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已实现全覆盖。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高到秋季学期末的92.2%
; _! A, Q- }3 s: U5 Q8 U3 L# x/ Y+ o' Y' P; e
全球上百万学生参与的PISA(学生能力国际评价)测试数据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作业不是越多越好,二是校外补课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并不大
5 e$ X. ]; }8 g& ?9 V% L; i- q2 }/ g- s+ `6 p2 D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苗苗
( Z: _9 U& w* r" g1 }8 k5 W
- N6 q+ \* P) b/ I基础教育的高频词——“双减”,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依然备受关注。
7 t4 x* o0 j3 r Z1 D& R4 a8 m
' j1 S0 |8 e/ Y& a1 z3 s9 C7 a教育部此前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2022将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4 A, e! f. b$ h; o8 x, \/ n8 e
7 ^7 E4 y, R: g% `5 o基础教育阶段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加了社会焦虑,破坏了教育生态。2021年7月出台并实施的“双减”政策成为基础教育生态再平衡的分水岭。: u! Q1 e E% J8 ^ A& l( s
: S8 c, P' V& G! t6 ~此后,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学生学科学习逐步回归学校,作业负担大幅减少,课后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家长负担焦虑逐步减少……破除“唯分数论”,围绕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生态正在发生系统性重塑。
, i. ?6 X5 S5 x% n1 i4 P$ v8 \4 b0 [/ S9 `" `& e
) u! D T6 f* A( V0 F9 F9 T
/ c* @. W+ d* W2 C F* _
2022年3月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就“双减”政策接受媒体采访 李鑫摄/本刊) c) e( q7 {1 V7 ]1 v
. r8 Y$ }4 h N i% i6 P* `( z凸显学校育人高地
; D) y8 x$ C- n. a6 Q) I: H" W, [. `
一份单元作业设计30多页!这在“双减”前简直难以想象。. H4 B. P: A3 J- t X3 T+ b' v9 G
9 G. g' X; w. d v9 q+ ^' P“那时候,作业设计都是和教案写在一起,一般就针对本次课设计几道作业题目。”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教学主管张亚杰说。: L( z9 l$ d5 J
- ^' f6 l1 n( l- P; X
“双减”政策出台后,双榆树第一小学开始在作业设计上大动脑筋。怎么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好学、自学、活学,是学校布置给每个任课老师的共同课题。* N4 n* r, J# K8 @) Z$ ]
! u4 n# G( z( T, B! D; T
语文老师赵玲宇记得,寒假前,学校名师工作室和语文教研组群策群力,分单元为语文学科设计了作业,基本每单元的作业设计思路在WORD文档上都有30多页。这个数字已成为今天任课老师设计作业的常态。张亚杰告诉记者,作业设计的重点是去掉机械性练习,突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让学习更省时、更高效、更有趣。
- X) o% |% [( p0 n$ A! N1 |7 @
6 |& L4 B" U" c7 D' o$ K% K教育部数据显示,经过各地各校共同努力,2021年秋季学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 i+ [: ?1 L! P: Z. p' F) d1 J+ m1 H% W
, r2 [# v) D4 f+ P. Z同时改变的还有课后服务。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全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已实现全覆盖。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高到秋季学期末的92.2%。绝大多数学校除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和开展答疑辅导,还普遍开展了科普、体育、文化艺术、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7 p/ O8 L- t* w7 o8 S& T8 y; @9 x7 H+ {5 U& o
更大的变化来自学校内部活力的释放。记者调研了解到,“双减”后教师要花更多心思和精力设计作业,优化课堂教学,处理家校关系;在相关保障条件尚需过程提升的情况下,校长要花更多心思挖潜校内资源,调动教师内驱力和积极性,还要花更多心思开掘校外资源,这些新挑战正在学校催生一场育人新竞赛。
0 q( `( I' H5 j& P3 x9 X
1 A7 H' L! Z. k# ?$ _“‘双减’把大校、名校和中小规模、普通学校拉到同一起跑线,越早调整自身、适应变化,越可能领先。”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丁凤良说,占全国大多数的中小规模学校若能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加快变革,就可能弯道超车,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s) ]8 d' q7 g; u' i$ T
! E- z% `5 t5 H ], Q构建育人新机制/ L ~, r8 ^9 J: G$ U6 Q
3 F1 K$ ~3 W2 p% P% L) J/ k学校教育主战场强化之外,是校外培训“大降温”和回归公益性。' I$ N' @! J9 z7 \( o- T
