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诱导消费?
, t7 ?' H4 `1 ?8 m& t5 ~- O: K这分明就是一个:/ L) w/ V( D$ s$ M9 m0 I' b5 J
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惜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去努力追求的10岁孩子啊!2 K0 |4 j: c9 g d
; @. X1 R% o3 _2 d1 v* i
为了买到奥特曼卡片,偷偷攒下1300元,不惜一次次跑去店里,这些有可能原本是吃饭,买零食的钱。7 {' K- H1 c+ j$ I" n
且不说买的东西是否有价值(毕竟价值对个人而言非常主观),但光是这样的精神和毅力,家长不先鼓励鼓励么?1 y/ ^7 a+ `/ r/ L
先贴一个完整视频再讨论:
- h1 v, V- a" {) n$ R6 p5 Mhttps://m.weibo.cn/2334162530/4691230955668082, V, C C A; S( J, h5 C
! s0 K9 D; k3 b: \, e U* J
1、4 Y/ U f9 |, Y7 x, G3 p7 Y. j
8 E& [' y, R4 m, U
这1300元是孩子自己偷偷攒的压岁钱,那就说明这些钱是家长已经给到孩子手中让他去花的。
4 ^6 ^3 X' } c! x1 p- H既然是孩子自己的钱,那买什么?买多少?如何支配?是孩子自己的事了。
d% I* E* d# W& c& x难道家长不应该尊重么?" L$ b* V/ X6 |1 S' P& F7 E
况且,家长本身也在网上给孩子买卡片,至少说明家长并不排斥孩子买奥特曼卡片。$ }/ [5 F- }9 z4 s+ o% M
那为什么在网上的不退,却要到这家店来退呢?
y7 l: o1 m" w- c z4 q因为网上买是家长来支配钱,到了商店,是孩子自己来支配这笔钱。
& e' ]0 t( s& [说到底,其实就是家长不信任孩子,甚至剥夺了孩子在消费方面的自由选择,这对孩子金钱观的养成并无好处。: s) M6 t5 Q1 f/ ~
尹建莉老师提到:“童年时在金钱方面严重匮乏的人,反而容易成为成年后在金钱方面斤斤计较的人,过分吝啬或过分贪婪,缺少平常心。”
/ F+ z" ?% H( i尹老师在女儿圆圆小时候,每个月给她固定的零用钱。
5 q4 Y1 e: e( `1 h4 O7 S1 C) S圆圆平时用这些零用钱买什么、没花完的攒没攒起来之类的,尹老师从不过问。1 p6 D2 b& U) Y9 T5 J3 T
有的时候,圆圆也会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如小贴画、小卡片或者是被小贩骗了,尹老师也不批评,而是一笑了之,最多就是把自己的相关的购物经验给圆圆做参考。
- ]7 J( T: q$ t- T尹老师相信,孩子这次买了不该买的东西,发现钱白花了,下次才能学会如何选择。经历过决策失误,才能在以后的决策中变得精明。' J& [, r: H$ ~- f: D+ D0 X
8 R# I& J1 @ `& {) f
2、
7 [3 M9 `) e. D$ T' N
+ X. {/ G& f+ {( I话说回来,孩子喜欢奥特曼卡片太正常了。- }# F0 Q2 ?1 H/ S4 S
毕竟,在收集卡片这件事上,每个年代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光。, I& g3 e; `, ^: V, n
当年的神奇宝贝卡、水浒卡、星球卡……4 m3 Q( H% U) d
$ ~5 B. l( c3 @! ?2 {7 U6 n
3 P7 x. d3 Q4 n3 L5 j拥有一个稀有卡片,简直就是拥有了一张金牌通行证啊。- @$ s% _$ Z7 M5 S' V! Q: W
年龄小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对于“自己是谁”这个问题还不太清楚,而是从别人口中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A( P" t8 C/ N/ S$ Z
平平无奇的卡片,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收集欲,也让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找到认同感。
% |* b3 d2 M6 H8 I' G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刻意阻拦。' `7 O! `0 V% h2 K
大人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更优质的陪伴与引导。
, B N- R; o6 L- }( D之前看到一个关于孩子沉迷于坐地铁的问题,有位妈妈就通过陪孩子坐地铁,以孩子能够接受方式,引导孩子背古诗,做统计,做规划路线图,了解地铁内部结构,了解地形图......
1 h" q1 r" x0 ~# n: c这一系列的探索,很多是孩子一个小小的问题发散出来的,探索过程中,孩子也玩得不亦乐乎。
/ D9 @4 t P- f9 l. q# ^$ U2 S7 _& ~
所以啊,与其去责问对方诱惑太大,不如调整自己对孩子的引导方式,重要是需要有心,用心。2 _0 Y2 f) |, M! B! K' _6 C
@知乎亲子 |