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人生未来还可以翻盘吗?当然可以,我就做到了。那首先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浪费时间,争取在接下来的日子逆袭。# R0 B* Q/ X& ~
2 T1 r- j/ }) Q
可以说从十几岁开始到现在,初中同学不相信我能在高中考年级第一名,我的大学同学也不相信我能考北大的研究生,我的北大同学也不相信我们这样普通无名的大学生,可以拿到演说家的冠军。 9 A: G- d3 l' V1 x1 g; O
5 ?0 ^8 L: `9 j. W6 d( `可是,我就是都做到了,成功逆袭需要具备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做积极竞争力。
% T/ M4 Y V% ~) Y9 X
; g8 [* S$ q6 b' g3 S9 K6 c5 K积极竞争力可以解决低起点普通人的困境,那个是我认为在逆袭当中,最重要跟最宝贵的东西。
x5 y0 C$ r) |7 h# ?0 f) E! [- W& s6 o4 [7 F
什么是积极竞争力呢?& S/ z8 q0 F1 e, `& q4 p- @
' `8 N5 \" |2 g; a/ g/ c5 O) v
首先体现在特别擅长抓住机会上。
' S) G, R2 s9 N3 \
! h1 d& c* |/ _2 ~5 C$ z一、抓住机会
o I+ I* F$ _7 c' h( @1 o, l. P$ m
当我们看到一个机会的时候,理性来说,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有问题的,但同时也是有好处、有收益的。
+ o* b6 Z' U I+ u
7 {0 P$ u4 d. V! r) I" R- }可是同样一个事,人跟人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即便这两个人的能力相同,学历相同,际遇相同。
9 W: j k4 h' {2 J# m- h' `; L9 I: y5 q' N# j7 w
我们把人分为防御型的和进取型的,进取型的人看到这个机会,觉得跟自己有关系,他觉得自己也可以成为厉害的人当中的一员,他觉得自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
- F7 C7 r5 y# b6 F* Y. u6 c$ V* Q1 m0 Q& J( N5 a2 y C2 ~# O
但是防御型的人,不会有尝试新鲜事物的欲望,他会觉得跟自己无关。6 q- E* J/ A8 m( d" g, d
3 y! O+ o7 ]4 q+ k, Z; ~
特别有趣的就是,前两天我两个表妹在一起看电视,然后他们看到一个节目,其中一个妹妹就说:「姐,我也想去这个节目。」另外一个妹妹就说:「真好看。」其实这就是视角的不同。
' L6 f! D6 z' t9 ]1 D# S% I2 U4 c9 Z
" G' }( m) o1 _4 @9 J% {3 S& b另外进取型的人看到目标的时候,会把目光聚焦在命中的概率上,特别在意成功的可能性。0 {1 R. g6 ]( _' a
$ c9 o$ p! t* l4 ?但是防御型的人就比较谨慎,他会厌恶出错,希望可以保持一个安全的状态。
5 b4 x; e- Q) h: p$ l" ^3 h: g c7 y j$ {$ m% |: A7 p
比如出去打猎的时候,恍惚看到一只小鹿,但是不确定,也有可能是风的声音,这时候你要不要开枪?
9 |% _& j# G1 U+ G7 O% z, x
9 w8 P" o* w% _( N积极型的人会开枪,因为他想着可能会命中,但是防御型的人是不开枪的,他们觉得可能有失误存在。! K0 o; I0 l1 @
" B. |- A' |, Y4 Z0 E更通俗的一个例子,在斗地主的时候,当你手里的牌算好也不算好的时候,你会不会抢地主? 可能进取型的人就会抢,防御型的人就不会。: c; G a! }8 e4 k
+ }! O# s/ o% H
但实际生活当中,我们面临的机会比这个要复杂得多,积极型的跟防御型的人,都有他的好处跟坏处。
! z" x* d3 k8 P6 q( s* J: W, k" m+ X
但是对于低起点的普通人来说,积极型的会更有优势一点,因为我们都非常的缺机会。
% |: | M4 L6 T5 i
9 p6 K2 {* G' x+ ~事实上我们是否能够抓住一个机会,其根本原因不止在我们怎么看待这个机会,还在于我们看到的问题,是否是可以解决的。* m& K. h$ E% q) b* J& }& Q+ r- |4 v% ~
1 v6 n2 @8 r- n积极型的人会觉得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他会行动,但是消极、防御型的人,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会放弃。
1 Z8 I+ c# ?9 ~) |- E
3 ~+ f2 {& ~) G0 r为了让自己更擅长抓住机会,而不是放弃,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叫做穷尽方案法则。4 {& p# f" J7 ^1 }% h
) {- o9 [! S) j( J什么是穷尽方案法则?, X5 q' x/ X. k6 N$ a h4 p& _
6 R; @$ O6 M2 Z3 Q
比如让你去报名《非诚勿扰》,请问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H/ z) n* i2 A- ^$ O0 c( I8 v% s3 [+ Y) F( r( N- J
然后把这个方法一一的列举出来,首先你可以去网络上搜索报名方式,看到有没有报名的邮箱;其次你可以去微博上找那些参加过的人,疯狂的私信他们;你还可以报名当现场的观众,然后在现场去找导演;还有你可以研究一下他们的选手,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哪找的,比如是从婚恋网上找的,你可以从它的入口下手。1 w R$ G6 ?5 v$ ^0 u
8 R# y' |: ^4 {! b. B; @2 U( T到现在都会有人来问我,怎么去报名《演说家》这个节目,其实当初就是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找选手的通知,然后坚持报名一直没有人理我,我就尝试各种办法一直等了半年才报名成功的。 ( R5 T5 R1 t% ]$ Q
: q V1 B# E! ?/ ~+ z ?
