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迷失在“职场怪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复制链接]
查看7588 | 回复0 | 2022-3-31 06: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成都商报
" e$ a; p, h8 ^3 A) X' A9 L# P% N4 T' d1 ^. j% u' X
考研热下
- n5 \* k' C3 g! U9 x3 [- `6 Q) w) Y6 |8 a* G
“不考研几乎没有出路。”  c( E5 w/ _& T5 c
0 d) U% T) i' c+ ~2 G- T- q
就业招聘; {  i6 s4 Q+ x, m4 s& M
% [: i+ @; c& h2 D( u9 Z* J; J
“不需要研究生的职位也在招研究生”
5 V5 M5 z' n2 {# E- {. {# X/ Z" b" f5 c3 K5 X& {
一点思考
: ^7 |6 |! i6 b/ P, Y2 D0 ]3 Q- z" s4 i2 h: P" i* Q
从国内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4 R. Y9 p/ C# m" W# G0 s

* C# c1 a" v$ q1 T( h0 P& O■ “如果本科毕业就能找到对口工作,那我一定不会考研。”近日,在“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成为入职的起步门槛”话题下,有不少网友感慨,加入考研“内卷大军”是趋势,但并非完全自愿。8 ~3 D; p2 C; Q* [

3 ?  p1 W5 s- Z6 O" `$ A. y# B/ p■ 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上年增加了80万,增幅达21%。记者查阅数据,10年前,201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仅为166万,即十年之间报考人数翻了近3倍。6 o5 Z- Q6 I& H& o! @
, _2 r( n: E3 q
■ 随着3月中旬研考国家线的公布,多数学科的分数线普遍出现上涨,个别学科涨幅甚至高达15分,今年457万考生中将有300万人排在及格线之外。记者采访发现,高学历毕业生的增多并不完全出于企业的用人需求。“考研热”之下,是谁在“需要”研究生?就业招聘是否真的存在“隐形门槛”?
. O, m( E# y6 w! Z9 D
3 f$ R/ e6 ?% |" g9 j0 l, `考研人心声! r9 t0 }7 I# i# _& L2 u8 ^8 I

" |6 s! f9 k; y2 B; J' Z5 n; J本科毕业难有对口工作,读研往往不是为了“搞学术”,很多人就是“随大流”,学历高一点,竞争力会好点, m# a7 X* [( n% e" I
7 ]! N, R* `9 q: W# k0 P4 W
“不考研几乎没有出路。”对于农学专业的小刘来说,本科毕业然后考研,是大部分本专业同学顺理成章的一条路,他指出农学类的本科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本科出来基本就是卖化肥,很辛苦,有些给本科生的工资可能就三四千。”
* W- d3 c9 B8 R) |. W2 Z* |
8 z0 x, D& P6 e  p0 x( U小刘浏览企业招聘需求,在农业范畴里,硕士学历普遍对应的是研究员、研究经理、规划师等,“目前农业需要的就是高端研发型人才,基本还是要考研。”
' x& I  M3 i# H* K9 Z& F/ D6 R0 z
2 }6 `; u" T9 V& j& b% o. n6 c“本科毕业难有对口工作”也是小函考研的初衷。她的专业是环境工程,本科毕业时班里不读研的同学只有寥寥几人,并全部转行。“大四时,我们基本没有讨论过找工作的话题,因为都准备读研。”但读研往往不是为了“搞学术”,“很多人就是‘随大流’,学历高一点,竞争力会好点。”小函说。1 S1 R- Q  ?/ j3 W( u
- J4 F1 \" D" f1 h* G9 F$ t( g
“考研热”的现象近几年来愈发明显。记者梳理教育部近几年的统计公报发现,2012年至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165万-177万人之间浮动;从2017年开始,报考人数首次突破200万,2019年时已达290万,到2022年这个数字已涨到457万。
$ f  Y' }& O9 _% `6 x! ]- l' P9 Y; b. }& p1 n, h* ~" Y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去考研?硕士学历的小可(化名)认为,从校招来看,学校的层次与学历更高,确实给应聘带来了很多优势。以她自己的经历来看,本科是二本,研究生就读的是“985”,校招的水平明显不同。“本科的校招看到的机会都不太好,岗位也多为销售岗;但研究生毕业时,能看到很多知名企业。他们都把我们学校作为省内第一站。”
5 b: c0 q2 i/ E$ C; L1 `+ ~
$ T1 H( ?: a0 ^1 o- }& i+ o3 A随着更多研究生步入职场,就业就像“降维打击”。一位金融专业的本科生透露,自己在大四时参加银行柜员岗招聘,一同竞聘的不乏海归硕士及985学校硕士,“大片的硕士去竞争一个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岗位,这就是现实场景。”
) H" a5 r0 I9 L; c$ O: {0 L7 s$ n! C$ c! o" a, B( L; S1 N8 m3 w
企业提“门槛”  k: l4 i4 V- Y# V* }7 m

