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被美国拒签的中国学生:我们是“10043”受害者2 T! _4 B) E3 r
/ P \( `' c# a' q光明网评论员: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尤其是疫情影响之下,海外留学有无必要以及如何实现,是很多人面对的问题。7 ~4 L* H- d+ ]" v
8 F n6 V" k: e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疫情防控、国际关系等因素为中国学生赴美求学之路带来阻碍,赴美留学热度有所下滑。与此同时,中国学生的留学目的国也更加多元化,中国学生对国际化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有机构发布留学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新冠疫苗的普及,92%的在读留学生表示计划回到留学国家完成学业。同时,根据意向留学人群的调研数据,91%的人群表示仍考虑留学计划。
; M7 H0 s) w2 e
# w- D( s4 c0 f+ x( I+ {5 i留学正逐渐恢复,并且因为疫情延宕,压抑的留学需求甚至有集中爆发的趋势。这说明,疫情所导致的交流阻断,并未改变人们对留学价值的方向性判断。无论是从求学者抑或是国家层面,留学仍被视为主流的求学方向之一。5 K2 Q' a8 c4 r0 ^! t# i
8 w$ \; b! M* r, a* o留学的意义在于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教育资源的再分配,形成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格局。反过来,这也有助于缓解国内教育资源的压力,避免大量学生扎堆单一化的升学路径。可以想象的是,若无大量的海外高校提供另一种选择,大量的生源只能挤向国内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2 E, X' M1 F! M
$ S5 t# M1 }4 V此外,对于很多尖端、稀缺、小众专业来说,留学可以大幅度解决国内智力资源在这方面的短板,解决国内相关领域的不“尖”乃至空白的问题。当前,“世界一流”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的目标,这也意味着追赶、进取,仍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一段时间以来主要的姿态。明确追赶的方向、勾勒出清晰的参照系,这只能在学术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实现。3 g [' U J {# E/ q! D) T
0 U! M' j L% l; w4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1978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这个数据也和具体场景相匹配,从这些中国实现赶超的领域看,在其中挑大梁者,大都不乏海外留学和访学的经历,留学某种程度上已经为赶超战略的基础。8 |+ }4 s* D" J
5 L) ~% M- V) C6 O
留学闸口大规模开启已经40多年了。如今回望,无论是个体视角的透视,还是宏观视角的俯瞰,留学的意义都是清晰可见的。这既大面积地改变了个体的命运,也相当程度地雕刻了当今中国的社会面貌。正因为留学,民众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社会流动的机遇;也由此共同维系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带来了有形的科学技术进步、无形的社会气质塑造。 G' N/ S/ D" D- n6 R# V, s h
1 e3 j/ E" c: N) W根据美国务院公布的数据,五月,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四处使领馆总计已经发放了22611封F1学生签证,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此外,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发布最新本科申请数据,2021年中国大陆申请者总共有28490人,较去年同比增长16.61%。
5 \$ p! s/ \5 B* E/ S; M( F- j' k7 `# i5 Y
在可预见的未来,留学的上述意义仍然不会消失,对于个人、对于社会来说,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路径之一。而从历史意义考察,文化技术的交流,已经成为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沉淀下来的结论性共识。当然,留学的现实图景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而被影响乃至中断,但留学的大方向仍是应该被坚持的。留学之路,需要坚定地走下去,更要被拓展得更通畅、更开阔。
' k( j& u8 J. ~% H. I, }2 J2 h, m$ [' e' p, Y7 l( c4 p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7 r+ U2 K M6 X- F. ~$ L* f- U/ l" A
【上一篇】环保减污需通力合作 W/ o$ {, A2 }& p: q4 l+ R5 {
6 h& Y# t# a0 x' C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