9 {- `8 g4 C9 b9 O2 j, T% A8 N据教育部消息,截至目前,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
; L7 d. q/ G" `8 H" x( x% @- q p+ t
留下来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法人属性是以捐助财产设立的捐助法人,培训收费要依法执行政府指导价,同时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盈余不得分红,培训机构终止时,不得向出资人、设立人分配剩余财产。: j {( F0 b& s9 \
/ Q1 G- u1 K% M2 Q) S7 _“这会挤出很多以逐利为目的的机构和个人,把真正有教育情怀的机构和个人留下来,构成未来校外培训机构的模样。”一位不愿具名的受访者说。* B+ X: ]0 i$ P) D
& x3 M; j- }8 T' X
据教育部信息,截至今年1月初,全国31个省份均已出台相关收费标准,比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前的市场实际收费水平平均下降40%以上。25家上市公司均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2 R3 Q! F8 a0 K# R
: s, j0 n2 m! f8 O) J
“上天”“入地”“穿马甲”等隐形变异行为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肆意涨价、超时段收费等违规培训得到严肃查处和规范。截至2月20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已查处1.01万个证照不全的机构、918个证照齐全的学科类机构和4218个非学科类机构违规培训行为。1042人以“一对一”等方式违规开展培训行为受到处理。503起线上违规行为受到查处,2个线上违规机构受到通报。“补习热”彻底降温。
4 J+ z2 H4 Y* q+ n c6 s9 J
# E* E2 S( }6 m! d) \' y一些家长担心,不补习或少补习后,孩子跟不上怎么办?中考、高考会不会受影响?
1 S2 o% Q9 d# H, G
3 R8 i2 I9 p9 ~0 y+ k9 }/ |全球上百万学生参与的PISA(学生能力国际评价)测试数据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作业不是越多越好,作业太多学生成绩反而下降。二是校外补课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并不大。- A K) E. Y& [+ I# t5 M0 f0 I
4 A+ a$ A. [8 j( y6 [2 ?“双减”后,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更加重视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7 n0 ~4 M- G$ z- {5 [/ S) C: d" }+ N) t' F0 h9 y0 e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认为,教师应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优势,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成才和考上好学校,关键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学习的自主性;二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三是遇到困难能吃苦耐劳有韧性。. s( t% f4 S; J% r
0 b b. {2 U: T/ w他建议,以控制近视为抓手,把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地区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参考,推动学校和教师把注意力从分数和升学转向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上,进而影响家长转变观念,消解对校外培训的焦虑。
+ V8 ~0 X6 q& p' b. j' T7 m+ S% S2 x8 V3 A1 w0 N8 q. n
深化考试评价改革
7 ?' F( B* d# T) G) G D
8 w/ z; w+ s9 d4 Z如何进一步落实“双减”?教育部相关部门表示重在推动开展三方面工作。
. v4 n3 L. m y; n% P: b* C1 B* J) D+ k: c1 k& z1 R9 u8 ]7 \
首先,将统筹加强对学科类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学科类培训机构重在巩固治理成果。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年检年审,组织开展“营转非”“备改审”回头看,坚决防止旧态重演;部署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隐形变异培训,严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防止出现新的培训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重在强化治理。通过把握非学科类培训特点,加强治理策略研判,建立相应的价格、人员、材料等管理规范,完善准入制度,明确标准要求,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履责综合监管。' t* j# W2 x; H5 O' t
: s: F( ]- z& S' j' C a
其次,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上水平、强保障”。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四是提高均衡发展水平。
% g1 y7 \. y- w. s' {
4 J8 y" g% ~* w" [8 W. @最后,将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2022年将专门召开一次推进中考命题工作的会议,重点部署“双减”背景下的中考命题工作,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中考当中,不能出现高中内容,不能考校外培训内容。”吕玉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