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车最看重车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7651 | 回复0 | 2022-4-9 01: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跟知乎主流意见也跟自己一直提倡的选车理念稍微唱个反调吧。$ P! V& M- ?) `9 Q5 ?* H( n% F
跟 @王晓鹏 类似,我也是最早靠汽车杂志了解汽车好坏,然后自己四处查询空间、油耗、可靠性、保值率等“数字”了解汽车,再后来信试驾时表现出的机械素质。
( S5 s8 v+ }0 L( F: \7 |; G可以说,我一直以来遵循的选车方式,都是尽可能用理性的方式去全面考察一款车的方方面面,最后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车型。
3 Y5 T  d/ R# l9 U, N, F1 {但我的最新感悟是,其实买车也不一定要那么理性,就跟着感觉走其实未尝不是更好的选车方法。6 P* {/ O1 x1 \' {' _4 p" n4 _
首先,细部印象的准确,远不如一个“权重”符合自身需要的总体印象重要。跟着感觉走,你的感觉会告诉你什么对你最重要,这辆车的整体风味又是不是投你所好。. Y+ ]4 k+ z$ f$ L2 ^
以我自己为例。我发现我自己很长时间后对试过的车存留的感性认识,往往跟当时理性车评的结论不同。我发现我真正内心最喜欢的、过了很长时间后也会心心念的车型,大部分是中大型轿车和小型跨界SUV这两个类别。尽管像沃尔沃S80L、雪佛兰impala、克莱斯勒300这几款车都有不少短板,但他们的驾驶感受的舒适性、宽松和慵懒的前排坐姿,以及有高级感的内饰总是萦绕在我心头。而像探歌、KX3、Soul、2008、C4 Cactus、自由侠、锋驭这样的小型跨界车虽然相比同价位的紧凑型轿车在底盘的机械素质上有明显短板,较高的车身也不利于行驶表现,但他们可爱的外形配合虽然不大但却宽敞的车身,以及比较灵活的操控也让我爱不释手。+ O8 D0 s7 k4 ^
尽管从纯理性来说,思域、CR-V、凯美瑞也许是最实用的车型,但开过这么多车型以后我却真的不太愿意购买他们。
* u% P1 g) X4 s0 Z% z8 G在豪华车领域也是一样,尽管驾驶性、行驶品质最优秀的往往是宝马车型——不仅是动力和操控也包括隔音滤震。但我自己却在感性上对它没有太多欲望。我却真的喜欢相对在驾驶性上并不算出彩、甚至变速箱平顺性同级别中有些落后的奔驰,喜欢它的设计和品牌,以及沉稳的驾驶感受。: A( _" N/ {( R0 o9 ^; C
在我个人跟工程师、车评人交流中,虽然我们对一款车机械素质各方面的表现能取得很大共识,我们仍然喜欢完全不同的车。这正是因为,每个人心中对汽车各项素质有多重要的“权重”评估不一样,而我们每个人对于车的驾驶风格、设计风格、人体工学也有不同的喜好( Y& D5 O% O- G9 @8 ~
其次,用纯理性指导购车,容易迷信一款车只有动态机械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 u  D5 x: ]" \. Y我们都知道动态机械素质重要。但一来很多人不足够敏感,如果不去按照车评指点的方向去刻意体会就感觉不到的话,那么这些差别就是对你没有意义。. l! H' X8 Q6 A* }9 h
二来如果把选择范围限定在合资车,95%以上的合资车的机械素质都是良好或以上。每款合资车都已经经过两次筛选,国际品牌的出身代表了他的技术水平不会太差,而能够在中国国产引进又说明这款车的取向不会太极端或者太不适合中国人,往往都有起码的均衡。而同样的价位,即使不同车型的机械素质有差异,往往在综合考虑内饰、外观、空间以及品牌力以后,并不会在性价比方面有质的差别。
, V- _$ e: V% x' ~像很多所谓“不懂车”的中国人一样,纯依靠内饰、外观、空间这些静态体验来选车,也未必不会选到更理想更合适的车。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动态品质的判断能力实在有限,很容易只是遵从权威,而静态体验起码是普通消费者容易自行判断的。
0 C1 A+ v0 ]! V# ]虽然很多车评为了客观不评价内饰、外观和品牌,但对于真正每一个消费者包括车评人、汽车工程师来说,内饰和外观一定都会对个人对车的印象有巨大的影响,而且不仅驾驶者有影响,对乘坐的人也有影响。而品牌的价值在中国的社会现实中,不但会影响自己对车的印象,甚至会影响车主的自我认知、以及他人对车主的认知乃至态度。
$ Z# d2 e5 w% C' S, u, S如果确实更喜欢精打细算,也可以通过第三方了解下油耗、可靠性、保值率,但说实话限定在这现在的合资车上也都不会太糟糕。# U$ Y+ ?8 U4 q. ^
第三,即使要评价一款车的动态机械素质,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只看效果,不要管原理。
; M) h1 h. q9 {5 \$ a, _跟着感觉走,看看自己觉得这款车是不是好开或者有驾驶乐趣,开起来是不是舒适、有信心,就可以了。; N2 X) \1 ]; D" e$ h) Z! k, o
发动机采用了什么技术,变速箱是什么种类,悬挂是什么种类,倒真的没那么重要。这些是车迷喜欢听的,一些车评喜欢说的,但如果要买车,你买的是最终结果,一方面最终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同一种技术种类实现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 q2 r( i1 B6 x! m' ~) Y
最后,跟着感觉走,也是更重视对日常使用影响更大的方面,不要被一些极端工况下的表现过多影响。! _. W% z- N% {6 M1 c  p' p8 M
所以,忘记回正力矩的随速增益和随角度增益,忘记01加速时间、圈速、最大马力和最大扭矩,忘记Tip-in和Tip-out工况的平顺性,4s店所能提供的试车时间已经如此有限,千万不要把试驾过程浪费到各种日常生活中很少才出现的特殊情况中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9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