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的案例听过吧,对,就是「此刻我们无心恋战」的那个。* G% N+ h8 i0 f
2017年的时候,刘国梁是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球队成绩非常好,球员们超级拥护刘国梁。
1 L2 |* V& V; ~# A" q6 S, C) j# f* A8 i& M
8 S9 c6 o7 x6 Z9 j S1 F" l那怎么调整呢?
& s$ d; i) s$ b/ [7 H有办法。
+ d( L1 U5 g6 `6 p9 j( K: K' x# }《人民日报》发布消息称,中国乒协为深化体制改革,应对2020东京奥运会新挑战,决定对国乒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不再设总、主教练岗位设置,设男、女两个国家队教练组,减少管理层级,推动国家队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训练备战效率和效益。 搞一个组织架构的变动,男女队分设教练组,不再设总教练职务。
2 Z7 ^$ W' x4 D! A) V5 a理由是:扁平化管理。
. o q0 w. h2 h( P7 u% x, p* h这就把当时的刘国梁架在了火上,要么往下找落点,做男队教练组组长。
0 F4 U, L% x2 c9 [6 @3 i: P刘国梁做过总教练了,再往回退,心理上很难接受。更何况教练组「组长」的权限和教练的权力,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 y! C1 f) s" T* o; y! T要么明面上往上升,这也是最后的选择,刘国梁升任成为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L9 Q ]6 f2 x9 |
此前中国乒乓球协会已有18位副主席,另有4位名誉副主席和4位特邀副主席。
" t6 L) f( S3 ~8 ~ V刘国梁2019年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 S" t& e6 n) X0 [+ X: e
如果这样的管理机制,没有总教练了,就是一个教练组组长,我觉得对于这个球队没这么重要,对我个人也没那么重要,不如退下来正好做自己的转型。 转型干啥呢?
4 a4 g! n Z6 T& d' U z陪娃打高尔夫球。5 _0 I. t# ?# F, ^
. C" l+ b3 W- I
; J% q6 `5 r1 e, ?5 [# t+ U以我这些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来看,组织要动高管,有的是办法。最简单的就是架构调整,把你从核心圈层往外推。
7 S) h3 }( ?+ V" `3 t; r高管们怎么办呢?
. a# b& F& m% i" V9 h* }( V% u& l以我见到的案例来看,3 k' b$ t5 Z3 Q4 t; v4 b; y: l
有人转身离去,很潇洒,回头还给自己当年的老板上课;有人名头受损,但实际利益不吃亏,该怂就怂;有人强行硬刚,最后两败俱伤
4 u% N Y% r1 [1 s8 y3 @ 说说我看过的三个典型故事。
* L5 t r9 u* {! G! [在很多企业,对于中高层,是不做裁员的。如果需要清理中高层,大多都是两种方式:
/ G% b, O( v8 l$ {5 ?( k# q给钱补足利益;组织架构调整,把人推出核心圈层。/ E. g: t0 U3 {6 C
- J) G+ m6 \0 q; O ]
2 W3 ^! l0 K1 e& q, D( K1 a
: O0 F8 f+ y- y) E" C, J% C3 R公司圈层图
$ S; ~* o. }6 F9 y& Q: {' T4 D1 w. p( F# x H
简单画个图,给大家比划一下:
" B- j3 F4 B4 A比如说你原先是高管,带着核心业务;我做个调整,让你负责一个创新(边缘)业务,美其名曰「攻坚」。 x# V* ]6 I- t" A
比如说你原先是核心业务核心员工,我做个调整,让你去普通业务团队做个主管,名为「晋升」,实则推出核心圈层) x$ x! g( }# o7 O# Y4 |
比如说你是核心高管,我动你不合适,我把你手下的核心业务团队给拆成三部分,你负责其中一部分,重新招人,你原先的团队汇报给我新安排的其他高管。- h" X0 s- C8 c# C9 I/ x% R$ Z
当然,也会给一些利益安抚,不能纯粹让你吃亏。1 j0 c6 K6 _2 a- h& k- r
你要是不爽跑路,我开欢送会,敬酒送礼给奖金,必要时相拥而泣。4 B2 X% o( F9 k+ h8 `! \
敲重点:好聚好散,不要撕破脸皮。
7 b2 R0 v: I$ y9 z8 V; y故事1:转身离去
" ?$ s0 [: _3 {0 S
6 T2 s# {3 L4 D- \! P先说第一个案例,我的前上司, aka 我的导师 @朱宁, S2 C/ Q8 `3 q y$ g$ S: P6 b
他在团队里本来负责销售和营销团队,后来因为业务思路不一致,销售团队被分走;再后来营销团队也被分走,留给他的是GR团队。
& s6 J$ T& G$ a+ J老板每一步的操作看起来都很稳,避免团队动荡。
3 l) z2 `3 E$ j( n老朱其实也能感受到这种情况,后来不久就和公司解约了。
* M1 \# K$ S0 G; T- _ V+ Q3 t当时是2011年,他39岁,失去了捧了十多年的外企金饭碗。
8 e$ a& D* n; \" R# O9 k5 i8 p父母年事已高,孩子还在读书,却在已近不惑之年时,被生活狠狠得砸了一棍。& ]! h, }- _6 t7 v( q5 D7 y
我写过这个故事,几年后再聚餐时,他的身份变成了:
( E% B/ t. Q& N7 N* |管理咨询公司北大纵横的合伙人;
. [0 J6 G3 h! f K8 L3 l" z混沌商学院高管教练
# V0 V U3 b/ i2 [. G交大MBA同学会理事长;
( ~3 A$ h+ n0 e2 u2 u( U! M+ p8家初创公司的投资人、以及3家民营企业的独立董事 40岁财务自由?你明明距离40岁失业更近如今的他活得更精彩,活得更敞亮。" b# Z7 @' e7 ]
他的案例我们能复制吗?
