8 k9 p
9 s! I% l/ ^ P7 D53岁的赵春合:现在基本上干完活就能拿到钱; w$ G" w* h3 S8 T: B. W2 }& v8 O
5 z, M$ m( q7 ]5 K5 f; v8 _ i“我很忙,手上的活不少。”记者联系上53岁的赵春合时,他正在工地上忙碌,约好中午12点半再联系。刚采访完,他就又忙着去工地干活。, l+ Y2 U4 {. A$ B7 K
" \% z! o, d1 i3 W P4 K X
1993年,赵春合一家搬迁到中堡村12组的临时房。当年5月31日,周国强来到赵春合家中,给他和时年7岁的外甥汤福军拍下合影。4 X% c6 Y/ p) b" L/ h# A
3 F, W3 A. r9 Q' w7 E
0 V: r0 h$ q9 x z+ I$ |+ i( n- D- `7 F/ R" w/ i- _8 {; e8 R
1993年5月31日,三峡中堡村12组移民赵春合的新家,保存多年的《红色娘子军》画报成了时髦的墙纸,右边是他7岁的外甥汤福军。周国强 摄, J. E I) F# ]3 J0 q8 ?# ?0 w
- J1 ~0 b) q7 M当时的房子墙面还是砖面,为了挡灰,赵春合保存多年的《红色娘子军》画报变成了时髦的墙纸。一张贴着白瓷砖的小桌子格外抢眼。
% A. f) G' f# o# @9 y
! m$ u! e8 T1 E' ?1995年,赵春合家盖起了两层楼的新房,墙面抹了水泥,还刷了油漆。% X; u! S1 l7 {" ]: ~8 w
7 B4 A1 o3 R& E, N2013年2月8日,周国强再次来到赵春合家中,给当时27岁的汤福军及其8个月大的儿子汤驭龙拍下了一张照片。当年照片里贴着白瓷砖的小桌子,还保存完好。: w- P b7 z7 d
3 y( W7 N/ T/ _ W( E
赵春合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汤福军是大姐的孩子。搬迁前后,姐弟4家一直住得很近。
1 r5 F q3 R- B; O1 `$ o/ a
! ?, @! r; }% y7 Z( d7 M赵春合告诉记者,两张照片里的小桌子已经“退役”,但他舍不得丢,而是珍藏了起来。“算是一个念想,每次看到桌子,就回想起当年的生活。”
3 M& U+ a+ k) E5 ^+ V, B3 {0 y! `: {9 G
如今,汤福军是当地一家空调专卖店的售后安装人员,汤驭龙也已读小学。6 c; `2 r% y* x( s, {
3 H) @" n7 g4 x) v \, Q0 k" ?1 U
; d3 j( n7 t) L# M& g, P& B1 |, |8 N; } G7 T0 i; Y9 i0 r" k
2022年4月3日,赵春合发来了自己去年7月在宜昌长阳旅游的照片。
$ E: ~9 A* f9 U) L, c, M% J; f, w# ?9 `4 {
赵春合自己的职业是泥瓦匠,已经干了20多年,平时在家附近接活。“这一行收入还行,一个大工一天有280元~300元。”赵春合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活不是每天都有。他说:“一年基本只能干7个月左右,一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 [* ?# H9 {, L8 @+ k! |# `# ^0 ]' e) O% d
赵春合有一个女儿,已经成家,女儿现在有两个孩子。女儿和朋友合伙在宜昌开了一家母婴用品专卖店,两个孩子也带在身边照顾。1 o$ h) D$ Y& M. c
L" F; w6 a4 L; a& T$ U' _1 ~+ q为了增加收入,56岁的老伴黄文梅也经常跟着赵春合上工地,“她只能做小工,一天只有180元~200元”。/ A( n4 ?7 e3 L9 o; w
8 `0 m2 M! W1 N, Y* i* f
2021年,赵春合夫妻带着一些人去了陕西的工地,干了3个月。“以前干完活,工资一般都要拖欠到年底才给,甚至还有拖欠几年的。”近年来,随着国家整治力度的加大,农民工的权益越发得到维护,他再也不担心工资被拖欠了。0 Y5 z$ w! {/ f2 v& e; G
# A% [' f" b o2 ]; h“现在基本上干完活就能拿到钱,我非常满意。”赵春合说。
* q" o V7 Q8 r$ C4 E6 ^' M6 L
4 m Y3 D b4 g P$ Y. k+ x& C' a(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通讯员周娣)+ r3 Y9 ^9 w" Z
% u" j2 e8 K% B m
【编辑:张靖】
) N- D' ~4 K# Q' l6 U% i7 \& A9 r1 Z0 y5 U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