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下的一个回答,深有感触,因为大家不是看你学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如果藤校毕业的都只能去刷盘子扫大街,那大家肯定觉得藤校就是几个野鸡大学,如果国内有个专科学校,毕业生30%以上能进世界五百强、大型国家科研项目、国家部委公务员,那许多高考状元都得抢着去这个专科学校。 y6 j6 i+ x( W3 A1 _" W7 K$ j8 ~# a
[6 ?; |: h0 E* X以我所见,不管硕士博士,也不管是世界前一百的学校还是世界前两百的学校,能在澳新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都是翘楚,说十不存一,一点也不夸张,实际比例比10%要低得多。所有澳新毕业留学生里,每有一个人找到对口专业工作,其背后就至少有10个人找不到工作回国。(原来我还写了个除了It,结果发现身边学It这两年毕业的也都找不到工作回国了)/ k1 t9 u4 X" }8 `7 H6 L4 r: Y
. t6 w) M) @& I根本原因不是学校和学生水,澳新正规大学(仅说本科,硕博我不清楚)每年是严格按前70%排名过人的,很多人都要因此延毕,如此严格的刷人率,还被某些留学生说是挂科率高可以看出澳洲留学生不学习,每年澳新大学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都要有几个学生跳楼的,压力可想而知。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就是本地经济结构、产业太过薄弱了,根本没什么工作岗位,美国一年招收100万留学生,它背后是3.2亿人+全球霸权红利带来的广阔的产业体系,那澳大利亚呢?一年招收30万留学生,按理来说,它需要最起码一亿人口以上和美帝产业结构相似的体系才能为这些留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 A* g4 h6 T- V; m8 `
6 A! t$ a# H7 e7 p2 J
实际上,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大度假村,总人口2300万,一个国家人口还不如北京一城人口多。北京每年本科毕业生是11万人,澳大利亚光留学生就30万,还不算它占绝大多数的本土学生。
% t$ I. c1 j) V4 N. o0 F* o6 s' L1 u" k
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平台,结果是迥然不同的,美国的名校毕业生可以去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等等,毕竟美国的名企太多,澳大利亚有什么?况且即便澳大利亚的企业给得起和谷歌微软这些名企一样的工资,学到的东西,发展前景,接触的平台和人脉,你简历上这段经历的含金量,都会是天壤之别。
1 T, j& a% g/ I, y7 C$ j7 l `, c- A4 [* E/ q) e3 D; C6 S
说白了,许多所谓移民国家都只是给画了一张留学移民的大饼,压根就没想让留学生拿绿卡,收留学生是他们的一种创收方式,是一门生意,来者不拒,卖东西的有拒绝顾客的吗?至于你再问售后服务,卖家会说:不好意思,货品一旦售出,我就不管了。2 R: s& e, L& m1 W4 {7 p
9 h7 ?6 f* O* r6 n& P( x, d所以澳新人才市场留学生是彻彻底底的内卷、红海市场,留学生的简历就像厕纸一样,一文不值,没绿卡没永居,直接刷掉,没什么好谈的。你要问澳新在校留学生有什么实习经历,绝大多数全是去餐厅当服务员、洗盘子,因为人口规模就这么点,没产业哪来的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