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压力真的特别大。读过的人都知道。! p0 i9 h. `0 C. v) {
源头大约有三处:1. 同伴压力,2. 自己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压力,3. 自己生活的压力。
- v+ c- T1 ~1 s; [" c7 b说老实话,老板给的压力真的都比不过自己对于自己的压力,所以我就略过不说了。毕竟你做科研到一定程度,也就自己对自己的成果还有幻想,老板早都看透了。* o+ E; A4 z" I
; ^" @. H r: Y1 a" w8 w$ v. c5 ?首先,看到同事/同学/朋友,产生无形压力真的多。比如你的朋友A能灌Cerebral Cortex的时候,你连Cortex都没有你是一个什么感觉?或者你和你的朋友B都能发Science,不过他是真Science,你是Science Advance(这么一看,是Nature)。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你无形中会和自己眼中类似的人做比较(同样学校,同样背景 etc.)。但是真的经不起比,却又喜欢比一比。连发量,没准都比不过。。。/ I; P9 h2 D x1 T
( F1 V. M* e& j& }自己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压力,我感觉是每个有点追求的博士都该有的吧。谁不想著书立传,开创个全新领域。不过,自己的成果往往事与愿违:好成果做不出来,差成果解释不通。看着论文半天出不来,总觉得和著书立传越来越远,之后感觉和人才帽子越来越远,最后你觉得觉得,和AP的可能性越来越远。“教职能找到么?”,“我这个成果能过答辩么?” 学术自我压力的螺旋,正是如此。+ y8 p, A5 Z& |
+ {. w2 r, d4 b" B* n最后就是对于生活的压力。头发越来越少,代谢率也是越来越低。睡得晚,吃个夜宵,久而久之身体也跟不上了。再看一下遥遥无期的教职,以及账户余额。和工作的同学一比,那感觉不用说。
# S4 e, \* ]; E; V* m' D, @
& B: Z5 ?7 ?; |- G# n/ F$ ~6 {但是呢,世界上只有一种(科研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科研)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科研)。至少仔细一想,不干怎么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