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盛会胜利闭幕,一派春意蓬勃喜人。; r7 \1 P' Z0 I
) f. J, {* j7 p) G+ c2022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回顾过去一年,共话“双减负”、畅谈“双一流”、献策技能人才培养……“教育好声音”接连传来,饱含振奋与期冀。
8 s! ]! D2 P2 r* R, W, G
( T! v; b; N0 N, }中小学生负担减轻了、身心更舒展;高校学子勤学有所成、担当有所获;教师们争做“大先生”、培育栋梁材……扑面而来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期待和信心,是更朗润、更欢悦、更昂扬的精气神!8 a, B2 M, {% Z& m
; B" m! _* s+ ]1 d
这个春天开出的花,根须在上一个播种季深深扎下。! I' z3 y: }6 _6 s
/ T8 `8 n o. R' g8 V3 t) e4 {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审视教育事业、思考教育方向,一次次周密部署,一番番谆谆嘱托——
3 }/ g5 K% O; P1 w/ I' U) h. x& u; I+ L* J, O4 x
在全国两会会场,听取教育界委员意见建议,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满关切;在清华大学校园,与师生亲切座谈,为高校建设、人才培养擘画蓝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勉励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叮嘱教师们“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一次次重要批示指示中,为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双减负”、“双一流”建设等指明方向……
9 z! E" Y( u7 b+ d4 J# K' k0 |6 @
$ V) |- T o v政策举措,迅即跟上;全体师生,奋楫笃行。中国教育抓住新机遇,迈开新步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补短板”到“强素质”,“高质量”成为教育发展主要目标和衡量标准。
. d0 p E8 c, [$ }9 i; ~5 a7 o
: B% s1 ^+ X/ `'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关注、大政方针的教育印记、广大师生的教育亲历,构成了2021教育事业的年度记忆。
' q% x( P( a0 O" w5 z& f% u: X. W- Q+ X: c6 G z+ ]* Q
为了将这份温暖记忆化作继续前行的澎湃动力,本报报道组集结出发,走进一个个校园、一户户家庭,走访数十位师生、家长,采撷他们的故事与心声,共同重温共和国教育史上的2021年——* G) G7 i- s0 W# S" `3 h6 g
8 ^, V4 }# m; q这个火热的章节,这圈闪亮的年轮!9 L) g( i. t: k# ~
4 _8 m1 g# p$ S2 \# q7 L2 Z
上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