, x) }7 \! Y3 O; w一眼看去就知道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但是用人单位还要求高学历,说明想干的人多,但岗位少,这个主要是供需决定的
' L1 J9 n: ?; v# c& n
; c4 @; T4 y, _& H( N除了那些研发类、技术类的岗位,大部分企业真的需要硕士人才吗?记者以“文员”为关键词在某招聘网站搜索,发现要求“硕士”学历的,基本都是“某大型xx公司”,其中不乏中国联通、中国邮政等国企,以及中金公司这种上市企业。; a5 B7 Y- G" u. r1 L
/ @, z" X4 }7 Y- Y1 F% p$ \
以某大型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例,行政管理方向与其他相似岗位要求无异,负责办公场地管理、协助后勤管理及其他统筹管理工作。对于这些文员岗职位,有些HR对记者表示“原则上要求硕士学历”,也有些HR表示,“经验上可以适当放宽,但学历要求必须是硕士起。”
6 j; ]* o3 ]9 o& }9 @1 @; d/ s% I0 u, a, q, I) p8 R. A/ g& @7 X  l2 @
“学历可以作为一种人才筛选方式,也是很简单粗暴但却方便有效的方式。”沈易(化名)是一名资深HR,他告诉记者,绝大多数工作都没达到不考研就干不了的地步,甚至没达到一定需要本科毕业的程度。" W5 l6 {% F: U: [

" e; g# |) [6 e. A! u( E  f  @“找学历高的人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试错成本,特别是校招。”沈易说,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但高学历大概率普遍比低学历能力强。“所以在挑选简历的时候,如果俩人其他情况差不多,研究生多了几年实习和学习的经历,比本科生有优势其实挺正常。”
# ~( o) Y$ T& ?
, c4 }% J8 g$ e4 |6 Z研究生学历是否真的成了入职新门槛?站在学生的角度,小可认为“肯定存在”,就像“另一种内卷”。“以前是留学生‘卷’国内学生,现在是研究生‘卷’本科生。”她认为应届生很少有和企业谈条件的资本,大家只能从提升学历给自己加码。
5 k3 p- {' v" B, Q
/ R2 N( Z1 |& f' \* A# ]" K沈易坦承,以学历筛选对于企业来说确实快捷,所以出现了“一眼看去就知道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但是用人单位还要求高学历”的情况。“说明想干的人多,但岗位少,参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这个主要是供需决定的而不是技术需求。”沈易说。: J" p  e: d+ Z7 A
6 p; h4 T1 B, z0 y6 T' f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存在差异。沈易表示,早期更多体现在待遇上,而不是在机会上。“这两年大家感觉学历差异比较明显的原因是,头部公司编制开始变少,但是供给越来越大了,所以卷得比较厉害。”
- d/ }& _4 l! Q# S5 C1 V7 S6 |5 a9 b1 O5 N! }  d
“上岸”非易事& O7 _3 K# y; F8 s, M4 K2 O

2 A- W1 n% a' L3 ?' E+ _一方面,今年多数学科的分数线普遍出现上涨,个别学科涨幅甚至高达15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研究生成为入职门槛”话题,是在“制造焦虑”
8 m- E4 }* u% m0 {1 E: t! h8 i# Z  A6 F; G- O4 ^
对于“研究生成为入职门槛”话题,也有人认为是在“制造焦虑”,加重“考研热”。  E" A% q  \1 T- e# Q; @
# \  Y( `; B/ b
“从研究生招考第一年算起,40多年了,我国培养研究生总共969万人。而我国的就业人口是7个多亿,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城镇)1300万左右。完全不至于说研究生学历是入职起步门槛。”一位考研机构的老师认为,提高学历实现更好就业是好事,但完全不必恐慌,认为不读研就没有资格进入职场。
5 v5 O; g2 N& w# w5 p
$ y) ]8 N% x( V  Q从数据上看,虽然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暴增”,但录取人数则是稳步增加的趋势。放到今天,研究生学历仍是“稀缺”。
; l9 u4 w5 n; _; `
1 b( E$ R- A5 x, t根据《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仅为0.2%。截至2019年,这一占比达到1.1%,这说明每百名就业者中仅一位是研究生学历。至今,研究生仍然是 “百里挑一”的人才。! ^$ P  f4 k8 e* h% T5 }/ z/ c+ p% S