所以我们要养成这种思维习惯,这个习惯就是刚刚提的,叫穷尽方案法则。# v; f( i8 }7 O
9 f. W* [; M2 f7 ^. r& L8 {
比如当你手机丢了,你要想一想找回手机,有多少种可能的方案,而不是坐在那觉得一切都很难,一切都解决不了,然后大哭。
, Y- y' ~1 T8 U5 p5 o9 k1 L. m4 x; [& k' v: T
当你进入穷尽方案法则这个思路的时候,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很积极思考的模式当中,以后遇到问题都要先把问题列出来,在后面写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这个不行再换一个,看看最终是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0 ~. n( L& Y% T( _& l
6 F& o3 C' D. U$ v1 I当然,如果总是很积极的去行动的话,也会带来一个后果,那个后果就是失败的风险更大,这个是必然的事情。
" S4 k! a- R# i; m: [% `7 }9 @
# O# r& z1 ?3 @+ C! Z' C俗话说「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消极的人必然是更安全的,因为他不会把自己暴露在可能失败的风险当中,他每次都选择不尝试,所以很少机会去失败。" ?; g7 _ f) [* k! t( F+ g
" ^$ a. p+ y; j( G2 w% a相反的,积极者总是认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有的时候问题确实没有解决好,所以就失败了。可这时候,如果你一蹶不振的话,那么就没有下一步的行动了,也不可能成功。5 q8 S- E% ~- b; T" O- c
8 N& w5 Y4 {+ v( h3 S那怎么消化这个失败?
3 |( X, ]) ?7 M) K) |4 Q& C- A) x% B! z, ^3 D* R5 ]6 X
能不能接受这个失败,就是积极竞争力的第二个关键步骤。
; j8 i" ^' K, t' u
% q( d: o1 m. t二、接受失败 9 g0 P% `* d( }$ w3 f) ?
- ] p& \' e6 Y7 U0 L
什么是接受失败?不是说失败了不自杀,就是接受了。1 }* g. t: ] N9 u" z+ J
4 S: X3 y6 H2 Y6 b- o接受失败,至少要分三个步骤:
% O2 a9 ?, t8 {* m& q$ R
3 ^2 |9 L8 m# i第一个步骤,就是对于失败的后果,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承受。* f) o/ f3 f. i: `: f
" s2 ]' T, Q9 @0 ^# W失败带来的后果,一般四个方面:首先是物质的,可能会赔钱;然后是精神的,可能失败之后自信受损,周围的人对自己有看法,所以精神压力很大;然后是人际的,可能会失去一些朋友;最后是机会的,因为失败之后,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9 v/ ^# D* b0 t" T1 k, o
1 q T( B; y8 B
一般人面临挑战的时候,他只要想到「失败了别人怎么看我」,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他恐惧跟退却了。这种恐惧其实是夸张的,远远超过失败之后,实际后果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 Y- E6 {3 ~# c# `; @9 L; g* d. B8 | Y6 i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打针的时候,想想打针是不是很恐惧,很多人特别怕打针,他觉得打针太可怕了,但实际上打针是不会怎么样的,打针带来的后果你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 G0 P, x) f7 B- o1 m$ e- }+ \$ L+ J+ g: T& o# q a. ?$ A- Y/ m {
所以如果要打破这种情绪的话,可以先把失败带来的后果一一列明,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机会的,为每一个后果最好也标注上对应的办法。
8 C* F- _3 U6 t) r+ L- }: g" i2 g6 I9 |8 l) G" v5 j
这样的好处,第一就是帮助你理清楚自己的恐惧。
1 Z0 }0 f$ Z b: U7 G$ u j+ K* M. V
6 [) |! o" }9 Y3 i& A2 _: m' k比如你想一下没考上研究生,你可能都特别恐惧,不敢报名了。但其实没有考上,也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顶多就是晚一年找工作,结果完全是可以承担的。
5 N x- i$ u7 I% }$ m: Z6 a" @7 w# c% J M ^9 S5 L
因为人生很长,80 岁现在都不算长寿,比别人晚一年开始工作,好像也没有什么。
+ l& }0 Z2 ~8 @% T" f7 X. C5 m2 [8 n( q3 a/ v% t$ a7 L" S
我当时选择考研的时候,就是列了一下后果,觉得可以承担,然后就报名了。
, @: |' U! @0 B2 h# ?$ c& O6 O6 F9 A* t. M |- y+ @1 K
这是列明后果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降低恐惧程度。
# {4 F# J) w N3 K" r2 E7 v3 H. `7 h3 g
这样做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以后,当你又一次面临可能失败的时候,你翻开以前的记录,你发现自己其实是可以承受那些东西的,你会好好的,也会更勇敢一些。 * P! h6 E6 G3 |) g! O
^; D; o. q+ A' ^
可是,也有一种情况是你列完了之后,发现自己接受不了。
# }; H) `) [$ P1 k- V$ r
5 M3 K5 P" }! s+ f- s' ]2 }: G提高失败承受力的第二个方法,就是今天我们提出的另外一个法则,叫做允许失败法则。
5 O8 u$ v5 b0 @' ~- ]0 a# v+ N d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N0 L% _6 P5 k, {$ P,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