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这个事件挺有代表性的,咱们不站任何一方,通过质量管理咱们分析一下这个玩意儿可能出现的地方,然后再说这事是真是假。' `; a8 f/ M! \& O+ w
(插播一下我这人比较懒写回答的时候基本很少插图,文字太多有的同学可能不愿意看,但是像这种正经回答,从头到尾的看看还是有好处的,比心)
2 U# p- O! T8 f, _+ C通过卫龙的原材料和工艺流程,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这个东西是不会存在在他的原材料中被混入的,因为它的原材料都是细的小的而且都会经过粉碎加工,面也是一样的会经过揉捏搓的各种处理,这个东西是不可能在生产中不被发现的,有的时候不愿意把这些说太死就是因为怕有些人,尤其是有些有心之人(就是那些所谓为了人民食品安全的打假人,专业性特别不强,除了找点过期的东西基本上也没什么水平)刻意针对原材料可能存在的污染情况去下手,来坑食品公司的钱。
: h4 c) Q. V p' {/ I% X& C这个东西能完整的出现在产品里,只能是在最后灌装的时候进到里面,那么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目前为止像这种动不动几百万上千万产量的产品,他的灌装是人工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少?那么这个东西是否可能是来自灌装机脱落配件?
2 ~" k( C# ]: ]# D; }4 ]我个人觉得不可能,具有接触食品表面的机器,大多数是连续的,这种东西应该用于密封或固定作用,密封件是在管道中间固定,除非连接件坏了,那么机器也就坏了,所以这个东西单独掉落的概率不大,很多人说是密封圈,但我做生产质量管理这么长时间还没见过这种的,或者说没在一些终端机器上见过,如果哪位做机器的大神有经验,希望能指点一二,因为很多食品厂的机器都是定制的 这个确实是无法叫准。
; h% {* z" A; G2 r如果是固定件用于固定什么东西,那就更奇怪了,正常管道固定件应该也是使用食品级不锈钢才对。9 f5 Q+ m6 ^3 L* i
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中都有一个东西叫做食品安全防护计划,这个玩意内容是保密的,他是专门防着那些能够直接接触产品或者间接接触产品的员工的,并且把这些员工的行为操作都规划到一定的风险级别着重管理,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东西是在封口之前加进去的,那1万%用不了几天就能找到嫌疑人,因为他的批次单号已经锁定,当天当班的人是谁,操作的人是谁,监控视频中能分析出来有谁曾经接触过产品,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想在卫龙干的话是不可能这么做的,新闻过了这些天也没看有什么进展,看样子他们自己内部人员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 K5 k, a/ o' O) F2 m那么,有意思的来了,如果没有动用食品防护计划,这个玩意儿在封袋之前被加进去的可能性几乎为0,剩下的结果只有可能是开袋之后加进去的,而且卫龙又没有顾客方面这么做的的证据,最后只能成了个死局,搞不好卫龙还要道歉。
# a. l7 M. \7 h. I( C国内啊就有些人看不惯别的公司比自己公司好,总出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和招数,他们在人民的背后藏的很深,所以从前几年到现在所有的类似的事件你会发现基本上都不了了之,但是却给当事公司造成了很大影响。8 P1 L9 A! `5 V8 u5 z# s
螺蛳粉那个不同,那个因为原料众多而且虫卵是在各种菜以及粉中间都可能会存在的东西,甚至说是不是虫卵都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没有处理好淀粉包裹的细米粒儿,但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材料和工艺分析,他大概率是螺蛳粉公司的锅,顾客当然可以不用背,但像这种精加工,产品你不看配料表甚至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材料的时候,所有能整个存在的异物都是源于最后添加的,具体参考去年有一个喝国产奶粉(好像是国产)最后喝到底发现一个干了的壁虎,还去上网炒舆论诬陷人家奶粉公司,为什么要说人们需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仅是有质疑的声音还要有知识有逻辑。凡是这种匀质化的产品,包括液体以及粉状物,罐装机最后一步都是过滤,你要说滤网粗他露两个大米粒进去我都信,漏个壁虎进去你是在逗我笑吗?# ~1 b8 v: N6 @: F6 Q* o O
下面谈一个关键点,该用户称不要任何赔偿只想要个说法,卫龙说没发现是自己的问题,他承认吗?我想不会吧?; P+ h9 u3 R0 W& U2 D3 ?
