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谢邀。$ j9 r% o/ I6 ?) F' X/ N7 T# _+ a: x
先来用豆瓣的评论,
* L6 u% [: t/ w6 G3 w来还原一下,部分缘由情节。6 d6 A" U R2 R
了解者可略过此部分。% \3 |3 w2 w5 t% \8 s
8 }( s* B. P! Q* n读者——“机翻痕迹严重,糟蹋了Benedett的作品。还是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希望出版社至少找西语科班出身的译者翻译这些名家。”2 R/ K7 R3 g6 ?8 c! ~0 p5 X F
) q% { X! K" E5 i* m. I翻译者——“友邻好。Benedeti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这本书的每句话都是认真翻译的,前后校对修改过很多遍。我能力有限,自知无法还原原文的风采,但是希望能多的人能读到这本我喜欢的书,翻译时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足之处请你多多指正,但看到‘机翻痕迹严重’几个字真的觉得不公平”
4 }7 i) H8 ?# {4 U! M9 b6 a2 s# L3 u8 s- l" x- C
读者——“译者女士您好! Benedeti的三部曲我是第一时间买的,但翻译质星让我觉得非常失望。您觉得不公平,那请问您有考虑过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呢?“例如苏亚雷斯,在完成工作方面是个灾难。”“您为什么不去见鬼?”请问我随意摘取的这些话,用中文文法是通的吗?机翻痕迹是否严重?译者女士。您是用心翻译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但您是否真的有水平演绎出Beneti的作品,以及您有多少专业素养,也许我没有资格评说,但您心中一定清楚,无需“觉得不公平”。
5 F7 L7 o+ y1 }, `7 H6 y: N- G! v- g; b# P0 V% _
这时候这位翻译者的朋友出面了——“这位友邻,我是与该书译者合作过的编辑。请她为《世界文学》翻译过文章,当时校稿逐字逐行核对原文进行,能够体会到译者的职业道德与良苦用心。她翻泽《休战》的过程我们也就一些细节有过探讨。虽然每一本译稿可能都不能满足所有人心中对原作的想象, 但她的译作是一字一句自己译的,从职业道德上绝非机翻"。如果是在说“痕迹那也烦请带原文招出,进行有益我们译者及编辑成长的讨论学习”。3 x& ~, }$ w, ^9 M1 m
% W \0 {- P! v' _
读者评论——汪天艾老师,久闻大名。我无意引起争论,更非恶意评价。您自身水平也很高,无需我多言。我自然不是作为西语从业者跟您讨论,我也没有这个水平,我只是作为消费者表示出我的失望。我觉得译者女士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天平完全颠覆,是否真正考虑过译入语读者的习惯,或者说至少,是否做到译文读起来不生硬,让中文母语者觉得舒服且具有可读性,这是译者及编辑应该做到的事情。作为西语学生,我对译文失望后可以选择放弃阅读,转读原文,但对于非西语学习者来说,这样对于Benedeti的译介是否砸了拉美文学在中国读者间的招牌?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读者,读完一本书。对翻译者有些不认可,便写下了那一刻自己心中所感,“机翻痕迹严重”。1 S0 W) I6 f$ h9 F* _& U
然后译者看到后,进行了评论。但是能看出来,是在友善的评论。
5 O( |0 u E: q `这些其实我觉得,都属于相对合情合理之间的讨论。. @. ]" X' q6 r* T
结果离谱的是,后来译者的某位朋友查到到了读者学校。并把此事举报到了读者的学校,之后读者学校的系主任找到读者,并且进行了彼此之间的谈话,最后导致读者公开道歉。
2 ?: @7 ]4 C/ U( i7 L5 P O \; I; c
其实我纳闷的是,凭什么要求道歉呢?& D1 C- v6 \9 v
翻译者有翻译者的理解权利,读者也有读者的理解权利。何况这又不是恶意的抨击,只是读者心中的一方之见而已。若是这都不能说,那么在您看来,还有什么能说的?而且该学生说的话,我觉得真罪不至此。& Y# _; S) S5 {9 `0 _( M
不过这位翻译的朋友,举报的行为,也真的是“过火”。看似是消灭纷争,实则是推向浪尖。因为纷争是无法消灭的,无声后多会有更多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多会终导致难以收场。& p2 @5 }' V! M5 M
从相对友善的交流,到译者朋友的举报,再到“迫不得已”的道歉,以及后续一星的运动。其实这本就是一个小圈的事情,最终却能发展至此。我是困惑的。
% ^7 S; t2 W4 s6 }% Y但是我困惑的不是交流,不是二星,也不是最后的一星。而是某些人情与人情之间的利弊权衡,竟能最后导致“心声”者的“无奈”行为。这是胜利,还是悲哀。. m! y( b7 N# W# n8 t( U
% ]5 O- A4 ^ `
后续的一些补充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