8 ^0 n% y- e( d9 [& W8 b不一定。
" w- F# l8 Q% ?; }7 Y在2011年那个时间点,中国市场即将迎来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时代,太多机会,外企人往往被圈在自己的围城内,不敢走出去而错过了机会。/ e# s8 h& ]; P j/ `( h( Y7 j9 `
而被推出去的老朱,保持了一颗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心态,加上他擅长演讲,愿意分享,愿意帮助年轻人,在业界有很好的名声。
& `# y- g. z0 Q1 Y. m" p! M, l他没有因为被外企裁员而计较,相反他抓住了时代的机会。+ {' z, E; p' s, W; M+ X" Y6 H) B; W" b
<hr/>故事二:熬日子! B P1 y4 m: x, ?" l' `
9 j, t; e7 y) a8 _我认识另一位高管,新浪背景,待过多家互联网知名企业。 U7 X) ?, H8 c5 i2 F: T
我给他取名「晴雯总」aka 「邓艾总」 aka 「钮祜禄氏·甄内讧」
# U. P2 u3 p0 \他的故事,我也写过:8 c( m o6 j6 M5 z1 ?& E
为什么有些领导能力很强,但下属都不喜欢,而有些能力一般的领导却深得下属喜欢呢?一个好领导的标准是什么?大哥天天和人内斗,也斗不过人家。6 @( Q8 E8 r3 Y: J/ p5 t
最后不免沦落到被人分权,然后被推出核心圈,做一些闲职。6 C* N" O/ D- Z3 h
以他的脾气,遇到这种破事,肯定是掉头走人的。但是在有一家公司,在失势之后,他依然坚守了一年,这一年里,团队被拆,自己的嫡系下属被分配给其他高管。
: ] U1 h$ W( i! m% U b: n但是他都忍了。: D, U6 J4 k; v+ l9 ^5 j
为啥呢?
- B; A' J) G6 W [. b1 R& P因为期权没到期啊,这家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当时还没有上市,期权需要2年才能行权。% f* g9 n1 `" o2 x
对于一线业务员工,拿个几千股期权已经是公司很看重你了。他手里可是足足有几十万股。那可是北京好几套房呢2 S; x7 w( c* i2 i- V
(事实上,别看我整体吐槽这位大哥,但是人白手起家,比咱大几岁,行业选得好,踩点踩得准,如今在北京十几套房,咱也是很酸的)4 X5 k8 J0 }' h4 {% P# ]
后来2年一过,大哥就提了辞呈。. N/ W3 r. |5 \; ]7 _7 B
在这个故事里,虽然公司把他推出了核心圈层,但是还是达成了默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L& @" K4 \0 u$ R4 u3 L8 y/ [
权和利不能都拿走:我收你的权力,但是不影响你跟着公司上市赚一桶金。 大家都是穿鞋的,不要把人鞋给抢了,让人无路可走,变成光脚的,那就太可怕了。
3 w- R* m* ^' M# q+ f u. E9 A<hr/>故事三:硬刚
# h6 l6 g8 C+ s6 P: i
; ~# d5 a# r/ I早年遇到最让人唏嘘的一个事情,就是L总的故事。
5 h( E3 k; ~! w0 X6 R0 e他原先是公司的总监,但是公司被并购之后,老板不信任他。
) K& t, K7 b& T- V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人或者认怂,做事谨小慎微;或者感觉不爽跳槽。& E! t% e+ Y, f- D% X% n1 p
L总做的事情,和他的性格很像:「我tmd要证明我有能力,你看错了」. ?7 h$ S2 {9 D+ d+ Q% r
外企老板,本来就要求你凡事汇报,不要擅做主张。你天天搞事证明能力,不就是在CEO的精神雷区蹦迪。* n2 _6 y5 b. d! y7 B
有一次,他联动了一个区域性活动,拉了不少合作伙伴做联动,让我给所有合作伙伴发邮件。我当年也楞,就邮件问其他总监,这事应该怎么操作。
( q2 g: z a: y8 V; x/ h+ p0 S有一位总监一句话,算是救了我一命:; I4 i% T. ^- @1 @" s
CEO出国休假了,他走之前同意过这件事吗? 我追了一封邮件给CEO,CEO否认三连; M$ x* n' Y5 N# x: v