一个对钱都不感兴趣的人,那一定是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么看好像进了一个死循环,那我说一个猜想吧,如果这事坐实了不是卫龙的问题,那么索要赔偿金的行为会被判定为什么?如果证明了是卫龙的问题,那么还是稳赚不赔。" W0 u3 X8 F9 H$ }3 d
再结合卫龙最近上市以及各方面的财报良好情况,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 }9 |, c2 y% n6 M1 P/ X<hr/>20220108更新。2 l) {2 E3 e9 a! g& \+ E
我看有回复以及一些答主说可不可能是假货,也就是说山寨卫龙。
3 g' y$ q. U, { X7 ]$ q5 a按照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者说生活常识吧,大家都知道买茅台的时候假茅台是怎么来的?真茅台揭标钻孔对吧?包括之前的农夫山泉事件,其实各位可以明显看到,产品可食用性的内容造假一般在产品外观是难以分辨的,并且所有的造假以及山寨方他们最难拿到的并不是产品内容,而是产品包装。
" U5 J* E5 U, X3 o+ Y想要当真货一样卖,就必须有一模一样的产品包装,那有人就想这个包装不是很容易吗?
4 o5 ~4 F" _1 I8 I3 R, n其实并不是,这个包装他首先如果你要去采购那么你一定要有设计图,其次你要向包材印刷或者包材供方提供你的资质,你不是生产厂家,很难与一个包材印刷厂签一下一份别人已经有的包装设计的合同,也就是说他很难能够拿到未经过使用的原装包材或者说买到都很难。
/ w, G4 g4 ~0 m; B ]其次,几乎所有的预包装食品,稍微有一定牌子和名气的厂家,全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包装包材管理的体系和制度,每次生产多少量才提前出库多少包材,包材配套数量必须清晰,至少是有包材库管员、包材总负责人、包装生产负责人、包装线上负责人、质量管理包材检验员、质量管理负责人6个人才能做完这一套流程,从生产计划下达,到安排生产,到匹配包材,到包材点数出库,再到包材上线生产,期间发现破损包材的冲红或者是补领还需要质管部线上的质检员清点数量确认破损,然后进行人为不可逆的破坏,再重新补领相应数量的包材,整个这一趟线的所有单据这7个人基本都是重复签批,所以说原装包材流出的可能性在一般厂家来说几乎为0,这就造成了很多造假者他都要拿回收包材或者是官方产品包材修改才能用。( n; \. \* J% u, p* r2 [ _4 Z
我再举个例子,你上毒验鞋,这个人如果前面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说看一下鞋盒,那基本我可以告诉你他是验不出来你这鞋真假了,绝对的超a高仿莆田货,那玩意儿就是原装代工生产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一样的是他不会给你用原装鞋盒,点到为止,多了就不说了。
0 Y' B8 Z1 H2 j6 b那咱们现在继续分析卫龙这个视频,视频里可以看到它这个包材封口以及撕开面还是比较整齐的,买过卫龙这款包装的应该都比较清楚它的四面封口平齐完整,而且这种材料想要不破坏的恢复原来的开口样子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这个玩意儿本来他就已经是没封好口的,并且在众多的产品袋中没有被发现运出了市场,市场终端销售的经销商,是一定会发现这个问题的。# z8 m3 ^3 B9 F1 g9 ~: H7 M- i5 m
与农夫山泉的不同,农夫山泉那个瓶盖确实是有办法拿到完整的原装的,虽然一般人拧时一定会破坏。
$ J2 E- V8 \7 S7 S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卫龙的渠道几乎都是小超市大超市,这些超市他们都是带有资质的,肯定是不会上个人手里的来源不明的货。所以为什么我们总说渠道为王,不是说你去找活做你有渠道你就能拿到更多的活和钱,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产品,他的正品流通的渠道是固定的,只要你在正经渠道上拿货是肯定不会有假的。) x0 O+ M! U% [" _ Q2 h3 J+ p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都不建议去个人烟酒店购买烟酒(你懂的),因为渠道和利益是绝对挂钩的,如果它的三方利益远大于它的渠道本身那么他就会在这上面做手脚,渠道的背景越大造假可能性就越小,因为作假付出成本太高。包括经销商之间串货都是一回事儿,但是串货涉及不到假货。