' H; |* E2 p5 [+ c5 s+ N+ {# |3 U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从2012年的52.13万人发展到2021年的105.07万人,十年间仅增长两倍。从2017年开始持续升高的报录比,意味着考研“上岸”十分艰难。随着3月中旬研考国家线的公布,多数学科的分数线普遍出现上涨,个别学科涨幅甚至高达15分,今年457万考生中将有300万人排在及格线之外。这也说明研究生学历开始“收紧”。1 D0 j2 r! r( q5 W0 j/ P. V
3 U" s1 B! ]- z. R- S; T% @( N
“大家都是冲着就业去读研,而非真正喜欢研究。教育和招聘已经不是本质问题了,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沈易说。+ v& U7 P7 F- H. I0 K
" g" n/ d9 P% B+ s6 i+ K
前程无忧的《2021年中国重点大学毕业生需求和求职状况报告》显示,高学历毕业生的增多并不完全出于企业的用人需求。硕士毕业后才工作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们身上。' e9 x/ i4 s; Y6 l
* C; B/ N# J4 ?9 @
在调研时,有雇主提出这个现状——“盲目考研只会导致学历贬值,对企业则是精准招聘越来越难做,用人成本越来越高。”“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就是供给侧、需求侧不平衡,企业端和学生端需求错位。”
' ^5 [, s5 G) N% V9 [$ T4 C/ I! I( O( F, H' n* y
透视2 G! h& x2 R* N# E9 v6 p

0 c( h& H1 Y- j7 {% K技术人才VS学术人才. t7 Z) s3 T+ [- D8 E

5 N6 z8 J0 [0 }* O0 i我们究竟需要 什么样的人才?- R3 N3 P, `& U1 N) W/ o  ]" b
( V% _, X( j' p9 {+ U6 N, M2 ]5 f9 \
当大部分本科生都把考研当做毕业出路时,便出现考研“高考化”的特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考录取率超过90%以后,“上大学过独木桥”已经逐渐成为“考研独木桥”。
( m- p- T6 b5 X: Z  ~8 I# h! T9 X
在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考研“高考化”的情况必须引起重视。“现在的考研,某种意义上就是20年前的考大学。”熊丙奇告诉记者,2021年的硕士招生人数已经基本达到1998年的本专科招生人数,博士生招生人数超过1998年的研究生招生总数。“如果继续强化学历,可能在未来10年、20年内,就会演变为‘读博独木桥’,这会制造严重的学历高消费和内卷问题。”$ ?! Z* g. _5 i% Z* K

; F9 i% W9 s( N熊丙奇认为,当务之急是推进破除“唯学历”的教育评价改革。引导本科院校扭转围绕考研应试化办学倾向。
2 u: J# C2 \8 k/ ?1 v
; R6 ~( Q6 q6 ?' N- U. y# d. p% l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提出了要反对“唯学历论”这种态势。“实际上我们现在存在‘过度教育’,这当中又存在过于看重学历的倾向。”储朝晖告诉记者,招聘应聘都应该回归理性,一味对学历导向推高,会造成各个方面的资源浪费。1 z- p0 s( f! {" e7 X# [$ C

- e  f5 ~6 g3 O0 H从国内发展角度来说,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 }: l0 S4 J1 ?; a& G0 {1 h: ~+ v1 {3 g' ~4 n) ^2 x: g- R
“目前我们整体还偏向于‘专才’,使得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储朝晖认为还是应该向“通才”方向去靠,在这基础上个体根据市场需求去应变。熊丙奇则提出:中国90%的大学都应该进行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5 ]6 S% q' M9 A# S& C
* O! |, Y. n8 q# p0 y
熊丙奇表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现在美国,学术人才也最多不到10%,其余的都是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人才。“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多学术型人才。但是,高校通常不愿意这样去做,这就产生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
$ N- E+ x% ?2 M; u9 ^
1 `7 [  i0 P2 O" |9 A& a4 |熊丙奇强调,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回归到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并且,整个职业教育不能再被认为是低等级的教育,而应是一个更高质量的教育。“未来,国家要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制造强国所需要的制造‘英雄’从哪儿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b/ X' B. m7 b% I: s2 R
/ X) a% u# M. n: x1 Y2 p7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