3 s4 [$ t) V, u4 V
3 p2 m2 }0 W' R* W8 z
因为联动合作伙伴这事,难保没有py交易,CEO很生气,给L总开了最后通牒:
; Q6 t+ ?7 Z# G9 \你的合同还有1年不到,你可以在家一直把所有的薪水拿完。该给的钱,不会少你。
# Y$ A& T: o5 a; ]! M6 J但我不需要你再来上班了。我们之间没有信任可言。 接下来本应该是谈钱环节,外企给钱还是很爽快的,之前有一位高管因为身体原因主动辞职,公司还给他塞了一年的薪水,作为离职补偿金。
: R! f5 |3 v6 \7 a& aL总后来的操作就奇葩了,他直接跑回家,做了两件事。+ T' k9 i- {1 C% Q& ]" T) l) o" A
他先是给媒体送假消息,说公司没有兑现给汶川灾区的捐款,这事我算是经办人之一,老板很早就批了给汶川的捐款额,但是具体怎么捐,捐给哪个地区,当时由公司党支部在和当地协商确认。
1 O) M6 x0 f1 R+ U8 h& c( N0 [* W他在公司内部很清楚这一点,却告诉媒体,他是因为抗议公司没有给汶川捐款才被辞退的。 y- O9 ~0 L& ^) o% k; n3 O
再接下来,他又冒充公司高管给客户发邮件,宣传公司有违法行为,要求客户赶紧解约。
' O: r3 H0 H' H. J这事情导致本来在公司内同情他的同事全部炸锅了。
4 j2 r4 ?$ k0 @! o- `冒充高管发邮件这个事情,公司直接报警了,当时CEO已经换人,在09年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CEO想要专注业务,不要再漫长打官司,最后和L总谈判各退一步解约。- m' `$ n( w. u, s% Z# D, C
这事情在行业里也炸锅了。) J: @7 o0 h8 Q1 q/ f- h
都别说啥拒绝offer进黑名单,那些都是小事。7 z9 y+ _( v, n! g
这种离职后冒充在职员工给客户发虚假邮件,才让公司冷汗直流,这才是真正配得上黑名单的行为。
B0 z: Q+ j0 _% iL总在行业里再没有任何机会,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过日子,之后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 u4 K' N) }/ }* H$ A
后来,我和一些老同事聊天,他们说有了微信后都不愿意加L,觉得这人太极端了。 O: e/ m; V; k2 P; s% O, q2 Q) k# w
<hr/>总结/ ]: ?$ {) T0 e* e& h3 v
% o1 Q$ H! ?: z5 G当公司不要我们的时候,总是有些征兆的。/ S3 t1 ~7 [ @9 E) G0 \ |
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可能有些征兆还不明显,要自己仔细去体会。# k5 V, h9 c% h% c3 b
我之前写过一个关于团队可能解散的前期征兆,汇总了很多同仁的经验之谈,但也有不少小伙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风险点。5 ~# F5 M9 E2 G p9 w6 ^
一个公司即将要倒闭的征兆是什么?但这些征兆,在高管眼里,每一步都是明牌。 q- i& t4 {4 g2 e0 c: l( H. U0 h8 l
虽然也没法抗争,你可以谈判,保证自己的权利;你可以提早做退出准备。1 X) J2 h6 u: U& ~4 U% R4 |+ o$ I9 m
另一方面,对于高管的处理,公司往往都非常谨慎的。
6 r; C2 N$ O y0 ]. s6 K因为高管掌握了太多公司的数据和信息,就算是跳槽竞品都够公司吃一壶的。% ~6 ]6 _0 J/ U2 F" O+ K
所以大家也别给高管太多担心。
3 d* e4 f/ l7 F) a. |& G+ N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才是高管交锋中的常态。6 v& U: O5 V( q
; T" T) n, @5 ]4 w
公众号:瞎说职场
1 }+ U; d. J2 A7 ~; d我的知乎作品:
' V( P! Q" h, I0 }5 A( J; M掌握这十招面试技巧 成为面试达人听说你想进入咨询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