" p; C! C' f- N6 x- {8 D) j所以小超市不会为了那个一块两块的利益,上其他不明渠道的卫龙产品。/ l5 X6 j$ U" K9 r
那这里就拓展一下,因为很多人看到这篇回答,所以一定提示一下大家,在未来买东西的时候尤其给孩子买东西例如奶粉,不要为了节省而把奶粉罐攒起来去卖废品,或者说你可以卖废品或者选择丢弃,但丢弃前一定要进行不可恢复的破坏,比方说踩变形,放在地上摩擦蹭掉漆,奶粉盖儿剪坏,毕竟奶粉桶的性状是不影响它的废品价格的,有特别多的人在回收类似于奶粉桶这样的包装进行造假。
( t! `" z5 ~* P m' o3 N( K3 H1 ]$ q奶粉在我国销售还是比较混乱的,因为我们不仅有国产还有进口,还有很多人为了省一点钱还会找代购去购买进口奶粉,这都无可厚非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因为代购渠道不好掌握所以风险可能会比较大,排除不了代购的渠道可能会买到假奶粉的情况。我想我们中国人一定是对奶粉这件事儿保持绝对的警惕和小心翼翼的,毕竟我们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光是厂家要努力保持超高的安全水平,我们消费者也要为食品安全出一份自己能够尽到的力量。% j: D j9 w8 f* Y& H
请一定谨记,凡是孩子吃的重要的东西的包装,一定要毁到不可复原的情况下再丢弃,请一定牢记,普及给身边的宝爸宝妈亲戚朋友,或许您的这一个行为就拯救了未来千千万万个孩子。: M8 U* N' s0 O) y/ f0 g$ H2 x, {
<hr/>20220110更新。9 p! H5 J0 }5 Y/ \2 R) W8 Z! y) h
嗨,我又双叒叕来了。
8 A1 {' W7 t* ?+ r鉴于有些地方说的不透彻,就展开再说一下,也是避免一些人的误解和无聊分析。) x4 ]5 } w( q( {* N; ^+ Q
我们假设这个东西真的是卫龙的,那么它一定不是性用品,而是硅胶的密封/固定/管它什么鬼功能,这个是绝对准确的共识,也是展开的前提。4 C8 O/ j; P/ B: b3 i2 z
那么这个东西存在的地方就是前面说过的几中可能:+ f% _. t. z; M% k; D
1.机器掉落
/ c }* n2 a) G我们不管机器掉了这么大个东西能不能运行,就说一下这玩意灌装进袋后,“过磅”的时候,难道不会出现什么奇怪的问题吗?& a# e+ G% n) e& j, v$ I; U' g
2.工作人员带入0 O7 |3 g9 Y# H0 C" w
这个绝对的神奇了,允许工作人员带易掉落物,首饰,包括化妆等等,谁能告诉我一个人上班或者生活带一个这个鬼玩意是做什么?吴先生放这个东西匪夷所思,难道别人随身带这个就不离谱她妈给离谱开门了吗?而且这个看做工就知道不是那种好几十的东西。
, {( Y6 \9 `* r6 j7 _( o3.非权限人员带入: O4 t: ?4 `) C* k t, E2 W
这个一般来自于机器维修人员,临时授权进入,假设这玩意是遗落在生产线了,那么开始生产的时候它是在最前面的几包里,正规质量管理都要求首件检验,主要是对文字、感官、数量等可以直观查阅的内容进行多方联合检查,只有首件合格,本批次才允许生产。这种情况下这玩意绝对躲不过首件检验。' u' B; K2 l) D, I$ ]
更何况很多管理严格的厂家在检修后都会有例行检查和上线试用,这个试用期间的产品都不打码,不进包装箱就拦截检查,没问题直接丢掉了(内部消化)然后再进行正常排产工序。
# }) @" q2 X5 w( j) q8 t) ~: v整个生产再配合haccp(关键控制点及危害分析)针对高风险环节进行连续的、逐件的检查并记录,覆盖率100%,说真的,这个东西能成功出厂都堪称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